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訝衾枕冷 衾字的讀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8-12 回答

qīn

〈名〉

(從衣,今聲。本義:被子) 同本義 [bed quilt]

衾,大被。——《說文》。段注:“寢衣為小被(夾被),則衾是大被(棉被)。”

抱衾與椆。——《詩·召南·小星》

緇衾赬裡,無紞。——《儀禮·士喪禮》

衣衾多少厚薄多少之數。——《荀子·禮論》

布衾多年冷似鐵。——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

狐裘不暖錦衾薄。——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以衾擁覆。——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西廂記》

又如:衾褥(殮屍用的被褥);衾衽(指被與席。一說為枕蓆之間);衾枕(被與枕);衾綢(被;一說為大被和床帳);衾影無愧(暗中不做虧心事。後人引喻人在私生活中無敗壞德行的事);衾衣(被子和衣服)

衾影無愧

qīnyǐng-wúkuì

[a clear conscience in the still hours of the night] 指在私生活中無喪德敗行之事,問心無愧

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慚,屋漏不愧。——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qīn

ㄑㄧㄣˉ

被子:~枕。

屍體入殮時蓋屍的東西。

鄭碼:ODSR,U:887E,GBK:F4C0

筆畫數:10,部首:衣,筆順編號:3445413534

已訝衾枕冷 衾字的讀音 玻璃玫瑰 1級 2007-08-12 回答

訝:

驚訝,訝異

夜 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釋讀】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裡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透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緻非常。“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