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本地人”到底有多大的優勢?扁扁2018-07-16 08:55:32

這就是為什麼小城市的沒龐大人際關係網的本地人都要去大城市

在中國“本地人”到底有多大的優勢?特布魯2018-07-16 10:10:18

從統計學的角度看,本地人與外來人口相比在擇偶、就業機會、法律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從個體的角度看,外來人口可以憑藉財富和智力的優勢,彌補上述幾個方面的劣勢。

在中國“本地人”到底有多大的優勢?付鵬2020-02-28 10:32:59

作為一名“本地人”,或者是(經常被外地人扣上“本地人”帽子)的人,並不覺得本地人有多大優勢。

反倒是我經歷了一些外地企業會把“打壓當地人”當作凝聚人心的手段。包括一些教育機構,也會把輿論上攻擊“本地出身”的孩子當作是招生手段。畢竟在移民城市裡,一句“我們不收本地出身的孩子”可以拉攏大多數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家長。他們在實行這些政策之前,會提前打聽好這個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人口比例是怎樣的。

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因此我認為,本地人無論有沒有優勢,都應當團結。善良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畢竟當有些人把“本地人”、“外地人”喊出來時,就是站隊、抱團和施展“多數人暴政”的開始。

在中國“本地人”到底有多大的優勢?知乎使用者2020-02-29 18:31:53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點牢騷要發,本地人也得看是窮是富。我這個人當了大半輩子,外地人,生在大城市,長在三線城市,現在又飄在北京,雖然我的籍貫是北京,可是戶口外地,北京人當然說我是外地人,但是我也不是真正的戶籍所在地的外地人。我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才真正有歸屬感,三線城市國營工廠很多,大多數是外地人,所以我們根本沒什麼本地外地觀念,我們都是國棉一廠的,鋼廠的,陶瓷廠的人。那時候,說的一口天津話是三線城市本地人的一種驕傲,因為很多廠子的人都是天津來的。到了九十年代,我們廠子的人,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外地人了,本地人,尤其農民大量進來了,他們有著龐大的關係網,不愁找不到個工作,這個縣幫,那個村兒老鄉,一箇中專生就可以進人民銀行。可是我們這些外地人,工人,只是歷來在廠子之間的外地人之間通婚,所以下崗就是一家家的,都不得已跑到外地去了。本地戶成了大爺,再加上拆遷更牛了。我永遠是,外地人,窮外地人,流浪的工人。

在中國“本地人”到底有多大的優勢?廣州融資邱生2021-08-20 20:22:36

本地居民的‘困境’和嘆息。

本地人(父母和或自己是出生在本地的)的‘困境’。主要是經濟上對自己評價很低,然後又沒什麼希望的感覺。特別是如果家裡有病人,更容易滑落到自怨自艾的境地。具體來說,婚姻困難為主。這背後又主要是覺得房價問題,未來子女教育問題。想多了就更加頹廢。

我為之嘆息。

生活(生存)本來就是一場戰鬥:第一重要的是,能從自身環境裡獲得儘可能多的能量;第二重要的是如何更高效地使用這些能量。

對於第一點,很多人會責怪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夠好。本地人尤其突出。因為他們只看到自己周圍過得比自己好的人,然後歸因到他們的家庭出身更好。這麼分析除了讓自己覺得沒有希望,還有什麼用處?

見賢思齊,從善如流。齊人有好獵者。這些古代的至理名言故事段子我都懶得說了。希望你一步一步來,改善改進自己的能力。積累更多能量。

對於第二點,本地人其實已經有一定的能量積累(比如基本有一套自住房甚至更多)。只不過在增量上做得好得要稍微少一點(外地人如果這方面沒有特別的能力,是留不住的。要麼能吃苦,要麼技術強。甚至又能吃苦又技術強)。

但是本地人由於看到周圍人普遍增量做得更好,往往會忽視自己已經擁有的能量的存量。等於是放棄自己的優勢。

舉一個例子:老房子居住質量差,想改善往往是幻想一步到位,那最後只能是幻滅。而外地人少了這個思想負擔,從能負擔的地方入手,起碼跨出第一步。後面的發展誰也不能保證,但是躺在家裡想半天,什麼都不會改變的。

本地人的‘困境’其實是心境上更多一點。審視一下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存量能量/增量能力,為了長久計較,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