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馮小強2016-03-18 08:29:18

《瘋狂動物城》沒有被過度解讀。

過度解讀這種說法壓根兒就不成立,對任何電影的任何解讀都不過度。

電影一旦公映,如何解讀都是觀眾的自娛自樂,都是觀眾比拼腦洞的遊戲。

對於各種解讀,有時候的確是get到了創作者的真實想法,比如杜琪峰犯罪電影裡那些關於宿命論的東西。有時候就純屬觀眾的借題發揮,比如《大話西遊》,劉鎮偉和周星馳都公開說過,我們當年就是想拍個喜劇片,真的不懂後現代。

另外,解讀的好壞對錯不需要由創作者來評判。

聰明的導演都不會正面回答“你電影中哪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嗎”這種問題。電影有足夠寬廣的解讀空間,才是創作者追求的。導演一旦解釋了自己的電影,就帶有濃重的官方味道,一下子就限制瞭解讀空間,這是爛導演才幹的事情。

管虎去年底全國跑場子參加《老炮兒》見面會,鴕鳥是啥意思被問了無數次,他每次的回答都是——除了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我不會解釋自己的電影,什麼意思你自己理解就行。

解讀是觀眾自己的事情,跟創作者的本意無關。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李克不酷2016-03-23 11:13:45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學那會兒,每學一首詩,都要拆成一個字一個字來解讀。這個詞不能被替換,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那個字運用了什麼手法,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是不是和現在解讀電影的熱潮有些相似?

我曾經很反感這種做法,覺得有過度解讀之嫌,還破壞了作品的整體美感。但是我不能否認,也是這種方式教會我推敲細節,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是否被過度解讀?回答是必然存在。因為解讀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有句話叫“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哪個哈姆雷特沒有被過度解讀?大概只有莎翁自己那一個。

推而廣之,其實這個問題對小說,對電影,對所有創作,都可以提出。《紅樓夢》是否被過度解讀?《蒙娜麗莎》是否被過度解讀……你說呢?

所以不要因噎廢食。解讀的度,有大有小。小的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大的就變成過度了。然而即使是被大家廣泛接受的解讀,焉知就是作者本意?沒有哪個作者會去詳細解釋自己作品的每一個結構,每一條線索。因為那太無趣了,憑空限制了作品。作為個人來講,原創者的創意是有限的,而有些作品之所以變得偉大,很大程度上就靠群眾的這種過度解讀。

所以比起糾結於是否過度解讀這個問題,我覺得更聰明的做法是關注自己可以從中收穫什麼。

之前我在一個回答裡提過一篇解讀《青蛇》的文章。文章裡對法海兩次破色戒的解讀,我覺得實在是很精彩。後來有知友發給我一個影片連結,主創人員的解釋。我才知道,嘖,原來是過度解讀了。

但是這種解讀帶給我的收穫並沒有因此損失不是嗎?假如我寫小說,完全可以設定一個類似的隱喻,不覺得很妙?

我覺得看待過度解讀這個事,前提要一視同仁。如果因為反感某部片刷屏才橫加指責,而喜歡一部電影的時候就覺得怎麼過度解讀都可以,那這個問題就沒什麼好討論的,逼格的對壘而已。

用馬頔的一段話結束。

“我寫過一首歌,叫《南山南》,常有人聽完後說它太悲傷,接著問起,這首歌裡是不是有一個故事。我說,你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它就已經和我無關了,你掉的眼淚,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故事。”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知乎使用者2016-03-25 02:59:45

我也很想向一個孩子一樣純潔而溫暖的回答說“是的,這只是一個可愛的動物電影”。

但是事實上,在這個依靠資本執行的冰冷世界裡面,我必須說:

沒有被過度解讀,相反,解讀的還不夠深入.

大家心目中,迪斯尼無疑是世界動畫領域的王者,所有人都必須對其仰望,而在引領兒童消費領域,更是無以匹敵。 看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10部動畫電影票房統計,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

DW 是夢工廠,Uni 是環球,BV自然就是迪斯尼了。完全是吊打的節奏。

但是,事實上,這幾年迪斯尼在動畫電影市場的票房佔有率並不是那麼樂觀。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

即使是在橫掃一切的2013年,票房佔有率連40%也沒有到。 去年完全是一個傳奇,關鍵是沒有對手(只有一個小黃人可以一比)。要知道,在1994年,對,就是<獅子王>那一年,迪斯尼靠著一部電影,就佔了全年動畫電影票房的91。9%。 1995年開始,皮克斯橫空出世,可是把迪斯尼折騰的夠嗆,最後只有發揮土豪特技,直接把皮克斯買了,才止損成功。

以上票房資料都來自:

Box Office Mojo

所以從迪斯尼的角度來說,在動畫電影領域,這幾年不過是勉強度日而已,每一步迪斯尼自己的動畫長片,更是要精雕細琢,保證對各個年齡人群的吸引力。 這樣的政策也就決定了, 這些動畫長片,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層含義,甚至社會意義, 才好吸引成年人群,特別是收入較高人群的注意力。 因為,除了去電影院,以後還有各種DVD,BD和周邊要賣呢。 所以,這些電影,帶有時代特徵,也值得被不斷解讀。

透過這些解讀,我們才能勉強看到迪斯尼這樣的巨無霸在操縱輿論和意識形態時候所採用手段的只鱗片爪。 迪斯尼,從來就不是一個溫情脈脈,關愛兒童的慈善企業,反而是一個巨大的資本絞肉機,任何可能造成潛在資本損失的威脅,都必須要消滅。

舉個栗子, 上面有人說到Zootopia的改名問題, 在歐洲一些國家,這個片子叫做Zootropolis。 至於原因,迪斯尼當然沒有說明, 官方說法是這樣的“to merely allow the film to have a unique title that works for UK audiences。” (僅僅是為英國觀眾提供一個不同的名字而已)。 但是IMDB上面,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But despite not having any connection to any similar movies or TV shows there are

some speculations that it was to avoid confusion to an upcoming certain zoo in

Denmark called “Zootopia” as well where its owners have had their trademark for the

title since February 2010。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丹麥有個動物園叫“Zootopia”,為了避免任何潛在的版權糾紛,包括還有其他一些相似的電影或者電視節目,所以在歐洲改了名字。

看, 沒有致敬, 沒有人文關懷, 沒有懷舊, 只有赤裸裸的資本運作, 迪斯尼這架機器冷靜而高效的把一切和資本無關的東西統統碾碎。

如果說要解讀,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解讀一部電影應有的方式。

另外, Utopia這個詞在北美的語境中,基本還是褒義的, 包含有天堂和樂園的含義。 但是在歐洲的非英語體系中, Utopia更多表現為一箇中性詞, 代表“不存在的地方”。 真正表示樂園和天堂的是“Eutopia”,意思是“一個好地方”。 與其糾纏於各種不確定的因素, 還不如改叫一個更為中性,而沒有歧義的Zootropolis。 以上是我個人的解讀。

解讀從來都不會過度, 只要的獨立思考,言之有物, 都不失為有價值的拓展學習。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韓梅梅2016-04-02 08:42:09

豈止這部,每部不都要討論細節麼?老是讓我想起魯迅的“晚安”梗

魯迅:“晚安!”。

語文老師:“晚安”中“晚”字點明瞭時間,

令人聯想到天色已黑,

象徵著當時社會的黑暗。

而在這黑暗的天空下人們卻感到“安”,

側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

而句末的感嘆號體現了魯迅對人民麻木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尼瑪啊。。。。”

《瘋狂動物城》被過度解讀了嗎?我名字好拉風2016-05-31 00:20:5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瘋狂動物城被砍掉的花絮

是小北極熊過生日的那段(正片裡記不清了,看得太久了也沒二刷

Nick和Judy被綁起來了,逃出去之後看到北極熊爸爸在給兒子舉行馴服派對(The taming party)

兒子很高興自己終於成年了,可是爸爸很不開心

因為他們是捕食者所以成年後要帶馴服項圈

只有帶上項圈才能被許可進入動物城

項圈是防止肉食動物情緒太激動,會亮燈會響,再激動會電擊

小北極熊因為成年了,戴上之後太開心,情緒激動被電了,一下子沉默了

Judy看了狐狸一眼,狐狸的項圈也閃了

媽蛋這段線稿都能整哭我,這是可愛的簡單的動物電影嘛?!說好的沒有隱喻呢?!

這段因為是狐狸視角所以被剪了

我也不想過度解讀

可迪士尼的野心真的不止於做傻白甜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