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在的歷史變遷中不斷地發展著,每一個時代都要依據它的社會歷史特徵和時代要求形成新的傳媒要求。而主持人作為傳媒當中的重要部分,必須準確、實時、靈敏的掌握這些要求。《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成立後推出的第一個電視大賽,也是集合了總檯優勢製作和傳播資源推出的一個創新型融媒體產品,旨在為優秀主持人搭建一個頂級的展示平臺,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輸送全媒體、全球化、複合型主持人才,注重考查選手的綜合素養。在觀看了全集主持人大賽後,發現其中蘊含著太多對當代傳媒的解析,選手也在一輪又一輪的晉級賽中提升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了這些要求。

一、

以全球化為背景展現獨特的中國媒體特點

(一)

密切關注並引入世界新聞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臨界他國之外獨自發展。傳媒是屬於文化領域的,而文化又是屬於國家軟實力的象徵,同時也是國家間交流的視窗。所以我們的媒體注重引入世界性的新聞,這既拓展了大眾的眼界,提高我們的見識,也能幫助媒體瞭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媒體傳送新聞與我們的相異之處。主持人大賽中考到的很多多素材,都引用了國際新聞,這就要求主持人密切關注國際發展,以更大的格局觀來重視題目,以達到要求的水平。

(二)

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雖然說我們的媒體不斷向他國借鑑先進經驗,但歸根到底我們必須要有刻畫著中國符號的獨特傳媒體系。這一要求就需要主持人與媒體融合一體,從而向世界傳遞出具有中國力量、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的聲音。主持人如何去說也就成為了一種關鍵,素材、場合、觀點、的處理也就更顯重要。在主持人大賽中一些選題也就是對選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節目當中的每一個字都須經過選手斟酌之後發出,因為受眾不在僅是中國,而是世界。足以見得中國聲音的重要性。

(三)

貫穿過去與未來

傳媒行業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夠面向未來。也需要有保留的延續和繼承。在節目內容上可以創新,但在價值取向上必須堅定。在新興科技上可以引入,但在傳統文化上必須無縫銜接。主持人需要洞悉,自己有哪些內容可以創新,哪些地方可以引入新思路,規劃新的框架,又有哪些地方絕對不可動搖,必須循規依據,這是當代媒體對主持人提出的又一重要要求。

二、

受眾與傳媒潛移默化地發展

(一)

觀眾的喜好推動部分節目發展

眾所周知,傳媒面向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所以大眾的口碑是至關重要的。就像主持人大賽這檔節目收穫了廣泛的好評一樣,這些評價同樣是由大眾給出的。這說明大眾認可這樣的賽制和節目形式。是一種對此類節目在今後縱深發展的鼓勵。我們之前一度被爆料抄襲韓國的娛樂綜藝,寧願花大價錢去購買外國的版權,頂住輿論風波,也要去這樣做,這是為什麼?說到底就是因為有人喜歡看,那樣的娛樂很受觀眾認可。而開闢新的綜藝形式則有失去觀眾的危險,足以見得僅是觀眾的喜好竟能決判一檔節目的生死。

(二)

觀眾的個人評析易牽引輿論的走向

(1)

雖然主持人大賽好評如潮,但其中還是有一些聲音在對其表示懷疑,比如感覺某位專業素養極強的選手落選,而綜合實力不如這位選手的另一位選手成功晉級。觀眾就會懷疑賽制存在問題。這一想法在網上出現後立刻得到了廣泛的共鳴,甚至引起了輿論。怎麼說呢,這次大賽由曾經獲得第三屆主持人大賽金獎的撒貝南主持,董卿、康輝作為點評嘉賓,專業評審團涵蓋業界和學界專家,包括著名主持人

敬一丹

魯健

朱迅

、劉欣、

高博

、王冠等,以及來自學界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洪巖,陣容堪稱“行業頂尖”。站在專業的角度上來看這些人絕對是行業內最為專業的人,但是人民大眾是傳媒的主體,誰是專業的又有誰來評判的呢,不還是自身的成就受到了大眾的認可嗎,所以在我看來,觀眾對節目的評析是絕對不容小視的。一檔節目若想要走得更遠,必須聽取各種聲音。牽引出的輿論也才會是正向的。

(三)

媒體對受眾的反作用

媒體的言論,主持人的做法,會對受眾產生極大的反作用。如今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訊息和資訊透過媒體向我們湧來,有的人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有的人只能在這些資訊中隨波逐流,逐漸的迷失自我。這個時候媒體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傳送內容,主持人的觀點及看法,很大程度會影響民眾。所以這就要求媒體可以甄別出具有價值的內容或是以絕對公正客觀不具有任何傾向性的觀點推向觀眾。這其實就展現了傳媒與大眾是互為整體、相互統一的特點。需要當代媒體去儘可能的完善與提升。從而有一天能夠達到極致的水平,而隨之提高的也一定會有大眾的辨別能力和對於媒體的信任程度。

三、

與新興媒體的交融發展

(一)

新興媒體正在逐步崛起

當前,中國的傳媒業正經歷一次巨大變革。變革的主要表現與核心,是新興媒體正影響、改造甚至顛覆著傳統媒體。在新興媒體的不斷衝擊下,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的生存發展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報紙的輿論引導能力被消解,新聞傳播主要平臺和話語渠道的作用日益被侵蝕。(2)傳統媒體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主動擁抱這一變化和融合,已經刻不容緩。外有行業發展大勢所逼,內有自身生存所需,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整合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然而,融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的傳統媒體都在努力探索道路,主動採取措施與新興媒體融合。這一融合的過程將是漫長的,但漫長的過程也將幫助我們無數次的糾正存在著的問題,到最後必將展現最好的形態。

(二)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難點與制約因素

2013年,《紐約時報》數字產品付費訂閱戶達到76萬,比2012年同比增長19%。 2014年5月,《紐約時報》還發布了一份長達96頁的創新報告(New York Times Innovation Report 2014)。《紐約時報》在這一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在繼續將“生產世界上最好的新聞”作為核心使命的前提下,加快“從一份生產豐富、有吸引力的數字內容的報紙”到“一個同時出版豐富、有吸引力報紙的數字公司”的轉變。劉奇葆同志在2014年4月份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署名文章中指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關係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傳統媒體建設新興媒體階段,二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動發展階段,三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階段。第一個制約因素是從業人員的意識問題、第二個制約因素是融合的形式問題、第三個制約因素是融合的方法問題。這三大制約因素,是目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主要難點。是急待我們解決的。

(三)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若干對策

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到一起,打通多個媒體平臺,不僅有利於傳播資源上互相借勢,而且有利於經營上做大做強。對於如何做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現資訊內容、技術手段、人才隊伍在融合過程中的共享共建,形成一個既符合傳播規律又高效運轉的一體化傳播體系和管理機制,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並行並重、緊密協同,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傳統媒體的高管層應樹立全方面融合的理念,為融合提供堅強後盾。可以說,媒體融合工作已經成為擺在當前各家傳統媒體高管面前的歷史課題和歷史重任。第二,按照全方位融合的要求,制訂完整、統一的融合方案。這裡面又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明確融合後的結果。這個結果一定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機構、人員完全合併,人員重新分工。二是建立完善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後的組織結構。第三,更加註重新聞產品的內容建設。總體來說,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其結果和目標導向還是要做以傳播新聞資訊內容為核心產品的媒體。傳統媒體的採編隊伍具有素質高、業務精、能寫優質深度報道的長處,新興媒體有傳播速度快、使用者群體廣、對使用者消費新聞資訊的心理把握精準的優勢。二者的融合,可以充分把各自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使新聞資訊生產和運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都實現最大化。第四,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要打通使用者平臺,實現使用者的綜合服務與開發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當代傳媒發展體現出的特點是不停變化著的,應該及時瞭解世界發展潮流對照自身進行調整,以便我們的媒體具有中國特色,更好的發出中國聲音。所有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都需在特定的是時間,以特定的群體,用適當的方法去解決。這絕不是短暫時間內可以實現的。

註釋:

(1)《紐約時報》的新媒體之路。

(2)《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難點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