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發醫聯(medlinker),版權所屬!轉載必須獲得授權!

據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訊息,6 月 28 日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麻醉科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在宿舍,年僅 26 歲。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據目擊醫生描述,陳醫生原本應該在 28 日下午 15:30 到醫院交接班,卻遲遲不見人,也聯絡不到本人。科室同事打電話給陳醫生的室友,而室友前往叫醒陳醫生時,卻發現,他早已沒有了呼吸,身體僵硬並已經開始出現屍斑。

生前曾發朋友圈“下班啦,還活著真好”

根據網友提供的朋友圈截圖顯示,4 月 19 日,陳醫生曾發朋友圈——“黑+白+黑,下班啦,還活著真好。”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而兩個月後的今天,卻已經離開了我們……

翻看陳醫生早前釋出的朋友圈,“一宿不睡”似乎是常態——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觸目驚心!2017 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2017 年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醫生過勞死已經成為近年來的傷痛。在超長的工作時間和超強的工作壓力下,醫務工作者無法擁有合理的作息時間,健康問題日漸凸顯。

醫聯APP(medlinker)在網上搜索了2017年的猝死醫生數量,結果發現,每個月都有醫生猝死——

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在值班過程中猝死;

2 月 10 日,河北省某縣醫院的一 39 歲的醫生“發生猝死”,曾連續 24 小時上班;

3 月 27 日,江陰某醫院麻醉醫生鄧某猝死家中,年僅 25 歲;

4 月 16 日,南寧市中醫院吳醫生猝死在醫院停車場,不到 30 歲;

5 月 10 日,臨沂市平邑縣中醫院外一科副主任彭英雨突發疾病猝死,年僅 37 歲;

6 月 10 日,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羅斌主任值完夜班後倒在了小區地上;

……

他們都永遠的離開了親人和他們曾經奮鬥的戰場。這難道不值得每個人反思嗎?

醫生的健康反而不如老百姓?

2013 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中有一組資料有點意思——醫生的健康反而不如老百姓。

資料顯示,現在有 1/4 的醫師患有心血管疾病,醫生的患病比率比 1/5 的全國總人群患病比率還要高 25%;1/2 的醫生患有高血壓,40 歲以上男性醫師患病率是普通群體的 2 倍。醫師隊伍中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脂肪肝等發病率逐年增高,體檢中發現的惡性腫瘤數量也在逐步上升。

幾乎每個醫生都有過瀕死感

2014 年,北京青年報曾針對醫生過度疲勞展開過一次調查。

該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醫生中近半數每週至少要上一個夜班,八成人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甚至不少人午飯及午休時間只有 10 分鐘。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 8 至 12 小時,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 24 小時以上,半數人曾連續工作超過 36 小時,約有兩成醫生甚至曾連續工作 48 小時以上。

一位供職於某三甲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醫師在調查中表示:“每週至少有 1-2 次上夜班,週末值班,加上門診、查房、手術、寫病歷、寫論文,甚至應付醫藥代表,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有過那種瀕死的感覺。”

過勞死醫生的幾大特徵

根據媒體報道,醫聯APP(medlinker)在此為大家總結出了“過勞死”醫務工作者的四大特點,請各位以此為戒:

1。 以年齡劃分,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醫務工作者年齡大都集中在 35 - 55 歲之間;

2。 “過勞”情況集中在幾大熱門科室——外科、急診、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兒科、神經科、耳鼻喉科等;

3。 常見發病原因多為由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突發造成的心血管急症;

4。 忽略自身健康,時常錯過一年一次的健康。

在多重壓力下,醫生的職業生存狀態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滿意度,甚至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一個本可以服務患者數十年的優秀醫生,卻在數年後的高強度工作中倒在手術檯邊,究竟得失幾何?

醫聯APP(medlinker)在此呼籲各位醫護同仁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健康。

拯救患者要從拯救自己開始,健康才是行醫的本錢。

小調查

你曾經在醫院的最長工作紀錄是多久?

在評論區與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