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是怎樣生存的?漫閱科技 2020-01-02

天鵝在巢址的選擇上也很講究,大多築於人、畜和其他獸類天敵難以到達的孤洲邊的淺水中,或是築在距離岸邊較遠、水流平緩的淺水中,水位要求穩定,周圍長有高杆沼生植物,還要有大片的明水區。大天鵝的巢是水鳥中最大的,外徑可達2米,用淤泥和雜草作基,使其形成碗狀,上部墊襯著鬆軟的苔蘚、金魚藻和蘆葦葉等,巢位高出水面0。5~1。5米。巢間的距離都在100米以上,當地域較小時,有時也會侵佔斑頭雁等其它水鳥的巢。有趣的是,這時它們並不把其它水鳥的卵扔到巢外,而是同自己產的卵一起孵化。大天鵝每窩產3~7枚白色或象牙色的卵,大小約為115×70毫米,卵重大約為330克左右,最大的達到427克,這也是我國鳥類中最大的卵。

產卵後,雄鳥和雌鳥輪流進行孵化和警戒,如果有危險時,就發出警叫,並很快用樹枝、絨羽等將卵蓋好,隱藏起來,待危險過後再回來孵化。孵化期需要30多天,到6月初的時候,雛鳥就出殼了,它們身上披著潔白的絨毛,一雙小腳卻是桔紅色的,嘴也不是黃色的,而是淡桃紅色或肉色,體長為27釐米左右,體重大約為198克。由於可以從雌鳥的腹部得到油脂,雛鳥出殼後就能立即跟隨親鳥在巢邊的水中游泳、覓食。等到雛鳥的絨毛漸漸變灰成色,腳的顏色也逐漸變淺,親鳥就帶領著它們進行試飛。到了秋季,成鳥要將飛羽全部脫掉,再換上新的飛羽。由於在換羽時期完全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很容易遭到天敵的襲擊,所以大多隱藏到雜草叢生,水面成片,地形複雜,十分隱蔽的安全地帶,就象已經神秘地銷聲匿跡了一樣。10月上旬,成鳥和幼鳥都已經全部換好了羽毛,具備了長途遷徙到越冬地的能力,大天鵝便開始分成小批陸續向南方飛去。最早遷離的是不繁殖的亞成鳥,攜帶幼鳥的成鳥稍晚離開,遷飛多在夜間進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敵的襲擊,到11月底全部遷離繁殖地。

大天鵝的分佈區非常廣闊,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冬期,活動範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域可以向北方擴充套件,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它的越冬區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

大天鵝在全世界的數量估計尚有100,000只,但在我國近幾十年來數量減少得很快,亟待加以嚴格的保護,現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