古代秀才是多大的職位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7-12 回答

秀才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意為優秀人才。

下面是摘來的哈。

1)古代秀才如何考不上舉人,通常便可以蒙學為生,就是說可以在鄉村地方找一處小屋子教育小學生,這稱為蒙學!由此我們可以大致知道,秀才學歷與謀生能力大概相當於當今社會的中專到大專之間的水平與地位。

2)古代秀才是一種功名,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公堂之上,秀才能夠自稱學生且不用下跪,這就好比今天的人,進了大學,讀了大專,具備了與主流社會進行有效的交流與領悟的基礎。古代的秀才還不夠授予官職的資格,而今天當一個公務員或者找一好一點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見,秀才在政治與社會地位方面,也只相當於專科學歷。

3)古代人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尤其是一般落後地區,往往一個村只有一個老秀才能夠主持一個村級行政單位的文化活動,比如初級教育,文化活動等,而當今社會學歷氾濫成災,學生學力較差。從綜合素質上講,能夠考上秀才的人的智力水平大致相當於當今社會的大專到二本以內的人的智力水平。

綜上所述:古代秀才大致相當於當今社會大專到一般本科畢業學生之學歷。

古代秀才是多大的職位 秋水寒 1級 2016-07-12 回答

推測是高中生,因為是最初等的學歷,只有考取秀才才有機會向更高一階段邁步。秀才以上的身份都有機會做官,舉人就類似於大學學歷。

古代秀才是多大的職位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7-12 回答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亦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試的一種。《通典》說「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一度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地府試者,無論及第與否,都可以稱為秀才。故此當時有「不第秀才」之稱。

明代、清代

明、清時,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不用跪拜、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還有生活津貼。但生員必須不斷的參加考試,如歲考,兩年舉辦一次,成績分六等;一、二等賞為「科舉生員」,可參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鄉試」的資格;歲考三等無升降,歲考第六等則黜革。

秀才只是學識的稱呼,要做官最低標準要進士,前30名的進士是可以看到皇帝的。秀才比較像是對讀書人的一種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