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是不是害怕聖經考古?為什麼?Johann Faust2014-08-20 20:17:24

唉,這其實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就引這麼一段話吧。

如著名的聖經考古學家William Dever在

Who were the Early Israelites and Where did they come from

所言:

“考古學透過把《聖經》故事置於真實的時空之內,而使《聖經》更為具體、更為可信,並給我們一個能夠把他們與我們聯絡起來的處境。但那並不意味著考古學能證明為真,不管此處之真是指過去真實地發生過的事,還是指《聖經》作者所認為那些事件所具的意涵。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做出決定,認為那些歷史的倫理、道德或者宗教意涵在過去是什麼,在今天是什麼。”

基督徒是不是害怕聖經考古?為什麼?匿名使用者2017-06-29 12:19:02

聖經考古並不能讓聖經變的更為可信,只能讓本身已經相信聖經的人更相信聖經而已

——這不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嗎?

一個人說十句話,裡面九句是真的,

難道就能證明那一句特別假的假話是真的了嗎?

所謂

教徒

,不過就是這麼回事而已……

———————————————————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不代表裡面沒有 “歷史的真實”

——因此,聖經再怎麼考古,再怎麼“證明”其中有真實的故事

也是無法證明 聖經是真實的……

———————————————————

教徒們 當然不怕,聖經考古……

反正他們只要接受 符合聖經的聖經考古, 不接受不符合聖經的聖經考古

就可以了……

——————————————————————————————————————

2017-06-30 更新:

《易經》上記載的 “真實”的歷史事件 數不勝數, 從上面的記錄研究歷史

我是一點兒意見都沒有的,

但是因為 《易經》上面 記錄的歷史 被 考古學 證明是真實的……

就跳出來 給 《易經》的 巫卜之術 洗地 ……

那TMD就是 封建迷信, 就是 瞎幾把扯淡 , 就是該被踏上一百隻腳

——你看,我說的 真的是 《易經》

————————————————————

基督徒是不是害怕聖經考古?為什麼?知乎使用者2017-06-29 12:38:45

基督新教徒不害怕考古,害怕正教十字軍的雙手大劍。因為這是信仰的試金石,上帝賜福了大劍,刀斬不信者肉身,心斬不信者靈魂。

基督徒是不是害怕聖經考古?為什麼?我愛吃青銅器2017-06-30 13:15:49

當然不害怕。

去年就在以色列發掘過一座教堂,負責人認為是猶太會堂,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基督教堂,參加發掘包括資助發掘的很多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包括有一段時間貝特謝安的教會學校也來做志願者。

發掘的地點就在加利利湖畔,熟悉聖經都知道耶穌的一生都在加利利湖畔度過,在這個地區做的發掘證實了很多聖經中的地點,比如抹大拉,加百農等等。

此外還有耶路撒冷的大衛城的發掘,以及大衛用石頭砸死勇士哥利亞戰役的地點,很多很多。

甚至還在以色列發現了埃及遺物,埃及也發現了以色列遺物被人推測是出埃及的證據等等,但是沒有在紅海里發現兵器什麼(摩西開紅海hhhhh)。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死海古卷的發現。

基督徒是不是害怕聖經考古?為什麼?Helford2020-07-13 09:31:38

其實考古學對基督徒很有幫助,因為考古發現往往能讓人對聖經時代的人的生活、生活環境、習俗和語言有更多瞭解。此外,考古學也提供有用的資料,讓人知道聖經預言得到應驗。可是,考古學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歷史文物有什麼價值,也須有人解釋才能讓人明白,而這些解釋難免都會出錯和需要修改。

話雖如此,請考慮下面關於聖經考古的評論:

查爾斯·馬斯頓爵士(Sir Charles Marston)在《聖經活現眼前》一書中說:“有些人企圖動搖大眾對聖經的信心,旨在削弱聖經的權威,但現在卻由於近年來發現的許多證據,他們反而削弱了自己和自己的權威。鐵鏟正好把這門深具破壞力的考證學,從大受質疑的事實鏟到無可否認的虛構中。”

“近年來發現的許多證據” 包括什麼?

不少看過聖經的人都知道有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這個人物,因為他負責審訊耶穌,並下令把他處死。(馬太福音27:1,2,24-26) 考古學家於1961年在以色列的凱撒利亞城附近發現了一塊石刻,上面刻有彼拉多的名字和頭銜。 他的名字也曾多次在當代的歷史記載中出現。根據《綜合聖經辭典》,有關本丟·彼拉多的歷史資料“比任何羅馬派駐猶地亞的總督都要多,也更詳細”。

公元1世紀,使徒保羅跟雅典人談到一座壇,上面寫著“獻給不認識的神”。“我一邊走一邊觀察你們崇敬的事物,發現有一座壇,上面寫著‘獻給不認識的神’。現在我要向你們傳揚的,其實就是你們不認識卻崇拜的神。” (使徒行者17:23)這是有充分的史料為證的。保羅到訪雅典之後不久,提亞納的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來到雅典。據報他說:“誰想證明自己有智慧,頭腦清醒,就得稱頌所有神明,這樣做在雅典尤其重要,因為在這裡,人們甚至為未知之神築壇,供奉他們。”(菲洛斯特拉託斯,《提亞納的阿波羅尼奧斯傳記》,第6卷,3章)公元2世紀的地理學家保薩尼阿斯(Pausanias)記述,由帕勒翁灣港口前往雅典的路上,他留意到一些“獻給未知之神的壇,還有獻給英雄的壇”。(《希臘風貌》,阿提卡,第1卷4節;埃利斯,第1卷,14章,8段)

聖經在使徒行傳18:2指出,“克勞狄下令要所有猶太人都離開羅馬”。羅馬的歷史家蘇埃託尼烏斯(Suetonius)在公元121年寫了一本關於克勞狄的傳記,證實了這件事。蘇埃託尼烏斯說,克勞狄(Claudius)“把所有猶太人逐出羅馬”,還說由於猶太人憎恨基督徒,所以“不斷製造事端”。

《聖經與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這本書把記載在聖經和古代楔形文字文獻裡有關以色列和猶太的歷史作比較。結果顯示,“楔形文字文獻裡有十五六個以色列王和猶大王的名字,以及他們身處的時代和聖經的記載完全吻合。在這些外來的資料裡,沒有一個王的名字是聖經沒有提到的,通通都可以在聖經找得到”。

《聖經考古學評論》的一篇文章提到,今天考古學研究已證實,《希伯來語經卷》提到“至少50個”真實的人物。這當中有14個猶大王和以色列王,包括著名的大衛、希西家,以及不太有名的米拿現、比加。這50人也包含5個法老,以及19個君王,有亞述王、巴比倫王、摩押王、波斯王和敘利亞王。除了君王以外,聖經記載的一些人物,例如大祭司、書記和其他官員,考古學也證明他們的存在。

同一篇文章指出,“有為數不少的學者一致認為”這些人物是真實的。此外,《希臘語經卷》提到很多歷史人物,考古學也證實真有其人,例如希律、本丟·彼拉多、提比略、該亞法、士求·保羅。

聖經在列王紀下25章和歷代志下36章,論述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遭受毀滅的情形。耶利米書39章報道,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軍隊把耶路撒冷付之一炬。近代的發現有沒有證明這個記載真有其事呢?

考古學家珍·卡希爾(Jane M。 Cahill)和載維·塔爾納(David Tarler)在《古耶路撒冷真貌》一書總結說:“建築物(例如焦土房和封泥樓)裡挖掘出來的燒焦物顯示,巴比倫人確曾把耶路撒冷完全摧毀。此外,考古學家在東部山坡上掘出一些倒塌了的房屋,瓦礫底層的石塊也顯示城市曾遭嚴重焚燬。聖經就這場災難所作的描述……正好跟考古學的發現不謀而合。”

以色列一位有名的考古學家埃弗賴姆·斯特恩(Ephraim Stern)說:“公元前604年至前538年可說是個空白時期,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猶大地]有人居住,那段時間,被巴比倫人摧毀的城沒有一個再次有人居住。”上述的空白時期跟以色列人在公元前607年至前537年被擄到巴比倫這件事相吻合。(歷代志下36:20,21)

“亞述王薩爾貢派統帥出征亞實突城,攻下了亞實突。”(以賽亞書20:1)這節經文提到亞述王薩爾貢(Sargon)二世的名字,但一些著名的學者曾一度認為這人純屬虛構。然而,1843年,在今天伊拉克豪爾薩巴德附近的底格里斯河一條支流旁邊,有人發現了薩爾貢的宮殿,宮殿佔地約10公頃。結果,對不熟悉聖經的人來說,薩爾貢二世也不再是個陌生的名字了,如今,他是最為人知的亞述王之一。他在一個史冊裡,宣稱自己攻佔了以色列的撒馬利亞城。根據聖經年代學,撒馬利亞於公元前740年被亞述攻陷。薩爾貢還記錄他攻佔了亞實突,這進一步證實了以賽亞書20:1的話。

聖經執筆者路加記錄了耶穌的一生和傳道工作,然後寫下了使徒行傳。路加寫道:“我已經把這些事從頭考查過,……都是確實的。”——路加福音1:3,4。

19世紀初葉,聖經批評家質疑路加所寫的歷史記載的準確性。此外,他們聲稱使徒行傳所載的歷史是在公元第二世紀中葉捏造出來的。英國考古學家威廉·米切爾·拉姆齊爵士便(Sir William Mitchell Ramsay)相信此說。但考證過路加所提及的名字和地點後,拉姆齊卻承認說:“我漸漸意識到,這些記載在很多細節上都十分準確真實。” 他把使徒行傳的執筆者置於“第一流歷史家”之列。他解釋這話的意思說:“偉大歷史家的首要特質就是真實。他的話必須可靠。” 《周遊列國的聖保羅》

準確的歷史記載必須包含三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記載耶穌生平與傳道歷程的福音書,正包含這三個要素。以聖經中被稱為“施浸者”的約翰為例,他是為耶穌的傳道活動作準備和鋪路的人。路加就記載了約翰開始履行職務的準確時間:

“凱撒提比略 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 做猶地亞的總督,希律 做加利利的分封侯,他哥哥腓力 做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區的分封侯,呂撒尼亞 做亞比利尼的分封侯,祭司長亞那 和該亞法 的日子,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裡,上帝有話曉諭他。”(路加福音3:1,2)根據這份詳細而準確的記錄,可以確定“上帝有話曉諭他[約翰]”的時間是公元29年。路加所提到的這七位公眾人物都得到歷史家的證實。

聖經記載耶穌曾以一個羅馬銀元(第納流斯)為喻,錢幣上有凱撒提比略(Tiberius)的頭像。(馬可福音12:15-17)考古學家發現一個羅馬銀元,上面有提比略的頭像,流通時間約在公元15年,從而證實了聖經的記載。(路加福音3:1,2)

關於耶穌何時出生,聖經說:“在那段日子,凱撒奧古斯都頒佈法令,要在全地登記戶口。這第一次登記,是居里紐做敘利亞總督的時候進行的。人人都回鄉登記,各歸各城。”(路加福音2:1-3)

塔西佗(Tacitus)和猶太曆史家約瑟夫斯(Josephus)也提及居里紐(Quirinius)。大英圖書館儲存了一份羅馬總督頒佈的法令的書面記錄,證實羅馬總督確曾頒佈登記戶口的法令,內容是:“逐戶登記人口的時候將到,所有住在故土以外的人民,不論因什麼緣故在外定居,都必須回鄉。”

《新編聖經詞典》評論說:“路加在記事中敘述同時代的歷史,在字裡行間提及許多關乎法官、總督、藩王的事;每逢這些資料在地點和時間方面受人質疑,聖經的記載一再證明是真確的。”

《律師考查聖經》一書強調聖經在歷史方面的準確性,說:“雖然故事、傳奇和虛構小說刻意把事情寫在發生於遙遠的地方和不能確定的時間,因而違反了律師辦案的第一條律則,那便是,‘口供必須提出時間和地點,’但聖經敘述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卻是極其精確的。”

以色列前總統哈伊姆·赫爾佐克,連同特拉維夫大學考古學系榮譽教授莫迪凱·吉宗,合著了一本書,稱為《聖經戰役》,其中有以下的評論:

“聖經對各場戰役的戰略所作的描述不可能是憑空捏造的。比方說,士師記6-8章記載基甸領軍與米甸人和其盟友爭戰的經過,只要拿這段記載跟荷馬的《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戰爭比較一下,就可立見高下。後者只是提到某個有船抵達的海岸,不遠處又有個設防的城市,就算是說明了地理的狀況。聖經記載的基甸之戰卻截然不同。聖經詳細記述了在一個方圓約60公里的戰場上,交戰雙方運用了什麼戰略,以及雙方因應特殊的地理環境、敵友的行動而作出怎樣的反應,這些全都是無法在其他任何地方發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聖經所描述的戰爭過程是真確可信的。”

根據聖經記載,亞伯拉罕出身於“迦勒底的吾珥”。(創世記11:27-31;15:7)多個世紀以來,吾珥的位置是個不解之謎。批評家相信,即使曾有這個城市,也只是個微不足道的落後地方而已。後來,使他們感到尷尬的是,在巴比倫和波斯灣之間的多個廢墟被人準確地鑑定是吾珥的幾處遺址。在當地有成千上萬的泥板出土,顯示吾珥曾是個世界貿易中心,人口五方雜處。

在1993年之前,除了聖經以外,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真的有大衛(一個年青勇敢的牧人,後來成為以色列的君王)這個人。不過,該年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北部發現了一塊公元前9世紀的玄武岩石刻,專家指出這塊石刻上有“大衛的家”和“以色列的君王”等字句。

有些人相信,所羅門到俄斐開採金礦一事只是虛構的故事。1946年,從特拉維夫-雅法東北地區出土的一塊陶器碎片證實了聖經的記載,表明俄斐確實是出口黃金的。關於這點,埃及古物學家肯尼恩·基欽說:“俄斐這個地方絕不是虛構出來的。在[公元前]8世紀的一塊希伯來人陶器碎片上,清楚刻有這句話:‘給伯和侖的俄斐金子——30舍客勒[340克]。’”

耶利米寫了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書中記錄了一些很特別的細節,是關於所羅門王跟埃及人和赫人買賣馬車和馬匹的交易,聖經說當時馬車“每輛要六百塊銀子,馬每匹要一百五十塊銀子”,所以一匹馬的價錢只有一輛馬車的四分之一。(列王紀上10:29)

《考古學與以色列人的宗教》這本書指出,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和考古學的發現都證明在所羅門統治期間,馬匹和馬車的買賣是很興旺的行業。這本書說,“當時的標準定價是,四匹馬可以換一輛埃及馬車”,這跟聖經所提到的價錢吻合。

所羅門死後五年,埃及的法老示撒攻取耶路撒冷,掠走其中的財寶。“羅波安王在位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他奪去了耶和華聖殿和王宮裡的財寶,搶走了所有財物,包括所羅門造的所有金盾牌。”(列王紀上14:25,26)

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出土的碑銘卻證實示撒(Shishak)確曾征服過耶路撒冷。事實上,許多歷史學家都承認示撒從耶路撒冷擄掠回來的財物復興了埃及衰敝的經濟,並且使示撒有足夠的金錢大規模擴建一座埃及廟宇,在其中記載他的勝利。此後不久示撒死了。另一座碑銘記載示撒的兒子把差不多200噸金銀捐給埃及的各廟宇。這座碑銘沒有透露他財富的來源,但考古學家米勒德(Alan Millard)的著作《聖經時代的財寶》則認為“這些財寶大部分是示撒從所羅門的聖殿和耶路撒冷的王宮掠奪回來的”。

在約書亞的時代,聖經把加利利境內的夏瑣形容為“這些王國的霸主”。(約書亞記11:10)在那裡進行挖掘後發現,從前這個城佔地大約60公頃,人口眾多,是那一帶的主要城市之一。聖經說約書亞“放火燒了夏瑣”。(約書亞記11:11)考古學家在這個城市的遺址挖掘出三座完全被摧毀的迦南神廟。他們還找到證據,證明這個城市在公元前15世紀被焚燬。所有證據都跟聖經的記錄吻合。

聖經告訴我們,居魯士(Cyrus)二世曾釋放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讓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聖殿,這個聖殿曾在公元前607年被巴比倫人毀滅。(以斯拉記1:1-7;6:3-5)1879年,在古巴比倫遺址出土的文字碑銘——居魯士圓柱,證實這個聖經記載。碑文提到居魯士這個名字,並說他實行釋放俘虜的政策,讓他們帶著崇拜用的物品重返故土。事實上,以斯拉記6:3,4指出,居魯士下令重建聖殿的“費用由王家支付”。這個命令跟世俗歷史一致。《波斯與聖經》一書說:“歷代的波斯王都有這個政策,就是幫助重建帝國裡的聖殿、神廟。”

但以理書5:1說:“伯沙撒王舉行盛宴,招待他手下的一千個權貴,在他們面前喝酒。”

有很多年,批評聖經的學者聲稱,但以理書中的巴比倫王伯沙撒(Belshazzar)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因為沒有考古學證據能證明伯沙撒確有其人。然而,在1854年,事情有了轉變。那一年,英國領事約翰·泰勒在伊拉克南部考察了古城吾珥的遺址,在一座高塔的廢墟里找到了一些泥制的圓柱。每個圓柱都刻有楔形文字。其中一個寫著一段祈禱文,為巴比倫王拿波尼度(Nabonidus)和他的長子伯沙撒祈求長壽。因此,那些批評聖經的學者不得不承認,伯沙撒確有其人。

不過,聖經還把伯沙撒稱為“國王”。有些學者也懷疑這個說法是否準確,例如,19世紀英國科學家威廉·塔爾博特說,儘管有人聲稱伯沙撒與他的父親拿波尼度共同執政,“但沒有絲毫證據能證明這一點”。後來,考古學家發現,另一些圓柱上的文字顯示,伯沙撒的父親拿波尼度曾經離開首都巴比倫好多年。《不列顛百科全書》說,拿波尼度在國外期間,“曾把王位及他軍隊的主要兵力都交給了伯沙撒”。因此那段時期,伯沙撒在巴比倫執掌大權。所以,考古學兼語言學家艾倫·米勒德(Alan Millard)說:“但以理書稱伯沙撒為‘國王’並沒有錯。”

按照耶利米書38:1:“瑪坦的兒子示法提雅、巴施戶珥的兒子基大利、示利米雅的兒子猶甲,以及瑪基雅的兒子巴施戶珥,全都聽見了耶利米對民眾說的話。”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的考古史上首次出現,兩塊封泥上的名字都記載在聖經的同一節經文裡,並且在同一地區出土。”2005年,考古學家埃拉特·馬薩爾(Eilat Mazar)在一項挖掘工程中掘出了一小塊封泥。挖掘的土層可追溯到公元前607年耶路撒冷被毀的時候。封泥上有古希伯來語“示利米雅的兒子猶甲”。後來,在同一層泥土,距離上述封泥幾米的地方,又有另一塊封泥出土。這塊封泥上則有古希伯來語“巴施戶珥的兒子基大利”。

“聖經記載的時間和地點,比任何古代文獻更加準確可靠。”——《舊約科學研究》,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Wilson)

考古學家威廉·奧爾布賴特(William Albright)教授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巴勒斯坦發掘古蹟,他說:“一個復一個的發現,證實了無數的細節。這使聖經的歷史價值受到更大重視。”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99年10月25日刊)說:“現代的考古學提供了令人驚訝的證據,證實了《舊約》和《新約》中主要記錄的事,包括關於以色列人的祖先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大衛的王朝,以及在耶穌日子人們的生活。”

“以一般而言,考古學傾向於支援聖經記載的歷史準確性。從族長至“新約”時代,聖經年代方面的一般綱要是與考古學的資料一致的。未來的發現很可能會維持目前的中庸立場,即聖經的傳統是基於歷史和忠實地傳授的。” 一一 弗裡得曼(David Noel Freedman)教授

考古學家納爾遜·格盧克(Nelson Glueck)曾說:“我從事考古研究30年來,都是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拿著小鏟子來工作的,結果我發現聖經的歷史記載從沒出錯。”

作家沃納·凱勒(Werner Keller)用歷史和考古學的角度去分析聖經。他在《史書聖經》一書的序言裡寫道:“鑑於鐵證如山,以下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事實證明,聖經總是對的!’”

奧斯汀·阿利本(Austin Allibone)在《聯合聖經手冊》中說:“既然如此,人若見到巨量的證據,證明聖經是真實可靠的,但卻仍然聲稱無法相信,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我們無疑有理由認為,有問題的是這些人的心而非他們的腦;——他們不願相信,因為這會打擊他們的自驕心,並且迫使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