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東林黨呢?燈火闌珊2020-04-02 09:12:23

明末文臣集團的旗幟。東林黨前身是東林書院,文人集中在此研究儒家經典,順帶聊聊國家大事,影響逐漸擴張開。魏忠賢上臺後,為掌握朝政,就要打擊文臣集團,東林書院這幫人正好成為很好的開口,一一幫在野人員,抨擊朝政,多好的理由,再“順騰摸瓜”把反對者都抓了,證據造一份就行。到崇禎上臺,魏忠賢被罷免,文臣集團開始報復宦官集團,既然當時以東林黨的名義抓的文臣,文臣也已東林黨為旗幟報復。明末滅亡的一大原因是朝廷沒錢了,無力採取有效行動平叛、賑災……,之所以沒錢,不是明朝沒錢,而是收不上錢,錢在商人那裡,尤其是江南地區計程車紳那裡。明朝流通貨幣是白銀,而中國白銀稀少,宋以前都是銅錢,從宋朝開始,海外貿易發展,到明朝,海外貿易換回大量白銀,使白銀成為流通貨幣,而這些依靠的是江南地區對外大量貿易,白銀透過江南士紳流入,換句話說,他們掌握了國家貨幣發行權,市場上錢多錢少他們說了算。而明政府主要依靠農業稅,商業稅很輕,導致這部分錢主要流入大商人及與之勾結的官僚,政府一旦開徵商業稅,就會被與民爭利的帽子打回來,明中後期改稅制為一條鞭法,以貨幣代替實物,更造成了明朝後期的財政困難,農民沒有白銀,只能出售糧食等換取白銀,這變相讓江南士紳掌握了明朝的農業稅,本來就靠農業稅支撐,結果能收多少,還得看這夥人出多少白銀。原先就是農民直接繳稅給明政府,後來是農民先和江南士紳換錢,再把錢給明政府,多了箇中間人,明政府的稅就被這夥人給截了。明末面臨東北清朝的挑戰,內部的天災和農民起義,都需要大量的錢,有錢才能組建軍隊,平定內外,才能賑災。看看崇禎時期,為了與清朝作戰,加徵三響,加劇內部叛亂,還不沒錢。而所謂江南士紳就是一個商、官、地主之集合,掌握土地、海外貿易收益、貨幣發行及讀書做官,文臣集團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利益集團。而皇帝單獨是鬥不過這夥人,沒有他們配合,皇帝命令出不了皇宮。所以皇帝需要有另外的勢力制衡文臣,明初是勳貴武將,中期用宦官,魏忠賢代表的就是宦官,所以魏忠賢與文臣鬥,實際上是皇帝和文臣鬥,而崇禎除掉魏忠賢,並不再宦官,實際上是失去了幫手,獨自與文臣去鬥,他不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這二位的皇位是戰場打出來的,威望足夠高,有實力與文臣鬥,朱元璋時代,那個當官的敢在其面前囂張,那一場場大案,滾滾的人頭,足夠讓官員低調了。崇禎在其最後時刻,只有個太監陪他死亡,所謂文臣都在向新主子投效,李自成在官員家中搜刮的錢財多不勝數,足夠崇禎武裝一支精銳之師。崇禎其實應該在除掉魏忠賢后,再用自己的心腹太監代替,這樣可以維持朝庭政治勢力平衡,利用宦官所掌握的東廠錦衣衛,至少先從文臣集團撕一口肉下來,保證朝廷有錢度過難關。

怎麼看待東林黨呢?kinghong2020-04-02 10:10:23

前期是好的,後期就跑偏了

怎麼看待東林黨呢?羅馬正統露西亞新要塞2020-04-04 12:35:14

很多並非東林黨的人在宮鬥中被劃為東林人士,其文化象徵多於實際政治意義

怎麼看待東林黨呢?白蛋糕2020-04-07 09:05:07

既得利益自我洗腦地主階級官僚集團

怎麼看待東林黨呢?ANDYSUN2020-04-09 00:27:28

樊樹志先生認為東林書院並不是一個政治團體, 更不是一個政黨, 所謂 “東林黨” 乃是政敵把它誣為 “朋黨” 之後的一種稱呼, 東林人士並不自誣為 “黨” 。因為朋黨是一個貶義詞, 無論在朝的官員或在野的人士, 都不會自稱志同道合者為朋黨, 東林書院的君子們當然也不會自稱為 “東林黨”。此朋黨之所以不同於政黨也。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說:“東林講學者, 不過數人耳, 其為講院, 亦不過一郡之內耳……東林豈真有名目哉!” “小人聞而惡之, 廟堂之上行一正事, 發一正論, 俱目為東林黨人。 ” “東林黨” 之名乃反對派對東林書院的稱呼, 東林諸君子並不自稱為 “東林黨人”, 道理是很顯然的。孔子在 《論語》 衛靈公篇中曾說:“ (君子)群而不黨”, 以繼承併發揚孔孟儒學正脈為己任的東林諸君子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結黨”、 “有黨” 是正直人士所不齒的, 決不可能自誣。而東林書院是顧憲成、 高攀龍等人創辦的一個講學場所, 意在繼承宋儒楊時的學脈, 弘揚程朱理學, 糾正王學弊端, 尊經復古, 重整道德。東林書院嚴禁議論政治, 講學諸君子嚴格恪守這一院規, 前人所謂 “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 云云, 應當是不實之詞。

純搬運…出自樊樹志先生《東林書院的實態分析-“東林黨”論質疑》,《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