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汝盼翠VZ 2020-10-20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翻譯: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訊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裡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

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

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後

四句透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

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裡,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訊息,

乍聽到喜訊止不住的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老伴和孩子的那裡還有一絲憂傷,

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的快要欣喜若狂了。

大晴天裡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

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順流而下到巫峽,

然後一過襄陽就直接轉向那久違的洛陽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sakuraclow 推薦於2020-03-0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翻譯: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訊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裡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

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

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後

四句透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

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裡,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訊息,

乍聽到喜訊止不住的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老伴和孩子的那裡還有一絲憂傷,

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的快要欣喜若狂了。

大晴天裡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

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順流而下到巫峽,

然後一過襄陽就直接轉向那久違的洛陽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網友9db08ca 2020-03-1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翻譯: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訊息,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裡還在,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後四句透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裡,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今譯】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卡哇伊—之戀 2009-06-11

【韻譯】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訊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裡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編輯本段]【註釋】

1。聞:聽說。

2。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3。收:收復。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

5。劍外:劍門關以外,這裡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

6。 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7。 涕淚:眼淚。

8。卻看:再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 愁:憂愁。

11。漫卷:胡亂捲起。指高興得不能讀書了。

12。 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13。縱酒:縱情飲酒

14。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還鄉,路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長江三峽之一)。

17。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18。襄陽:今屬湖北。

19。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20。白日:白天

21。即從:立即從……到……

22放歌:縱情歌唱

23穿:穿越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訊息,

乍聽到喜訊止不住的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老伴和孩子的那裡還有一絲憂傷,

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的快要欣喜若狂了。

大晴天裡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

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順流而下到巫峽,

然後一過襄陽就直接轉向那久違的洛陽。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網友11d505 2020-03-1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翻譯:

在劍外忽然聽說,收復薊北的訊息,

初聽到時悲喜交集,眼淚沾滿了衣裳。

回頭再看看妻子兒女,憂愁哪裡還在,

胡亂收卷詩書,我高興到快要發狂。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我立即從巴峽穿過了巫峽,

很快便到了襄陽,隨即又奔向洛陽。

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

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

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後

四句透過想象,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

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裡,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想象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的訊息,

乍聽到喜訊止不住的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老伴和孩子的那裡還有一絲憂傷,

胡亂收拾著詩書高興的快要欣喜若狂了。

大晴天裡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

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順流而下到巫峽,

然後一過襄陽就直接轉向那久違的洛陽

檢視全部25個回答

少兒程式設計逐漸取代奧數,不懂程式設計,孩子就要被out了~

極客晨星

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酒有回收的地方嗎?

洋酒/名酒老酒回收總中心,京津旺蟲草名酒禮品回收中心大量回收:全國高價回收好壞散裝,禮盒裝名酒,散裝名酒,禮盒高檔酒、老酒、新舊蟲草等高檔補品;新老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各種老酒,高檔洋酒·紅酒·黃金各種高檔名品等。

112018-12-05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什麼意思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 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原文如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白話文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時杜甫52歲。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繼被官軍收復,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 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

96 瀏覽41562019-11-13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什麼意思

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 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裡,又怎能不“喜欲狂”!

16 瀏覽3342017-08-25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

白天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有這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返回那就別的家鄉。 縱酒,痛飲美酒。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929 瀏覽101782017-11-23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意思是什麼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裡,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大意:大晴天裡引吭高歌呵而且須縱情飲美酒,這大好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25 瀏覽1462017-08-22

求高手翻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如何翻譯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 出自:唐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訊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 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捲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 就從巴峽再穿過巫峽,經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公元763年(廣德元年)春天,那時杜甫52歲。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作者聽到這個訊息後欣喜若狂,寫下此詩。 二、賞析 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 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抒發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快意,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博大的愛國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