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救救孩子2019-08-22 14:55:56

主要是。古人讀書,讀第一手第二手的資料;今人讀書,讀第十一手第十二手的資料。

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郡玉山2019-08-22 17:56:23

一是因為現代人頗擅長以今人之刀斬古人之首。

多少人是因為元稹迎娶繼室黑他的,多少人就在此分類。他們總愛用現代人的思維與(並不知道正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去定義一個千年前的古代人。他們說,你明明那麼愛韋從了,為什麼還要娶裴氏,你真是虛偽;小姑娘們捧著風流雜誌抹著眼淚,說啊那些女孩子真是好可憐。我不管你生活在哪個年代,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裡你就是渣男。

可是她們甚至不知道元稹那位表妹究竟叫什麼,更無從知曉薛濤到底是誰、寫過什麼。她們都只是這些人滿足自己對古人風流的窺探欲與批判欲的一道偽證而已。

二是鮮有人真正願意去了解古人。

我知道有一位喜歡崇禎帝的女士。是的,大明王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帝,光這個名頭就夠她被人質疑許久。

她喜歡他十多年,從少女到步入婚姻。她知道別人都道崇禎是廢君,但她不辯解,只是一直以來不厭其煩地用她所擅長的繪畫,將崇禎的生前身後畫成故事。她一遍一遍地翻閱史書,讀遍了能夠找到的你聽過沒聽過的典籍、去還原出最真實的崇禎。

我做不到她那樣,也沒有她那麼強的能力。我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黑元稹的人,從來都只是在一些小報雜誌公眾號上讀過他的豔情傳聞。於是在他們眼裡,微之永遠都是且只是一個花天酒地的負心男人。

三是諸如陳寅恪先生等大家下了元稹是人渣的定論。

當初當年明月一本明朝那些事,把朱見深抹黑了多久?更不要提有諸如陳寅恪先生這樣的人在書中蓋棺定論元稹是個人渣(當然陳寅恪先生從沒有一味地說元稹不好,我也沒有說陳寅恪先生抹黑元稹的意思),那在大部分人眼裡就是絕對的權威。權威說你什麼你就是什麼,社會向來如此。

四是有人認定他投奔閹黨。

微之一世最大的兩個黑點,風流與閹黨。我看不懂古人官場紛爭,但我也不相信以他一貫的秉性會真的完全依附討好、靠跪舔曾用鞭子抽傷他面部的閹人上位。

或許他的確是靠將詩文進獻給上級才獲得重被重用的機會。但我至少能說,從對他一向相當不友好的正史看來,他上位後也並沒有做過剝削侵吞百姓之事,一到任就迅速開展詳盡精準的政治部署,所考慮的都是民生大計。而上位這整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政黨鬥爭的一步棋子,於是他也在政黨勢頹之時被迅速地剝奪了權力,四度被貶。

那些閉眼黑他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被他們戳著脊樑骨罵、當作渣男典範來嘲笑的人,是怎樣揹負家族與母親的厚望,懷著熱忱的投身實事的夢想一步一步來到長安。他生性鋒銳,十五歲中明經,二十三歲授校書郎;他在政治上針砭時弊、興修水利、改革稅收,被多少百姓稱頌;在文學上領導新樂府運動、與白居易共同領銜開創元和體。可他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從相國之位上一貶再貶,最終客死他鄉。

我十幾歲看那段歷史的時候一直替他不甘。我多希望他永遠都只是翰林院裡簪花的少年,可我知道他志不在此。

如今我除去遺憾,卻不能再有更多的情緒,甚至不敢為他辯駁太多。

因為我曾經很多次、很多次在別人嬉笑的話語裡聽到對他的嘲諷。我不是沒有反駁過,但我最終意識到,我的反駁並不會改變她們的印象,因為她們想看的是一個頗有文采的風流渣男,而不是真正的元稹。當我聽到連我一直崇敬的高中語文老師也在課堂上就元稹一生中的風流韻事大講特講並滿面憤恨的時候,就已經對改變世人對他的印象這件事絕望了。

最後列舉一下常見的但是是假的微之的所謂黑料:

1。拋棄薛濤

考據時間線可以發現他倆甚至沒有在一個地方出現過,只不過兩地相鄰。

為什麼不可能去相鄰的地方相見呢?因為當時元稹正在被貶的途中。他們倆最近的距離,是我被貶流亡之時,路過你所在地方的隔壁城市。

2。拋棄劉採春

與薛濤的緋聞共同出自《云溪友議》。確有倡優劉採春其人,但此書多處牽強附會,未免可笑。

3。報復李賀

元稹十五歲明經擢第之時,李賀剛剛四歲,元稹嫉妒其才華故而打壓他可見完全是個笑話。

其他:

若想了解崔鶯鶯之事真假,那麼誰也不能確定。建議把吳偉斌先生與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論文都找來讀讀。至於選擇相信誰,那取決於你的判斷。

關於元稹的政治品格:我前面說了我不懂太多政治,所以不敢妄加評價。但希望你如果願意瞭解他,可以尋找相關書籍看看,我感激不盡。

我情緒激動了,語言有些偏激,難免有不當之處,也歡迎指出。

LOFTER上有一位ID是長慶(繁體慶)二年春的,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翻翻,我認為她對元稹認識得比較中肯明確。

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已登出」2019-08-26 21:48:04

唉我之前在另一個回答裡給微之闢謠過一次,貼個連結,當時說話有點義憤見諒哈。

你讀過的詩詞中意象最噁心的是哪首?

當然這個問題下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被黑嘛,重複的東西就不說了有興趣大家翻翻就行。扣題,重點回答一下他為什麼被黑吧。

現代人的黑,那不是以前學術界內一個兩個不同的聲音啊,那是全網造謠傳謠堪比飯圈啊,試想一下流量明星為什麼被黑?利益相關啊!如何被黑?媒體啊!

元稹本人當然不像明星一樣與誰有利益糾紛,也沒有所謂人設云云(都是後人自己代入的),但古代詩人,尤其是留得下情懷的,對於現代人本身就是一種吸引,是自帶流量的,所以很多營銷號走的就是這種路子:你不知道某某古人的xx事,“曾經滄海難為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過如此,王維李白和玉真公主其實blablabla等等等等。。。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把很多學者的論文搬出來斷章取義,以做“論據”。

“人設崩塌”,非常典型的飯圈化現象。

但是,職黑黑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自來黑。加上一些田園女權的現代獨有現象,傳播甚廣。

我本來沒怎麼關注過,直到某一次在b站被推薦了《無聊詩社》(這個動漫本身就是戲說詩人),元稹那集明顯用了一些“渣男論”說法,結果彈幕和評論區都充斥著急於科普元稹的各種野史cp的人……我是不怎麼理解用站不住腳的辯詞把一個不相干的古人塑造成“渣男”,對這些路人有什麼好處,可能顯得自己手裡掌握了“錘”吧。

當然我也看到過一些三流文藝讀物裡有很多類似的論調,但是有幾個人會在意這些故事的真偽?

不得不承認,這種現象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日益增加導致的,但熱衷造謠與傳謠則是網路時代無限發展娛樂導致的,而對“曾經滄海難為水”是一句空話的預設,其實有一部分現代的悲觀因素在,不消你解釋,人們憑藉自己的社會經驗,也會更容易相信元稹是個“渣男”,從而並不在乎什麼古今之別,歷史緣由了。

———————————————————

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彈幕一直有人刷元載就是元稹,頭都給我笑掉了。

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玉池荷葉正田田2019-10-08 11:50:26

謝邀。

今人評古人大多以現代價值去評論,也有很強的個人代入感,難免有失偏頗。諸如許多網路作家挖苦元公的感情汙點,引人耳目,並以此為能事,其一也;又因今人評價者多為普通大眾,大家都會不自覺偏向於依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去考量元公所作所為(其實這個方法是不錯的,但是時代隔閡會有偏差),評價方面便偏向了生活、道德以及行為能力等因素,從而忽視了元公作為一個文人我們應予評價的主要領域是哪兒,其二也;再者,大眾對於文學評論也都是隨意所想,很少有像專業人士那樣依據科學的方法或者文論來引證考據,文學素養的不夠完善影響了文學評價的精準性,以至於對元公的評價停留在某一方面停滯不前,此其三也。

最後,無論怎麼說,斯人已逝,再怎麼評價都沒有關係,但是在應該尊重的方面我們還是給予人尊重吧,元公的一生所為有瑕疵應可以諒解,他留下的許多詩文仍感動著當今許多人。並不能以一時之錯直接否定元公一生或者所有時間段都是虛偽、薄情的,畢竟人心是不斷變化的,誰不是呢。一時之好與一時之差都是客觀存在的,要同時承認。感謝先人們留下的美好財富吧,以此為鑑,自己會活的更好,這就是古人傳文於世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秦蜀風雲2019-10-09 01:31:30

2019-10-11 不只是現在,而是從晚唐(宣宗上位後)就已在黑了。

如果你們研究過“

牛李黨爭

”,就會發現,以詩文著稱,詩文裡又反映民生疾苦,並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三個人:李德裕、元稹、李紳,都被栽贓“人品”問題。

只要在網上一搜這三位的名字,就會出現許多轉載的故事,說他三位“人品有問題”,白瞎了寫出那些為民請命的詩文云云。

李德裕,被栽贓“氣量狹小、公報私仇”

。因為他最大的標籤就是“父子皆名相”——其父李吉甫是“元和中興”的賢相之一,李德裕本人則是“會昌新政”的賢相。既然是栽贓,就要打破“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人設。

元稹,被栽贓“故作情深、始亂終棄”

。因為他最出名的就是悼念亡妻的“情感詩”、與白居易的“知己情”,還有唐傳奇代表之一的《鶯鶯傳》,後者最後加的那段評語明顯與全文文風迥異。既然要栽贓,就要打破“有情人”的人設。

李紳,被栽贓“鋪張奢侈、草菅人命”

。因為他最出名的就是《憫農詩》,那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既然要栽贓,就要打破“勤儉節約”的人設。

元稹為啥在現在被黑的那麼慘?

牛李黨爭時,唐朝有了迴光返照

輝格黨的代表人物裡面,裴度、鄭覃、徐商、劉瞻、鄭畋均沒什麼人品爭議,唯獨對李德裕、元稹、李紳三人非常多“道聽途說”式的誹謗。

大抵是

“牛李黨爭”的全面結怨,就起自於長慶年間三人

,而且三人的詩文都很牛逼,託利黨在文壇非常勢弱。後來會昌年間,李德裕“獨相”,託利黨在政壇非常勢弱。大中以後輝格黨失勢,託利黨掌握了話語權,結果可想而知。

ps 牛李二黨以“牛李”命名實為不妥,牛僧孺雖然也是代表人物,但不是核心領袖。

輝格黨四任領袖是:裴度、李德裕、劉瞻、鄭畋。

對應的託利黨四任領袖為:李逢吉、李宗閔、白敏中、令狐綯。

牛李黨爭對唐朝造成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