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小麥進行水分調節之前應儘量保證胚部的完整性?在進行裝置操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9-04-28 回答

小麥經水分調節後,皮層韌性增加,胚乳內部結構鬆散,皮層及糊粉層和胚乳之間的結合力下降,有利於制粉效能的改善,制粉工藝效能改善,能相應提高出粉率,提高成品麵粉質量,並降低動力消耗。入磨水分的高低,對制粉工藝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控制入磨小麥的水分穩定是很重要的。近紅外儀能夠準確測定潤麥24h後小麥的水分,從而能夠指導二次加水量調節和入磨小麥的搭配使用,並可以使用該結果用來考核潤麥操作員的工作質量。小麥的水分調節,即利用加水和一定的潤麥時間,使小麥的水分重新調整,改善其物理、生化和制粉工藝效能,以獲得更好的制粉工藝效果。 1.物理及生化變化 小麥加水後,會相應發生如下物理及生化變化:(1)小麥的水分增加,各麥粒有相近的水分含量和相似的水分分佈,且有一定的規律。(2)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繼後吸水膨脹,由於三者吸水膨脹的先後順序不同,即會在麥粒橫斷面的徑向方向產生微量位移,使三者之間的結合力受到削弱。這對皮層和胚乳的分離,粉從皮層上剝刮下來都是十分有利的。(3)皮層吸水後,韌性增加,脆性降低,增加了其抗機械破壞的能力。因此,在研磨過程中便於保持麩片完整和刮淨麩片上的胚乳,有利於保證麵粉質量與提高出粉率。此外,麩片的完整也有利於篩理和打麩工作的進行。(4)胚乳的強度降低。胚乳中所含的澱粉和蛋白質是交叉混雜在一起的。蛋白質吸水能力強(吸水量大),吸水速度慢;澱粉粒吸水能力弱(吸水量小),吸水速度快。由於二者吸水速度和能力的不同,膨脹的先後和程度的不同,從而引起澱粉和蛋白質顆粒位移,使胚乳結構鬆散,強度降低,易於磨細成粉,有利於降低動力消耗。(5)溼麵筋的產出率隨小麥水分的增加而增加,但溼麵筋的品質弱化。(6)蛋白分解酶的活性、遊離氨基酸的含量、糖化活性、蔗糖和各種還原糖的含量都有變化。但對制粉工藝的影響不大。從以上變化結果可以看出,小麥經水分調節後,制粉工藝效能改善,能相應提高出粉率,提高成品麵粉質量,並降低動力消耗。 2.相應的工藝效果 小麥經水分調節後,應達到相應的工藝效果如下:(1)使入磨小麥有適宜的水分,以適應制粉工藝的要求,保證制粉過程的相對穩定,便於操作管理。這對提高生產效率、出粉率和產品質量都十分重要。要求水分均勻性控制在0。2%以內。由於不同品種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小麥子粒含水量和物理特性各異,有的乾硬,有的溼軟,麥粒經清理後還須進行水分調節,即對水分高的加以烘乾,水分低的適當加水,使之達到最適水分含量,才能具備良好的制粉性質。水分調節可在室溫下進行。經過潤麥(將小麥加水後在倉記憶體放一定時間),可使麥粒皮層與胚乳易於分離,胚乳酥鬆易於磨細;表皮則因韌性增加,可免破碎而影響粉質,從而為整個工藝過程的良好、穩定和成品水分的合乎標準提供了條件。加溫調節系用水熱處理裝置,將麥粒加水、加熱,然後再經一定時間的潤麥。這樣不僅更有利於制粉,還可改進烘焙效能。具體操作技術因小麥的品種、硬度而異。室溫調節的潤麥時間一般為12~30個小時,磨製上等粉的入磨小麥最佳水分含量為15~17%。硬粒小麥的潤麥時間和入磨水分一般要高於軟粒小麥。在小麥清理過程中,為了滿足製作各種食品的質量要求,還常透過配麥器將不同產地和品種的小麥按比例搭配進行加工(2)保證麵粉水分符合國家標準。小麥過幹會造成麵粉水分過低,使制粉廠遭受損失;反之,小麥過溼會造成麵粉水分過高,不僅會影響消費者利益,還將影響麵粉貯藏管理。(3)使入磨小麥有適宜的制粉效能。小麥經水分調節後,皮層韌性增加,胚乳內部結構鬆散,皮層及糊粉層和胚乳之間的結合力下降,有利於制粉效能的改善。但小麥水分過高,會使制粉過程中在製品流動性下降,造成篩理和流動的堵塞,影響制粉的正常生產。所以,從改善制粉效能考慮,也應有一適宜的入磨小麥水分。小麥在加水後,必須迅速混合,並透過一定的機械作用使水分開始向內部滲透,使小麥顆粒有一定的持水性。一般小麥水分調節的著水裝置由加水裝置和著水裝置兩部分組成。小麥水分調節裝置一般有水杯著水機、強力著水機和著水混合機。同時,小麥經過加水後,水分由外向裡滲透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為16~24小時,這裡小麥潤麥所需的時間是由一定倉容的倉來保證的,稱之為潤麥倉。

為什麼說小麥進行水分調節之前應儘量保證胚部的完整性?在進行裝置操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有你不孤單 1級 2019-04-29 回答

這樣可以控制小麥的水分含量,使小麥的水分含量均等,不過也可以使用深圳艾格瑞水分儀來控制小麥的含水率,可以參考下

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