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傳統形態的筆記本來說,幾乎所有的產品都選擇的是 16:9 的寬屏螢幕,不過 MacBook 系列,Surface 系列以及最近的 華為MateBook 系列產品都是目前主流品牌中為數不多提供 16:9 螢幕比例之外選擇的品牌。

MacBook 系列最新的產品 MacBook Air 2018, 是 Air 時隔多年來的首次更新,但其更新之後並沒有符合大部分人的預期,所以被冠上了徒有其表的稱號,而 華為MateBook 13 則是 MateBook 系列最新推出的 13 英寸 3:2 螢幕產品,在 5000 左右的價位段擁有很高的價效比。

讓我們看看同樣是非 16:9 螢幕,同樣是輕薄定位 13英寸級別,這兩個售價差距接近一倍的產品,表現到底有什麼不同。(其實就是懶得單獨寫一篇 MBA 2018 的評測)

*全文基於:

華為 MateBook 13 國行量產非在售版本(i5-8265U, 8GB 記憶體,256GB 固態硬碟版本,售價 ¥5399,全系起售價 ¥4999。

蘋果 MacBook Air 2018 同為國行量產版本, i5-8210Y, 8GB 記憶體, 256GB 固態硬碟版本,售價 ¥11099, 全系起售價 ¥9499。

工業設計:

MacBook Air 2018 延續了 Apple 產品一貫的精緻感,大量的部件被精簡成為單一的全金屬一體化機身,讓它和其他 Mac 一樣擁有了無與倫比的一體性,而對於 MateBook 13 來說,確實沒有辦法在細節和做工上達到與售價過萬 MacBook Air 相近的水平,但以 5000 的起售價來看,它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在具體的尺寸上:

MateBook 13:13 英寸 2160 x 1440 解析度螢幕,286 x 211 x 14。9, 重量 1。3Kg

MacBook Air 2018:13。3 英寸 2560 x 1600 解析度螢幕,304 x 212 x 4。1~15。6 mm, 重量 1。25Kg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我們不難發現由於 MateBook 13 的螢幕尺寸更接近正方形的緣故,所以兩者的機身在縱向幾乎沒有區別,而橫向上則會明顯擁有更小的體積。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從側面看,兩者的介面選擇也較為類似,全部介面都已經更新到了 USB-C 標準,都是兩個 USB-C 介面 + 一個 3。5mm 耳機介面的設定,只不過 MacBook Air 的 USB-C 介面在同一側,MateBook 13 的 USB-C 介面分別在兩側,都沒有任何傳統的 USB-A, 因此大機率上都是需要轉接來擴充套件使用的。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所以從介面上來看,MacBook Air 會是最為頂級的存在,畢竟 MacBook Air 2018 上的兩個 USB-C 介面均為 40Gbps 的雷電 3 標準,這就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外接 2 個 4K 顯示器,並且每一個都是全功能的 USB-C 介面,均可同時傳輸資料,供電,輸出影片訊號。

說回到 MateBook 13, 雖然同為 USB-C 介面,但兩個介面都不是全功能的,左邊的 USB-C 支援供電和資料傳輸,右邊的 USB-C 支援輸出影片和資料傳輸,並且兩個介面的速度都是 5Gbps, 因此總體來看和我們在

MateBook 13 單品詳細評測

中提到的一樣,MateBook 13 的介面依然是它的劣勢。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而螢幕,毫無疑問會是它們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這個 16:9 滿天飛的年代,想要找到一個縱向解析度更高的螢幕不太容易,MacBook 系列一直堅持 16:10, 而 Surface 與 MateBook 則是唯二提供 3:2 螢幕的筆記本產品的主流廠商。當我們開啟螢幕並且把兩者放在一起對比, 也不難發現 MateBook 13 的螢幕邊框會明顯比 MacBook Air 2018 更窄,同時縱向的顯示面積也要稍稍大一些。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MateBook 13 的攝像頭也還在螢幕頂部,所以無法用 MacBook Air 頂部需要留空給攝像頭來解釋上邊框寬度問題,不論是上邊框還是左右邊框,MateBook 13 都要比 MacBook Air 2018 窄了許多,也就達到了更高的屏佔比。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左:MacBook Air 2018, 右:MateBook 13

兩者都擁有指紋識別,均為按壓式,也不約而同的都將指紋放在了鍵盤的右上角,識別準確性和速度幾乎沒有差別,解鎖都相當的快。不過也必須提到:MateBook 13 的指紋識別可以在第一次按下電源鍵開機時,直接識別出指紋並且在進入系統時自動解鎖,也就是說整個開機過程只需要按一次電源鍵,就可以完成開機+指紋識別的兩步操作,而 MacBook Air 目前來看都只能等待開機進入登入介面後再次按壓輸入指紋。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左:MacBook Air 2018, 右:MateBook 13

在鍵盤設計上,兩者都沒有小鍵盤,鍵盤佈局都非常相似,鍵帽表面均為弧面,都能更好的貼合手指指肚,不過在按下之後就能明顯的感受到 MateBook 13的鍵程遠比 MacBook Air 2018 要長,所以長時間打字會比 MacBook Air 2018 更舒適。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左上:MateBook 13, 右下:MacBook Air 2018

將目光轉向鍵盤下方的觸控板,由於MateBook 13 整個鍵盤相對靠下,所以縱向上給觸控板留下的空間並不多,加之MacBook Air 2018觸控板維持了 MacBook 系列碩大的傳統,所以整體面級還是小了不少。並且在實際使用上 MacBook Air 2018 由於能夠和 macOS 天衣無縫的配合,所以確實是 Win 暫時沒有辦法比肩的。

內部設計:

MateBook 13 機身底部一共擁有 10 顆螺絲,我們能直接看到的 6 顆螺絲均為內六角花形,而還有四顆螺絲隱藏在四個腳墊之下,先拆卸腳墊並將隱藏的螺絲取下之後,就可以開啟後蓋。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內部為中置雙風扇雙熱管佈局,雙風扇也採用了官方宣稱的鯊魚鰭風扇 2。0 設計,從外表來看扇葉密度很大,風扇也很薄,官方提到這兩個風扇的最高轉速可以超過 8000 轉/分鐘,且風量較普通風扇提升25%風量,

在我們之前的詳細評測中

實則能承受的熱量也確實更大,並且可以更換固態硬碟,但並不能增加記憶體容量,內部整體來看沒有空餘空間,設計很緊湊。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圖片來自 iFix

回到 MacBook Air 2018, 保留了 Apple 一貫的反拆解傳統,因為 Apple 官方明文規定,任何機器在拆機之後均意味著失去官方保修資格,所以原則上就不鼓勵使用者拆解。

所以很多部件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過後期拆卸的便利性,例如揚聲器,全部的電池等等部件都採用了大量的粘合劑固定,而且不僅是記憶體,硬碟都無法自定更換,也就是說從硬體上就失去了拆機的意義。

雖然這一次 MacBook Air 選擇的是 TDP 較低的 i5-8120Y 系列處理器,但依然配備了一個小型風扇了輔助散熱,不過由於內部空間的限制,並沒有任何熱管設計,這樣一來風扇也就不能直接為 CPU 降溫,只能起到改善內部空氣迴圈的效果,這也為後期散熱造成了一定影響。

螢幕素質: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兩者的螢幕相對於各自更高一級定位的產品都相對有一定差距,但對於它們之間的優劣來說,除了解析度和尺寸之外,MacBook Air 和 MateBook 13 的螢幕表現幾乎都是一樣的。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我們在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

,中提到的標準,sRGB, P3, Adobe RGB 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

左側的 MacBook Air 2018 與右側 MateBook 13在設計之初均為 sRGB 覆蓋,在實測中忽略測量誤差也屬於能覆蓋全部 sRGB 的級別,因此它們在色彩鮮豔的程度上基本沒有區別,覆蓋 sRGB 也能讓它們在日常的觀影娛樂和非印刷用途的修圖、影片編輯中得到很好的體驗。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在我們的測試中,兩者的螢幕都屬於 300cd/m² 級別,左側 MateBook 13 和右側 MacBook Air 2018 的最高亮度都在 322 cd/m² 左右,面對室內使用都已經足夠,主要區別還是 MacBook Air 與其他 Mac 一樣,擁有更多快捷亮度調節級別,以及最低亮度時會直接關閉螢幕。

而對比度方面,兩者也都同為 1000:1 級別的較高水準, 也就是說明暗對比較為突出,文字銳利看電影時上下都不會有明顯灰邊存在。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而在色準對比上,兩者的差距也都不算大, MacBook Air 2018 的色準整體來看要更好一些,平均 ΔE 只有 0。67, 而 MateBook 13 則是 1。08,因為它們的平均 ΔE 都沒有超過 1。5, 所以都可以在沒有校色的情況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圖片 & 電影觀看體驗,或者直接滿足一些基礎的影像工作。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螢幕部分兩者在螢幕素質(色域,對比度,最大亮度 ,色準等)表現都很接近,主要區別就是 MacBook Air 的解析度更高,達到了 2560 x 1600 水平 227 ppi,相對於 MateBook 13 的 2160 x 1440 解析度 200 ppi,大概會高 13。5%, 理論上會精細一些,但實際差距確實不明顯。

效能表現:

儘管厚度比較接近,但是 MateBook 13和 MacBook Air 2018 在定位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MateBook 13 主要以效能,而 MacBook Air 2018 則是輕薄長續航,所以效能上的對比沒有太大懸念。

但我們依然進行了 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對比測試: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灰線為 MacBook Air 2018, 在最開始由於可以短暫保持 15W 的功耗,會達到 290 cb 的峰值效能,後期會迴歸 8W 左右的,所以 Cinrebench R15 在後期的溫度會穩定在 255 cb 的水平,但核心溫度依然高達 100°C。

藍線為 MateBook 13, 一開始可以達到超過 700 cb 的峰值效能,隨後由於觸發了溫度限制,會讓CPU 功耗約在 15W 區間浮動,核心溫度也就穩定在 70°C 附近,最終長期效能會穩定在 540 cb 水平。

這樣的結果就很顯而易見了,MacBook Air 本身採用的是較低功耗的 Y 結尾雙核處理器,主要是為了延長續航,加上並沒有採用傳統的風扇+鰭片設計,所以效能會比 MateBook 13 這樣採用四核 U 結尾處理器的產品低很多,而且由於 MateBook 13 的中置雙風扇設計,也能保證較低溫度,因此效能確實也沒什麼壓力。

表面溫度:

由於內部散熱設計存在著巨大不同,MateBoko 13 和 MacBook Air 2018 的表面溫度差距本應會有較大區別,但實際上由於不同的溫度控制策略和處理器 TDP,所以兩者的表面最高溫差距並不大。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從上圖我們不難看出左側 MacBook Air 2018 的高溫區域主要集中在鍵盤中上部和轉軸區域,而右側的 MateBook 13 由於擁有 CPU & GPU 兩個熱源,所以高溫區域確實會更大,導致了鍵盤區域平均溫度更高,但兩者鍵盤區域最高溫都差不多是 43。5°C, 這也是因為 MacBook Air 2018 核心溫度上限被設定在 100°C, 右側的 MateBook 13的核心溫度上限則是 75°C 的緣故。

噪音表現:

MacBook Air 2018 與 MateBook 13 在輕度使用的前提下幾乎都沒有風扇噪音,因此我們直接進行的是極限風扇轉速下的對比: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在極限風扇轉速下,由於 MacBook Air 只有單風扇,而且內部風道較為封閉,儘管其風扇轉速也達到了 8000 轉每分鐘級別,但總的噪音還是會比 MateBook 13 這樣的雙風扇設計小一些,一個是 42dBA 而另一個是 45dBA。兩者都沒有明顯的單一頻率異音存在,因此而舒適度方面都有比較好的表現,聽到的聲音主要都是呼呼的風聲而不是高頻異音。

續航與充電:

MacBook Air 2018 的電池容量為 50。3 Wh, 而 MateBook 13 的電池容量就要明顯更小了,只有 42Wh, 所以只從電容容量的理論上來看,兩者的續航差距可能就要有 20% 左右,不過實際也需要考慮螢幕解析度,節電方式等等因素。

透過 MDT 常用的 2 種方式來測試續航,由於 MacBook 一直都不會在使用電池時降低其效能,若有高效能需求程式執行,MacBook Air 2018 依然會讓 CPU 滿載,所以相對於電池供電時有功耗節電設定的 MateBook 13, 在一些需要效能的複雜操作續航時並不佔優勢。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比如本地 1080P 影片播放測試中 MacBook Air 2018 能夠堅持差不多15 小時,而 MateBook 13 則是接近 13 小時,差距 15。2%。在日常網頁瀏覽的續航測試中 MateBook 13由於電池供電時會控制功耗,並且螢幕解析度相對更低,所以續航反而更高,達到了 7 個半小時的成績,而 MacBook Air 2018 吃了沒有功耗控制的虧,以 5 個半小時多不到 6 小的成績超比 MateBook 13 少了 32% 左右。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在充電速度方面,MateBook 13 在前期能夠以短暫超過 50W 的功率充電,隨後 60% 之前都可以保證 40W 左右的充電功率,因此一共需要 1 小時 25 分鐘完成 5%~95% 充電。而 MacBook Air 2018 由於預設附送的充電器只有 30W, 所以最高充電功率則是 28W,整機充電速度並不是很理想,一共需要 2 個小時才能從 5% 充至 95%, 差距比較大。

在電源管理方面,MateBook 13 提供了半自定義電源閾值的選項,雖然不能完全自己選擇數值,但提供了家用、辦公、差旅三種電池模式,分別會在 70%, 90%, 100% 停止充電,因此相對於 MacBook Air 2018, 在長期插著電源使用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保護電池,減小不必要的電池衰減。

總結: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左為 MateBook13, 右為 MacBook Air 2018

蘋果 MacBook Air 和華為 MateBook 13 雖然都是 13 英寸非 16:9 螢幕的輕薄產品,但實際上的定位還是有較大的不同,一個偏向於輕薄續航與設計,另一個則注重效能。

經過 MDT 的完整測試,我們認為 MacBook Air 2018 和 MateBook 13的實際表現也確實符合了它們各自的差異定位:

螢幕:MacBook Air 2018 和 MateBook 13 都採用了少見的非 16:9 比例,色域、對比度、色準差距也都不大,MacBook Air 2018 的 PPI 和解析度都高於會稍高於 MateBook 13,所以螢幕更細膩。

尺寸:由於 MateBook 13更窄的邊框,屏佔比要高於 MacBook Air 2018, 所以尺寸會更小。

效能:MateBook 13 由於其中置雙風扇的設計,可以帶來更高的效能,長期負載效能會高於 MacBook Air 2018 兩倍以上,還有獨立顯示卡可選,在 3D 效能上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續航:MacBook Air 2018 擁有大了 20% 的電池容量,在播放影片時由於 macOS 更優秀的後臺管理會有更長的續航,而 MateBook 13在使用電池時會主動限制功率來節電,而且解析度稍低,所以在效能需要求波動較大的綜合操作下續航更長。

充電:由於 MacBook Air 2018 只附送了 30W 充電器,並且電池容量更大,所以充電時間會是 MateBook 13 的 1。6 倍,如果算上綜合充電功率,那麼差距會是 1。33 倍。

散熱:MateBook 13 的雙風扇能夠讓它承受更高的功耗,所以絕對散熱比 MacBook Air 2018 要強,二者在極限負載的前提下表面溫度也差不多。

噪音:兩者在極限情況下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高頻異音,但 MacBook Air 2018由於其單風扇設計,相對於雙風扇的 MateBook 13 噪音會更小。

鍵盤與觸控板:MateBook 13 的鍵程遠長過 MacBook Air 2018, 所以長期大量輸入時更有優勢,但 MacBook Air 2018 也有能與系統配合更完美的,面級更大的觸控板。

介面:MacBook Air 2018 擁有兩個目前最先進的 40Gbps USB-C 形雷電 3 介面,可以實現一根線輸出影片,傳輸資料以及給筆記本供電。 MateBook 13 並沒有一個全功能 USB-C, 而是左邊為 5Gbps 支援傳輸資料 + 供電,右邊 5Gbps 支援傳輸資料 + 輸出影片的兩個介面,在功能和頻寬上都有比較大的差距。

可維護性:MateBook 13 可以較輕易地拆開後蓋並且更換硬碟網絡卡,但對於 MacBook Air 2018 來說,一般的消費者幾乎沒有可能拆解,而且拆解之後也無法更換硬碟。

價格:MateBook 13 的起售價只有 MacBook Air 2018 的一半左右。

【MDT】MacBook Air 橫評 MateBook 13

左為 MacBook Air 2018, 右為 MateBook13

從詳細測試資料與日常體驗來看,MacBook Air 2018 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可以說的上是內憂外患。它的效能不強但是極限情況下噪音也不小,只是在表面溫度比 MacBook Pro 2018 有優勢,但 MacBook Pro 的效能卻要強得多,因此如果是和 MacBook 系列的其他產品做對比,要面對效能不足,螢幕沒有高亮度和 P3 色域的劣勢。

而如果是和其他 PC 對比,在價效比,螢幕邊框,效能和擴充套件性上都沒有多少優勢,而現在由於 華為MateBook 13 成功地把 3:2 比例螢幕的價位拉到了 5K 段,MacBook Air 2018 稍高的解析度和 ppi 並不能拉開質的差距。

所以我們認為,

如果你需要精緻的設計和細節做工,並且需要 macOS 以及 40Gbps 的頂級雷電 3 介面,

那麼真的不如選擇 MacBook Pro 2018,

甚至是沒有 TouchBar 的 MacBook Pro 2017 也更有價效比。

而 MateBook 13, 擁有全覆蓋 sRGB 色準表現不俗的 3:2 螢幕,效能在13 英寸輕薄產品中表現不錯,

比較明顯的缺點也就是在介面以及沒有 16GB 記憶體可選這兩點上,但它的起售價只有 4999 人民幣,也就讓 MateBook 13 成為了這個價位段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