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最近對女性獨立的題材很感興趣,把致命女人補完了看到推薦就跑去看這部劇了。看到一半,我就從女性獨立跳躍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共鳴上。

突如其來的假期。

人生就像工作和學習,日復一日之下習慣了一日三餐的作息,習慣了碌碌無為的人生。一場假期把全部都打亂了,就像一個瓶頸期,遏制住了你的人生,止步不前。

榴蓮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人,特別的人,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她內心的孤獨就反襯出來了。裡面出現了很多理想主義。我沒系統地學習過哲學,但是單單把一個夢想掛在嘴邊,一段視金錢如糞土作為自己的招牌掛在身上就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或者不如說套上了理想主義的人設外衣。

如果理想主義就是內向的,映照出內心世界的,反倒無法概括理想主義本身的色彩。琉璃的方式是把內心的烏托邦具象化到世界上去。畫畫不是為了賺錢,自己愛過的人會一直等自己……諷刺的就是她陷入了金錢的危機,為了拿保險讓畫家和他假結婚,和前男友藕斷絲連。

我在想,如果這樣能夠讓她麻煩的事情很多,反倒就沒有了假期,她依然會為了世界做著自己的貢獻。但是世界上沒有這麼多事情,假期就是假期,於是她自己開始給自己找事情做。

她媽就是她內心世界孤獨的具象化表現。她以裝瘋賣傻討得一點點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感,到了最後,她抱起那盞花開始哭的時候,她和曾經的自己對話的時候,她和山竹出遠門把花栽在她媽曾經照片下的地方的時候,她接受了孤獨。

她畏懼孤獨,因為她畏懼現實。接受孤獨,她也學會了理想主義的成長,接受現實的同時,還不忘理想。

我反倒覺得這一部劇開著彈幕,能讓人感受到更多自己發現不到的細節。這樣看別人的人生,何嘗不是自己親自去感受一遍別人的人生呢?那麼哪怕一點點的重疊,哪怕只是看完,也是一種收穫和共鳴。

所以我從來也沒有把這部劇當做單純為了女權發言的作品,反而看到了一個作為人的個體,而非男人和女人。

因為自己剛好也陷入了突如起來的假期。雖然沒有狗血的經歷,但是光每天躺在床上沙發上,除了朋友叫我出去玩,網友叫我打遊戲,還有日常地寫寫小文,咕咕咕以外,這個暑假就這樣在我的世界裡面度過了一個半月了。

好像中考就在昨天一樣,還覺得自己只要朝後跨一步就能回到中考就能重新考一遍一樣。總之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揮霍著人生,把青春當做消費主義的騙局,把躺平當做年輕人的應有姿態。一邊幻想著未來,一邊回憶著過去,然後點個外賣,喝口奶茶,繼續躺在床上不知道幹些什麼。每晚睡前一個小故事想一想,太晚了就不想了,做夢夢到好玩的事情,早上吃個早飯又忘記了,最後看了一眼時間,已經八月了。

沒有那麼多的事情,事情來了也被我選擇性遺忘,反正時間這麼多,反正自己就這麼過來的,躺一躺,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對勁吧。想到初三的時候還在和同桌說暑假兩個半月,現在就這麼快過去了,就像假的一樣。然後又開始思考選物理還是歷史,又開始煩躁會被權威人士牽著鼻子走。結果又是補習沒補上,史書沒看一眼。甚至小說也沒寫幾句,就換來凌晨時,暗自發誓自己一定十點鐘起床,最後一覺已經到了下午三點。

所以,哪怕到了最後,我也感嘆惋惜榴蓮把他媽的花栽了。

所以現實還是現實,感動一時卻還不是照常生活,跟著時間的屁股後面走。不過反正自己還樂觀著,人生瓶頸期就像寫文寫不出來一樣,靈感來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