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江湖小曉生2021-05-22 15:57:35

我們都知道,唐朝皇帝最煩惱的就是地方節度使,尤其是河朔三鎮。

可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李昂卻表示:

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這顯然是一句吹牛皮的話,因為他既去不了河朔的節度使,也去不了朝中的朋黨。

但是能把朝中朋黨之爭,上升到河朔節度使這個高度,可見朋黨之爭不簡單。

那麼為啥朋黨之爭最讓皇帝頭疼呢?都是自己的臣子,一言不合宰了不就一了百了了嗎?

問題就出在這些大臣你還動不得,因為人家是成群結隊來的!牛李黨爭,就是唐朝後期最麻煩的朋黨之爭。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一、唐朝已經夠亂了,群臣還要來添把火。

安史之亂究竟亂不亂?我的天,洛陽和長安都被打下來,唐玄宗李隆基帶著一票馬仔逃成都避難去了,半道上還把心愛的楊貴妃給折了。太子李亨提前跑靈武登基去了,揚言要帶著郭子儀他們收復失地。

結果唐肅宗李亨屁顛屁顛地跑回紇人那兒喊了聲哥哥,讓人家來收拾殘局。代價是啥?回紇人的要求是:打下長安,土地和士紳歸你,票子和女人歸我!

好傢伙,是個人都不會同意吧?結果人家唐肅宗連連點頭,跟奪回江山比起來,什麼事兒都不算事兒。你說亂不亂?

更亂的還在後頭,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宰了安祿山,結果被史思明給殺了。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也不甘寂寞,又把史思明給宰了。

這邊還沒結束,郭子儀的好搭檔僕固懷恩,又屁顛屁顛地跑去把吐蕃人帶來再次打下了長安,另一個好搭檔李光弼,礙於唐代宗李豫(唐肅宗的兒子)的懷疑,嚇得連朝廷都不敢去,悲憤而死。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你說說,這麼亂的局面,唐朝該怎麼收場?其實已經沒法收場了。

因為節度使大大們分封擁兵不朝了,連李光弼那麼大功勞的人你都懷疑,連僕固懷恩這種全家為大唐殉難的人都選擇反叛,你們老李家可就拉倒吧,還有啥值得效忠的?也就是老郭在前面頂著,否則老李家早就丟了天下了。

為此節度使藩鎮割據的局面就這麼形成了,其中最牛的當屬河朔三鎮,也就是盧龍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

他們仨有啥值得牛的地方呢?原來安史之亂之所以平定,主要是因為史朝義的三個部下張忠志、田承嗣、李懷仙三人選擇投降了唐朝。

那投降也是要講條件的,所以唐朝就任命了張忠志為成德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

這三個人能是真心投降嗎?當然不是,他們手裡有軍權、政權、財權,有地盤,有一套完整的領導班子,你說他們投降幹啥?

節度使們紛紛開始挑戰唐朝皇帝的威信,這也就算了,結果依靠宦官的群臣們發現似乎他們也有機會,於是乎牛李黨爭就這麼出現了。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二、一場科舉,開啟了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的主角人物:

牛黨:

牛僧孺、李宗閔。

李黨:

李德裕。

唐憲宗元和三年,開科取士本是一件好事。可是這屆考生不太好帶啊,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閔等考生,憂憤於朝政衰敗,節度使做大,所以說了一堆針砭時弊的話。

說實話會討人喜歡,所以考官裴垍、楊於陵、韋貫之當場就給了他們高分,顯然就是要做大官的節奏了啊!可是說實話也會討人厭,因為你說朝廷不好,那就是在指責當時的宰相李吉甫無能。李吉甫就是後來李德裕的老爹,主角一下子都出現了。

李吉甫無能與否,還輪不到你們這幫小屁孩兒來評論。

於是乎李吉甫就指控考官們作弊,唐憲宗這腦瓜子也未必好使,查都不查就把人家給貶謫了。至於牛僧孺等人即使考上了,也沒機會得到重用。

大家是靠實力上位的,現在偏偏都得不到應有的待遇,於是朝中正直之士紛紛開始為士子們打抱不平,而且那幫被貶謫的考官,好歹在朝中也有不少朋友。

在這幫人的推動之下,唐憲宗又不得不把李吉甫給打發出去做了淮南節度使,順帶著把裴垍弄回來做了宰相。

這樣一來,屬於各打五十大板,黨爭雛形就這麼形成了。此後兩黨成員,一方在朝,另一方必然在野。屬於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狀態。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三、又一場科舉,正式拉開了黨爭序幕。

唐穆宗時候,又開始舉行科舉考試了。這個時候牛僧孺、李宗閔等人都混得人模狗樣的了,所以他們開始在科舉考試中提拔一些自己人。

比如說這次科考中,李宗閔的女婿蘇巢﹑楊汝士的弟弟楊殷士,還有宰相裴度的兒子裴撰都考上了進士。

要知道,唐朝進士的錄取率低得感人,每年少則幾個,多也不過20多人罷了。這一下把他們的子侄兄弟都給錄取進去,這哪成啊?

於是乎前任宰相段文昌就舉報他們作弊!同時李德裕、元稹這幫人也表示段文昌說得對!

老套路又來了,唐穆宗二話不說,重新複試,結果14箇中榜之人中,只有3個人能勉強過關(說實話,文科沒有標準答案,這種複試參考性並不強)。

這還得了?唐穆宗很生氣,收拾不了節度使,還收拾不了你們這幫文臣了?於是乎唐穆宗就把李宗閔、楊汝士等人貶謫了。這算是徹底拉開了牛李黨爭的序幕,雙方正式開戰了。

李宗閔走了,可是牛僧孺還在朝中,甚至還擔任了宰相。所以沒多久李德裕就被趕出去擔任了浙西觀察使。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唐敬宗的時候,牛僧孺改任武昌節度使。

到了唐文宗時期,李德裕終於回朝擔任了兵部侍郎,裴度本打算推薦李德裕做宰相,結果李宗閔這傢伙卻找關係混上了宰相的職位。而李德裕再次被調到外地擔任義成節度使。

由於宰相裴度不合時宜地推薦了李德裕擔任宰相,所以被他們打發到了外地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至於牛僧孺則再次擔任了宰相。

等到唐文宗太和七年,李德裕回來擔任了宰相,那牛黨的人可就倒黴透了,全部都被貶謫出去做官,李宗閔則被貶謫為山南西節度使。

僅僅過了一年,李德裕又被排擠出了朝廷,擔任鎮海節度使,至於李宗閔,則再次回來做了宰相。

頭疼啊頭疼,這兩黨中人,一黨在朝,另一黨必然下野。這麼交替轉換了40年之久,樂此不疲。這就是牛李黨爭。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總結:牛黨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唐朝被節度使綁架以後,唐朝的皇帝也就被宦官給綁架了。牛李黨爭的背後,其實是宦官集團的鬥爭,因為這幫文臣都需要依賴宦官才能生存下去。

唐文宗去世以後,牛黨背後的宦官力量失勢,所以牛黨自此沉淪。唐武宗繼位後,李黨領袖李德裕再次成為宰相。

他打壓了一票牛黨成員,牛僧孺和李宗閔自然不能倖免。

不過唐武宗在位只有6年,唐武宗去世以後,唐宣宗時期,宦官們不滿李德裕專橫,所以白居易的弟弟宰相白敏中趕走了李德裕。自此牛李黨爭告一段落,白敏中是牛黨成員,所以說最終以牛黨獲勝而告終。

其實這場長達40年的黨爭,沒有誰是勝利者。因為他們在內耗的同時,使得地方節度使們逐漸做大做強,唐朝中央,漸漸失去了奪回權力的可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黑水布衣2021-07-06 18:00:20

在中國歷史上,朝廷上的黨爭幾乎存在於各個朝代。其中,綿延時間最長也最為知名的是中晚唐時的“牛李黨爭”。這是一場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政治風暴!

所謂“牛李”指的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與以李德裕、鄭覃為首的李黨之間的權力鬥爭。牛黨代表著進士出身的新晉官僚,李黨代表山東士族出身的官僚。他們有不同的處境、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文化傳統。新興的庶族地主與沒落的門閥世族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兩黨註定是一對宿敵。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1、 黨爭之始

“牛李黨爭”起源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的一次科舉考試。牛僧孺和李宗閔作為應考者大論朝政,並對當朝的執政者提出批評。誰是執政者?當然是當朝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親。這讓李吉甫很不滿,而令他更惱火的是主考官楊於陵肯定了這兩位考生的做法。

於是,李吉甫向皇帝告狀,結果楊於陵等人被貶官,牛僧孺、李宗閔等人也沒被朝廷錄用。而沒過多久李吉甫也被趕出了朝廷。可以確定,李吉甫的做法讓其他官員不滿。

正是這次各大五十大板的判罰拉開了四十餘年的黨爭序幕,仇恨的種子也深深埋下。

2、 再起波瀾

一晃就是十三年,這時是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新君登基,一般會有科考舉行。當時的科舉考試,遞條子橫行,各方勢力為了扶植自己的親信插手科舉屢見不鮮。當時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錢徽,而他接到了兩個條子,一個是宰相段文昌(段成式的父親),一個是御史中丞李紳(《憫農》的作者),結果錢徽卻不理這些高官,最後錄取了跟自己私交不錯的大臣李宗閔(此時的李宗閔已經是中書舍人)的女婿、楊汝士的弟弟等人。而李、楊是這次考試的副考官。

於是新一輪黨爭拉開帷幕。

先是段文昌聯合李紳、元稹(翰林學士,與李宗閔有過節),以及剛剛步入仕途的李德裕(翰林學士),在皇帝那裡告了一狀。唐穆宗也很生氣,下詔叫白居易等人複試新科進士。經重新考試,李宗閔的女婿等人全部被刷下。之後,段文昌拍拍屁股去了四川當節度使,朝廷可就亂套了。

因為此事,李宗閔被貶到外地為官,而李德裕很快變成這一派的領袖,他沒有忘記元和三年的事,於是兩黨之間開始爭鬥。

3、相互傾軋

“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資治通鑑》

這就是當時的情況。而且歷經三朝,從穆宗開始,到武宗結束。期間,牛黨得勢時,盡驅李黨到外地;李黨得勢時,又會把牛黨成員全部掃出朝廷。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前期,也就是文宗、武宗時代,尤其是武宗時代,李黨更為得勢,這與李德裕本人能力出眾也有關係,他反對藩鎮割據、強硬對待回鶻以及反控宦官,其施政風格剛健有力,滿朝清明肅然。當時的李宗閔最後死在湖南貶所,牛僧孺也被趕到遙遠的地方。

後期,風水輪流轉。一直裝瘋賣傻的唐宣宗即位,他看不上侄子唐武宗,從而對侄子的寵臣們也看不上,加上李德裕出身世家高門,貴族作派非常突出。這讓皇帝十分不滿,唐宣宗即位沒多久,李德裕就被打發到東都洛陽,之後被貶荊南,隨後,又被貶為潮州司馬。還沒到潮州,又貶為崖州司戶。崖州,現在的海南海口市瓊山區靈山鎮多呂村。可以想象唐朝時那裡有多荒蠻。最後,李德裕死在了那裡。李德裕之死,也標誌著縱橫500多年計程車族門閥的徹底消亡。

4、 黨爭背後

其實黨爭的背後,更多是皇權對於宦官的挑戰。中晚唐的皇帝廢立都和宦官有關。唐文宗即位後,就想改變這一現狀,牛黨的李宗閔一直依附於宦官王守澄,他也是依靠王守澄在被貶之後很快的回到的權力中心,而唐文宗感到勢單力孤,因此拉攏李黨的李德裕。而文宗時代,是牛李兩黨競爭最為激烈的時期,而後來發生的“甘露之變”就和黨爭以及背後宦官有關。

他們爭鬥的焦點就是:對官僚選拔和對宦官態度的交鋒。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唐宣宗之後,兩黨的爭鬥也不復存在,但在這場大規模的政治械鬥中,黨派利益和個人利益成為他們立身處世的最高原則。如此惡劣的黨派鬥爭,對於早已憂患重重的大唐王朝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牛李黨爭”其實叫“雙李黨爭”更合適,因為李宗閔才是牛黨的領袖,不知為何偏要叫做“牛李黨爭”。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阿珍說史2021-05-21 12:54:01

“牛李黨爭”主要發生在唐朝後期,從唐憲宗時期就開始,直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歷經六位帝王,跨度非常大。主要是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為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兩黨之爭互有勝負,鬥爭十分激烈,雙方死磕,最後鬥得個兩敗俱傷。李黨達到鼎盛是在唐武宗時期,牛黨基本被趕出朝堂。到了唐宣宗前期,牛黨獲勝,李黨失敗,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後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搞得兩敗俱傷。以致唐文宗感嘆:

“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可見牛李黨爭有多激烈,對朝堂有多大的影響和破壞力。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唐朝中後期,準確的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面對藩鎮割據,宦官把持朝政,再加上朋黨之爭,把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大唐盛世折騰的奄奄一息。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朝廷的掌控力範圍是越來越小,各種藩鎮割據厲害,基本不聽從中央口令,尤其到了晚期,政令都出不了長安城。地方割據勢力讓朝廷鞭長莫及,朝廷身邊又有宦官擅權,宦官的勢力壟斷了整個唐朝中後期,幾乎可以擅自廢立皇帝,甚至可以隨時殺死皇帝的地步。這主要還是要怪唐玄宗,藩鎮割據也是從唐玄宗開始,安祿山是胡人出身,深得唐玄宗喜歡,皇帝一高興就讓他做邊關四鎮節度使。起初有李林甫節制,安祿山還算老實,等到楊國忠做宰相後沒有李林甫那種管理能力,安祿山和史思明率先發難,打著誅殺奸臣楊國忠“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反叛。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雖然後來有李光弼、郭子儀等人打敗安祿山史思明等,但大唐已經無法恢復以前的榮耀。各節度使藩鎮趁機做大,擁兵自重,不聽中央號令,甚至世襲節度使。唐肅宗雖然奪回長安,但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了。最早的時候唐玄宗對宦官高力士非常寵幸,以至於他的權利大的不得了,還能掌管禁軍。但起碼高力士是忠心的,沒有造成危害。第二個權勢滔天的宦官是支援唐肅宗李亨的李輔國,他比高力士還要囂張,權勢還要大。據說唐肅病重的時候是他給連氣帶嚇死的。

唐代宗繼位後尊李輔國為“尚父”,成為宰相,還掌管禁軍,李輔國明著說讓皇帝做宮裡就行,外面的事他來處理,囂張到什麼地步。最後雖然被唐代宗給弄死了,但是暗殺的,根本沒有實力公開殺死他。李輔國死後宦官勢力並沒有收斂,反倒越來越猖狂。很多皇帝都是宦官擁立的,甚至皇帝不好控制直接殺死又換一個。皇帝在他們眼裡如同玩偶和傀儡,只因為他們手上有軍隊,槍桿子始終在自己手上。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宦官權勢如此大,朝堂上下都依附他們,最後沒什麼斗的宦官自己鬥。宦官雖然有軍權,但只能管長安城的事情,出了長安就是藩鎮的天下,宦官跟藩鎮也不清不楚,時有曖昧。

“牛李黨爭”最早要追溯到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的一場科舉考察。牛僧孺、李宗閔作為考生,所寫的策論大膽批評時政、抨擊當權者,主考官認為他們很不一般,就把他倆推薦給唐憲宗。他們抨擊物件就是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本來主考官跟他也有過節,自然支援牛僧儒。李吉甫就不高興了,開始跟唐憲宗反駁說主考官勾結自己有關係的考生來針對自己,這是徇私舞弊。唐憲宗一怒之下把幾個考官給貶斥了,連牛僧儒和李宗閔也不給於重用。樑子就是這樣接下的,也是牛李黨爭的開端,導火索。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到了唐穆宗年間,李吉甫已去逝,他兒子李德裕也做到了翰林學士,李宗閔也在朝廷做官。本來李德裕父親時期他們就有矛盾,如今矛盾依舊在。李德裕是世家大族出身,根本看不起李宗閔這種寒族靠科舉出身的學子。本來就互相看不順眼,都想找機會整對方一把,這不找到機會了,這次又是因為考試。結果李宗閔的親戚考上了,而另一個大臣段文昌向考官推薦的人沒有被錄取。段文昌大怒,去唐穆宗那裡告狀說李宗閔徇私舞弊。

李德裕可算找到機會了,他藉口考官楊汝士、錢徽和李宗閔是朋友,一個勁的附和段文昌的意見。這次跟他父親那次科考何其相似。唐穆宗處理結果是把楊、錢貶出京城,李宗閔也受牽連貶為劍州刺史。黨爭已經擺到明面上了。李宗閔雖然暫時被貶,但他的夥計牛僧儒可是發達了,被唐穆宗器重,拜為宰相。他這一上臺肯定幫著自己的老同學老夥計,李德裕就被貶為浙西觀察使,李黨紛紛受到排擠,牛黨旗開得勝,不過,兩黨的樑子結的更深了,雙方死磕,誰也不讓誰。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因為唐敬宗是宦官擁立的,他即位以後,牛僧孺不滿宦官當權,不願意巴結他們。乾脆連宰相也不當了,自願跑地方上去當官。裴度當上了宰相,裴度跟牛黨不和,就大力提拔李黨。這樣一來,李黨又抬頭打了一個翻身仗。

唐敬宗沒當多久皇帝就被宦官給殺了,擁立唐文宗當皇帝。裴度就推薦李德裕為宰相,李宗閔在大臣們的支援下也當上了宰相。李宗閔在一年之後又推薦老搭檔牛僧儒為相。現在兩個打一個,牛僧儒和李宗閔合夥把李德裕給趕西川做節度使去了,而且處處壓制他。唐文宗看到牛黨一家獨大,為了平衡又把李德裕給召回了,做了兵部尚書,對牛僧儒他們有所疏遠。

李德裕得勢之後再次拜相,馬上提拔李黨成員,對牛党進行打壓。唐文宗又開始頭疼了,按下這頭又浮起那頭,這黨爭沒完沒了了。才會發出開頭那句

“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的感嘆。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

等到唐武宗即位時,牛黨被打壓失勢,牛黨都被貶謫到南方。但唐宣宗繼位後,又排斥武宗的舊臣,把李黨的人都貶到更遠的崖州去了。從此之後延續了四十年的“牛李黨爭”終於畫上句號。大唐帝國這棟大廈也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傾倒。在外有不聽話的藩鎮割據,在內有宦官擅權,朝堂上還有黨爭。幾番勢力此消彼長,輪番折騰。更加加深了大唐王朝的政治危機,造成了難以收拾的混亂局面。

唐末持續了40年的“牛李黨爭”有怎樣的始末?英明暴君2021-05-22 19:10:22

牛李黨爭,配合藩鎮割據,唐王朝掉進了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