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女兒看過很多次電影,但看《尋夢環遊記》卻是第一次看到她流淚。看到鼻酸感動處,我摸了一把女兒的臉,摸到兩行淚。

我一驚:“才五歲的小孩啊。”

從電影院出來,我讓她複述劇情,她講了個亂七八糟。我問她從電影裡看到了什麼,她答:“有好人,還有愛。”

這真是一個令我感到震動的回答。

五歲的孩子或許看不大懂電影情節,但故事想要傳達的核心要義,她get到了。

《尋夢環遊記》講的便是一個關於好人、關於愛的故事。

電影的小主角名叫米格,對音樂非常痴迷。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他的家族有一個公認的“害群之馬”——米格曾祖父。很多年前,他為了追求音樂夢想,離家出走,再沒管過妻子和女兒(小名叫可可),最後還死在了外邊。

米格的曾祖母從此以做鞋為生,將這門手藝世代相傳,並視音樂為洪水猛獸,是整個家族的“禍水”和“恥辱圖騰”。

除了米格的祖母(小名可可)還記得這個搞音樂的父親,整個家族的人都要把他給遺忘了,而可可祖母年紀已經很大了,似乎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也快記不起自己的爸爸來了。

萬靈節到來之前,米格無意間發現照片上曾祖父用的吉他剛好是“歌神”用過的那一把,就以為“歌神”是自己的曾祖父。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米格想要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去廣場上表演,但被奶奶叫停了。憤怒之下的奶奶,還砸了米格用來表演的吉他。

米格又委屈又氣憤,跑了出去。

為了能參加表演,他到處去借吉他卻到處碰壁,最後,他沒辦法了,跑到生前享有盛名的“歌神”的靈堂去“借”他的吉他。

米格一碰到那把被詛咒過的吉他,就誤闖入了亡靈界(也就是我們說的“陰間”)。

如果他不能在天亮之前回來,就只能永遠地留在亡靈界了。

在亡靈界,他遇到了死去的親人,可死去的親人不支援他的音樂夢想。他要想回到“陽界”,就必須要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為了能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他希望能得到曾祖父的支援,於是,便開啟了尋找曾祖父之旅。

最後,米格找到了曾祖父,並發現了他的真實死因:被“歌神”謀殺。

而曾祖父為女兒創作的作品,也被“歌神”剽竊,成就了“歌神”的成名曲。

曾祖父呢?則永遠無法回家,得不到家人的原諒。

每年亡靈節,當所有的死去的親人都走過萬壽菊花鋪成的橋去看望活著的親人的時候,只有他因為無人供奉自己的靈像而在亡靈界百無聊賴地飄蕩。

一旦他的女兒可可都不再記得他,那等待他的,便是“終極死亡”,亡靈界也容不下他的身影了。

他最擔心的事情是女兒可可也忘記了他,等女兒可可來到亡靈界時,他已經“終極死亡”,永遠沒法再與女兒相見了。

米格的出現,讓死去的親人們達成了和解,一家人齊心協力地打敗了“歌神”,米格也在曾祖父即將“終極死亡”之前回到了陽間。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米格將曾祖父當年唱給還是小女孩的祖母的歌唱給祖母聽,祖母“迴光返照”般記起了自己的父親,並拿出了父親當年留下來的照片、寫的歌譜。

真相大白於天下,站在名利頂峰的“歌神”形象崩塌,而米格家族中死去的親人也能在亡靈節到來的時候,回來探望活著的親人。

故事拍得生動有趣,情節張弛有度。亡靈界的骷髏形象,也不會嚇到小朋友。若是看習慣了,還會讓人覺得特別酷。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比如,亡靈們想跟哪個名人合影,直接把骷髏頭摘下來讓對方抱著,自己骨架站一邊拍個照,也就完成了。骨頭可以隨時散架,又可以隨時接起來。

迪士尼的動畫水平真不是蓋的,米格掉落到一個有喀斯特地貌特徵的大水坑裡,那個水坑的特效簡直跟真的一樣。

據說,這部電影的籌備階段,迪士尼原本將它命名為“Dia De Los Muertos”,也就是墨西哥語的“亡靈節”。

這引起墨西哥裔美國人群體的不滿,超過2萬人在網站上簽名抗議,控訴迪士尼公司“試圖挪用和剝削墨西哥宗教與文化”。

電影最終更名為《coco(可可)》,豈料到了中國卻被翻譯成《尋夢環遊記》。

光看這中文譯名,很多人會以為這只是一部講兒童旅行的電影,沒幾個人會想到它探索的主題是愛、正義、生與死、遺忘與記得。

2

《尋夢環遊記》裡,講到了活人世界的成功法則。

歌神不擇手段,踩著兄弟的屍體往上爬,成為了受萬人敬仰的成功人士。

即使去到了陰間,他也坐擁財富、權勢,受到亡靈們的愛戴,而被他毒死的米格的曾祖父卻被人恥笑,被家人遺棄,過得像個流浪漢。

電影給了“歌神”報應,也給了米格的曾祖父公平,可如果不是米格的突然闖入揭開了謎底,這個秘密可能也就沉入海底了。

成功法則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符合人們的價值期待。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逆淘汰”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空談的淘汰實幹的,奸猾的淘汰忠誠的,優秀的反被拙劣的擠掉,真正有才華的人被埋沒,懂得投機取巧的人衝上雲霄;埋頭苦幹、廉潔奉公的人上不去,善於阿諛奉承的蠅營狗苟之輩反倒混得如魚得水。

到頭來,人們給那些成功的人扣上各種“順勢而為”“識時務”的帽子,而失敗的人則徹底淪為笑話。

你成功了,那麼你的不擇手段也是對的;你失敗了,那麼你的踏實努力也是錯的。

“逆淘汰”的惡劣之處就在於,它如黑洞一般將優秀人才埋沒掉,卻把劣才送上了雲端。

也是在同一天,我在微博看到這樣一個事兒:一個文物專家被某省級電視臺某欄目邀請去站臺,結果有同臺的“專家”非把現代人造出來的贗品說成是價值幾百萬的古董文物,這位文物專家實在看不下去了,拂袖而去。因為不肯合作,幾乎沒人請他站臺、鑑定,而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卻賺得盆滿缽滿。

《尋夢環遊記》裡,米格的曾祖父是一個非常有“人味”的人,可他幹不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連朋友都會出賣的“歌神”。

一開始看電影的時候,我以為這又是一個“只要堅持就能實現夢想”的成功學雞湯故事,沒想到它會來那麼一個神轉折:

那些站在鎂光燈前人模狗樣的人,私下裡其實卑劣不堪。

我們都對“逆淘汰法則”感到非常失望,而《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

正義、公平遲早會來,哪怕是在你死後。失德的人,終將要接受終極審判。

電影並沒有一味地宣揚“勵志”和“成功”,而是以諸多溫情脈脈的情節告訴人們:

追求夢想重要,但和家人好好在一起,也很重要。

這一點,或許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當中,有太多人把高官厚祿當作成功,把身家千萬當作夢想。為了難以填滿的慾望溝壑,我們拋棄天倫之樂成為這“漂”那“漂”。

怨不得有人說,中國人唯一不認可的成功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3

《尋夢環遊記》的故事靈感來自於墨西哥以及當地的文化和傳統,活人世界和亡靈之地。

每一年,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這兩個世界是各自獨立但又和諧並存的;但有那麼一天,這兩個世界又會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連線在一起。

這一點,跟中國的“中元節”非常類似。

在大城市裡,我們可能感受不到中元節的氣氛,但在我小時候,在農村,這是一個非常隆重和特別的節日。

這是一年中唯一能和春節PK“長度”的一個節,從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十五結束。

七月初一,活人把死去的“老祖宗”接回家裡。

活人做好一日三餐後,吃飯之前要先給“老祖宗”吃,吃完後活人才能動筷子。家裡的靈堂上,擺滿鮮花、水果、堅果,過了七月十五以後活人才能吃。

在這個節日期間,活人會給死去的親人燒紙錢、紙房子、紙車甚至還有紙手機、紙電腦什麼的。

死了很多年的人,由家屬祭拜。那一年新死的人,街坊鄰居、親朋好友會給TA的家屬送去祭祀禮品。

到了七月十五,活人把“老祖宗”們送到家門口,給他們燒些紙錢、說些祝福的話,讓他們回到陰間去。

小時候,我特別無法理解大人們為什麼這麼做,甚至會微微感到有點鬱悶,因為整整半個月的時間裡,我肚子裡的饞蟲每天都在嫉妒老祖宗。

那時候,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很多老祖宗“享用”過的食品確實不如新鮮的好吃了。

我甚至覺得這就是封建迷信活動,是一種愚昧、落後的風俗,直到外公、小姨、外婆相繼去世後,我才慢慢開始理解祖輩們為什麼這麼做。

我甚至竟隱隱地希望陽間、陰間是存在的,死去的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裡好端端的活著,還會在看到我們發出的訊息後回來探望我們。

城市太擁擠,人們行色匆匆,每個人都忙著“生”,沒有人有時間、精力去思考“死”。我也是在回到故鄉的時候,坐在山水之間的時候,才有富餘的時光去思念那些已經逝去的親人。

故鄉的那片土地,除了活著的聲音,就只有死去的沉默。逝去的親人們像我頭頂的浩瀚星空,只有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才能被感受到。

我開始希望這世界上真的存在“陰間”,只要我們記得那些死去的人,他們就會一直存在,而我們死後,會跟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再次相遇,且永遠不會分開。

看完電影回來,我看到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家屬“林爸爸”寫的一條微博。每一個字,都看得人揪心疼。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尋夢環遊記》:如果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我留言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了他,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

如果真的存在“靈界”,如果活著的人心中的愛和回憶,會讓死去的人們在靈界也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那麼,活著的人就更應該好好地活著,儘量把他們記在心裡更久一些。

對於我們而言,看完電影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是:“你究竟想要如何讓人記得?”

你真的能保證死後還被親人記得嗎?你能保證親人願意在另外一個世界與你相會麼?如果不能,那我們就保留一點敬畏心吧。

活著的時候,對親人好一點,不要讓自己連改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

從現在開始,用力生活,擁抱家人,讓自己的心回家。

若生前用力活過,我們將無懼告別。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資訊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微信公眾號: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