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末代帝師、史學大家柯劭忞有著怎樣令人欽慕的家世?有著怎樣九死一生的經歷?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2020-03-24 09:55:54

作者:史遇春

在講說柯劭忞(一作愍,同憫)之前,先說一說他的名字:

柯,是姓,就不多說了;

劭[shào],作形容詞時,意為高尚、美好;作動詞時,意為勉勵;

忞,有三個音:[mǐn],古同“暋”;[wěn],亂;[mín],自強努力;

柯劭忞,當讀為[kē][shào][mín]。

說完名字,再說其人的主要成就。

柯劭忞以一人之力,用三十年功夫,完成了257卷150多萬字的《新元史》。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徐世昌任大總統時,下令將《新元史》列為正史,並改二十四史為二十五史。

柯劭忞以前清遺老自居;北洋政府請他主持學術機構時,他除了接受纂修《清史稿》的職務外,其餘事項,他都不肯承擔。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凱開設清史館,循例,組織學者編修前朝歷史。趙爾巽為館長,柯劭忞等為總纂。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趙爾巽辭世,柯劭忞代理清史館館長職務,同時,兼任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委員長。柯劭忞參與編修《清史稿》十四年,負責總閱全稿,做了大量工作。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著名學者王國維曾在《大公報》上曾評價柯劭忞:

“今世之詩,當推柯鳳老為第一,以其為正宗,且所造甚高也”。

第三,說一說柯劭忞當日在清廷的身份。

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清廷成立資政院,柯劭忞出任資政院議員。同年十月,受資政院委派,柯劭忞出任宣慰使兼督辦山東團練大臣。不久,他又被調回京師,任典禮院學士,並被賜予“紫禁城騎馬”(可參看本文作者的《紫禁城可以騎馬嗎?大臣被賜在紫禁城騎馬,究竟是怎麼回事?》一文),其主要職責,是教4歲的宣統帝讀書,他是末代皇帝的帝師。

柯劭忞是繼匡源之後,清代膠州出的第二位皇帝的老師。

匡源(公元1815年~公元1881年), 字本如,號鶴泉,山東膠州人。出生於書香人家,自幼聰敏好學,才思敏捷,認真刻苦。十三歲考秀才,文采卓異,擅詩文,號為神童,少有大志。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公元1840年)二十年,舉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吏部侍郎;因學識淵博,政績卓著,於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入值上書房,自此,35歲的匡源開始為皇太子(即後來咸豐皇帝)講經,成為皇太子的老師。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入直軍機處;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受咸豐帝顧命,贊襄政務。祺祥政變(公元1861年)後,罷官還鄉,主講與濟南濼源書院。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七年(公元1881),卒,年67歲。書畫家,教育家。傳世的著述主要有《歷代文選》、《歷代詩選》、《珠雲仙館詩鈔》、《名山臥遊錄》、《唐宋元明絕句選》、《奏議存稿》等。書法以筆力雄健,剛中見柔而倍受世人稱道;書法作品以奏章為多,主要儲存在故宮博物院和國家檔案館中。信札傳世的不多,具有較高的研究與收藏價值。

柯劭忞與匡源是師生關係,他是匡源主講濟南濼源書院時的得意門生。

最後,來記述末代皇帝之師——史學大家柯劭忞其人的部分相關事蹟。

滿清末代帝師、史學大家柯劭忞有著怎樣令人欽慕的家世?有著怎樣九死一生的經歷?

柯劭忞的相關事蹟,主要出自清人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中的《柯太史》一節。

柯劭忞之所以被筆記作者陳恆慶稱為“柯太史”,是因為,清德宗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柯劭忞考中進士後,曾被選入翰林院,任編修一職。

明、清兩代,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故,又稱翰林為太史。

柯劭忞,字風蓀[sūn]。

筆記作者對他稱字不稱名。

柯太史鳳蓀的詩、古文,淵源於其家學,應當是別有心傳。

柯太史兄弟都是清朝的進士。

柯太史是清德宗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進士。

柯太史的哥哥柯劭憼[jìng]是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進士。

在當時,柯太史的文名就已經馳騁天下了。

柯太史的父親佩韋(蘅)公,雖然沒有取得科名,但是,其經史學問,也是很有根底的。

柯太史的母親李長霞,是掖縣(今山東萊州)李少伯(圖)先生之女。(筆記作者寫成李長白,當誤。)

李圖,字少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朝拔貢,天資卓越,讀書一目十行,工詩、古文、詞;與柯培元(柯劭忞之祖父)、劉耀椿、李汀璋並稱“山左四名家”,官至博興教諭、直隸無極縣知縣;其兄李吉倫亦是當時有名的詩人。

李少伯先生的女兒李長霞(公元1825年~公元1879年),字德霄,晚清北方文壇“冠絕一世”的女詩人兼學者。

李長霞的詩,學“三唐”(初、盛、晚),以追憶往事見長。其個別篇章,人稱有杜甫《三吏》、《三別》之風。可惜,李長霞早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毀於戰火,倖存者僅十之二三。

李長霞的詩稿中,有《亂後憶書》一律,當時號為名篇,曾傳遍京師,為人諷詠稱頌。詩云:

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

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

業廢憑兒懶,窗閒覺日長。

吟詩憐弱女,空復說三唐。

詩意不是很難理解,詩的功力深厚,其間飽含的家國情思、個人意緒,穿透紙背,讀之令人感懷。

據載,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李少伯應邀主講濟南濼源書院,攜妻女同往。

此時,膠州秀才柯蘅(柯劭忞之父佩韋公)恰好也在該院就讀。

李少伯愛柯蘅之才學,又得知他是柯培元之子,才士相惜,他便把愛女長霞許配給他。

兩年後,柯蘅與李長霞喜結連理。婚後,伉儷志同道合,夫唱婦隨,感情十分融洽。

總結一下柯太史的身世:

祖父柯培元,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有名詩人,通曉天文、地理、兵書、陣法,有多種著述。

外祖父李少伯,與祖父並列,號“山左四名家”。

父親柯蘅,對史學、文學、音韻、文字等傳統學問多有見解,在詩歌創作方面也有所成就,著有《漢書七表校補》、《舊雨草堂詩集》等。

母親李長霞,著名詩人、學者。

生在這樣的家庭,是多麼令人欽慕的事情啊!

滿清末代帝師、史學大家柯劭忞有著怎樣令人欽慕的家世?有著怎樣九死一生的經歷?

柯太史原籍為膠州,後來,因為捻匪亂起,避居濰縣。

李少伯先生的後人,也居住在濰縣。這是從李少伯的兒子、柯劭忞的舅舅李季侯(豐綸)開始,遷居過來的。

李季候和筆記作者陳恆慶是癸酉(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鄉試同年;柯太史是筆記作者陳恆慶的甲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會試同年。

甲戌會試,柯劭忞與舅舅李季侯都沒有考中。

下第之後,舅甥二人一同前往河南禹州去投奔親戚。

一路上,也還順利,兩人到了河南境內之後,出了大事。

大約離禹州城僅剩九十里地的時候,他們坐著車,行進到了一處深溝地帶。

這個深溝的地形是:兩面是懸崖,中間有一條大路。

深溝行進中,不巧,遇上雨後山洪爆發,忽然間大水從山上暴衝下來。

舅舅李季侯躲避逃跑不及,被山洪淹死。

和李季侯一起遇難的,還有同行的車伕三四個人,拉車的騾馬十餘頭。

柯劭忞敏捷,攀踞在車蓋之上。大浪衝著車子倒行,一直停不下來。忽然間,倒行的車子後面的懸崖崩塌,車子才止住。

柯劭忞在車蓋之上奮力呼救,懸崖上頭有人放下繩子,他縋著繩子,沿著懸崖爬了上去,才得以活命。

這一場天降的災難,只活了柯太史一個人,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柯太史曾經親口說:

那一次,能夠活下來,固然是幸事。可是,當時的情景,想來,還是令人傷痛啊!

大水退去之後,一面僱人尋找親人僕從的遺體,一面僱人到禹州官署去送信。

那時候,已經到了晚上,親人僕從的遺體還暴露在荒郊野外,沒有別的人可以幫忙陪同,柯太史只能自己一個人守住遺體。

天黑之後,野犬群聚而來,為了把群犬從遺體旁邊趕走,與群犬酣戰,幾乎用盡了這一生全部的心力和體力。

想來,都讓人覺得心驚肉跳啊!

柯太史的原配於夫人,是筆記作者陳恆慶的表妹。

柯太史的繼配,是吳贄甫(汝綸)先生之女。

吳贄甫何許人也?

吳汝綸(公元1840~公元1903年),字摯甫,一字摯父,安徽省桐城縣(今樅陽縣會宮鎮老橋村吳牛莊)人,晚清文學家、教育家;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進士,授內閣中書;曾先後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深州、冀州知州;長期主講蓮池書院;晚年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並創辦桐城學堂;與馬其昶同為桐城派後期的主要代表作家。

過門之後,吳夫人謹守禮儀,叮囑柯太史帶她往於夫人靈位安放的寺廟,前去行禮。

進入寺廟,行禮畢。吳夫人看見柯太史為於夫人所寫的輓詞,就懸掛在牆壁上。

看完輓詞之後,吳夫人還嗤笑柯太史輓詞之中的語句多有瑕疵。

由此可見,吳夫人的學問,似乎還在柯太史之上啊!

(全文結束)

滿清末代帝師、史學大家柯劭忞有著怎樣令人欽慕的家世?有著怎樣九死一生的經歷?

這是我的頭條號網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謝謝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