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中國古代兵學家提出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12-01 回答

我認為,這句話從一定角度上可以理解為對情報的認識。

將,即掌握戰場一線情報德指揮員;

在外,即處在各種情況瞬息萬變的第一線;

君,即遠離戰場第一線的戰略決策方,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組織。

於是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作為部隊的指揮官,不能死板地執行戰前既定的戰略戰術部署,和後方的指揮者發出的指令。因為情報傳達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誤差和延遲,“君”在下達作戰指令之際,很有可能沒有掌握到完整、甚至是正確的情報。這無疑會對其指令的準確性造成影響。這就要求前線部隊的指揮官要根據戰局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自主地對戰術行為作出調整,充分利用戰場上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指揮作出相應的反映,將戰局導向有利於我方的方向。

另外說一句,這只是戰爭理論上的真理。但在戰爭背後,將軍本人還有者更廣闊的需要考慮的內容。要知道,有多少本著這一理論不受君命贏得了勝利將軍,卻因此倒在了政治鬥爭的路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樓主慎查啊。

怎樣理解中國古代兵學家提出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胡圖圖~ 1級 2018-10-28 回答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怎樣理解中國古代兵學家提出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12-01 回答

做為統帥,在外與敵作戰,不必拘泥於皇帝的命令指令,統帥可以根據戰場實際靈活處置情況,機斷行事。

《孫子兵法·九變篇》:“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這裡所說的意思是,將領統兵作戰時,有機斷處置的權力,不是一切都要請示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