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鮮支

我們看小說、電影、電視劇,常常為故事裡的人操碎了心。你越是喜歡其中的某個人物,就越是為Ta著急、擔心。

當Ta怯懦、退縮,你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催促:為什麼不拿出點勇氣?為什麼不去嘗試?

當Ta痛苦、糾結,你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安慰: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你何苦如此執迷?

當Ta憤怒、暴躁,你會為Ta的愚蠢而生氣:就不能冷靜點、剋制點嗎?你耍什麼臭脾氣?

當Ta被誤解、受委屈,你比Ta還要憤憤不平:快去澄清、去解釋,趕緊說出真相和原委!

當Ta終於錯過、失去,你會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曾有多少次機會啊?為什麼不懂珍惜?

在人生的迷宮裡,Ta就是那隻笨笨的小老鼠,失去方向,東奔西突,四處碰壁。

在人生的迷宮外,你就是那位俯視著Ta一舉一動的上帝,洞悉一切,心懷同情,連連嘆息。

誰都不過是小老鼠而已

我們是小說、電影、電視劇之外的上帝。我們瞭解主人公的一切感情,知道Ta所有行為的原因。還知道Ta所有行為的後果,知道對方會如何理解和迴應。

然而,在我們自己的迷宮裡,失去了“上帝的視角”,誰都不過是一隻小老鼠而已。

我們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只聽到自己所聽到的——被困於“老鼠的視角”,永遠無法明瞭全部真相。我們利用自己所僅知的那點真相(準確地說,是猜想),去判斷、去行動,難免顯得笨拙和愚蠢。

這也是我愛看小說,愛看電影、電視劇的原因。它們提供了一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上帝的視角”,讓你從別人的故事裡,去理解自己的生活。

李有靜編劇的《請回答1988》就是一個很好的範本。她筆下的金正煥,就是那隻笨笨的小老鼠,讓螢幕外的“上帝”們心動於他的可愛,又心痛於他的可憐。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正煥一心一意喜歡著鄰居家的女孩德善,卻又用盡了力氣去剋制、掩飾,不想被別人發現。

他當面毫不留情地和德善互懟,轉過身卻忍不住微笑;他嘴上說德善不漂亮,卻躲在窗簾後面偷看;他在門口把鞋帶繫了又解、解了又系,假裝不是在等她;他在大雨夜送傘,卻又冷冷地把傘塞到德善手裡;他記住德善隨口說的願望,精心準備禮物,卻又不敢親手交給她……

“上帝”們都為他著急,他差的其實就是一點點,可就是差那麼一點點。

當德善沒有等來善宇的表白,在平安夜的初雪裡大哭,他沒有去安慰她,而是躲在門後開心地偷笑;當德善誤會他隨手轉贈了她送的粉紅襯衣,他沒有去解釋、辯白,沒有告訴她那件襯衣於他而言是多麼珍貴;當得知德善被人放鴿子,他猶豫再三,直到電影過半才衝出去找她……

“上帝”們都為他惋惜,他錯過的其實就是一點點,可就是錯過了那麼一點點。

“上帝”們喜歡他、為他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就是很多人記憶裡那個隔壁的少年,純真、溫暖,但又始終擰巴著,假裝有個性,假裝漠不關心。

但故事裡的德善,卻沒有理由愛上他。因為站在德善的視角,她只看到那個貶她、損她的正煥。那個默默關心她、記得她說的話、珍惜她送的禮物,為她飛奔卻被紅燈所阻攔的正煥,是不存在的。正煥的深情,對德善來說只是莫須有。愛沒有被表達,也就不可能被接收。

聰明的人不吝於表白真心

可憐的正煥為什麼會錯過?因為他也沒有“上帝的視角”。

他不知道眼前的時機,是不可能重來的時機;他不知道這一次小小的誤會,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他不知道眼下猶豫的幾分鐘,足以改變命運的走向……

作為觀眾的我們,像“上帝”一樣,早已看到了全景。而他卻懵懂無知。

電視裡的他,不就是生活中的我們嗎?他的處境,不就是我們常常面對的困境嗎?

在生活裡,我們也犯著和他相同的錯。我們優柔寡斷,患得患失,言不由衷,口不對心,寧願眼睜睜錯過時機,也放不下驕傲和自尊。

當我們這樣做了,不但沒認清自己的幼稚和愚蠢,反倒把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埋怨對方為什麼不明白自己的真心。難道對方是上帝嗎?

相比正煥,相比我們,故事裡的棋手阿澤是個聰明的人。對德善而言,他就是完美的戀人。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當德善臭美卻又不自信,他肯定地說:你漂亮、好看;當朋友們背地裡拿德善看玩笑,他直白地承認:我喜歡德善,像喜歡女人那種喜歡。當德善沒等來善宇的告白,他沒有竊喜,而是關切地給德善打電話;當他忘了給德善準備禮物,大冬天裡,他連外套也顧不得穿,立刻衝出門向她道歉;當得知德善被甩了,他平生第一次放棄了棋賽,趕去陪她聽演唱會。

可能是因為長年的比賽,輸贏皆是常事,沖淡了他的得失心;也可能是圍棋較量的劍拔弩張,往往一個時機就決定了全域性的勝負,這消滅了他的猶豫和遲疑。

編劇李有靜把這些性格特徵放在他的身上,是很有說服力的,雖然現實生活中極少有像他這樣的聰明人。

所以,我們能學點什麼呢?學得像阿澤一樣聰明吧。

我們沒有“上帝的視角”,不知道對方是否明白我們的真心,那就坦率地把真心說出來吧。

我們沒有“上帝的視角”,不知道對方有什麼誤會和芥蒂,那就情願囉嗦,反覆地解釋和說明。

我們沒有“上帝的視角”,不知道對方如何理解我們的態度,那就克服羞怯,用溫柔的方式表達。

話說,世上哪有什麼“刀子嘴豆腐心”呢?對收到刀子的人來說,Ta只看到“刀子嘴刀子心”。

對不瞭解的真相,常抱善意的想象

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有句很有意思的話:

“每當兩人相遇時,實際上有六個人存在。那就是各自眼中的自己,各自在對方眼中的自己和各自真實的自我。”

所以,你以為的,並不是真實。Ta以為的,也不是真實。

人和人的關係,常常被假想和誤解所拉扯。

你是個聰明的人,你知道自己沒有“上帝的視角”,對方也沒有“上帝的視角”。那麼,你就會想盡辦法,去消除對方的猜測和誤會。你會放下淺薄的自尊心,學習如何坦誠、準確、溫和地表達自我。

不僅如此,假如你足夠聰明,你就會理解和接受對方的“不夠聰明”。Ta也許隱藏了本心,也許不懂得表達,也許有不為人知的苦衷……

對一切你所不瞭解的真相,都抱著善意的想象吧。那些善意的想象,很有可能就是真相本身。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你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生活

假如你像德善一樣,常常被吐槽、被打擊,那就善意地理解為:Ta只是喜歡你;假如你被拒絕、被放了鴿子,那就善意地理解為:也許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假如你生氣、憤怒卻得不到解釋,那就善意地理解為:Ta只是不善於辯白和表明真心。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善意的想象在生活裡常常不是假,而是真。

我們以“上帝的視角”看小說、電影、電視劇,卻無法以“上帝的視角”打量自己的生活。

現實的生活,才是無止境的修行。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