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種,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果子2019-02-16 06:34:25

瀉藥,美系通俗我不知道,至少日系歌曲,這裡特指傳統的jpop,或者citypop的編配還是非常講究的,無論是和聲節奏還是音色配器,都是相當專業的人士在做,中間參雜著大量的爵士和聲和變化音的運用,是需要一定的音樂素養才能欣賞的。而音樂素養較高的人群容易對音樂本身(非音樂的附加價值)產生興趣,所以自然就會去關注作曲家本人。說到底,還是音樂素養的問題。中國的大部分歌曲,導向都還是強調人聲,從混音音量比例上,人聲普遍比日韓歐美大就能看出來。平時我注意觀察,很多的中國聽眾,聽歌會把音量開的特別小,到剛剛只能聽到人聲的程度。他們的聽覺處於一個單旋律的層次,沒有理解,也沒有感受到樂器(和聲復調等)和人聲那種一體的配合感,這樣的人,一般進ktv也是跟不上伴奏的。因為上述的原因,自然,他們也只能關注到歌手了。

為什麼有一種,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郭鍾鍇2019-02-21 09:21:21

可能因為聽歌不用付錢吧

為什麼有一種,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李如一2019-02-21 10:30:25

日本在這方面確實是特例,美國都不如。日本會出各種流行歌曲作曲家的特輯唱片,例如中村八大作品集、古賀政男作品集、荻原哲晶作品集等等。這裡有一部分原因是昭和初期的作曲家獨家契約制度,但即便戰後出現了很多不和某家唱片公司繫結的流行歌曲作曲家,日本人依然在給他們出特刊和特輯唱片,最典型的就是恆河沙數的筒美京平唱片。

為什麼有一種,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一隻海兔2019-04-12 10:40:47

“音樂的核心靈魂是作曲家,歌手不過是其中一種生物樂器而已,與音樂好不好聽關係也沒有那麼大”

emmmmm。對於純音樂可以理解這種看法,不過純音樂也沒有歌手啊。對於一般的歌曲來說,這種看法和只看歌詞或只看歌手也有的一拼了,編曲家心裡苦不苦啊。

如果中國樂壇包括香港的話,那麼作曲家還是很受關注的,一首粵語新歌推出,作詞作曲都會是賣點。尤其是作曲家還開得了紅館作品展演唱會,顧嘉輝、雷頌德、Eric Kwok等人都有作品展演唱會,陳輝陽等作曲家也有以其自身為最大賣點的各種演出。現在作曲轉幕前,兩手一起抓的也越來越多了。

還有張惠妹、孫燕姿等歌手出歌的時候,我也常見一些樂迷激烈討論作詞、作曲、編曲甚至監製等等。

至於為什麼整體會有一箇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一是個人認為很多人並沒達到樂迷的程度,聽歌是他們生活中一種消遣,或者他們只是在追求一種娛樂(比如追偶像),自然不會把精力放在幕後,這一點個人覺得大部分的日美本地的聽眾(非樂迷)也是這樣的,而在國內還會多接觸日系美系歌的人,已經是跨過了一個門檻了。

二是內地的流行樂個人看來是極速壓縮發展的,如果能在MP3時代前長時間接觸正版音樂,在娛樂途徑有限、歌曲獲取量也有限的情況下,培養出來的關注幕後的人可能就會更多,我小時候一盤磁帶聽幾十遍歌詞本都看爛了當然會對作詞作曲有印象,現在很快進入娛樂資訊爆炸的階段,能關注一下歌手的都有限了。

為什麼有一種,中國樂壇不關注作曲家的感覺?陳義2020-03-10 03:41:29

你記得上次下館子吃的那盤菜做菜的廚師長什麼樣嗎?

你記得你身上穿的這件衣服的縫紉工人嗎。

大家還沒有富裕到有想法認識廚師的時候,就已經被迫用工廠製作衣服的方式來製作音樂了,所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服務員把菜擺上桌也是不錯的選擇,那廚子呢?對不起,廚子我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