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分為兩種人,一種被人牽著鼻子走,另一種牽著別人鼻子走。

前一種是大多數,後一種小部分,才有了窮人富人,打工者與老闆,被忽悠與成功人士的區別。

本質上,這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們發現,成功人士非常善於觀察細微,在普通生活中找到不同尋常,由此找到賺錢機會,規避災禍,獲得更好的生活。

01

春秋戰國時智伯是晉國最大的大夫,佔地大軍隊多家族勢力雄厚。他仗勢欺人,要趙襄子給他土地,不給就打。

早先,他已經要過魏地和韓地的土地,還要求韓魏和他共同發兵攻打趙襄子。

攝於智氏家族淫威,韓魏只得答應並訂立盟約,心裡早就委屈得不行。

做人要有城府,做事要有手腕!

智過是智伯的家臣,也是親戚,他看到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後,回去勸智伯:“主公啊,微臣看到趙襄子家臣非常得意,完全沒要被攻打的害怕膽小勁,估摸著韓魏不一定向著我們智家。”

智伯打斷他的話,“你懂什麼?我和韓魏定的盟約很慎重的,只要攻佔趙地,三分而治,他們也是有好處的。你別懷疑別人好伐?”

智過想了想,也對哦,自己沒看清楚韓魏兩家的主公究竟怎麼想的。

他找了藉口去兩家彙報工作,仔細觀察他們神色,回來又勸智伯:“主公,他們的心意應該是變了,言談裡對你絲毫不顧及,不如現在殺他們。反正我們智家實力大呀?”

智過看老大不說話,又勸:“不殺他們也行,那你就給他們謀臣利益,把他們收買過來。

做人要有城府,做事要有手腕!

魏桓子的謀臣叫趙葭,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他們能左右他們主公的想法。你就說打下趙地,給他們兩個人每人萬戶侯唄。”

02

智伯一拍桌子:“好處都被那兩個謀臣分了,那我還有什麼?”立刻驅趕智過。

智過回家後,對著妻子說,看來智家保不住了,我們快跑吧。

兩個人收拾值錢的東西和衣服,帶著老人孩子趕著馬車沒多久逃走了。路上有士兵攔截,他們隨口說自己是輔氏的,還好當年沒戶口簿這玩意。

沒幾天,趙襄子和魏韓聯合,水淹智伯軍隊,智伯被殺,國家滅亡,土地被韓趙魏三國瓜分。

俗話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智過帶著目的觀察魏恆子,韓康子,就能知道他們對自己的態度。

如果親切和善,會在眼睛裡看出來。

商場中與別人結盟,締造合約等,千萬不能隨心所欲,人生從沒有回程,要想走好必須先規避陷阱,認真面對可能的每一次疏漏。

如果您是智伯,可以先聽從智過的意見,帶著目的去和魏恆子,韓康子的家臣談判,先許諾他們萬戶侯的好處,把趙地打下來。

只要趙襄子身亡,趙家滅了,智伯就是最大的,怎麼封還不是智伯說了算。贏者通吃,怎麼封,還不是智伯說了算嗎?

03

明朝朱元璋死後,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

當時的戶部尚書卓敬秘密奏報:“燕王聰明就像先祖朱元璋一樣,他在的北平又是金、元兩朝發跡的地方,不如請燕王遷都到南昌,離我們近些也方便守衛,杜絕禍害。”

建文皇帝看後大吃一驚,宣卓敬來:“燕王是我叔叔呀,怎麼可能有逆說的那麼嚴重?”

卓敬問他:“那隋煬帝和隋文帝還是父子呢?兒子照樣殺死老子,皇家哪有親情可言?”

做人要有城府,做事要有手腕!

卓敬分析了中國版地圖,北平的王氣,地勢對建文帝一一舉例。再請建文帝認真回憶,燕王拜見他時刻驕傲的態度。

建文帝反駁:“那叔叔對侄兒就是這樣的,你別在說了。”

歷史結局建文帝被燕王推翻,卓敬在這場“靖難之役”中耿直不願投降,被殺害。

其實,卓敬的建議並不困難,不過是皇帝命令王爺遷都。你先發布命令,試探下燕王。

如果他願意遷,證明沒有謀反想法;反之,自己多加防衛,也不會落得建文帝攜帶皇后跳火海的命運。

04

失敗與成功,被算計與算計,窮困與富有,就像正負兩極,很少人能夠處於中間地帶。

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去成功,算計與富有。

需要的就是洞見,看到一般人看不見的,解決一般人解決不掉的,獲取別人獲取不到的利益。

這就需要人們掌握這些智慧:

1

觀察細微;

2

在無法確定時帶著目的去觀察;

3

把決定延後,直到看清楚;

4

嘗試著小範圍試驗後,看清楚後再定大方向。

成功的人總在事情沒做之前做好失敗準備,規避風險;

就如趙本山說的“我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他能夠常年成功,電影小品屹立逗樂全國人民三十年。

就因為別人在盲人摸象,他已經看透那是一頭大象,成功也是看清楚後自然選擇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譯帶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