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聊以自娛22021-03-31 09:30:36

李泌(722-789年),字長源,祖籍遼東郡襄平(今遼寧遼陽),生於唐帝國首都長安京兆府(今陝西西安)。唐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道家學者。平生輔佐過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天子。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是北周太師李弼的六世孫。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李泌自幼聰慧,博涉經史,善屬文,尤工詩,人稱“神童”,送外號“書城”。李泌七歲時,就跟隨在唐著名宰相張九齡身邊。有一次,張九齡見朝中有一個很高級別的位置空置了很久,因為一直沒有合適人選,張九齡打算矮子裡面挑將軍,任命一個比較平庸、懦弱的人擔任此職。李泌雖說還是一個孩子,但坦率嚴肅地宰相張九齡說;“大人您本來是一個正直的人,處理國家大事一向公正清廉。現在任用平庸懦弱,難道大人喜歡任用平庸懦弱的手下嗎”?張九齡聽了大吃一驚,此事作罷,但對李泌另眼看待 。

開元十六年(728年),李泌機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見。那天,唐玄宗讓正在和自己下棋的燕國公張說試試李泌的能力。宰相張說請李泌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賦,李泌思考片刻,問:“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張悅便說:“方就像棋局,圓就像棋子,動就像活棋,靜就像死棋”。李泌思考片刻答道:“方就像行義,圓就像用智,動就像施展才能,靜就像感到滿意”。張說聽後,祝賀唐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唐玄宗李隆基也非常高興,對李泌大加賞賜,命李家對他善加撫養。此後,李泌深得唐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作為安西大都護李亨的屬官。李泌此後跟隨李亨(即唐肅宗),彼此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李亨時常稱李泌為先生,從不直呼其名。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太子李瑛被廢殺,唐玄宗李隆基召宰相李林甫進宮商議立儲事宜,李亨為李林甫和武惠妃不喜。當時,壽王李瑁的生母最受玄宗恩寵,李林甫極力推薦李瑁。但在六月庚子,李亨被立為皇太子。但備受李林甫及後來的楊國忠等政治勢力的威脅。李泌離開李亨,遊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研究《易經》,仰慕神仙不死之術,過著遊樂山水的生活。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倉皇出走蜀州。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即位後,派人四處尋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靈武。肅宗立刻和他商討當前的局面,李泌侃侃而談,將當時的天下大勢和成敗的關鍵分析得頭頭是道,唐肅宗頻頻點頭稱讚。唐肅宗要給他封授官職,李泌自稱閒散山野之人,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只同意以門客的身份給李亨幫忙。唐肅宗只好授李泌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難的問題,常常和他商量。

唐肅宗李亨想盡快結束戰亂,便召見郭子儀、李光弼等商議對策,郭、李二人依據戰局變化作出判斷,認為匆忙用兵不利大局發展。唐肅宗大為惱火,將他們責罵一通。二人離去後,唐肅宗又找到李泌,打算任命廣平王李俶(即後來的唐代宗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任命李泌為行軍司馬。唐肅宗對李泌說:“你曾經侍從過上皇(指唐玄宗),中間又作過我的老師,如今您下任為廣平王行軍司馬,朕父子都藉助於你的道義啊”!軍中商議立元帥,人們都注目於建寧王李倓,李泌暗中對肅宗說:“建寧王的確聰明,但廣平王是嫡長子,有為人君的氣量,難道想要使他做吳太伯嗎”?肅宗說:“廣平王已被立為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帥呢”?李泌說:“假使元帥立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繼承人,能行嗎?太子隨從時是撫軍,駐守時是監國,如今元帥就是撫軍”。肅宗聽從了李泌的建議。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唐肅宗害怕郭子儀、李光弼等不把李俶、李泌放在眼裡,李泌笑著說:“我自有辦法,請陛下讓廣平王到元帥府走一趟,等郭子儀、李光弼等來元帥府時,我請他們喝酒。我與他們訂下酒令,誰也不準起身。廣平王在我們開始喝酒後再進來。我不向廣平王行禮,只與他說笑,郭子儀、李光弼等見到廣平王后,一定拜見。到時候我自然有辦法”。唐肅宗同意了。李泌又對唐肅宗說:“請陛下親自對廣平王說,這是我的計策,並不是我因為陛下寵幸、沒有把廣平王放在眼裡”。唐肅宗知道李泌與廣平王李俶關係要好,但還是不明白李泌為什麼這樣做。李泌只好解釋說:“廣平王身份高貴,他們必然行禮,到時候我點明廣平王元帥身份,要求他們行三拜大禮。至於我就簡單多了,他們見我不給廣平王行禮,一定認為我受陛下恩待,自然不敢造次”。唐肅宗認為此辦法不錯,就答應了。第二天,廣平王來到元帥府,結果如同李泌所說的一致。郭子儀、李光弼對李俶、李泌從此禮敬有加,規矩多了。

唐肅宗想起在做太子時,宰相李林甫多次以進讒陷害他,肅宗積怨甚久。即位後,打算將李林甫的遺骸挖出鞭屍焚燒。為李泌阻止說:“陛下身為天子卻念及舊恨,不能以寬廣的胸懷顯示於天下,會使那些投靠叛軍的人失去改過自新的想法和機會”。唐肅宗餘怒未消,說:“難道你忘了過去的事了嗎”?李泌回答道:“臣考慮的不在於這些。上皇(李隆基)統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氣候惡劣,而且已經年邁,如果聽說今陛下記恨舊怨,必將心生不樂。萬一上皇傷感發病,難道不是陛下的罪過嗎”?話未說完,肅宗便立馬感悟,下階抱著李泌的脖子痛哭道:“朕沒想到這些呀”!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唐肅宗憂慮安祿山、史思明叛亂難平,李泌斷定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沒有宗旨和目標的烏合之眾,目的只在搶劫,說:“天下大計,非所知也。不出數年,無寇矣。陛下無慾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後來發展果如李泌預見的一樣。唐肅宗見唐軍在郭子儀、李光弼等率領下,取得了節節勝利。特別是見西京長安收復後,李亨想起遠在成都的唐玄宗潸然淚下。急忙上書奏請唐玄宗東歸長安,自己願意復還東宮,以盡孝道。等奏表發出後,才告知李泌,李泌一聽,就說壞了:“奏表送到,上皇一定不會回來”。唐肅宗驚問何故?李泌答道:“這是情理使然,如果將陛下奏表改為群臣賀表,太上皇才可打消顧慮”!唐肅宗讓李泌重新起草賀表,送達蜀州。不久,使臣返回長安,說:“太上皇初見奏表,心情不定,吃不下飯。後又見賀表,才轉憂為喜,初步訂下回京日期”。唐肅宗高興地對李泌說:“非卿提醒,朕不能盡奉孝道啊”!

李泌與唐肅宗關係密切,遭到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兩京收復後,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動要求離開權力的中心,遁避進衡山修道,肅宗下詔賜李泌三品俸祿及隱士服飾,還為他建造了居室。李泌隱居數年後,唐玄宗去世,唐肅宗隨後也駕崩了,廣平王李豫(原名李俶)繼位,是為唐代宗。唐代宗思念李泌日久,派人召請李泌回來,任命他為翰林學士。大曆十二年(777年),京兆尹黎幹奏稱秋雨使莊稼損壞,韓滉則稱其言不符實,代宗命御史前往核實。渭南縣令劉澡、御史趙計附和韓滉,聲稱渭南境內的禾苗沒有損壞。代宗懷疑此事,命人招韓滉回京詢問查證,韓滉性格耿直,認為朝廷聽信讒言,不敢來京,朝中果然有人趁機誣陷韓滉心懷異志、圖謀不軌。唐代宗將信將疑,詢問李泌,李泌說:“關中春夏大旱,蝗蟲成災,秋後陰雨肆虐,關中糧食短缺,怎麼可能渭南無災呢?就算渭南無災,關中糧倉一空,韓滉所說一定不實,但陛下可赦免其罪,命其子告訴韓滉火速到江東諸地調運糧草,以救三秦之急”!韓滉聽完兒子的轉述,很高興接下了這個差事。李泌在朝,安排事物井井有條,很得人心。宰相元載心生妒忌,又見李泌不肯依附自己,認為留他在朝必將對自己是一個潛在威脅。李泌見元載表情不對,再次懇請唐代宗放自己迴歸山林,回衡山修道去了。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同年(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元載犯罪伏誅,代宗立即召李泌還京,準備重用。宰相常袞害怕李泌威脅自己位置,常袞極力唆使唐代宗,陳述南方窮困之狀,請求放李泌前往治理,代宗無奈,只得授李泌為澧(今湖南澧縣)、郎、峽(今湖北宜昌)三州團練使,後遷任杭州刺史。李泌雖被貶至地方供職,但在所到之處都立有良好的政聲,尤以在杭州任上的治績最為著名。

對於軍國大事,李泌仍然不遠千里地向唐代宗提出建議,唐代宗也對李泌建議採納照辦。太子李適(即後來的唐德宗)也曾與李泌交遊。唐德宗繼位後的貞元三年(787年),參與防秋的淮西門槍兵馬使吳法超率步騎四千從鄜州(今陝西富縣)叛逃。渾瑊派部將阻攔未果。德宗急令李泌發兵攔阻。李泌設伏,大敗淮西軍。淮西殘軍從山路南逃,李泌又派唐英岸追殲叛軍,再派大將燕子楚率軍四百至長水(今河南洛寧西)截擊。吳法超等逃至長水(今陝西藍田西北),被燕子楚伏殺。六月,李泌入朝,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太子妃蕭氏的母親郜國公主因與太子詹事李昪等有染,有人告發他們以通姦為名,為太子結交黨羽。唐德宗聽後大怒,將郜國公主軟禁在宮中,並責備太子李誦,打算將太子位交給舒王李誼(唐德宗弟弟的兒子)。唐德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泌,李泌認為不可,說:“你連自己的兒子都不信任,怎麼會相信侄兒呢”?接著又講起唐太宗時期立太子承乾的故事,李泌流著淚說:“天子以四海為家,臣現在承擔宰相的重任,四海之內,‘一物失所’,責任都可以歸咎在臣的身上,怎麼能坐視太子橫遭不白之冤而閉口不言呢?如果是這樣話,臣的罪過就大了!希望陛下謹言慎行,如果不慎說漏了嘴,不少人想在舒王李誼面前表功,太子李誦就危險了,陛下記得當年唐肅宗(李亨)受李林甫、楊國忠的排擠嗎?現在的辦法是閉口不言它事,繼續暗地查清郜國公主與李昪事件的來龍去脈”。過了一段時間,唐德宗告知李泌說:“太子仁義,與此事無關,非卿所勸,今天后悔都來不及了”!從此,唐德宗事無鉅細,都與李泌商量處理。

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德宗追任其為太子太傅。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圖文繪歷史2019-03-01 23:58:52

唐朝中期,經過安史之亂後不被滅國,還奇蹟般的堅挺了100多年,除了民眾對大唐盛世的認同感外,還有中期湧現出了一批對治理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忠臣良相,比如歷經玄、肅、代、德宗四朝,有“財神爺”之稱的劉晏;另一個是以一介布衣堪比宰相,在肅、代、德宗三朝運籌帷幄的奇士李泌。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李泌,唐朝中宗政治家,被人稱為雖一介布衣,卻權逾宰相。

李泌,從小是位神童,7歲時被唐玄宗召進宮,以試題考他,能對答如流,當時宰相張九齡對其喜愛有加,長大後李泌並沒有進入朝廷做官,而是研究《易經》和兵法,並遊山玩水,李亨即位肅宗後屢次邀請他入仕,都被婉拒,不過李亨只要有事,都會召他進宮拿主意,所以朝廷經常看到一位布衣跟著皇帝入則議政,出則巡視,幫助朝廷穩定大局。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李泌,被封為鄴侯,他兒子李繁為了紀念他,修建了鄴侯書院。

唐肅宗李亨當太子的時候跟宰相李林甫關係非常惡劣,做了皇帝后就想報復李林甫,把他開棺戮屍,以洩心頭之恨,當時李泌嚴肅警告,我們現在正在平叛,皇帝這樣做了就證明瑕疵必報,傳到叛軍耳朵裡,那叛軍還不拼命,不然也有開棺戮屍的一天,嚴重影響了我們平叛的進度,另外李林甫侍奉先皇20多年,現在這樣做不是打先皇的臉嗎,你是要做不肖子孫嗎,一番話點醒李亨,感激涕零。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圖為鄴侯書院內的李泌畫像。

公元783年,發生涇原兵變,長安陷落,唐德宗一面調集兵馬,又向吐蕃求兵,並許諾收復長安後讓出北庭和安西兩大節度使地盤給吐蕃,誰知吐蕃出兵後不僅沒出力絞殺叛軍,還燒殺搶掠,最後是朝廷軍隊自己收復了長安,奈何之前的許諾,唐德宗準備兌現,這時李泌堅決反對,一是吐蕃出兵但沒出力,還掠奪,違約在先,不用兌現,另外北庭和安西兩大地盤控制著西域57國,何其重要,怎能輕許於人,最終唐德宗拒絕割地,捍衛了領土和尊嚴。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李泌在杭州任刺史時,曾開鑿地下水引入城中,解決了城中飲用苦水的問題,後世紀念至今仍有標誌。

李泌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雖然肅宗時封他為兵馬大元帥,太子李豫的行軍司馬,但他根本沒上任,只是成為太子李豫良師益友;代宗時期,宰相元載、常袞嫉妒他,於是謀了個地方官,遊山玩水去了,分別任江南西道判官、杭州刺史等;德宗因為涇原兵變在外避難,李泌就跟在德宗身邊日夜不離,輔佐度過難關,所以擔任了很短一段時間的宰相,又封為鄴侯,後來平定叛亂後,李泌辭職,789年李泌去世,德宗贈太子太傅,併入祀帝王廟。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麥客星星2019-03-01 15:58:25

李泌一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處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中。社會環境動盪,朝廷之中複雜。有意思的是,每當新皇繼位,總是把他請到朝廷而時間不久,他又飄然遠隱。在修仙與從政、隱居名山與實現抱負之中不斷變換角色。

一、寬廣的胸懷

李泌是一個神童,很小的時候就以才學聞名遠近,以至連當時的皇帝玄宗都聽說了,特意召見了他。長大之後,讓他到東宮去輔佐太子,兩人關係相處的非常融洽。安史之亂後,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繼皇帝位(肅宗),組織對安史叛軍進行反擊。在這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李泌來到了肅宗的身邊,擔當起了肅宗軍政高參和得力助手的職責。

一次,肅宗和李泌聊起了李林甫的事情。李林甫是玄宗時的寵臣,在李亨當太子的時候幾次耍手腕想讓玄宗廢掉李亨的太子地位,這時李亨自己做了皇帝,就想出出這口惡氣。可惜李林甫己經死了,肅宗想等到收復長安之後,要把李林甫的墳掘開,燒了他的骨頭。李泌勸肅宗說:“您是一個皇帝,卻要念舊惡跟一個死人計較,這會讓天下人覺得您的心胸不夠寬廣,修養與德行都有欠缺。並且,那些跟著安、史叛亂的人也都算是您的仇人,他們知道您連李林甫都不肯放過後必然害怕您的報復,也會斷了他們歸順朝廷的念頭。”肅宗雖然知道李泌說的有道理,可還是恨恨的說:“過去李林甫連你也要算計,你都忘了麼?”李泌回答說:“我當然都記得呢。我只是想,現在太上皇的年齡也大了,如果他知道您還在記著這些舊怨,他老人家一定會心中慚愧內疚,鬱鬱不樂。若是太上皇因此而憂思成疾,這就會更讓人們認為陛下您心胸狹隘,雖然擁有整個國家,但卻容不下自己的親生父親。”話說到這個程度,肅宗總算明白過來了,抱著李泌的脖子很動感情地哭著說:“‘我沒想到這麼多,多虧你的提醒啊。”這既是李泌寬廣胸懷的體現,更是他為肅宗能成為一個心胸開闊的好皇帝所做的努力。這種見識,這種勸諫。如果不是自己也具有容人的寬廣胸懷,是斷然做不出來的。

二、過人的膽識

不僅如此,為了國家的穩定,李泌還大膽介入皇族內部事務。因為他深知皇族的安定關係著政局的穩定,而政局的安定又關係著國家的穩定。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多事之秋,實在是不容許再起皇族內部的爭鬥了。

在平定安史叛軍的過程中,當肅宗想讓勇武多才的建寧王李倓當天下兵馬元帥時,李泌及時建議應該讓太子李豫(即後來的代宗,也叫李淑)來擔任此職。因為太子是虛名,而元帥有實權,如果二者分離勢必會造成政權中心的分裂,搞不好還會重新上演唐初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慘劇。在收復了兩京之後,肅宗回到了長安,給仍在蜀地的玄宗去了一封信請他也回京,並表示自己可以再回東宮繼續當太子。李泌告訴肅宗說:你這樣請他,他是不會回來的。肅宗問:那應該怎麼辦呢?李泌於是讓朝中大臣聯名給玄宗上了一封邀請信,請他回來當太上皇,以便讓肅宗能夠盡到孝心,大臣們有事也好就近請教。果然把玄宗高高興興地請了回來,避免了兩個中心的局面出現,對於安定當時的局勢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德宗時期,由於對太子一些事情的不滿意,德宗想廢掉並殺了太子。對於統治集團來說,廢立未來的君王自然是一件涉及許多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也必然會引起朝野的動盪。李泌透過查訪,知道太子是無辜的,所以堅決反對德宗的換太子行為,與德宗展開了一場態度強硬的爭論。不僅給德宗列舉了前幾朝皇族內部的情況,甚至當德宗說出“你這麼不聽我的話,不怕我殺了你滅你的九族麼?”這樣的話後,仍是毫不退縮地說:“我年齡已經大了,因為勸諫您而被殺,這是我的本份。現在您在氣頭上想殺太子,如果我不勸止,等到哪天您明白過來了,後悔了,就會想:我當初想殺掉兒子時,李泌卻不勸止我,真是可恨,我也要殺了他的兒子讓他難受。如果真的那樣了,我死後也就沒有人到我墳頭上去給我上香了。”這種說話方式是李泌的技巧,每當他在勸人的時埃,都從不咄咄逼人,而是如春風般讓人慢慢沉醉。所以後來德宗對李泌評論幾個宰相的風格時由衷地說:“雖然有時你的話切中了我的要害,但是你態度溫和,不像楊炎(另一個當過宰相的人)那樣盛氣凌人。我責問你時,你在言辭和道理上並不屈從,但又沒有逞強好勝的表現,其實我的心裡已經完全被你說服了,不得不聽你的意見。”經過李泌十幾次的勸諫、說理,終於使德宗明白了過來,對李泌痛哭流涕的說:“多虧了你的勸止,要不我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在歷史上,對於皇族內部的人事關係,大臣從來都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的,因為參與皇族事務,搞不好就會禍及自身,畢竟人家是親骨肉。在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后時,徵求大臣意見,名臣李績說了一句被後世廣為引用的話:“此陛下家爭,何必問外人”,這也是眾多大臣的行事準則。但李泌卻不是這樣,以其耿耿忠心,過人的才智,當仁不讓地充當起了皇室關係調停人的角色。對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間出現的不和諧,都是挺身而出,彌補關係,排解糾紛,從而確保了政局的安定,實在是古今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三、卓越的才能

李泌其有傑出的才能,這種才能不只表現在他巧妙處理皇族的內部事務,更表現在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同時,在處世方面,李泌更是了不起,他四起四落,一次比一次受到皇帝的重視與信賴,雖然多次受到權臣的嫉妒和暗中加害,卻總是能夠平安無事。

在安史之亂的危機之中,面對叛軍的凌厲攻勢,李泌先是對形勢進行了正確的預測:參與叛亂的漢族人是少數,大多都是西北少數民族的人,這說明他們得不到中原地區人民的支援,所以堅持不了多久;同時,這些叛軍總是把搶掠到的財物都運回到范陽(今北京西南)老窩去,這說明他們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接著,又給肅宗制訂了一個軍事計劃,讓他暫緩收復長安,用空間換時間,派郭子儀、李光弼分兩路進軍河北,攻打叛軍老巢范陽,叫叛軍進退兩難,再發動各路官軍圍攻,共同把叛軍消滅。只是由於肅宗急於想顯示自己的政績,堅持先收復長安,結果把叛軍趕到河北,形成了割據局面,使動亂多延續了幾年。雖然如此,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的出謀劃策、以智謀決勝千里之外的功勞還是得到了人們的一致稱讚:武有郭子儀東征西討,文有李泌運籌帷幄,大唐王朝的再造,實在是倚仗這兩個人了。

此外,李泌的才能還表現在各個方面。當李輔國、元載等權臣受寵、橫行無忌時,他為朝廷選薦、保全了一批人才,中唐名將韓晃、李展、馬隧等,如果沒有李泌的保護,可能早就被殺掉了,更不用說建功立業了。至於處理當時與回紇、吐蕃等少數民族的邊疆關係,李泌更是獻言獻策,為當時李唐外交政策的主要決策人之一。對於唐朝自安史之後多次出現的藩鎮割據問題,他也是積極想辦法應對,維持著唐朝的和平安寧。其他如興屯田、辦潛運、開財源、進行人事改革等方面,李泌也是多謀善斷,屢見奇效。

四、睿智的處世之道

從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泌這樣的大才,這樣與皇帝有著特殊的交情,自然會引來其他一些權臣的猜忌與不滿。對他進行攻擊和謀害,而每次,他都是能及時的從政治鬥爭的旋渦中脫身而出,顯示了過人的處世智慧。他堅持與權力中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到實在不得已的時候,決不出任宰相這樣的高位,對權力表現出了一種超然的態度。肅宗初即位時,他及時的來到肅宗身邊輔助,雖然實際上權力比宰相還大,但堅持不肯擔任官職,只是以平民的身份出謀劃策。後來肅宗非要給他個官職,才當了一個大帥府的高參(行軍司馬)。而且,動亂基本平定之後,面對李輔國等權臣的猜忌,他堅決請求離朝隱居,不問政事。以致肅宗過意不去,給他三品官的俸祿,在他隱居的衡山派人專門蓋了房子。後來,雖然代宗、德宗即位後都是馬上把他召到京師委以重任,但當他感覺到權臣相忌、危險將臨時,總是及時的引退。以他與皇帝的特殊關係,如果他權勢欲強一些,進行抗爭,也是完全有可能打敗那些權臣的。但他所追求的是做事,而不是做官,自然也沒必要為了進退榮辱去做什麼抗爭了。這種寵辱不驚的平和心態,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星火辰2019-03-19 12:02:24

唐德宗這個死牛皇帝,居然想廢了自己的兒子立侄子當太子,被李泌戲耍,當時就無語了,只得打消了這個荒唐的念頭。先看李泌是如何耍皇帝的。

一、李泌批龍鱗也批得頗為搞笑

話說唐德宗因為太子妃他媽的巫蠱事件,而遷怒於太子,想廢了太子,立他養的侄子(養子)為太子。

宰相李泌聽到訊息,慌忙進宮面聖,當頭一句:聽說陛下要廢了自己兒子,立自己侄子當太子。

德宗大怒:誰告訴你舒王是朕的侄子?

李泌道:陛下有一回私下告訴我的,您難道不記得了?

德宗瞪著李泌道:你難道想為太子求情嗎?郜國大長公主搞巫蠱,你難道不知道?

李泌道:知道啊。關鍵郜國大長公主是太子妃他媽,又不是太子本人,太子不見得知道太子妃他媽在搞什麼,太子已經是太子了,幹嘛要和太子妃她媽搞陰謀,倘若是有人陷害太子,太子卻因為太子妃他媽的事兒,被陛下你廢了太子位,那搞陰謀那個人就得逞了,太子豈不是太冤枉了。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德宗徹底被繞糊塗了,威脅李泌道:你替太子求情,難道就不為您兒子擔心嗎?(已經把李泌兒子牽進來了)

誰知道李泌嗚嗚大哭,道:我這麼做,正是為我兒子著想啊。我身為宰相,倘若不勸陛下,讓陛下做下這種廢兒子立侄子的糊塗事。有一天,陛下要是反應過來,一定會怪罪我。陛下會殺了我的兒子,那我那些侄子們就該高興了。他們正愁沒機會繼承我的家產呢!

說完,更是哭得老淚橫流。

德宗徹底無語了,最終讓太子轉危為安。

這是李泌做得極為兇險的一件事兒,卻也十分搞笑。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二、李泌的出身及愛好

說起來,李泌喜歡修道,想要成仙。李泌是西魏八柱國李弼的後代,和隋末群雄之一的李密其實是同族。在這樣的家庭裡,他見慣了政治的爾虞我詐,因此養成了恬淡的心性。他曾上南嶽修道,自稱山人,被儒家學者所不齒,但卻在安史之亂後的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立下大功。到唐德宗時期,歷經磨難的李泌終於當到了宰相的高位。在此前,他數次離開朝廷,或歸隱山林、或被外放,恬淡之心讓他躲過了數次兇險的政治爭鬥。到他晚年,他輔助唐德宗,提出了聯合回鶻、南詔以及阿拉伯帝國,共同圍困日漸強大的吐蕃的策略,最終讓唐朝在與吐蕃的爭鬥中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因為他好神仙,又時出奇談怪論,因此被儒家學者所不認同。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

三、李泌的幾件大功

1、唐肅宗時期,年輕的李泌已經是肅宗的好友,安史之亂爆發後,李泌北上靈武為肅宗出謀劃策。當時他雖然是個無官無職的人,卻被稱為白衣宰相,軍謀密計,多有參與。他提出了平定叛亂可以放緩一些,先顛覆叛軍河北老巢的計劃。但唐肅宗卻急於收復長安、洛陽二都,而沒有采納,終於讓河北藩鎮割據成為唐朝中後期的一大隱患。

2、李泌提出了圍剿吐蕃的計劃,許多年後,強大的吐蕃最終沒有熬過唐朝,先唐朝而崩潰。

3、李泌保住了太子,才有太子之子唐憲宗繼位後元和中興。

(本文為星火辰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頭條號)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小林的日誌生活2019-03-01 20:14:37

李泌(bì) (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中期著名政治家、謀士、道家學者。李泌自幼聰慧,深得唐玄宗的喜愛與賞識,招為侍詔翰林,為東宮屬官。官運坎坷,曾兩次被逼,歸隱深山,在官場被當時宰相元載、常袞排斥,出外任職。唐德宗時入朝拜相,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年六十八。獲贈太子太傅。李泌博涉經史,精究《易象》,善屬文,尤工詩。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全唐詩》錄有其詩。

自幼能文,博學多才,可以說是唐代的小神童,在當時名滿京城。在六歲時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見,並讓李泌與燕國公對弈,在下棋時二人用偈語問答(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最後燕國公心服口服,並祝賀皇上喜得神童。當時著名宰相張九齡也特別喜歡李泌,經常讓李泌來到自己的書房臥室交談,李泌小小年紀卻對治國方面由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敢說敢言,張九齡把他當做忘年之交,稱為“小友”。

成年之後,李泌更加博學多識,通曉古今,善謀略,通陰陽。為玄宗上書,皇上想起了當年的小神童,立馬召他進宮做翰林,講授《老子》,為東宮屬官,太子也非常喜歡他,因為之前曾寫詩諷刺權臣楊國忠,安祿山等,被楊國忠設計趕出京城發配外地,李泌知道他們不會就此善罷甘休,順著這個機會就又逃進名山,開始隱居修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立馬下令尋找李泌。李泌此時剛好也雲遊至靈武附近,風從龍,雲從虎。從此李泌盡展胸中韜略,腹內奇謀,開始了建功立業,輔佐三皇,封侯拜相傳奇的一生。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讀史惜今2019-03-01 18:45:34

如果說以劉晏為代表的一批改革專家從財政改革上推動了唐朝的中興,那麼以李泌為代表的一批具有政治頭腦的人物則幫助唐朝在政治上解決困難。李泌,中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參與宮室大計,輔翼朝廷,運籌帷幄,對外策劃戰略,配合各個將領的步調,這些都讓李泌贏得了巨大的朝野聲望。可以說是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然而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終其一生,李泌居然從未在朝堂之上擔任過任何重要的官職。為何一介布衣,卻堪比宰相,這位神奇的任務究竟是如何書寫自己的人生傳奇的呢?

李泌和劉晏一樣,也是一位神童,當他被召到朝廷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正和“太平宰相”張說觀別人下棋,又是張說主持考試,他讓李泌以棋為名,同時以方、圓、動、靜四個字念四句詩,李泌當時只有七歲,他讓張說做個示範。張說就唸了四句“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一聽就脫口而出,“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才,靜若得意”,以棋局來談抱負,以棋局來談天下事,所以他的境界一下就提高了,這裡的得意是天下歸心之意,李泌是在奉承唐玄宗,也是他胸有大志的一種體現。

唐玄宗聽了以後,極其的高興,說此子雖幼,抱負大也。同是神童,但是李泌後來走的道路和劉晏不一樣,因為劉晏作了《東封書》以後,就到長安作了正字,從此進入到體制內做官,他務的是“實”,包括財稅改革。但是李泌並沒有任命官職,從此以後,他遊玩山水,學諸子百家尤其對兵法和“易”特別感興趣,又談長生不老術,雖然他時時也被召進宮,並且和太子,就是後來的肅宗李亨成為了好朋友,但是從來不受官職,所以他遊離於體制之外,他務的是“虛”。但是正是因為他務的“虛”,旁觀者清,世人皆醉他獨醒。

安史之亂之後,李亨在靈武繼位,這就是唐肅宗,身邊缺兵少將,尤其是缺少給為他出主意的人才,這個時候李泌出現了。雖然從不接受官職,但是在這種危難之際不請自到,但是同樣不擔任官職。所以人們看到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在皇帝的身邊總有一個“布衣”,入則議政,出則巡視。用他的智慧幫助唐肅宗李亨以及他的兒子、孫子們把握大局,做出了一系貢獻。

比如“示人以廣”,唐肅宗是個小心眼,他在做太子期間和李林甫關係非常不好,所以做了皇帝以後想報復,要派人把李林甫從棺材裡面挖出來要焚屍。李泌警告道皇上這樣做就是告天下你示人不廣,如果傳到叛軍那裡,他們就會死戰,那您平定叛亂就要多花好多精力。唐肅宗一聽就不高興了,李泌說這還只是危害之一。其二,李林甫侍奉上皇二十年,你現在這樣對待他,將置上皇於何地。這才把唐肅宗打醒,唐肅宗抱著李泌,痛哭流涕,說若不是您提醒,我便成不孝之子。李泌看上去是為唐玄宗說話,但實際上是安定人心的大智慧。

第二件事“力保西北”。在公元783年,唐德宗時代出現了一場兵變。這場兵變使得唐德宗逃離了長安,為了儘快回到長安,他一邊調動各鎮的軍馬,另外一方面向吐蕃請兵。而且答應收復長安以後,把北庭和安西兩大節度使的地盤割讓給吐蕃。結果吐蕃出兵以後並沒有出力,而且縱兵擄掠。收復長安以後,吐蕃要求兌現,唐德宗也準備兌現,李泌堅決反對。吐蕃雖然出兵但沒有出力還縱兵擄掠,它們首先違約,特別是北庭和安西兩地的地位十分重要,不能輕許於人。你如果把北庭和安西割讓給吐蕃等於自斷右臂,關中從此沒有安寧,足見其智慧。

帝王之師李泌的一生是怎樣的?化成大明2019-08-07 08:34:50

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當雷佳音飾演的主角張小敬質問李必行事目的時,易烊千璽毅然道:我要做宰相,我要救大唐!

電視劇中的李必,即唐朝歷史人物李泌。在歷史上,他確實拯救了大唐,也做到了宰相。

在劇中,李必數次說到自己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對天下蒼生有一種貴族式的責任感。實際上,他的出身確實很牛逼。李泌出身於當時的頂級門閥世家——趙郡李氏,其祖為南北朝時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弼。

李泌少年老成,有神童之譽,七歲時便得到唐玄宗的召見。當時的宰相張說在陪唐玄宗下棋,張說以棋盤“方圓動靜”為題考校李泌。李泌淡定答曰:“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小小年紀,見識非凡。

和電視劇裡的設定一樣,二十多歲時,李泌供奉東宮,成為太子李亨的伴讀,李亨待李泌極其優厚,稱他為“先生”,兩人關係堪比至交好友。後來李泌得罪了楊國忠,遭到貶黜,於是乾脆辭了官,隱居於名山大川,修仙去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為帝,是為唐肅宗。得知此事的李泌,很快便放棄潛隱,一身白衣飄飄,前往靈武襄助昔日好友。唐肅宗對李泌極為信任,當時的軍國大事,甚至宰相任免,幾乎都是出自李泌的籌措與謀劃。就連靈武行在(唐肅宗在靈武的居所)的宮門鑰匙,也是李泌掌管,史書說他“權逾宰相”,差不多是皇帝的分身,代行皇權。外出時,李泌常與唐肅宗同車而坐,圍觀群眾遠遠指著說,“黃衣者聖人,白衣者山人”。白衣山人遂成為後世對李泌的代稱。

在李泌得當的籌措之下,唐肅宗很快就收復了被叛軍佔領的長安與洛陽,李泌立下不世之功,實現了他拯救大唐的夢想。

李泌年紀輕輕,身負如此大功,自然遭人嫉恨。況且,崇通道家、熟讀史書的他,如何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是以,他很快便向唐肅宗提交了“辭職信”,並說出“辭職”的原因:“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唐肅宗想留他,並且質問:“你以為我是勾踐嗎?”但李泌去意已堅,最終歸隱於衡山,肅宗覺得對不住他,命令當地官員為他在山中修築居所,並賜與了三品官員的待遇。

直到唐肅宗駕崩,唐代宗即位,李泌才又受招重新回朝。不過,由於他政治資本實在過於雄厚,能力又強,當時朝中的宰相沒有一個喜歡他的,故而一直受到排擠,直到唐德宗貞元三年,才正式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