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印支期岩漿岩特徵簡述中地數媒 2020-01-19

1。前呂梁期

該期的岩漿岩多遭受區域變質作用和後期構造活動的疊加、改造而面目全非,使之成為變質基底巖系的一部分。從原巖建造的角度上考慮,可以劃分出兩個火山-沉積巨旋迴,第一巨旋迴以基性火山岩及火山質硬砂岩為主,形成於原始的矽鎂質地殼之上,出露於內蒙古、遼西一帶;第二巨旋迴則形成於矽鋁質地殼之上的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和石英-碳酸鹽建造,廣佈於區內角閃巖相變質岩區。

該期侵入岩主要為超鎂鐵質-鎂鐵質巖和花崗岩類。前者多呈透鏡狀、似層狀、脈狀,少數呈巖株、巖盤、巖盆或岩床等成群成帶地分佈於新太古代變質岩系中。岩石型別以輝石巖類為主,次為橄欖岩、角閃石巖;後者主要呈巖株狀侵入於變質岩系中,岩石型別為石英二長巖、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等,部分同變質岩系組成花崗綠巖帶。此外,在冀東遷安、遼東清原、吉南老金廠、山東沂水和山西大同等地,零星地分佈著呈層狀、透鏡狀、團塊狀及穹窿狀且與麻粒巖相地體關係密切的紫蘇花崗岩。

2。呂梁期

該期的火山岩不發育。古元古代變質岩系中夾有少量的變質火山岩。如冀北的紅旗營子群和遼東的遼河群夾有變質的拉斑玄武岩和少量的鹼性玄武岩、高鋁玄武岩。該期的侵入岩較發育,主要為花崗岩類,大部分具片麻狀構造,片理方向與圍巖中的一致,小巖體巖性單一,較大巖體巖性複雜,具有不明顯的分帶現象,如阜新廟嶺巖體為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等一系列過渡岩石。在膠南地區,除由石英二長巖→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組成花崗岩系列外,還有呈似層狀或透鏡體狀成群產出的超基性岩。

3。四堡期

該期火山岩主要分佈在陝西、河南、山西等3省相鄰地區和冀北燕山地區。前者稱熊耳群(西陽河群)火山岩系,為一套鹼性-鈣鹼性岩系的玄武安山岩-流紋岩組合,後者稱大紅峪組,為濱海-淺海相石英砂岩、白雲岩夾玄武岩-粗麵玄武岩-粗面岩組合。

該期的侵入岩主要分佈在南北側的邊緣地帶。在北緣狼山、陰山北側,由二輝橄欖岩、輝長岩、閃長巖構成的雜巖體,呈小巖株狀侵位於渣爾泰群或白雲鄂博群中;南側,由石英閃長巖-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岩-花崗岩組成雜巖體,呈岩基、巖株狀產出。在河北承德地區豐寧-隆化斷裂帶和赤城-平泉斷裂帶之間,廣泛發育著由鎂鐵質巖、二長巖和斜長巖組成的深成岩帶。太行山、五臺山、集寧、河南嵩山等地區則發育輝綠岩巖牆群。

4。晉寧期和震旦期

這兩個時期的岩漿岩不發育。僅在山西五臺、陝西華陰、豫西等地零星分佈輝綠岩脈(牆)和少量的黑雲母花崗岩、二長花崗岩和石英閃長巖。

5。加里東期

該期岩漿岩不發育,僅在魯西和遼寧復縣產出金伯利岩。魯西的金伯利岩呈NNE向的巖管、岩脈群陡傾角狀產於泰山群和寒武系之中。

6。華力西期

該期的火山岩不發育,僅在部分地區上石炭統中見有少量的凝灰岩,但侵入岩較發育。由於受天山-赤峰活動帶對接的影響,侵入岩集中分佈在華北北緣斷裂帶的南側。如張家口-承德巖帶,東西長400km,南北寬20~50km,花崗岩類呈巨大的岩基狀產出,侵入於前寒武紀變質岩中,被上侏羅統張家口組所覆蓋。岩石型別主要有石英閃長巖、英雲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少數為正長巖。超鎂鐵-鎂鐵質巖沿尚義-平泉、大廟-娘娘廟深斷裂兩側分佈,侵位於前寒武系及下二疊統山西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