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揚雲飛2021-03-17 12:06:09

赫魯曉夫的問題,不是是不是修正主義的問題,而是“瞎搞主義”,“拍腦袋主義”,用現在網路流行語叫“人菜癮大”。因為現在所說的計劃經濟,他首先不是主義,而是科學,科學體現的是客觀世界的現實,而主義是價值觀。

斯大林的時候吧,碰到主義和科學衝突的時候,多數時候都能做到用主義包裝科學,也就是中國網路流行的說法“打左燈往右轉”,而赫禿子是TMD往天上打燈還企圖讓火車飛起來。正是在這種瞎搞蠻幹之下,蘇聯上層既喪失了最後一份熱情,也迷失了現實與主義之間的界限。所以後來勃總只能“燈隨便打而車按照慣性開”,一直到老戈上來又來了一次把蘇聯折騰零碎拉倒。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知乎使用者2021-03-27 22:16:36

真正讓蘇聯走向滅亡的是,

德國的入侵,蘇聯傳送的總動員之後,消耗了整整一代人(也就是1920年時0-15歲的這一代男人)。特別是消耗了這一代人中,忠於共產主義理想,忠於蘇聯建國理念的基層幹部。

這筆賬很好算。

斯大林出生在1880年左右,1940年希特勒發動侵略時,斯大林60歲。

五年後戰爭勝利了。蘇聯空前的強大,政治地位直接跳過了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開始劃分世界。 強悍的斯大林自己65歲了。他的團隊的總監級別力量是40-55歲(赫魯曉夫1894年,50歲,勃列日涅夫1906年,40歲)的這批人大部分在指揮崗位。但是1945年的時候,蘇聯以25歲為中位數,男性人口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團隊的中層,斷檔了。戰功卓著的總監們面對的是1930年出生,剛剛15歲的青春期的小夥子。 這就是典型的

中年男人對青春期小夥子

的家庭結構,40歲的人很難讓初中學生理解他們的人生經驗和世界的規則,更不要說他們的事業是去改寫這個世界的規則,家庭和國家一樣,必然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沒錯,你想的沒錯,戈爾巴喬夫1930年,這時候15歲。

那麼我們看兩個人的名字,看看大家有沒有印象: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這兩個分別出生在1914年(31歲)和1911年(34歲),這兩個好像路人的人其實是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之間的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寂寂無名。因為他們的同輩人,90%以上的消耗在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中了。同輩人中特別傑出的,99%的帶頭衝鋒在各個細小的戰鬥中了。

在1945年這個歷史的節骨眼上,蘇聯整個國家範圍內20-30歲的男人

打沒了

不是一個村子沒有男人,

不是一個鎮子沒有男人,

不是一個區域沒有男人,

不是一個民族沒有男人,

不是一個加盟共和國沒有男人,

而是一個可能歷史上跨度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紅色帝國範圍裡面。

有一代人中的男性,打,沒,了。。

這種斷代是非常可怕的。會首先衝擊婚姻制度,衝擊生育率,衝擊家庭結構,衝擊財富分配,進一步衝擊教育體系,衝擊技術傳承,衝擊組織架構,衝擊軍事組成,進而衝擊經驗的傳承和思想粘合,最後衝擊共識意識形態這個蘇聯帝國得以建立,維繫和發展的鉚釘。等到1930年代人群走向負擔歷史責任的時候,鉚釘掉地上了,蘇聯共和國轟然倒塌。

戰爭的對面的德國是否好一些呢?不見得,戰敗國被人關注和嘆息的權利都沒有,德國現在讓人記住的是他的足球和歐盟中經濟角色,實際上德國的接力棒掉的更誇張,人口的結構問題更為巨大,意識形態的傷痕更為疼痛而難以治癒。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德國直接全員缺席,要知道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國的大學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研究和教育機構。德國同樣耗掉了近一代人的生命,輸給了代價更為慘烈的蘇聯。

看著這樣的歷史級別的人員消耗,很難想象120年前,俄國人和德國人曾經聯手起來,打到拿破崙的巴黎城下,生生逼著這個矮個子的歷史巨人留下了一句名言“

我不願為取金蛋殺掉我的老母雞

”,法國人終於在二戰後理解這樣的政治智慧。在一戰的慘烈搏鬥後,驚奇的發現自己的人口在前線損耗,得到財富的是美國人,戰後畫地盤的得到位置的是英國人,自己得到了破產的德國遙遙無期的戰爭賠償,附帶全套德意志民族的仇恨標記。 等到二戰開打之時意思意思,果斷開城投降,他們可能輸掉了戰役,輸掉了戰爭,輸掉了榮耀,輸掉了首都,但是留下了苟活下去的希望,留下來勝利之後審判自己國土上被德軍佔領的婦女的“王者榮耀”,當然也留下來到現在還能叫板世界第一強國的資本。法國人堅強的映照了千年前的思辨“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之前竟然有回覆說這段是投降主義。理解力也是絕~~。我改成反話捧著黑,現在日常任務改的夠明顯的了吧。溜了~~)

同樣坐在1945年的談判桌上的英國人表情極為複雜,美國戰爭中發財了,蘇聯搶了大片地皮,法國人苟下來複活了,而傳統攪屎棍的大英帝國旁邊坐著的歷史級的(空一格)機槍兵微操大師+後勤總司令工程師。想想當年自己是日不落帝國的光輝,如今和這樣的貪汙腐敗分子坐在一起,丘吉爾十分不爽,在美國債主面前只好忍了下來。若干年後小瀋陽和趙本山的十幾億人面前進行了這一幕的哲學辯論,英國說,人還在,錢沒了。總後勤部的 工程師說,錢還在,人沒了。兩人都沒想到後面的兩場巨型重量級戰爭他們連參謀的資格都沒有了。

但是還沒有人理解“打的一拳開”的背後是怎樣的歷史抉擇,戰略考量和遠近的權衡。美國人聯絡了所有的盟友(眼熟不?盟友!)來到東北亞的半島維持秩序。蘇聯人沒有出兵(年齡結構已經不允許他們在進行大規模戰役了)。美國人教導了剛剛起步的中國什麼叫做工業體系的力量,也見識了人類組織能力巔峰的輕步兵實力,從中學到了要尊重新生的東方共和國的紅線這個新時代的政治常識。嚴格意義上,這場掰手腕沒有真正結束,只是停火。彷彿八戒不敢下水,沙僧不敢上岸。第一島鏈的戰略博弈就這樣凍結了起來。誰也沒有想到這樣的均勢,一晃就是60年。

下一個博弈場在不遠的越南。美國人第一次感受到舉國的戰略力量投射投入對國家結構的影響。東亞扛把子沒有多廢話,直接在北緯17度線甩出一條結界,這個空氣牆把美國拖入到了蘇德戰爭中的困境。八年的時間緩慢的放血,改變了其內部的社會氛圍和軍隊的組織方式,急劇的拉高了社會組織成本和軍事成本。使資本主義的週期性的激盪更為劇烈和頻繁,凱恩斯開出的砒霜殺被當做仙丹妙藥,一路修煉出轉移風險給別國的吸血打法。

同樣的草蛇灰線,1945年蘇聯為勝利埋下的隱患,在40年的發酵後展示在桌面上,彼時的中二小夥兒抱著美妙的幻想掌舵了,崽賣爺田不心疼,曾經的榮耀棄若敝屣,蘇聯的工業體系轟然倒塌,留下了一個傳統意義上貧窮而軍事強大,分裂而堅硬的巨大軀體。看起來的勝利者為了肢解這個蘇聯而設計的體系,開始了世界範圍內的縱橫和金融上的狂飆,30年後,這個體系開始了事實上的反噬。七傷拳的拳功每深一層,自身內臟便多受一層損害,實則是先傷己,再傷敵。曾經的富豪懂王試圖調整航線,手生一把直接把舵扳斷了下來。睡王知道自己需要時間,先開啟傳統的攪屎棍打法,漫天飛舞。為的只是熬過這口氣,很多人這套體系的獨到之處,還沒有消亡的時候,然而更多人知道,延緩是戰術行動,戰略上依然是困頓狀態。

回頭看看,是誰毀了蘇聯呢?強大的根源就是虛弱的源頭。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教子有方張獻忠2021-03-31 17:22:59

為何主流意識認為玉米毀了蘇聯?因為事實本來就如此,當然也不是說他要對此負全部責任,但重要責任是跑不掉的。玉米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能力不行的問題,不但自己能力不行,還喜歡瞎折騰。真正由他自己決策並負責的舉措最後都成了爛尾工程,不但極大消耗了蘇聯的國力,也讓後面的人越來越難辦。至於為什麼玉米的行為被稱為修正主義?這涉及到很多理論上的問題,我就不一一講了,突出重點。

玉米最大的問題當然就是與慈父有關的問題,不管對他是捧還是踩,基本都圍繞這一點做文章。玉米全盤否定慈父的行為帶來了嚴重危害(不要拿秘密報告的原文來抬槓,玉米全盤否定慈父是一個過程,最後完成於把慈父移出列寧墓)。但很多人都抓不住重點,不知道玉米這個行為的要害在哪裡,其實當年阿爾巴尼亞《人民之聲報》已經有文章把這方面說的很清楚了: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

玉米否定慈父的要害就是親手摧毀了蘇共及蘇聯存在的基石,為蘇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濫大開方便之門。慈父領導下的蘇聯創造了無數人類偉業,光是贏得了衛國戰爭及消滅了納粹,就是人類歷史上少有能比的歷史功績。就算慈父以後的人能力不行,靠著慈父留下來的遺澤也能凝聚人心。而反對蘇共的人則根本無法否定這些豐功偉績,只能採取虛無化歷史的辦法,聲稱要是蘇聯不存在,一樣可以取得這些成就。

本來這種言論是令人嗤之以鼻,不值一駁的。但玉米的迷惑行為就把這種論調合理化了,玉米之流為了否定慈父,不惜歪曲事實,聲稱慈父在包括衛國戰爭的各項事業中起到的主要是負面作用。然而正如阿爾巴尼亞報紙所說,如果蘇聯是在慈父全程拖後腿的情況下打贏了衛國戰爭,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傻子”、“白痴”、“不學無術”、“懦夫”、“失敗主義者”都能打贏元首,那麼慈父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反之,如果沒有這個拖後腿的慈父,蘇聯當然就能幹得更好。由於這種結論完全是按照身為蘇共代表的玉米提供的論據而推匯出的,所以蘇共完全無法否定。由此當然就可以繼續推論:蘇共存在也是不必要的,因為它沒有能阻止慈父“胡來”。如果沒有蘇共,就沒有慈父,所以沒有蘇共的結果當然就會更好。

按照玉米之流的說法,原本是慈父和蘇共領導下,蘇聯人民歷盡艱辛才取得的光輝成就,竟然成了任何人都能輕鬆完成的了,而蘇共反倒成了阻礙蘇聯幹得更好的罪人了。可以說,瓦解蘇聯內部凝聚力的最有力武器,完全是玉米雙手奉上的。

有人說批玉米的主流意識是被“強力塑造”的,那麼對不起,現在的俄羅斯人也是不喜歡玉米,玉米的親屬在俄羅斯切身感受到玉米不受歡迎:

她的擔憂很快成為現實。經濟的困頓與國際地位的下滑,讓不少懷念往昔輝煌的俄羅斯人,發出了對斯大林時代的積極評價。很快,尤利婭就開始在越洋電話裡抱怨道:“

現在,對斯大林統治的讚美之聲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討厭赫魯曉夫

。”

外孫女眼中的赫魯曉夫:英雄還是惡棍

2010年,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根納吉·奧希波夫也聲稱玉米要對蘇聯解體負重要責任,當時猛批慈父的姐夫還在任,也不知道當時是哪門子的“小環境”在“強力塑造”老爺子的意識。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

俄羅斯科學院資深院士談對蘇聯“改革” 及赫魯曉夫等人的政治評價

這個問題下有人居然會為了很淺顯的道理“困惑”: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

其實他這種類似於故意找茬的說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大家都知道民國變質了,連身為辛亥革命元老的司徒美堂都說:“我尊重孫中山先生,但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絕無好感。”那麼如果民國亡於復辟的溥儀之手,非常討厭變質後民國的司徒美堂會不會落淚呢?很明顯,他當然會落淚。因為民國再爛,再該滅亡,它也只應當亡於更先進的進步力量,而絕不該被更爛、更腐朽的勢力所取代。民國若被溥儀取代了,就意味著歷史倒退了,人民更苦了,革命志士的鮮血白流了。

不知道經過我這麼解釋後,這位取了個二次元風格名字的先生還會不會“困惑”?

為何現在的主流意識一致認為是赫魯曉夫毀了蘇聯,讓其開始衰敗,且他的改革是修正主義?全斗煥2021-04-09 18:35:02

首先,請回答我,是哪個主流意識?官方和學術界的觀點都是斯大林主義才是蘇聯的掘墓人。如果你說的主流思想是指網民,那這題我會,因為赫魯曉夫把他們精神上的爹幹了什麼糗事擺到檯面上而已,說了他們不喜歡的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