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幕味兒】)

文/李鎮

萬眾期待的電影《黑寡婦》終與觀眾見面。

作為目前漫威超級英雄序列里人氣最高的女性英雄角色,“黑寡婦”娜塔莎的命運一直牽動著無數影迷的心,尤其是《復聯4》中娜塔莎以性命換取靈魂寶石的壯烈結局,更是令許多影迷心意難平。

所以,觀眾希望能從《黑寡婦》單人電影中瞭解到這位女英雄的塵封過往,與她做一次正式告別。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然而,《黑寡婦》一經播出卻遭遇口碑滑鐵盧,截至目前豆瓣評分已跌至6。4分,這在漫威系列電影中實屬下位圈。

我認為,《黑寡婦》的口碑崩盤與其劇作上的敷衍、粗糙密不可分,就算拋開粉絲濾鏡,單純將《黑寡婦》當作一部人物傳記片、諜戰動作片和女性電影來看待,它的劇作也依然是不合格的。

因此,我將從以上三個維度,來逐一分析《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的原因。

一、作為人物傳記片的《黑寡婦》

作為人物傳記片,創作者的主要任務是要讓觀眾瞭解、接受並認同這個人物。由於漫威先前多部影片的鋪墊和演員斯嘉麗·約翰遜的精彩演繹,“黑寡婦”娜塔莎早已在全球圈粉無數,這是電影《黑寡婦》的先天優勢。

但多數影迷一提及“黑寡婦”,第一印象依然是“性感冷豔、身手矯健的女特工”,卻對她的過往知之甚少。換言之,“黑寡婦”在多數影迷心中只是一個扁平的女性符號,尚未有血有肉,真實可感。因此,讓觀眾瞭解娜塔莎並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是《黑寡婦》要解決的問題。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影片中我們瞭解到,娜塔莎自小無父無母,被反派德雷科夫“收養”進紅房子裡,訓練為頂級女刺客。娜塔莎對“家”的唯一印象即幼時與梅麗娜、“紅色守衛者”阿列克謝以及葉蓮娜組建的“假家庭”,而那個家只存在了三年,隨著阿列克謝臥底任務的完成而分崩離析。

所以,娜塔莎面臨的第一道心理創傷是

家庭歸屬感

的缺失,她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浮萍,努力尋找依附卻又一次次被迫漂泊,這是娜塔莎與生俱來的悲劇底色。

而娜塔莎面臨的第二道心理創傷是

身份認同

的焦慮。影片中交代,娜塔莎痛恨自己的殺手身份,她成為復仇者也是為了能夠償還血債,但她在接受神盾局考驗時,卻親手炸死了德雷科夫的女兒安東尼婭。

換言之,娜塔莎的英雄之旅是以一個無辜女孩的性命作為基石的,那她的棄暗投明又談何光彩與正義?正如葉蓮娜一針見血地指出:“你這是自欺欺人,因為痛楚和折磨每天都在發生,而我們一樣還是訓練有素的殺手。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可以說,編劇為娜塔莎找的這兩個癥結都非常準確,如果深挖下去,必然能夠有效豐滿娜塔莎的人物形象,並讓觀眾對她產生極大共情,甚至能夠啟發“正義與非正義”這樣社會學意義的思考。

然而,編劇卻淺嘗輒止,只對它們進行了簡單粗暴的縫合,以娜塔莎與梅麗娜等人的家庭團聚和與“模仿大師”安東尼婭的握手言和草草收場。這不僅是娜塔莎的自我欺騙,更是編劇的自欺欺人。

影片中對娜塔莎形象塑造的另一遺憾是對“紅房子”的描寫太少,僅在片頭用了一組意象化鏡頭一筆帶過。

雖然在《復聯1、2》和《美隊3》中,娜塔莎都曾表達過對紅房子的恐懼,但臺詞的力量遠不及具象化的影像來得震撼人心,而這樣省略的後果則是觀眾無法與娜塔莎想要復仇德雷科夫的執念產生共鳴,只能依靠主角的“賣力吆喝”推著觀眾向前走。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再來談談影片中另一重要的女性角色葉蓮娜。

從結尾彩蛋中不難看出,葉蓮娜將繼承下娜塔莎的衣缽,成為“二代黑寡婦”參與到漫威宇宙下一階段的敘事中。葉蓮娜的身世與娜塔莎類似,但她更加單純耿直,相比娜塔莎也多了些孩子氣。

不可否認,她在一些文戲段落中表現得十分出彩,比如她與娜塔莎關於“殺手與英雄”的對話,以及她在餐桌上對梅麗娜的控訴,都準確切中了影片主旨,更博得了觀眾的同情與喜愛。

但整體而言,葉蓮娜依然是個“有佳句而無佳章”的角色,演員弗洛倫斯·皮尤的出色表演沒能挽救葉蓮娜形象的扁平。但鑑於這是一部以娜塔莎為主角的電影,只能期待她在漫威後續故事中的表現。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除人物形象扁平外,《黑寡婦》在人物塑造上的另一個問題即人物情感轉折的生硬,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梅麗娜身上。

影片中,梅麗娜的情感轉折是劇情發展的關鍵,如果沒有她的倒戈,娜塔莎不會輕易找到德雷科夫。但梅麗娜長年效力於德雷科夫,是德雷科夫的心腹,而她與娜塔莎、阿列克謝等人只有三年情分,於情於理她都不會輕易背叛紅房子,況且她知道背叛紅房子只有死路一條。

然而,編劇為了能夠使劇情順利發展,讓娜塔莎透過老照片喚醒了梅麗娜心中的良知,如此一來卻損害了梅麗娜人設的完整性,也暴露出編劇草率敷衍的創作態度。

二、作為諜戰動作片的《黑寡婦》

如果以諜戰動作片的角度來看《黑寡婦》,它的劇情編織依然硬傷滿滿。

首先,創作者過分追求觀影“爽感”,以大量打鬥、飆車、爆破戲取代了劇情設計的複雜性與合理性,於是我們看到《黑寡婦》中的許多關鍵情節都是“順拐”的,基本上上一場戲中娜塔莎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下一場戲中她就會順利完成,沒有絲毫阻礙。

這樣簡單粗暴的劇情處理既無法起到豐滿人物血肉的作用,更無法使故事引人入勝,因為觀眾希望看到的是弱者的絕地反擊,而非強者的暢行無阻。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以娜塔莎姐妹倆幫助阿列克謝越獄為例,這段戲的情節設計毫無技術性可言,幾乎是依靠著阿列克謝壓人一頭的蠻力、娜塔莎姐妹倆的硬體優勢以及一場天降神兵般雪崩順利達成。

儘管創作者加入了打鬥、槍戰、爆炸、雪崩等驚險刺激的奇觀性場面,仍舊無法掩蓋劇情的無聊疲軟。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但試問漫威編不出好劇情嗎?

再看十年前的電影《美國隊長》,其中也有“美隊解救巴基”的相似情節,儘管此時被血清強化後的美隊打入九頭蛇基地也暢行無阻,但編劇依然為他設計了兩個阻礙力量:紅骷髏和基地爆炸,並最終以美隊在關鍵時刻的一記“信仰之躍”取得勝利。

這段戲的功能性也非常明顯,一是樹立起美隊在觀眾心中正義偉岸的形象,二是鞏固了他與巴基的兄弟情緣。

相比《黑寡婦》中的純感官刺激,編劇的用心程度高下立判。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同時《黑寡婦》中也出現了諸多劇情不合理之處,比如娜塔莎與葉蓮娜見面後為何要死命纏鬥?德雷科夫明知中和劑是瓦解黑寡婦組織的關鍵,為何不第一時間銷燬,還要放在如此顯眼的地方?這些敘事紕漏都嚴重影響著觀眾對故事的理解和認同。

其次,《黑寡婦》的整體劇情還算流暢,但卻出現了明顯的劇情主線失焦。影片前半段的“麥高芬”(指在電影中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者目標)為化學中和劑,故事情節基本圍繞著搶奪中和劑展開,而影片後半段的“麥高芬”卻變成了德雷科夫,故事又開始講述娜塔莎如何去刺殺德雷科夫。

劇情主線的失焦造成了觀眾觀感的前後斷裂,儘管編劇為這個“麥高芬”的轉換尋找到合適的理由:德雷科夫殺害了娜塔莎的親生母親,但由於這個資訊在影片中釋放時間過晚,早已喪失了情節驅動力。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第三,反派力量過於單薄,這也是造成《黑寡婦》不好看的主要原因。縱觀漫威系列電影中的反派角色,要麼像海拉、伊戈靠神力贏人,要麼如洛基、澤莫以智力取勝,大反派滅霸身上甚至呈現出了古希臘英雄般的悲劇色彩,相比之下,德雷科夫則顯得毫無存在感。

其實按照劇情描述,德雷科夫應該是智力型反派,他作為紅房子的領袖,沒有超能力卻能透過黑寡婦網路運籌帷幄,隻手遮天,必定是智力超群、心思縝密之人,然而編劇卻頻頻暴露出他的愚蠢、懦弱,娜塔莎僅透過撞傷鼻子便輕而易舉地打敗了他。

對反派力量的刻意矮化既無法激起觀眾的觀影樂趣,也有傷於故事邏輯:這樣的人怎麼會成為紅房子的領袖?這可以看作是編劇的偷懶行為,但我認為這更與《黑寡婦》的另一重屬性密切相關:女性電影。

三、作為女性電影的《黑寡婦》

漫威素來因缺乏以女性英雄角色為主的電影而飽受詬病,而且在女性主義浪潮澎湃洶湧的當下,女性觀眾的票房購買力也不容小覷。

《黑寡婦》的橫空出世,似乎正填補了這些空白和需求,但我卻在它的字裡行間嗅到濃濃的投機意味。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前文提到,《黑寡婦》中的反派力量被刻意矮化,其實不僅德雷科夫,影片中的其他男性角色都被進行了矮化處理,比如阿列克謝被塑造為丑角,他大腹便便、不修邊幅,主要的戲劇功能是為影片提供笑料。

仰慕娜塔莎的梅森僅作為物質提供者在劇情需要時出現,十足的工具人,相比之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皆光鮮亮麗、足智多謀、戰鬥力超群。

當然,我並非宣揚男性形象不可以矮化醜化,但是這種以犧牲故事完整性與精彩度而對男性形象刻意矮化的行為,並不能使《黑寡婦》成為一部合格的女性電影,反而流露出了創作者的諂媚姿態。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除男性形象外,影片在對“黑寡婦”的描寫中,也將對女性觀眾的曲意逢迎進行了近乎口號式的書寫。

如黑寡婦(女性)不過是德雷科夫(男性)滿足權欲的工具;德雷科夫(男性)害怕黑寡婦得到化學中和劑(女性自我意志的覺醒);黑寡婦們手拉手,去喚醒世界上其他黑寡婦(覺醒後的女性將聯合起來,拯救其他被男權控制、壓迫的女性)等。

然而,由於沒有立得住的人物做支撐,這些精心設計終究只是空洞的口號,無法具備撼動人心的力量。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其次,《黑寡婦》在女性表達上也十分保守含混,甚至是虛偽。

縱觀全片,《黑寡婦》的故事其實帶有濃重的悲情色彩,幾乎每位女性角色都有著悲慘的身世和命運,是被男權物化、剝削的物件,這實際上也是世界上許多女性正在親身經歷的處境。

從這個角度看,《黑寡婦》的影片基調應是嚴肅的、沉重的、具有人文關懷的。

遺憾的是,漫威明確的票房訴求使它不敢走出“閤家歡”的安全區,編劇對黑寡婦們所遭受的苦難與戕害或進行淡化處理,或進行喜劇化表達(如葉蓮娜向阿列克謝講述紅房子切除了她們的子宮與卵巢,被阿列克謝評價為“下流”),這其實在無形中阻隔了觀眾對於女性前途命運進一步深思的可能。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同時,影片中多次以仰視鏡頭拍攝娜塔莎的臀部,這樣的鏡頭設計充滿著性暗示與男性凝視色彩。

毋庸諱言,《黑寡婦》一邊打著“女性電影”的旗號討好女性受眾,一邊又透過消費斯嘉麗·約翰遜的性感身材來滿足男性觀眾,表明創作者在女性表達上已經失去了應有的真誠,口碑遭遇滑鐵盧也不足為奇了。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海貓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評。

《黑寡婦》為什麼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