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說的是學習的風氣。若一所大學裡,學生讀書學習之狀,蔚然成風,且時時思考問題,時時向老師請益,同老師或同學探討,多數人如此。我以為這便是有良好的學風了。學風所以如此,與學生之好學關係莫大,而學生又何以好學呢?

“知識改變命運”,誠然是原因之一,一個識文斷字、受過教育的人,大多數情況下,要比一個目不識丁的人過的好,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可此解釋似乎又略顯欠缺。應該還有學習可以成就自身社會價值這一原因,以此為願的人都是有大志向的。總而言之,有以上二者中之一,學風不墜,二者俱備,學風大昌也。

常聽人言,學習是終身的事。我讀書雖不多,每多讀一本,對此話便深信幾分。大學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姑且寫之於下,我受教於中文系,故以中文言之。

大學的學業以自修為主,所以對學業起碼要有一個粗略的目標,即想學到什麼樣的東西,取得怎樣的成果。即使這個東西看起來沒用。

在世俗眼裡,大學裡的中文是“無用”之學。可有用與否,不取決於他人,而取決於自己,取決於將要或已經步入“中文系”學習的學生,他們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門“基礎學問”,還有對此的學習是要有計劃的,不必太系統,可又得有。不然亦步亦趨,加之當今大學中文系之“文學語境”被官方教材壟斷,試得滿分又如何?若無獨到之語,不知自我求索,可謂“白學”。

我未入大學以前,常崇尚大學為自由思想之地,入大學之後,還是這樣想,不過更進一層,即“思想自由”是個人的。“我的思想”就是“我的大學”,“現實大學”的齊備設施,取之用之,以資我“思想之大學”也。

此言並非妄語,看到圖書館的滿架書冊時,看到學者為研究一個論題而“遍觀其典”時,自知我所言非虛。這種繁瑣我不知能否承受,這種樂趣我卻心馳神往。

我上述所言,並非勸所有學生致力學術,人之生性異也,豈可一面斷之?更何況現在這個時代,已非同小可,生存成本之高,壓的多數人喘不過氣,誰還有心思關注“無用”之學?

可大學四年,校園之內,也稱得上“無憂無慮”,無中學課業之重壓(言大學課業重者,大多不愛所學專業,惟愛其所愛,何重之有?),無經濟困頓之窘迫。(國家之資助,豈置空文?),與物慾之社會有“隔斷”之權。正是飽覽群書,博聞強識的大好時機,何樂不為?

總會有人談及“有用”、“無用”的問題,說高大點,人生匆匆,不過百年。何謂“有用”?何又謂“無用”?說現實點,既學之則安之,何必浪費四年時光。(本不想言此,實屬無奈也。)如能從中得益,豈不美哉?簡言之,真正的努力沒有白費的。

留學剽竊何怪?復旦亦有人渣。個案而已。上文已說過,“現實大學”不過以資自身“思想之大學”也。學業之成敗,皆在己身,能力之高低,皆憑己力。與人無尤。

光陰彈指,四年何易,一步一印,方不追悔,遨遊學海,才不虛行。即使將來掙扎世俗,談吐既出,高人一等,觀點既爭,思辨有加,有自由之時為伴,真理學識相隨,不枉此生矣!

胡適有言“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此言得之。

學風之昌,在於學生,學生之智,在於思想。今特布我之所思於上,有識者或有取焉。

2018。9。20作

2018。12。14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