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閒雲谷主2018-02-20 14:03:37

國難當頭,皇權迂腐,制度陳舊,民不聊生,熱血志士不奮起救國圖強,難道坐以待斃?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歷史風雲天下2018-02-21 11:46:27

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古以來在帝國王朝沒落的年代,總會出現一些收拾舊山河的人傑,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如同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這並非是某個時代的特色,而是中國古老的文明思想在支撐。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

當然,清末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和以往的確是有所不同的,這是一個東西方文明碰撞的時代,而東方文明慘遭碾壓荼毒。“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更何況是一個歷經五千年風雨滄桑的古老帝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孔孟之道成為了世人所學,而且影響極其的深遠,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正是一個救亡圖存的時代,熱血的男兒,執著的民族情懷和大義,都導致了國人的不屈不撓精神。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

不一樣的大爭之世,卻有著同樣的愛國情懷,華夏民族雖然歷經波折,可是卻仍然在蒙元和滿清入主之後,仍然強勢崛起,可見家國天下的人文情懷,華夏從不從屈服於淫威之下,霍去病、衛青的漢武時代給了民族的強烈自信心,唐時期的宇內獨尊,明王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無不是時代的文明驕傲的寫照,是華夏的文化給了國人奮鬥不止的信念,是這片古老的黃土地,英雄們的血性和氣節給了救亡圖存以行動。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

孫中山、袁世凱、宋教仁、李大釗等等無數的先烈,無一不是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自主,國家的情懷而在苦苦奮鬥,被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召,被近代史的深痛屈辱而不甘,這是我們歷史所留下的人文:大一統思想不容置疑,漢唐時期的輝煌自信心在驅使。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TiandirenisAmituofo2018-02-20 19:02:37

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清末民初,國家面臨著嚴重的國破家亡的危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努力尋求救國圖強之道路,責無旁貸。

其次,儒家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儒家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還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還有平治天下,捨我其誰的思想,還有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思想,還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大計,國家大業而奮不顧身,孜孜以求。

所以,那時候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仁人志士,英雄輩出,是時勢使然。俗話說,時勢造英雄,一點不假。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小城臨汾2018-02-21 12:38:32

宏觀意義上講這是歷史車輪的必然選擇,任何一個崩塌混論的社會秩序出現一定會孕育出一些精英個體的出現,這些精英個體區別於群體更理性,更勇敢,更無謂,算是時勢吧。可能有些人為了權,有些人為了利,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感覺更多的人 是為了名,說民族覺醒,反抗,鬥爭都是相對主義的,但這些個體組成的群體毫無疑問是達成共識,救國,救民族,價值觀的取向是一致的,這是條件之一;另外如果一個社會長期出現混亂,一定會出現不同或者說區別於主流價值觀的體系,透過努力,改革建立新的價值觀體系這是必然的歷史選擇。社會環境催發了精英個體的爆發,所以出現了一大批救國圖強的人物吧。 當然有很多因素的組成導致了一件事情的發生,這裡只簡單分析根本的因素。。。。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有溫度的詩2018-02-26 07:37:50

中華民族,沒到生死存亡的時刻,總會出現一大批愛國志士,他們有膽有謀,支撐這個國家、民族度過最危難的歲月,猶如星星之火,在絕望之時給人以希望,繚繞起民族復興之火。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燃燒的香菸a2018-02-26 09:48:05

清末民初剛好是一個東西方思想文化、科技技術等等的交匯和衝突的大環境中,尤其在有千年封建歷史的薰陶下,在一個改朝換代的時刻。各路人傑懷揣著夢想出現——大者可登九五之尊,中者可據霸一方,小者名留史冊或為開國之臣。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時候會出現一大批熱心救國圖強的人物?dyhgy2018-02-26 09:45:26

幾千年傳下來的民族精英種子,在世界大勢已明、天朝大國日衰、民族抉擇待定的歷史緊要關口,更易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憂國憂民、為救國運而獻身的仁人志士集中湧現,是中華社會歷史發展延續的必然,實為國與民族之大幸!遺憾是犧牲者眾,日漸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