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我目前是初中生,暫且胡說一番

先不論後出師表的真偽,暫且當他真實存在吧

我覺得後出師表可以理解為

1。“陛下,我好累,你懂我嗎,且聽我吐槽一番”,是丞相的一種個人負面情緒的發洩。

那麼負面情緒有那些呢

a。北伐進入關鍵時刻,卻有停滯不前,孫權孫權徵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

b。這時正值蜀軍漢進擊中原的良機,丞相是在緊張嗎?(這貌似不算負面情緒欸。。。)

c。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劉禪不思進取。你爸一生打拼,才換來這麼點江山,兒子卻如此不思進取!換做任何人,都不免嘆惋吧。。。何況是丞相。丞相在外苦心北伐,卻換來後主的胸無大志,是否有點“皇上不急太監急”之感?當然,只是調侃一下後主,丞相不是太監啦。。

2。後主,換一種說法,我們來一次沒有解決方法的“隆中對”吧,順便給你敲個警鐘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

孫策

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

趙雲

、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從未解2到未解5,算是把當時的天下之勢分析了一遍,不同於,他並沒有提出解決方法

那麼是為什麼?我覺得以後面的事情,丞相絕非“未解”,那麼意思便是,後主啊,連你的相父都不知該怎麼辦啦,別再頹廢啦,該辦正事啦。

如果前出師表是一篇公示天下的文書,或是給敵人的宣戰書,後出師表便是一個老臣,對不思進取的皇帝的苦心孤詣

如果說前出師表多了幾分雄心壯志,後出師表便添了幾份,老臣的憂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