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後東晉是怎樣滅亡的,謝家後來怎麼樣了,這段歷史書上很少講,有沒有介紹的詳細點的地方,請教大師… 時尚達人 15級 2011-12-04 回答

公元316年晉元帝司馬睿在晉朝皇室成員和江東士族的支援下在建康(今南京)登基建立東晉政權。東晉政權自開國以來政治上發展的很不穩定和諧。司馬睿在江南的統治地位和基礎都很不穩固,司馬睿建立的東晉本身就是一個流亡政權,缺乏士族的支援就處於一事無成的局面。起初士族領袖王導、王敦兄弟對於元帝真心擁戴,盡力輔佐,元帝對於王導、王敦兄弟也是推心置腹放心使用。然而合作的好景不長,元帝即位不久就發現面臨著強臣柄政、大權旁落的尷尬。當時王導擔任丞相,總攬國家行政權,王敦則是大將軍,掌握軍權。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已經架空了皇權。司馬睿當初即位的時候,曾經招呼王導和他一起登上皇帝寶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王導婉言謝絕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皇帝降尊紆貴在公共場所下向下屬大臣妥協。這就是“王與馬,共天下”典故的由來。正是因為這種不健康的政治模式形成了以後長久主弱臣強的局面。埋下了強臣柄政專權、篡位奪國的禍根。司馬睿作為開國君主自然難以容忍下屬臣子對於皇權的威脅,聽從了其他大臣劉槐等人的建議,逐步對於王導、王敦兄弟疏遠起來。作為王導涵養高深,有休休大臣的氣象,對於元帝的猜忌和疏遠淡然處之。王敦作為武人品性,自然心懷不滿;君臣關係在東晉開國不久就緊張起來。

君臣之間的矛盾最終需要解決,在永昌元年,王敦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反叛。同時上書給元帝:“劉槐佞邪讒賊。臣輒進軍致討,昔太甲顛覆厥度,幸納仡尹之言,殷道復昌。願陛下深垂三思。”元帝是出了名的好脾氣,當初元帝的太子出生之後,元帝非常高興,大肆賞賜下屬臣僚,宴請朝廷的文武百官慶賀。其中一個大臣冒冒失失的說:“皇上喜得太子,天下後繼有人,實在可喜可賀,然而我們卻沒有什麼功勞,受到陛下的賞賜,感到有愧。”元帝卻笑著說:“我自己有兒子,豈能讓你們有功勞?”然而一看王敦這樣無禮的奏章,不禁勃然大怒;下詔書說:“王敦辜負國家對於他的恩典,欺君罔上,竟然把朕比做成昏君太甲,還要把朕幽囚起來,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我要親帥六師出征與他決一死戰。誰要殺死王敦,賞五千戶侯。”結果作戰失禮,被王敦打敗,連首都建康也被佔領了。不久元帝羞憤成疾,鶴駕西歸。從此徹底拉開東晉王朝強臣柄政專權,最後篡位奪國的序幕。

東晉賢明的文臣很多,象王導、謝安等賢相都一直忠心耿耿的盡力維護朝廷。多次挽狂瀾於即倒拯救東晉王朝於危難之間,王敦造反的時候,就是王導作為中流砥柱,在其中運籌斡旋最終使王敦篡位的陰謀破產。謝安則是主持“淝水之戰”的主要領導者,“淝水之戰”的勝利是東晉王朝百年統治期間對付外族侵略最為光彩的一筆,以少勝多、以弱抵強的軍事勝利至今還為後人津津樂道。而與之相反的武將多數都是心懷不臣之心的梟雄;一有機會就想變家為國,謀朝篡位。僅僅王敦就叛亂過兩次,幸好是第二次叛亂的時候得了重病,不久就死了。否則在王敦的時候就要運移晉阼了。之後歷代東晉皇帝無不孱弱,始終受制於強大的諸侯,每個東晉皇帝下面的大臣都非常強悍,中央政府有名無實,東晉朝廷名存實亡。在恆玄專權的時候曾經廢掉晉安帝司馬德宗,自己篡位作了皇帝。

恆玄稱帝之後,天下人心不服,劉裕乘機起兵勤王,滅掉了篡權的恆玄。劉裕從此之後掌控了東晉王朝的實權,逐漸也象前代梟雄那樣陰謀篡奪皇位。東晉自從偏安南渡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政權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中原,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無一成功。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劉裕決定興師北上。結果北伐出師順利,先後滅掉了南燕、後秦2個少數民族政權。巨大的成功使劉裕迫不及待的想篡位稱帝。就連當時在北方的政權——北魏的君臣都看的很清楚,崔浩曾經臧否當時的政治人物,對於劉裕是這樣評論的:“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然而劉裕之後的表現連曹操都不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專權之實而無篡位之名。當時連孫權都勸曹操廢漢自立,曹操則老奸巨猾的說:“這個小子要把我放在火爐子上烤火吧,假如天命在我,我要做周文王。”他要把改朝換代的大業留給自己兒子去做。劉裕平定國家禍亂之後雖然年事已高,卻銳進無厭,等不及讓後代子孫去改朝換代了。自己急不可待的廢掉東晉皇帝,做起皇帝來,建國號:“宋”,東晉終於在偏安一隅的江南苟延殘喘了104年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