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5 回答

大真國,後改稱東夏國,也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

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擔任遼東宣撫使討伐反叛的契丹首領耶律留哥。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金朝在東北的諸猛安謀克多響應。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境內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丹東境內九連城)以及部分遼東半島區域,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發現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來,對東夏國的存亡又有新說。據王國維的考證:“《高麗史》多記東真即大真與高麗交涉事,自太宗癸巳(1233)以後,至世祖至元之末(1294),凡二十見。意萬奴既擒之後,蒙古仍用之,以鎮撫其地,其子孫承襲如藩國然,故尚有東真之稱”(《黑韃事略箋證》)。 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貴國”、“東夏萬奴國”的稱謂。

1234年2月,“蒙古留百餘騎於東真,餘皆引還”(《高麗史》)。 1235年設開元、南京二萬戶府,後者總管可能即東夏國王兼任。 東夏的舊屬繼續維持管理著該地區的政務,而使用的年號就是“大同”,於當地出土了多顆不同年份的大同年號官印,足以證明。作為藩國的東夏,自此對蒙古一直歸順服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 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即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高麗史》)。 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曾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趨永興倉(《高麗史》)。 到了蒙哥統治時期,蒙古再度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據《高麗史》記載,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 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餘騎,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的松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元世祖即位後,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 至元三年(1266年)二月,曾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 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 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當謂包括東夏在內,可見已一律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 至1287年後,似不再有“東真”、“東夏”之名,想東夏藩國當撤於前。

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蒲鮮萬奴在國內依照金朝官制設立諸官,軍隊則按猛安謀克組織。

1233年,窩闊臺派皇子貴由率領左翼蒙古軍征討蒲鮮萬奴,在東京(今遼寧遼陽)擒之,大真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滅亡,但其後蒙古仍任命萬奴及其子孫鎮守原地,為其藩屬。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大真故地建立遼陽行省。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5 回答

東夏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6 回答

歷史史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麼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實體,於大金衰亡之際,為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有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為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東夏的創立者——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於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乙亥年)十月,兵敗消亡之際,為重振女真民族精神,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興。大真建立之初,處境艱難,被蒙、金、遼三國所圍困,為求未來,1216年10月間,蒲鮮萬奴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曲降蒙古。1217年六、七月間,蒲鮮萬奴再度自立,改國號為東夏,年號仍延用天泰,建都開元城(其地今址眾說不一)。也有說其國號本為大夏,因地。。。歷史史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麼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實體,於大金衰亡之際,為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有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為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東夏的創立者——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於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乙亥年)十月,兵敗消亡之際,為重振女真民族精神,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興。大真建立之初,處境艱難,被蒙、金、遼三國所圍困,為求未來,1216年10月間,蒲鮮萬奴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曲降蒙古。1217年六、七月間,蒲鮮萬奴再度自立,改國號為東夏,年號仍延用天泰,建都開元城(其地今址眾說不一)。也有說其國號本為大夏,因地處東方,為別於西夏故而名之。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經過數年經營,東夏不斷的用兵,勢力所及,包有了金的曷懶路、速頻路和胡裡改路地區,疆域範圍大致為東至日本海,西北至胡裡改城(黑龍江依蘭),西至張廣才齡,南至婆速府與朝鮮青州(朝鮮咸鏡北道一帶),最盛時達到南起西逾大齡中經定平東止都連浦的朝鮮古長城東段,北至今黑龍江巴彥、依蘭以北至黑龍江下游地區,西起今吉林中部偏西至黑龍江南部當中一帶(後期包括金上京城在內),東至日本海。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蒲鮮萬奴被擒(一說被殺)。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立國一十九年。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6 回答

我是ctrl+v了好幾個地方的資料理出來的,你批判性的看。

東夏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徵討。在東京(今遼寧遼陽)擒之,大真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滅亡,但其後蒙古仍任命萬奴及其子孫鎮守原地,為其藩屬。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大真故地建立遼陽行。。。我是ctrl+v了好幾個地方的資料理出來的,你批判性的看。

東夏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鹹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徵討。在東京(今遼寧遼陽)擒之,大真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滅亡,但其後蒙古仍任命萬奴及其子孫鎮守原地,為其藩屬。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大真故地建立遼陽行省。

1234年2月,“蒙古留百餘騎於東真,餘皆引還”(《高麗史》)。 1235年設開元、南京二萬戶府,後者總管可能即東夏國王兼任。 東夏的舊屬繼續維持管理著該地區的政務,而使用的年號就是“大同”,於當地出土了多顆不同年份的大同年號官印,足以證明。作為藩國的東夏,自此對蒙古一直歸順服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 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即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高麗史》)。 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曾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趨永興倉(《高麗史》)。 到了蒙哥統治時期,蒙古再度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據《高麗史》記載,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 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餘騎,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的松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元世祖即位後,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 至元三年(1266年)二月,曾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 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 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當謂包括東夏在內,可見已一律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 至1287年後,似不再有“東真”、“東夏”之名,想東夏藩國當撤於前。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6 回答

夏國又稱“大真國”、“東真國”。金末,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叛金後建立的地方政權。蒲鮮萬奴於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建都於南京(今吉林省龍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說雙城子,即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自稱天王,建元天泰,國號大真。其疆域東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與嫩江匯合的大麴折處,北至松花江北岸,南達今朝鮮咸興一帶,包括金朝的耶懶、合懶、恤品、胡裡改諸路。東夏國將其統治區域劃為三路,即海蘭江流域的南京路,綏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開元路,在基層沿襲金朝軍政合一的猛安謀剋制,在各地建立猛安、謀克統轄地方。典章制度與金朝基本相同。史稱東夏政權。由於蒙古軍隊與金朝在遼海地區對峙,給東夏國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之得以延續存在18年。1233年(金天興二年)為蒙古軍所滅。。。。夏國又稱“大真國”、“東真國”。金末,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叛金後建立的地方政權。蒲鮮萬奴於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建都於南京(今吉林省龍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說雙城子,即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自稱天王,建元天泰,國號大真。其疆域東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與嫩江匯合的大麴折處,北至松花江北岸,南達今朝鮮咸興一帶,包括金朝的耶懶、合懶、恤品、胡裡改諸路。東夏國將其統治區域劃為三路,即海蘭江流域的南京路,綏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開元路,在基層沿襲金朝軍政合一的猛安謀剋制,在各地建立猛安、謀克統轄地方。典章制度與金朝基本相同。史稱東夏政權。由於蒙古軍隊與金朝在遼海地區對峙,給東夏國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之得以延續存在18年。1233年(金天興二年)為蒙古軍所滅。

歷史史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麼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實體,於大金衰亡之際,為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有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為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東夏的創立者——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於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乙亥年)十月,兵敗消亡之際,為重振女真民族精神,在東京建都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謀求女真之復興。

大真建立之初,處境艱難,被蒙、金、遼三國所圍困,為求未來,1216年10月間,蒲鮮萬奴遞出降表,以其子帖哥為人質入侍御營,曲降蒙古。1217年六、七月間,蒲鮮萬奴再度自立,改國號為東夏,年號仍延用天泰,建都開元城(其地今址眾說不一)。也有說其國號本為大夏,因地處東方,為別於西夏故而名之。朝鮮史籍稱之為東真。經過數年經營,東夏不斷的用兵,勢力所及,包有了金的曷懶路、速頻路和胡裡改路地區,疆域範圍大致為東至日本海,西北至胡裡改城(黑龍江依蘭),西至張廣才齡,南至婆速府與朝鮮青州(朝鮮咸鏡北道一帶),最盛時達到南起西逾大齡中經定平東止都連浦的朝鮮古長城東段,北至今黑龍江巴彥、依蘭以北至黑龍江下游地區,西起今吉林中部偏西至黑龍江南部當中一帶(後期包括金上京城在內),東至日本海。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蒲鮮萬奴被擒(一說被殺)。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立國一十九年。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5-0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