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旦這個皇帝當的很無奈,唐隆政變是兒子李隆基一手策劃的,妹妹太平公主也有參與,唯獨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夜撿個了大便宜。

所以,當上皇帝之後,他在治理國家的同時,還不得不像過獨木橋一樣,時刻平衡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勢力。

如果給李隆基的權力太大,這兒子能力太強,心腹太多,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變成太上皇。

如果給太平公主太多權力,老孃和韋后的教訓還在眼前,一個人不可能在一條河裡摔倒三次。

如果說殺了他們兩個,自己獨攬大權,不昏庸也不殘暴的李旦根本做不到。如何平衡這兩派的勢力,李旦不得不向當年的李淵學習,扶持弱者,打壓強者。

那麼誰是弱者,誰是強者呢?

唐隆政變剛剛結束的那段日子,李隆基毫無疑問是絕對實力上的強者。

守衛玄武門的左右萬騎都是李隆基的心腹,他自己又兼任了左右萬騎的老大。

左右羽林軍大將軍,李隆基又讓自己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李隆範、李隆業接任了。

李隆基的三個心腹劉幽求、鍾紹京、崔日用等人又分別控制了中書省和門下省。

而且李隆基還贏得了大部分文武百官的擁護。按照立嫡不立賢的傳統,李隆基作為李旦的三兒子,是沒有資格當太子的。

但是,他的大哥李成器是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當李旦表示要把李成器立為太子的時候,他和李旦當年一樣,一邊哭一邊堅決的拒絕了:“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文武百官也都爭先恐後地湧上來給李隆基添了一把火。

李旦只好順從了民意,把李基隆立為了太子。

在這種恐怖實力的夾持下,李隆基如果想自已當皇帝,估計都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反觀太平公主這邊,宰相沒有她的人,羽林軍沒有她的人,百官中可能有她的人,但也根本無法和李隆基抗衡。宮中倒有一個她的人,也就是上官婉兒,但也被李隆基給殺了。

李旦雖然是一個權力慾望比較低的人,但在此時此刻他還是想當好這個皇帝的。所以,為了坐穩皇位,他只能大力扶持太平公主去抗衡兒子李隆基。

只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李旦對太平公主的扶持力度大到了驚人的地步,以至於大唐差一點第三次跳進牝雞司晨的怪圈。

那麼,李旦是如何扶持太平公主的呢?

生活上,太平公主本來就很奢侈浮誇,到處包養小情人、建豪宅、買豪車,堪稱京城一姐。在李旦的扶持下,她的生活水平再一次直線上升,吃穿用度處處對標宮廷,完全把自己當成了皇帝老二。

政治上,太平公主雖然沒有擔任什麼實職,但是,權力卻大的驚人。只要宰相們彙報軍機大事,李旦都要問一下:“你們和太平公主商量過嗎?”如果沒有商量過,李旦就要把太平公主叫到皇宮,商量一下再執行。如果太平公主有事,去不了皇宮,李旦便讓宰相專門跑到太平公主的家裡徵求她的意見。

另外,宰相以下官員的考核、升遷,太平公主可以隨意處置。在她的操作之下,沒過多長時間,被李旦罷免的“斜封官”就又全部被錄用了。斜封官也就是當年韋后一黨賣官鬻爵賣出來的官員。吃人的嘴軟,這些人自然全部投靠到了太平公主的門下,搞到最後,文武百官超過一半都成了太平公主的黨羽。

宰相的任免權雖然在李旦的手裡,但是太平公主透過種種手段,把沒有投靠自己的宰相幾乎全部趕出了京城。

後來,她又幹脆一哭二鬧三上吊,讓李旦把她的幾個心腹提拔為了宰相。三年以後的公元713年,七個宰相中的五個都成了太平公主的黨羽。這其中竟然還包括了幾個原來韋后一黨的人,例如崔湜(原上官婉兒的情人,殺掉神龍五虎的幕後黑手之一)、蕭至忠、竇懷貞等人。

軍事上,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等人也成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左右羽林軍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駐守在玄武門,每一次政變的急先鋒。

那麼左金吾將軍是幹嗎的呢?他的崗位也極其重要,負責宮中和京城的巡警。

太平公主的這一套操作是不是很熟悉?

廣羅黨羽,拉攏宰相,結交禁軍,簡直就是韋后當年的翻版。

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還有一個韋后不能比擬的能力——智商。

雖然我們不知道太平公主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但史書有這麼一句話:“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已,每預謀議。”能讓武則天覺得相似的人,能和武則天謀議的人,智商絕對不低。

都說權力是男人的春藥,其實女人也一樣。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是人類的共性。更何況身懷的不是利器,而是能決定帝國走向的超級權力。

李旦給了太平公主如此大的權力,就已註定了她和帝國未來的接班人之間,會有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李旦是如何打壓李隆基的。

事先說明,這裡的“打壓”是我們透過史料一點一滴分析出來的,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表明李旦“打壓”了李隆基。

軍事方面,710年8月,也就是李旦當上皇帝的兩個月之後,他就改組了幫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主力——萬騎,讓這些人全部離開京城,到外地當官去了。

隨後他又設定了兩支飛騎軍,隸屬於左右羽林軍。

史書上說,李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群人仗著討平韋氏之功,多行不法之事,成了長安百姓的一大禍害。

但是這個理由明顯很牽強,原因有二:

1、神龍政變的時候,這群人也有大功,為啥當時沒有做不法之事,現在卻做了?另外,人性都是正態分佈的,一個隨機組成的團體不可能全是好人,也不可能全是壞人,行不法之事的肯定是少數。

2、害怕他們禍害京城的百姓,難道就不害怕他們禍害地方的百姓,他們在京城你都管不住,地方上誰又能管得住?

誰都知道,李隆基在萬騎中的影響力巨大,心腹巨多,而且剛開始還兼任左右萬騎的老大。所以,這一改組毫無疑問就是在針對李隆基。

政治方面,李隆基被打壓的就更慘了,他的心腹劉幽求、鍾紹京、崔日用等人,在被提拔為宰相不久之後,要麼被降了職,要麼被貶到了外地。

當然,貶他們的理由史書上也不可能說是因為打壓李隆基,寫出來不好看啊。

鍾紹京僅僅當了五天宰相,就因為“任意行罰”,遭到了同事們的口誅筆伐。在另一位宰相薛稷的建議下,才當了三天皇帝的李旦,就把他降為了戶部尚書,沒過多久,又被貶為了蜀州刺史。

五天宰相,能任意刑罰個啥?再說了,他就算幹了不法的事,功勞如此之大的員工,你不勸一下,不罵一下,不給改過自新的機會,就直接給貶了,能說得過去麼?

崔日用只當了十幾天宰相,也被薛稷給整下了臺。

有一天,李旦正和群臣們開早會,突然之間薛稷指著崔日用的鼻子就罵:“他雖然政變有功,但以前是韋后一黨,為了功勞出賣朋友宗楚客,不是一個啥好貨。”

崔日用也不是被嚇大的,立刻回罵薛稷道:“你才是韋后一黨,你們全家都是。”兩個宰相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竟然表演罵街藝術,成何體統。

李旦一怒之下,就罷了他們兩人的宰相職位,將崔日用貶為了雍州長史,薛稷貶為了左散騎常侍。

李旦的操作看似很公平,每人都打了三十大板,但背後卻暗藏玄機。

薛稷不僅是宰相,還是李旦的舊友兼兒女親家。崔日用的雍州長史需要離開京城,薛稷的左散騎常侍,卻可以留在李旦的身邊。

另外,崔日用一直到三年之後,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才回到了中央。而薛稷不久之後,就升為了禮部尚書,封晉國公,賜實封三百戶,加贈太子少保,並經常入宮和李旦商討機要,被史官稱之為“一時恩遇,群臣莫與為比”。

只有劉幽求因為唐隆政變時,第一個站出來要求迎接李旦做皇帝,沒有被那麼快罷相。不過,他當了一年宰相之後還是被罷相了,後來又被貶到了廣州,而且差點被太平公主的人給殺了,後面我們會詳細講。

如此短的時間內,效忠於李隆基的萬騎沒了,中書省和門下省也沒了,只剩下了一個太子的職位。可能有人會問,李隆基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權力被一點一滴的剝奪,而毫無作為?

我覺得這個不能怪李隆基,束手就擒恰恰是他的高明之處,就像武則天當年對李治百依百順一樣。因為在那個極其講究“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作為兒子和臣子,他有再大的不滿,只要沒有到性命堪憂的地步,最好的辦法都只能是默默忍受,別無他法。

他想得到人心,他就必須讓人產生鳴,而產生共鳴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人看到他遭遇的種種不公,將大家的同情之心激發出來。

所以,忍受看起來是忍受,其實也是另外一種方式的反擊。

事實也是如此,李隆基的忍辱負重很快就得到了父親李旦的諒解,以及許多正義之臣的支援。李旦對李隆基的束手就擒非常的滿意,他並不是一個無情的父親,為了權力可以殘殺兒子。

他被母親武則天殘酷地打壓過將近10年,他知道那種被親人打壓的滋味,他不願將這種痛苦再延續到兒子們的身上。

所以,他在坐穩皇位之後,就覺得有點對不起李隆基了。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裡他就減輕了對李隆基的打壓。每次遇到軍國大軍的時候,他還會讓宰相詢問一下李隆基的意見,如果李隆基否定了某件事,一般情況下他也不會批准。

但是,李旦對李隆基的打壓讓太平公主產生了一種嚴重的錯覺。她以為只要臨門一腳就能把李隆基徹底打倒。

於是,公元710年9月,也就是李旦當上皇帝的三個月後,太平公主率先踹出了這一腳。

喜歡歷史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號:梁山微木說歷史

每週一、三、五準時更新

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24史一點一滴的書寫下來。

其它回答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