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李相宇2015-01-17 17:38:08

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所以,若不計算宣傳發行階段的投入,僅考慮製作的話,這一個億的資金分別是花在這三個階段的。

在研究怎麼花錢之前,先討論一下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

在國內電影創作中,投資過億的影片一定是大製作了。那麼作為一個製片人,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要投入如此之大的資金呢?原因就是投資回報率。

影視遊戲這種視聽類產品都有一個特點,畫面炫,好看,震撼的,能給受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的,都會讓消費者捨得花錢,去體驗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無法體驗到的感受。所以,

類似於冒險,災難,戰爭,魔幻,科幻這種型別,以及任何需要在視聽手段上想辦法的影片,都需要大投資,來撬動高回報。

影視產品還有另一個特點,明星。自從好萊塢建立了明星制度,明星成為了各種影片最能刺激票房的有效手段,因為明星本身的知名度足夠高,能有效調動起觀眾對影片的期望。那麼,

根據影片自身氣質,花大價錢去請一些符合這種氣質的明星,對票房的拉動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也就是說,有這個必要,花錢,叫投資,沒這個必要,花錢叫燒錢。

(PS。突然想到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商業元素。我的理解就是,所謂商業元素,就是你平時在生活中很難見到的事情,比如追車,爆炸,飛機失事,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進攻等等。這些元素可以調動起觀眾去消費影片的衝動,所以稱為商業元素。越難見到的事情,越容易刺激觀眾的消費慾,所以遠的像星戰,近的像復聯,都是這麼回事。而

立足於某個商業點去展開一個故事,就叫商業片

,比如國內有個影片叫《緊急迫降》,就是這個路子。)

根據這種特點,我們再來看看怎麼去分配三個階段的投資。

一、籌備階段。

劇本方面,改編還是原創。

改編的話,小說,劇本都需要買版權,還需要支付一筆改編費,這部分費用300到800萬不等,好的小說版權貴,好的編劇酬金高,具體花多少錢,就看製片人或者導演怎麼定位了。

原創的話,孵化期比較長,短則一年,長了五年八年都是常有的事,從找來編劇或者搭建編劇組開始,就會支付酬金,這部分費用200萬到500萬不等。具體是改編一個已經成熟的故事,還是平地起高樓的弄一個原創劇本,還是要看製片人或者導演怎麼定位。

除了演員,導演的酬金,各種想法的落地也很花錢。

先說演員。國內一線男演員,價碼都在2000萬左右,高的有3000萬往上的。國內一線女演員,價格從1200萬到2500萬不等。這個費用浮動很厲害,如果劇本好,導演好,演員的費用會很低,可能500多萬都能搞定。因為作為演員,如果是一個能打動他的劇本,能讓他信任的導演,都是很樂意參與的,甚至他自己會投資,反而不要片酬,畢竟任何一個演員都是希望能得到獎項或者票房的肯定的。

(PS。有些製片方實際上不用支付演員這麼高的酬金,有一部分酬金是演員簽約的品牌買單。一個電影的氣質很符合某個明星,製作班底也入了品牌的法眼,該品牌認為該明星出演電影會提升品牌價值,那麼品牌除了會考慮廣告植入,還會出一部分錢替製片方給演員補齊酬金,促使演員出演電影。舉個例子,當年小貝轉會皇馬,阿迪達斯掏了一部分轉會費,因為阿迪達斯分析得出,促成小貝轉會皇馬,會提升品牌價值,增值的那一部分錢,遠多於支付的轉會費,事實證明,阿迪達斯判斷的沒錯)

再說導演,國內一線導演,價格500萬到1000萬左右,這個浮動也很厲害,但是再低,不會低於50萬美金。這個是全球導演協會的一個規定,具體的以後再說。跟演員一樣,好的劇本,靠譜的製片人,監製,也能讓導演的片酬降低。

所以,

明星加導演,再加其他演員,就按3500萬計算好了。

然後就是各種想法落地了。如果演員導演的價位談的比較低,導演也真想弄個曠世佳作出來,那麼這部分製片人是要捨得花錢的。以前都是一支鉛筆幾張紙,把分鏡畫出來,現在因為特效特別多,光畫已經沒用了,還會直接用電腦建模,在三維空間中模擬動作軌跡和攝影機的運動方式。一般會按主要場景來建模,也有肯燒錢的,按幾組鏡頭來建模。

這部分的費用主要看導演想花多錢,演練到什麼程度了。

緊接著,就是特別燒錢的美術部分開始了。

建模完成,接著就是落實,怎麼能把之前都設想好的東西實打實的拍出來,哪些場景需要完成哪些拆分,都需要做哪些道具。基本上,大片的話,可能會為了一個鏡頭來單獨做一個模型。

以《盜夢空間》舉例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上圖是盜夢空間中開頭那個酒會的場景,這還屬於傳統的搭景。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上圖是專門拍電梯爆炸那個鏡頭搭的景。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上面這個圖有印象嗎,是為失控狀態中酒店打鬥的那個鏡頭搭的景。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上面這個是為城市摺疊搭的,滿足運動軌跡用的景。

很多場景拍一個或者幾個鏡頭就不用了,一部電影上千個鏡頭,這樣的場景一般都是百十多個,累積起來可是筆不小的錢。

《桃姐》裡面有一場戲,是投資人(還是製片人?)吐槽徐克搭景花超了好多預算。由此可見,這部分的價錢是很高的。

我沒參與過億元以上大片的製作,做過一個投資3000萬的,那個電影前期美術用了整個預算的15%,對於靠造型吃飯的大片來說,這個錢只會多不會少。

這部分費用估計在2000萬好了。

二、拍攝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不是特別花錢,只要按拍攝計劃走就行(風險主要來自導演拍HIGH了,延期,演員違約金可是筆不小的錢)。

這部分會有不少贊助,所以很多花銷是不計算在成本里面的。

各種攝影器材,燈光器材,300到500工作人員的費用,各種群眾演員什麼的。

高至上億的大製作,大導演,攝影器材基本是不花錢的,贊助,燈光需要一些錢。吃飯需要一些錢,住宿會有很大折扣。拍攝地,不管是外景還是影視基地,基本都是贊助,由當地有關部門協調。

拍攝時間按60天計算的話,

這部分費用600到800萬吧

。當然製片人製片主任能力不行的話,拍攝階段的費用是可以高的沒邊的。

(來自1月19日的更新。評論裡,有朋友質疑這裡關於攝影器材的贊助是不存在的。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個攝影器材的贊助是真存在的。國內投資上億的片子,不會找器材公司去租,大多都是直接跟廠商聯絡。主要花錢的裝置,攝影機,升降,各種機械電子搖臂,航拍裝置,很多都是贊助。當然,具體哪些是贊助,贊助力度有多大,就要看製片人的本事,以及導演攝影的名頭有多大了。以前有機會跟鮑德熹老師聊過,他拍的大製作片子的攝影機都是廠商贊助的,因為這些大牛用了自家裝置,那可是最好的廣告。美劇《24小時》的攝影也說過,他們當時籌備的時候,阿萊公司找到他們,希望能用他們公司的愛麗莎來拍。要知道投資上億的大製作,一年也沒幾部,能讓這些劇組使用自家裝置,廣告效果是大於那點租金的。)

三、後期製作階段。

這個階段特別特別花錢。剪輯,特效,調色,混音,全在這裡了。

單說特效。《赤壁》裡面有一個鏡頭,士兵甲戳了士兵乙,士兵乙噴血倒地。大約1秒多,40格左右的鏡頭,一個槍頭戳破鎧甲,噴血的特效,花了2萬。

所以這個後期階段要花多少錢,自行想象吧。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簡單上幾個圖,都是《盜夢空間》的,圖一,是簡單的搭景加綠幕,後期做水的特效(PS。今天有評論裡說水是實拍的,我重新看了一下記錄片,確實部分是實拍,部分是做的特效,特此註明)。圖二,是實拍,後期合成軌跡,做少量渲染。圖三,純粹的建模,把人後期合到場景裡面,做軌跡匹配。

然後,我們看看我們還有多少預算,3000萬多點吧。特效導演抽了根菸,咬咬牙,跟製片人說:“要不,您再想辦法弄1000萬過來吧”

————————————————分割線————————————————————————-

2015年1月24號的更新。

看評論有人問起電影的利潤是怎麼分配的。

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我也不是很熟悉發行這塊,就簡單說說好了。

做全國院線發行的影片,針對票房利潤,一般來說都是出品,發行,院線這三家分賬。

怎麼理解這三家的關係呢?我們可以把電影理解成一個商品,比如豬肉好了。

出品就像是養豬場

,定位養什麼品種的豬,花多錢,找會養這種豬的養豬專業戶(導演)和他的團隊負責把豬養肥。殺掉(後期製作),做成豬肉。

發行就像是分銷豬肉的公司

,負責把這家的豬肉吹上天,什麼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這隻豬跟之前的豬都不一樣,這隻豬有情懷,這隻豬向某隻豬致敬之類的。在不違規的情況下,隨便吹,爭取讓儘可能多的餐廳感興趣。

院線自然就是餐廳了

,負責面向消費著把豬肉賣出去,餐廳有大的連鎖餐廳,比如萬達,博納,華納,小的呢也有作坊式的私人院線。

所以,豬肉還是那個豬肉,但是從養殖到分銷再到零售,所有的人都靠這點豬肉賺錢。那麼,豬肉買了錢,自然就是著三家分了。具體這三家怎麼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比如豬肉品質特別好,分銷和零售都屬於哄搶,那出品自然會要求多分一點;豬肉品質一般,分銷吹的天花亂墜或者零售包裝的比較好,那也會多分一些。當然這三家的分賬,都是提前簽訂合同的,哪家分多少比例,是個很有意思的博弈過程。

自己養的豬被推向市場了,養豬專業戶要去餐廳,面對食客分享養豬過程中的趣事,養豬花費了多少心血等等,為的就是讓食客覺得吃這個豬肉,太值了。

有經驗的食客自然就是影評人了,告訴大家這個豬哪部分好吃,哪部分不好吃。

另外還有不做全國院線發行的,這類影片的數量在國內也非常多。不少影片都是隻做幾個城市發行,因為受制於宣發費不夠。也有重點做海外市場發行的,主要考慮到受眾的接受程度,或者相關法規的限制。

總之就是各路大牛各顯神通,想辦法把豬肉生產好,賣出去,賣個好價錢,誰在賣的過程中作用大,出力多,分的自然也多。

————————————————分割線————————————————————

來自2018年1月30號的更新

三年多過去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超乎想象,中國電影工業也在蹣跚前行。突然想到很早以前還寫過這麼一個答案。隨著自己的經歷有所增加,再來補幾筆。

一、籌備階段。

除去寫/改劇本,籤演員,還有幾個地方會花些錢。

1。確定場景。

先要選景。導演美術攝影製片等一眾人,根據劇本里的描述,去找合適的地方。這些地方主要要滿足劇本里的造型和氛圍要求,其次這些地方儘量都要離得進一些。一行人跋山涉水到處跑需要一筆錢。

選的差不多之後,會由美術部門接手,根據已有場景,判斷還需要做哪些道具和哪些修改來完善場景的造型和氛圍。比較苛刻的導演還會要求直接在實景基礎上再搭景。做相關道具又需要一筆錢。

2。確定人物。

演員選定後,會根據演員特點(或演員的要求)結合劇中人物造型做定妝。確定服裝,裝飾,妝容等。美術部門出方案,將劇中所有人物的服裝裝飾等該租的租,該買的買,該改的改。這又需要一筆錢。

3。確定故事。

以前確定故事,都是故事板和導演分鏡。現在越來越多的組會做動態預覽。就是用動畫的形式,將電影完整呈現出來,包括攝影機的運動軌跡和剪輯點。這樣導演組可以透過最直觀的形式看到作品最終的效果,然後進行調整。攝影組(包括燈光)會根據已經確定的故事和場景,和道具組一起搭場景模型,在模型中模擬出全部的攝影方案和照明方案。特效組也會根據現有故事,確定特效方案。然後將這些方案再次彙總到修改版的動態預覽中(有些動畫甚至是彩色的)。這部分需要一大筆錢。大約在1000萬左右。

二、拍攝階段

除去傳統的拍攝過程。特效組會在每一場戲的粗剪鏡頭完成後,新增簡單的特效,交由導演確定是不是他想要的效果。特效組進組,多了人多了裝置,本身就會增加一筆開支。

三、後期製作階段

依舊是那個很燒錢的階段,實在不想多寫。

剪輯。這個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問題,補拍,或者換個剪輯方案。

特效就不說了,一秒鐘幾十萬上下。

錄音部分。需要擬音,配音,混音,配樂。

就說這個配樂吧。配樂師把電影成片看一遍,根據導演需求,會做10個左右的曲子,配合不同的段落,渲染情緒烘托主題。作曲,編曲,找樂隊錄,試聽,修改,沒完沒了的修改……

反正後期階段就是沒完沒了的做了改,改了做。這個過程每天都會花錢,完全就是個無底洞。直到有一天,製片人受不了了,說,得了,就這樣吧,送審吧。

然後審完沒過,接著再改……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嵇中豪2015-02-03 17:47:43

電影哪都要花錢的,從前期籌備到拍攝階段再到後期宣傳。前期一個劇本的選擇,演員的選擇,各方面的商談,還沒拍攝就已經在不停燒錢,當然這些相比都是小錢了,可小錢也是錢啊。開拍就更不用說了,臨時演員要錢,場地要錢,裝置要錢,盒飯要錢,這麼多工作人員要發工資。特效這些也不談了,千萬算少的了。最要命的中國這些明星片酬那麼高,一部電影投資一共才多少,一大半用來請明星。最後,電影終於拍完剪好了,後期你不宣傳麼?又是各種開始燒錢,投入和最後票房要是持平,這部電影基本意味虧飛了。所以上億,上億在今天還算什麼特大手筆的投入麼?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胡戈2015-06-30 22:08:04

大家比較容易看到硬性成本。其實拍電影跟行軍打仗很像,除了硬成本以外,還有很大一部份是“浪費”掉的錢,這部份費用相當可觀,但是又不可避免,少掉這部份費用就做不成事情,想想看美國打伊拉克時的驚人浪費吧,拍電影也是這個道理。

比如電影裡你看到了一片荒地,不經過任何修飾、佈置的荒地,你認為這個場景花了多少錢?五毛?兩塊?錯!有可能花了上萬。幾個外聯製片花了一個月時間全國各地跑了一圈,最後找到這麼個場地,光是這幾人的工資都要上萬了,更不用說車費、油錢了。

再比如一個劇組整整一星期沒拍一個鏡頭,全都在睡覺,你認為這周他們花了多少錢?至少十幾萬!因為所有人的工資都要照發,還有食宿、場地、攝影棚租金、器材租金,每天都在算錢,不會因為你沒做事情就不算錢了。

再比一個成本是XXX萬的場景,有可能花了2倍的價錢,因為導演改主意了……

總之,你覺得只值五毛的東西,真實價格可能出乎你的想象。

不過,我總覺得國內的電影在虛報成本……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每日人物2018-11-01 15:57:23

8000萬隻能叫‘轟炸’,如果要叫‘大轟炸’,起碼得4億投資。

合禾影視介入後,蹉跎了五年之久的《大轟炸》終於進入實拍階段。但是老闆施建祥卻不滿足於8000萬的投資預案。他曾對媒體說,8000萬隻能叫“轟炸”,“大”是不能用的,如果要叫“大轟炸”,起碼得4億投資。

在這個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300億人民幣的年度,《大轟炸》這部電影不僅催生了一位“中國最窮導演”、其成片過程之荒誕、詭異、跌宕,也足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用以提醒、警醒每一位自稱熱愛電影的中國電影人——你熱愛的是什麼?以及,電影到底是什麼?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倫敦大轟炸、柏林大轟炸、東京大轟炸、重慶大轟炸,被稱為二戰時期的四大轟炸,其中以重慶大轟炸持續時間最長,長達五年之久。

這五年中,日本先後對重慶實施轟炸218次,出動飛機9000多架次,最慘烈的時候,防空警報連續響了7天,轟炸引發的大火連燒了三天才被撲滅。

二戰結束後的近80年中,前三個轟炸都曾經多次被拍成電影,唯獨重慶大轟炸沒有。

2010年秋天,時任中影集團董事長楊步亭找到導演蕭鋒,希望把重慶大轟炸搬上銀幕,並且計劃在2012年上映。那一年,中國電影票房剛破百億,整個行業正處在一種幾乎每個人都躊躇滿志準備上大專案的沸騰之中。立項釋出會上,以拍主旋律軍旅題材作品見長的蕭鋒非常激動地說:“歷史不能缺頁,電影不能缺席”。

在蕭鋒和監製江海洋最初的製片計劃裡,《大轟炸》是一部8000萬預算的主旋律電影。只是,影片的創作並不順利——如何把宏大漫長的歷史事件塞進一個時長兩小時左右的電影中,初創團隊顯然低估了這個專案的難度。在劇本創作環節,劇組先後換了六個編劇,最後,蕭鋒只好找來自己的同學、寫過《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陳枰執筆,才構建出一個合適的故事框架。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導演蕭鋒(右)和監製江海洋。 圖 / 網路

這一耽擱就是好幾年,原本約定的演員過了檔期,最早的兩家投資方也陸續撤資,蕭鋒只好自己承擔了編劇的稿酬和勘景的差旅費,被動地成為了投資方之一,擁有劇本版權和拍攝權。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2014年底時,蕭鋒曾一度把《大轟炸》開拍的希望寄託於當時如日中天的樂視影業,但這項合作最終沒能談成。幾乎走入絕境之時,急於推進的蕭鋒結識了合禾影視。

在當時,這家影視公司似乎是個絕佳的合作物件。他們先後參與過《精忠岳飛》《忠烈楊家將》《八星抱喜》等電影專案,還背靠快鹿投資集團——這是一家由商人施建祥創立的金融企業,旗下有十多家P2P公司。當時的施建祥,儘管身在金融圈,卻是一副常年混跡電影圈的樣子。他出現在媒體面前時總是穿一身白色的中山裝,酷愛豎著大拇指和明星合影,並將合影發在微博上、然後@該明星,即便從來沒有被回覆過也不會減損他的熱情。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施建祥。 圖 / 網路

合禾影視介入後,蹉跎了五年之久的《大轟炸》終於進入實拍階段。

但是,老闆施建祥卻不滿足於8000萬的投資預案。他曾對媒體說,8000萬隻能叫“轟炸”,“大”是不能用的,如果要叫“大轟炸”,起碼得4億投資。

2015年年初,前期製作團隊開始在浙江象山影視基地搭景,只是,投資方承諾的錢卻遲遲不到賬。據蕭鋒後來回憶,投資方要求把劇本和製作朝著大場面、大卡司的方向修改,且聲稱一定要看到滿意的文字才給錢。

於是,在電影正式開拍之前,劇組隨時都會陷入無錢可用的窘境。

首次停止投資時,蕭鋒自己拿錢買下了急需付款的兩輛十輪卡當道具車。搭建主場景朝天門碼頭時,投資方再次停止投入。為了化解危機,蕭鋒只得拿出自己的積蓄頂上。從那時候開始,他的錢就一直在劇組的公賬上週轉,投資方的錢進來了還給他,一旦缺了他又再頂上。

造勢

《大轟炸》付給探班媒體的車馬費高達3000元,而在別的劇組,這個數字通常是200元左右。

2015年春節前夕,《大轟炸》劇組的工作人員連吃年夜飯的錢都拿不出來,美工師哭著給蕭鋒和江海洋打電話,問二位哥哥到底成不成,讓他大過年的背井離鄉在象山承受被人催債的壓力。

而就在幾天後,大年初五當天,黃聖依上演了在酒店暈倒、無法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一幕。而在奧斯卡之前,施建祥還陪伴黃聖依參加了美國獨立精神獎典禮,他們發回國內的新聞圖片中,兩人被十幾家知名媒體環繞,但後來有媒體指出,照片中,他們面前話筒上的logo尺寸大小統一,是偽造的。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大轟炸》中的黃聖依,但她的戲份並沒有出現在最終的成片中。 圖 / 網路

黃聖依與《大轟炸》結緣並非蕭鋒所為,在施建祥以《大轟炸》製片人的身份為電影尋覓演員陣容時,最早簽約的正是黃聖依,這得益於她的丈夫楊子(當時只對外承認是經紀人)被施建祥拉來做了《大轟炸》的宣傳負責人。

在施建祥和楊子的主導下,《大轟炸》對外表現出極大的陣仗。

2015年7月,電影開機兩個多月後,施建祥和楊子曾經組織過一場規模盛大的媒體探班,據當時留下來的影片顯示,到場的媒體多到把拍攝現場擠到水洩不通,楊子不得不站在椅子上拿著喇叭維持秩序,協調大家分批上前拍攝演員。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大轟炸》拍攝期間,楊子組織的探班場景。 圖 / 網路

一個月後,施建祥向媒體表示這部電影的預算沒有上限。作為電影初創團隊的成員、執行製片人王丁一聽就很警覺:“一定要想著秋後算賬。”蕭鋒收到訊息後和製片人在劇組連夜開會,強調還是要按照窮日子、苦日子過,精打細算,確保賬目清楚無誤。

2015年11月,《大轟炸》殺青之後,施建祥和楊子又在有著“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之稱洛杉磯比弗利山莊舉辦了殺青慶功宴。那是一個名流雲集的夜晚,號稱“請來半個好萊塢”、“震動荷里活”,出席的明星除了有參演《大轟炸》的阿德里安·布勞迪、黃聖依、馬蘇之外,還有史泰龍、《變形金剛4》男主角馬克·沃爾伯格、希爾頓夫婦等等。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在楊子的主持下,《大轟炸》付給探班媒體的車馬費高達3000元,而在別的劇組這個數字通常是200左右。他購買報道版面更是不計成本,輻射範圍從地方小報到《洛杉磯時報》的兩個整版,“七八十萬地買”。最後,他還把到處“撒幣”的成果裝訂成冊,封面印著施建祥接受媒體採訪留下的大頭照,作為宣傳工作的結案。

如果現在搜尋,依然還能搜到很多當時吹捧《大轟炸》和施建祥的通稿,這些通稿的特點是但凡提及施建祥,必羅列他身上的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頭銜,其中包括“美中文化交流特使、滬商首善”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稱謂。此外,還必插入電影海報,海報上,施建祥的頭比演員肖像還突出。

“網際網路+的時代,面子和裡子並不總是一致。”這是導演蕭鋒前不久在微博上發出的感慨,而這也是《大轟炸》整個拍攝過程的縮影——面子上,施建祥到處招搖,裡子內,象山影視基地裡,蕭鋒有苦說不出。

拍攝

開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男主角劉燁都是在對著空氣說臺詞。

電影正式開拍後,錢依然是個大問題。

大多數電影在拍攝過程中都是至少一到兩個月向投資方申請一次款項,但合禾影視卻要求蕭鋒和監製江海洋每週申請下週的預算。

劇組做出詳細的預算表之後,要報給合禾影視的一個三人工作小組,他們中如果有人出差不在、或者對預算不滿意、有疑義,就可以不批,於是,常駐人口超過1000人的大劇組隨時都能陷入資金危機。

除了資金要每週報批,蕭鋒還被要求每隔半個月到一個月就到上海彙報一次,甚至連主創、主演都要跟著去,一去就是兩天,與此同時,整個劇組只好在象山停工乾等著。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電影拍攝期間,導演蕭鋒表示經費緊張。 圖 / 網路

到上海以後,合禾影視會召開一個二三十人參加的質詢會,任何人都有權利對電影拍攝過程提出問題,蕭鋒和主創們必須一一回答。施建祥也會詳細詢問進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拍攝進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的時候,他們還以現有團隊駕馭不了專案為由,想換掉整個主創班子,換成好萊塢陣容。

“他們也不明說換人,就說我們不投了。”蕭鋒回憶說。但由於當初他被動地參與了投資,手握拍攝權,才保住了自己在劇組的位置。

換人不成,投資方便以認命執行製片人的名義指派“監工”到劇組來,有時是老闆助理、有時是和施建祥有生意往來的朋友,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對電影一竅不通。但這些人卻對《大轟炸》有很強的話語權,劇組要派專人應付他們,給足面子,以防他們回上海以後說劇組的不好,影響拍攝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大轟炸》剛開拍時,施建祥曾經認命崔永元做總製片人。當時,崔永元還與施建祥以朋友相稱,並曾經出任快鹿旗下理財專案“當天貸”的形象大使。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在成為《大轟炸》總製片人之前,崔永元與施建祥一直以朋友相稱。 圖 / 網路

只是,崔永元的“總製片人”生涯並不長久,“幹了一個禮拜,他們就不讓我幹了。再過一個禮拜開會的時候,我就什麼都不是了,就變成顧問了。”崔永元認為之所以幹了一週就被罷免,是因為“我覺得有問題,不能這麼幹,所以所有人都抵制我”。

就在被“抵制”出《大轟炸》劇組之後,2016年1月初,崔永元和快鹿集團共同成立了“上海永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

而在《大轟炸》拍攝的整個過程中,財務危機幾乎從未中斷過。劇組最窮的時候是在開機後兩個月,之前宣傳的湯姆·漢克斯沒出現,由另一位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斯替代。但當後者抵達劇組的時候,會計說劇組賬面上只剩下一萬多塊錢,連酒店的押金都拿不出來。蕭鋒只好再一次在拍攝現場用網銀匯出自己全部的銀行存款救急。

在給布魯斯·威利斯開的歡迎會上,蕭鋒和江海洋互看一眼,雖然沒明說什麼,但兩人都理解是在互相打氣,再難也要堅持把這個專案拍下去:“也許你不信,我和蕭鋒兩個人站在那裡,面對著面,我們兩個漢子不約而同地流淚。”

但在窮的另一面,卻是大牌明星源源不斷地加入劇組。

根據協定,《大轟炸》在財務上實行“雙軌制”,蕭鋒和江海洋只經手劇組日常產生的攝製經費,而演員合同和片酬一應由合禾影視直接負責。於是,電影開機以後,合禾影視就沒停止過往劇組加塞演員。

為了應對,劇組設有ABC三個攝製組,A、B組由蕭鋒負責,拍主線劇情和特效部分,C組則由江海洋執導,專門負責給臨時加進來的演員徒手寫戲、加戲。他們常常是前一天才接到電話通知,第二天哪個大腕兒要來,然後,一組人就得通宵寫劇情,準備服裝、道具、化妝造型。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有一次,蕭鋒被施建祥臨時叫到香港,一進門發現房間裡坐著十一個香港明星,他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是現場給他們編戲、講戲,車輪戰一個人講半小時,講到嗓子冒煙。最後施建祥給他發來簡訊:“沒想到你很有口才,這個電影我很有信心。”最後這些香港明星裡有一半參加了演出。

江海洋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經手拍攝的有的演員,進組時就知道自己的戲根本用不進成片裡。但這並不妨礙這些演員出現在《大轟炸》的拍攝現場。

這些演員往往給劇組的時間很短,但片酬卻很高。以范冰冰為例,她原本是資方屬意的女一號,卻因為檔期問題只簽了5天時間,合同裡寫著如果拍不完可以再加3天。後來的稅務案警方通報中寫明,范冰冰以5天的檔期拿走了3000萬片酬,其中1000萬正常報稅,剩下的2000萬透過拆分合同等方式避稅618萬。

為了阻止投資方這樣的行為,江海洋曾經給他們打過一個比方:“一個人戴一個戒指是很正常的,戴兩個戒指有點個性,戴三個戒指的人家就覺得這個人有點怪。如果這些演員都來的話,也許就像我們所有的手指頭都戴著戒指,合適嗎?”但投資方的人說:“你想的是藝術的規律,我想的是資本的規律,你不要來說服我。”

為了匹配“國際大片”的定位,合禾影視一直堅持女主角必須是一線大咖,因此導致人選遲遲無法敲定,開機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男主角劉燁都是在對著空氣說臺詞。

最後,距離殺青只剩一個月的時候,劇組不得不出面找馬蘇前來救場,由於當時劉燁和耿樂面臨檔期已滿要離開劇組,合禾影視只好妥協,無奈地同意這個方案。蕭鋒見到馬蘇的時候,和她談的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關於戲和劇本,而是問她,能不能接受一個人對著空氣演戲。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作為女主角出現在《大轟炸》中的馬蘇。 圖 / 網路

崩盤

2016年6月,中央追逃辦釋出的50名外逃人員線索公告,其中就有施建祥的名字。

2016年以前,儘管磕磕絆絆無比艱難,但劇組總歸還是能從合禾影視申請到經費。2016年年初,電影進入後期製作階段時,已經無法從合禾影視拿到一分錢。當時,蕭鋒還以為能像以前一樣等來轉機。沒想到,他等來的是一場更大的危機。

2016年3月,合禾影視在《大轟炸》之前的上一個專案《葉問3》上映,首日票房1。55億,打破了華語動作片的開畫票房紀錄,隨後又用60個小時成為最快突破4億人民幣票房的華語動作片。

很快,鋪天蓋地的質疑出現:為何這部電影可以在工作日白天、午夜零點後這樣的冷門時段滿場,在偏遠影院一張票價高達200元仍然售罄,甚至在同一個影廳排片密集到10分鐘一場,並且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

最後,電影局介入調查,最終查明片方存在買票房、干擾市場的行為。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為《葉問3》造勢的甄子丹、施建祥和拳王泰森。 圖 / 網路

原本靠票房分成賺錢的製片方為什麼要自己掏錢買票房?要理解這樣離奇的操作,需要回到合禾影視的背後——快鹿集團當時進入電影行業時奉行的商業模式叫“網際網路+電影+金融”,他們以拍電影為名目推出理財產品,承諾投資者在電影上映之後會得到高昂的收益回報,以此吸納普通投資者的資金。

為了讓不瞭解電影市場的散戶認為公司盈利狀況良好,他們就需要製造票房神話,並藉此推高股價。說白了,他們不是要賺電影票房的錢,電影只是資本遊戲中金融槓桿的一環,為他們製造虛假繁榮的泡沫——施建祥之所以捨得在《大轟炸》的演員陣容、媒體報道這兩項面子工程中不計成本地投入,也是同樣的道理。

然而,隨著《葉問3》被調查,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被推倒,快鹿旗下的所有P2P產品都出現了兌付危機,快鹿資金鍊斷裂,施建祥逃往美國。2016年6月,中央追逃辦釋出的50名外逃人員線索公告,其中就有施建祥的名字。

在合禾影視徹底無法指望以後,蕭鋒再一次成了《大轟炸》的“接盤俠”: “我經歷了融資借款、抵押貸款、清倉股票,贖回投資基金、耗盡個人存款等一系列自毀程式,很快成為國內負債最多的導演。”

也有同行勸過蕭鋒應該止損,但是他覺得如果他不做,這個電影就死了,前前後後將近兩千人的付出也隨之打水漂。在他的觀念裡,“電影是我們的電影,別人只是投資而已”。據蕭鋒自己透露,他的個人資產曾一度只剩1516元人民幣,成為了“中國最窮的導演”。

脫離了合禾影視之後,蕭鋒也開始努力把《大轟炸》掰回他能控制的軌道。

比如,為了把片長控制在兩個小時左右,劇情依然圍繞劇本最初設定的11個主要角色展開,而把包括范冰冰、黃聖依、劉曉慶在內的“加塞大牌”們的戲都縮減成一兩個鏡頭,集中在片頭引子和片尾彩蛋裡。連他自己都調侃,這是“史上最貴彩蛋”。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

最終的成片中,范冰冰的鏡頭只是在彩蛋中一閃而過。 圖 / 網路

本文節選自《每日人物 | 一部“詭異”的中國電影 》

本文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一部高成本的電影是如何用掉上億元的資金的?張小北2021-07-12 13:08:06

大家好,我是張小北。本期影片跟大家聊聊諾蘭拍

電影為什麼總是這麼貴

為什麼拍電影要用掉上億資金?原因很簡單,很多都是實拍的,就得花這麼多錢!

比如說諾蘭的電影。

諾蘭作為一個到現在都還在堅持用膠片拍電影的導演,他電影中的那些大場面,其實很多都是實拍的。也就是說,他真的炸飛機炸汽車炸大樓……

關於諾蘭是如何花錢在電影上的,請看本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