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妻和納妾禮儀上有什麼區別秦氏風少 2016-12-20

古代娶妻要經過: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徵: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徵,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納妾:一夫一妻制確立之後,只有符合婚嫁禮俗的兩性結合,才被認為是合法夫妻。

也就是說,未行婚禮即為妾。並不是婚禮有別,而是後者一般沒有經過婚禮。就算是有,也不會很完備。

古代娶妻和納妾禮儀上有什麼區別雨小杏 2017-01-21

娶妻要抬花轎走正門。形式轟轟烈烈,要拜堂見父母,嫁妝豐厚;納妾走側門,納妾前要同妻子商議過,而且拜的不是父母是大老婆

古代娶妻和納妾禮儀上有什麼區別side6gm 2017-02-04

娶妻是很正是的事情,正常按步驟來三書六禮少不了(三書六禮具體是什麼網上有的是介紹,就不一一贅述了)。

納妾個人隨意了,高興了就大辦一場,沒興致一乘小轎後門抬進去就罷了。

嚴格來講我國古代婚姻也是一夫一妻制度,因為妾沒有法理上的地位,等同與物,甚至正妻也有處置權。所以妻子叫娶,妾叫納。

因此當年錢謙益那樣以正妻之禮納柳如是進門,在當時社會才引起那麼巨大的反響。就如現在社會沒離婚就幹大張旗鼓的和二奶去領證一樣不可思議~

古代娶妻和納妾禮儀上有什麼區別淡紫色de憂殤 2017-02-04

古時娶妻不僅是為了延續血脈,更是處於顯示倫理綱常,而且為合兩家之好,所以禮制在娶妻過程中極為明顯,按儒家《禮記》記載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六部,即“六禮”。

其一為“納采”,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得到允許後送上禮物——雁(雁為隨陽之鳥,是為了象徵妻從夫這一原則)。

其二為“問名”,媒人問女方姓氏,這是為了瞭解對方是否與自己同姓,因為古人透過觀察得知“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其三為“納吉”,男方得知女子姓氏後占卜如果得到吉兆就回報女家。

其四為“納徵”,即訂婚,納徵要送帛,鹿皮等禮物給女方。

其五為“請期”,男方擇定迎親的日期。

最後為“親迎”,即男方在指定日期親自到女方家迎娶。

六禮的制度過於繁複,宋代被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種禮,而且送“雁”後來也被變為送羊、酒和彩鍛,這對野生動物保護也是一大進步。

納妾,相對娶妻則極為簡單,“納”這個字相對“娶”來說有低位的感覺,而且妾也可以用買。鄭玄在《禮記》的箋註裡曾經註釋到“妾合買者,以其賤同於公物也”,可見妾的地位是極為卑下的。一般來說妾的納娶需要妻的同意,多為妻老年無子,但納妾也可能是從嫁、私奔、贈送、官配等,其中從嫁即為“媵”,在《屍子》中曾推測娥皇女英嫁於堯即為媵制。從納妾的制度來看,妾與妻的地位也是無法比擬的,而且妾的宗族與夫也不為秦晉之好,相對來說更像是商人與顧客的關係。

——資料來自於豆瓣《中國古代娶妻與納妾制度淺談》

古代娶妻和納妾禮儀上有什麼區別問灬魚 2016-12-31

娶妻,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 “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徵: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徵,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納妾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妾地位極低,古人還有互相贈妾的習慣地位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