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歷史小曉生2018-07-17 18:53:49

不說其他原因,單從問題上說,梁山108位好漢,除去一些技能好漢,真正拿出手能打仗的,陣前指揮的不多,比如,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雙槍將徐寧等等,這些可是實打實有頭銜的正規軍出身,戰力不用說,其他的我們知道,個人武力突出,人物性格鮮明。江湖氣息濃重。

但是,徵方臘,不是打土匪除惡霸,那是梁山陣營和方臘陣營之間的綜合實力的對壘,這時候是需要戰術戰略的,一步錯,那就是以失敗告終,

儘管梁山好漢,個人能力突出,不過方臘以逸待勞。佔據地利!而且方臘手下也不是無能之輩。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方臘實力盤踞多年,梁山徵方臘,方臘只有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所以梁山好漢死傷就不奇怪了,換作是你,你苦心經營的地盤,人家來征討你,你怎麼辦?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覃仕勇說史2017-12-18 20:43:23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問:《水滸傳》前半段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最後打方臘卻死了70大將?

答:這個問題表面上是問了小說情節中的一個古怪而反常的現象,事實上卻涉及一個嚴肅的話題,即《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今天我們談論起的《水滸傳》,自然是指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全傳》;而提起著作者的名字,可以不假思索地答“施耐庵、羅貫中”。

但《水滸傳》的成書過程非常複雜,公認的說法是,民間說書藝人以《十朝綱要》、《東都事略》、《大宋宣和遺事》等書為藍本,向群眾講述宋江、武松、楊志等人單篇單章的英雄故事。到了宋末元初,或者元末明初,有文學功底較強的文人,將這些散佚的單篇單章英雄故事有機的串聯起來,成了一部大書。

關於這個“文學功底較強的文人”,有人說是施耐庵,有人說是羅貫中,在爭論不休的情況下,又有人乾脆地說,施耐庵和羅貫中二人均參與其事,他們兩人是師徒關係。

至於新合成起來這部大書的書名,有人考證出,其名為《江湖豪客傳》。

這樣的成書過程之所以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同,一方面《東都事略》、《大宋宣和遺事》等成書早,屬於南宋,距離宋江等人活動的北宋徽宗年間較近;第二方面,《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內容如“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宋江私放晁蓋”“宋江殺惜”等故事明顯是《水滸傳》描繪此類事件的雛形;第三方面,元雜劇中為數眾多的水滸戲,如《梁山泊黑旋風負荊》、《梁山七虎鬧銅臺》《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等,都為《水滸傳》的形成奠下了基礎。第四方面,南宋羅燁的《醉翁談錄》記,南宋民間藝人已有講說“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故事;南宋末周密《癸辛雜識》則輯錄了龔聖予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出現了宋江、盧俊義、關勝、阮小七、劉唐等三十六好漢的姓名。第五方面,現在讀《水滸傳》,明顯可以看出其“魯十回”、“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等故事是由獨立單元湊拼而成。

按照這一思路,則“施耐庵、羅貫中共同完成的《江湖豪客傳》”面世後,這個《江湖豪客傳》應該就是眾多《水滸傳》版本的“祖本”。可惜的是,這個“祖本”已經找不到了。

而出現在市面上的《水滸傳》版本種類繁多,在書籍發行量巨大的萬曆年間,流傳在市面上的《水滸傳》版本高達三百多種,書中人物有互換,情節迥然,文學性差別距大,精蕪並存。

這種亂象的根源,是出版業缺乏統一管理,各書坊老闆為了顯示自家的書與眾不同,競相吹噓自家的書是真正的原裝正版,在雕印書籍的同時,對手中來源不明的底本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改、增補。顧炎武曾因此極為憤慨地斥罵過:“萬曆間人,多好篡改古書。”

既然沒有出版總署統一管理,書籍的流傳就只能依靠商品規律進行優勝劣汰了。

汰選後的最終結果,尚有十幾個版本並行於世。

對這十幾個版本,學術界將之分為兩類:繁本系統和簡本系統。

這“繁”和“簡”並不指字數,而是指敘事繁簡。

繁本細節生動、文學性強,僅寫到梁山泊英雄大聚義止;簡本則敘事簡約,細節描寫少,文字粗糙,寫到“宋公明神聚蓼兒窪”止。

到底說繁本是在簡本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還是簡本是據繁本加以刪削的,現代學者尚無定論。

胡適認為,明朝初年《水滸傳》原本為一百回,明朝中葉有人刪改成七十回本,到明嘉靖時又有人用這七十回本來修改原百回本,最後成為今天所見的新百回本。

鄭振鐸卻說《水滸傳》原本,“大致相當於一百回本減去‘徵遼’故事八回之後的九十二回,或一百二十回本減去‘徵遼’故事八回和‘平田虎、王慶’故事二十回之後的九十二回”。

繁本和簡本在楊定見編、袁無涯刻的《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傳》出現了合流,該書在繁本的基礎上,加上以前只有簡本系統後面的內容,並對這部分內容的文字做了較多的增飾、潤色,形成了一百二十回,大致和今天我們看的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全傳》內容接近。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到了明末,無論是繁本還是簡本,抑或“袁無涯本”,因為怪才金聖嘆的出現,都很快地退出了市場。

金聖嘆聲稱要恢復施耐庵所著“古本”,拿來“袁無涯本”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從七十一回處攔腰一斬,將原書的第一回改為“楔子”,將第七十一回中的“忠義堂石碣受天文”部分保留下來,又新增上一段盧俊義驚噩夢的情節,算作結局的第七十回,稱《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而後三百年,幾乎它本盡廢,《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一統天下。

由是,清代後期以後的人幾乎沒有人認為平遼、徵四寇的故事與七十回本《水滸傳》原來是同一個作品,而這些故事也多以《水滸傳》續書的面貌繼續出版。

到了上世紀,才發行了不少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

而目今印數最多、市面上最流行、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百二十回《水滸全傳》。

大家因為看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回《水滸全傳》,那麼諸如“《水滸傳》前半段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最後打方臘卻死了70大將”之類的問題就冒出來了。

這個問題的最後合理解釋就是:“施耐庵,羅貫中共同完成的《江湖豪客傳》”,即《水滸傳》的“祖本”,是細節生動、文學性強的繁本,即全書到梁山泊英雄大聚義止,後面的故事屬於後人續編而上。

也就是說,金聖嘆所刪減成的《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是向恢復原著面貌方面作出努力。

著名史學家羅爾綱也認為《水滸傳》原著只有七十一回。

羅爾綱先生指出,《水滸傳》書名其實是引用《詩經•大雅•綿》“古公稟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歧下”的“水滸”二字。古公稟父,是周文王的祖父,他在歧下建立周朝開國的基業,周武伐紂,以治代亂,“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即“水滸”一詞包含著對革命的讚揚和歌頌,所以《水滸傳》的原本就只有七十一回,主題思想是“替天行道救生民”。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明王圻《稗史彙編》記,羅貫中是“有志圖王者”,只因為遇上了“真命天子”朱元璋,不能與之爭,只得借說書講史以述心志。《水滸傳》前七十一回充斥著推翻並取代宋王朝的思想,如梁山泊主管接待四方豪傑的朱貴就宣稱:“俺這裡幾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續上的後半部卻反覆宣揚“自古江山歸聖主”,“神器從來不可幹”,大唱“忠義”曲調。根據這個,羅爾綱先生堅定認為,《水滸傳》只寫了反抗政府為中心內容的前七十一回,不可能去寫百回本中後二十九回的受招安、徵遼國、平方臘。

另外,一百二十回本的後部,貫穿著對皇帝殺戮功臣的感慨,應該是對朱元璋誅殺功臣的行為有感而發。但朱元璋誅殺功臣始於洪武十二年。羅貫中為元末明洪武初年人,寫《水滸傳》時,尚無朱元璋誅殺功臣事發生,不可能對此類事發不平之鳴。由此可見,後半部應為後人補作。

羅爾綱先生還例舉:明容與堂刻百回本《忠義水滸傳》第五回記: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之後,智真長老送他上東京大相國寺,臨別時贈他四句偈言,說:“你可終身受用。”但因後人增加上受招安、徵遼、平方臘等內容,該偈言就不能“終身受用”了。續書者不得不在九十回徵遼回來來,讓智真長老又再送了四句新的偈言。

明王圻《稗史彙編》卷一百三《文史門•尺牘類•院本》條記載羅貫中《水滸傳》內容,也沒有談到受招安以後的故事情節,即王圻看到的早期《水滸傳》原本就是七十一回,後來受招安、徵遼、平方臘等內容肯定是後人的補作。

事實上,有人從明代人的記述、著者題署用詞及宋元話本的體制特點推斷題署“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的百卷(回)本《忠義水滸傳》就是所謂的“祖本”,根據是,該版本“是帶有元代刻書業者行業用語的版本;是儲存有宋元話本體制胎記的一個版本。”

如果這版本真是“祖本”,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因為這個版本所寫,甚至108人尚未聚義。

所以,問“《水滸傳》前半段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最後打方臘卻死了70大將”,等同於問“《水滸傳》裡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在《蕩寇記》中被人家打得屁滾尿流”一樣,讓人啼笑皆非。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風雲說收藏2018-04-12 23:24:16

水滸傳本來就是元末的章回小說,既然是小說演義,那麼有不合邏輯的地方就沒啥好奇怪的了。再說水滸傳流傳到了現代,已經有了羅貫中、金聖嘆等大家進行過續寫和改動,恐怕早已不是施耐庵老先生最初的原意了。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事實上,宋江的梁山泊規模並不大,也沒有一百單八將,只是一夥漁民落草為寇,最初為36人,曾佔領了山東十餘城池,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哪裡還有什麼把高俅活捉,更沒有梁山好漢招安後剿滅方臘的事情。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而方臘起義則是因為被蔡京的花石綱盤剝才在浙江揭竿而起的,他雖然迅速佔領了五十二個州縣,但是還沒做多久呼風喚雨的皇帝夢,就被童貫率十五萬官軍圍剿。而征剿方臘成就了南宋一代名將韓世忠,是他帶領幾百騎大敗方臘,並連續追擊,最後窮途末路的方臘被自己兄弟殺死。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歷史和小說是有很大區別的,水滸傳只能施耐庵老先生的杜撰,再經過後人的渲染,幾乎變成了歷史,這是對後人極大的誤導。既然是小說,那小說裡的人物必然要為情節發展服務,開始可以把他們描寫得天下無敵,而為了烘托方臘的兵強馬壯(事實上宋江的實力也不如方臘),必然會讓那些曾經的牛逼人物吃癟,這是小說的需要,沒必要那麼認真。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晚亭與落霞同暉2017-12-19 13:26:47

有史記載的三十六聚義和(水滸傳)是有差距的。

單就水滸傳說,水滸中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將,個個是精通武藝、忠義仁勇、除暴安良的好漢。所以舉義旗、殺貪官受百姓擁戴,對付本已不受朝野民待見的官軍可謂手到擒來。

但對方臘就不一樣了,臘乃為生計生存舉義,與梁山眾弟兄一樣,被逼上山。

此時的梁山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一門心思等皇帝招安,好加官進爵,封妻廕子,終於招安。本身就有武松、智深、阮氏眾弟兄不服,本為同道,現卻相殘,為誰而戰,已失方向,更缺鬥志,宋臘之戰,一死一殘勝,僅二十七弟兄倖存,且多不能善終。

所以魯迅先生評曰: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由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大軍一到,宋江投降了,就替朝延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常山大叔2017-12-19 11:04:30

當宋朝對方臘深感頭疼之時,宋江就是中了蔡京,高俅的奸計,帶領梁山攻打方臘。

方臘也是農民起義,精兵強將,兩強對陣,必定互有壎傷。而朝庭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暗夜周公子2017-12-19 11:17:41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看劇情需要,在說方臘手下也不缺大將。

話說回來了,作者是人家施耐庵,

施爺讓他三更死,王老吉也不能留他到五更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Nocturne若楓2018-03-13 22:55:47

相比在宋朝內梁山好漢只能算土匪通緝犯,雙方打起來還是圖利益,多次被抓但沒殺死而只是關押起來等審判領賞,區別在此,後期打方臘是入侵別人國土,涉及國家安危當然是拼死拼活的打,如果朝廷是下死心估計108也不會完整了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數字人生541400932017-12-19 11:21:06

以前是辜滷乾子一個,啥都沒有,就一個信仰,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殺富濟貧,替天行道,後來就不行了,年紀大了,思想變了,待遇變了,沒信仰沒目標了,老大和兄弟們分心了,不平等了。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初月冷雨2018-02-08 11:03:41

方臘本來人家就強,王寅逃命途中殺倆,然後一挑四最後被五個人弄死,石寶前後有勇有謀殺了梁山共五個人,鄧元覺魯智深平手,還有歷天潤司行方這幫子人難道鬧著玩的?說實話梁山裡覺得吳用盧俊義計策用的實在不好,好多都因計策失敗而死了好多人。盧俊義讓探路不派時遷他們幾個靈活點的去,而讓史進石秀一幫子人大張旗鼓的去,結果全被射死。還有吳用攻城,沒打下來還折了劉唐。還有一點我認為就是公孫勝不在,導致一些法術的人沒法破,比如包道乙法術偷襲砍了武松胳膊,要不是巧了被凌振一炮轟死還指不定怎麼玩呢。前面徵大遼,打田虎王慶的我反而覺得有點假,竟沒死一個人。這次方臘差不多是硬打下來的,我覺得才真實。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戰無不勝,為何打方臘死了70大將?迂覺2017-12-19 11:25:23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所向披靡,取經路上卻是處處受阻,好多妖怪搞不定。水滸中好漢們打官軍遊刃有餘,打方臘卻是損兵折將,道理上是一樣的,天兵天將和官軍們都是體制內部混飯吃的,犯不著拼命幹活,稍稍出點力即可。可妖怪們和方臘就不一樣了,都是體制外的,要自力更生,不拼命就得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