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國漫世界2018-10-27 19:21:08

七國有漢人嗎?在哪國?還有荒唐的磚家說漢人同一父系,?只不過是七國子民雜合,甚至更多,不要以為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主宰世界,漢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漢文化,認同漢文化的都可以說是漢人,並不是什麼一個父系,別那什麼DNA與眾不同說事,我只認同漢文化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國粹5162019-05-31 12:11:42

沒有漢人,哪來漢文化,僅以文字為例,蒙元,満清入主中華卻創制自己的文字,為何,表明自己必定是外來者,在中國以他們外夷文化統治中國根本難以成功,以漢文化才能達到這些外夷統治中國的目的,實在出於無奈,蠻族是外夷,別以為他們心甘情願接受漢文化!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文物樑子2018-10-27 04:42:10

以漢族佔多數的華夏民族,與以儒釋道為核心的漢文化,以黃河、長江、珠江、岷江、瀾滄江、黑龍江、塔里木河、色楞格河流域等為主要活動區域,三者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歷史。三者缺一不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除漢族外,蒙古族、滿族等都建立過統一的多民族王朝。

受漢文化影響最大的有今天朝鮮半島、湄公河流域中南半島、中亞兩河流域等。直接影響的最遠可能達到歐洲(匈牙利,蒙元時代)、南美(秘魯等,殷商時代)。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關東俠客2018-10-25 05:08:37

古代中原王朝立國是以漢文化立國。漢人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一些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都紛份接受漢化化,認為自己是傳說中黃帝的子孫。比如說北魏鮮卑入主中原後在史書史記載自己是黃帝的兒子始均被封到朔方厚澤深仁繁衍的後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進行一糸列漢化改革。把自己拓跋姓改成元姓。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在916年建立政權後宣稱自已是炎帝后代,進行一糸列漢化改革,改漢名叫劉億,學習中原文化。到耶律洪基時代遼國學習漢化已彬彬不遜於中華矣!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張律明2018-10-25 16:18:00

謝謝邀請!我們不說儒家所說的“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將六國的庶民統一到秦國之中。漢朝建立,漢武帝時,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梳理成上古帝王們的血緣關係,讓秦留下來的七國庶民和各地區自己認同始祖都同出一源,這一源頭就是炎黃,我們就是炎黃子孫。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用來祭祀和占卜的,掌握甲骨文的是祭司;西周的文字是刻在龜甲、獸骨、青銅器上,主要用於占卜、預測、祝福、禮儀等,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青銅器上有西周的文字,被稱為“金文”也稱也“鐘鼎文”。秦統一中國用的是李斯的小篆,主要是用於公文傳遞。中國大量的文字真正形成是在漢代,自從漢武帝頒佈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儒董仲舒在縣下開辦太學院,將儒學、漢字、漢文化、漢姓教授給庶民,西漢、東漢共四百年,建立了一個以農耕民族為主體的,使七國的庶民被稱為漢人,也就是漢族了。(區別周圍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

三國時,由於大量的屠殺,中原地區漢人人口稀少,土地荒蕪。為了稅收、糧食和兵源,魏晉時期將大批的遊牧民族引進中原。西晉惠帝時期,八王之亂,歷史上出現了“五胡亂華”局面,就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幾大遊牧民族大量屠殺漢族,羯和慕容鮮卑還將男人殺光,女人當二隻腳的羊,晚上姦淫,白天烤著吃。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漢族渡過長江遷移到南方的“衣冠南渡”。

從304年,五胡亂華開始,北方(中原)先後建立了十六個遊牧民族的政權。369年,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以後想統一中國。383年,苻堅率領80萬大軍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漢族)8萬軍隊擊敗。苻堅回去後被殺,由於當時南方東晉的漢族太少,沒有能力去統一北方。

385年,鮮卑拓跋珪建立北魏,並以後統一中原(北方)。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將110鮮卑姓改為漢姓,其中有八大姓是鮮卑門望姓,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其它普通姓有溫、李、陳、胡、周、長孫、伊、丘,等等共110個漢姓,沒有看到有漢族來干涉。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557年,東魏變北齊;西魏變北周。北齊是禽獸王朝,北周文帝宇文泰開始復辟,將鮮卑改漢姓的又一次改為鮮卑姓,所有制度開始胡化。(也沒有看見漢族來干涉)581年,北周的普六茹堅,承襲父爵,官至柱國、大司空,他擊敗了南方的漢族,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廢除了鮮卑化與胡化的政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堅,使用漢字、漢姓、漢文化。否則,中國的漢文化將被打斷。

從304年五胡亂華,到618年唐朝建立,沒有看到漢人出現。唐朝建立以後,李氏父子稱自己是漢族,十六國時的李暠是他們的祖先,李暠稱是隴西李廣的子孫。眾所周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因投降匈奴,在隴西的家族分二次被漢武帝殺光,怎麼還會有李廣的子孫呢?另外,李淵的父親是李昞,他們的“唐國公”官銜都是承襲父爵大野虎,大野虎是西魏的八大柱國之一,官之太尉。再則,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他倆個兄弟,為了向他父親請罪,盡然吸吮他父親的乳房,據說李淵有三個乳頭,不管李淵是三個乳頭還是四個,這些與漢族的文化格格不入的。唐朝本身接受了漢文化,但是他們的風俗與儒家的漢文化是有相當大的衝突,李世民納弟媳為妃、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嫁人後與辯機和尚長期同居、武則天嫁給李世民的兒子、李隆基娶自己的兒媳,等等。這些被漢族人看來是亂七八糟的事,但是唐朝是名正言順。所以,正直的歷史學家稱隋唐為“鮮卑皇朝”。

唐朝的建立,將許多打敗的遊牧民族融入到漢族中來,唐太宗李世民還賜漢姓給許多遊牧民族,使“匈奴、鮮卑、羌、氐、柔然、突厥、回紇”,等等遊牧民族擁有漢姓變成了漢族。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歷史上出現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漢族遷移到南方,他們到達南方,被稱為客家人。這二次“衣冠南渡”的客家人,不是三國留下的漢族,他們都是唐朝胡人漢化的結果。

唐朝滅亡以後,出現了五代十國,五代中有三個是沙陀族,沙陀族是講突厥語。趙匡胤的宋朝代後周,實際上也是唐朝分裂出來的一個朝代。北宋的北面有遼國“契丹”;西北有西夏“党項”;西南有大理;西面為吐蕃。西夏和遼國有自己的文字,但是都是以漢字為母版的文字,當他們滅亡以後,這些文字也跟他們一起消亡。女真滅遼國契丹,後又滅了北宋。北宋有“靖康之難”,歷史上發生了第四次衣冠南渡。蒙古滅掉了金國、西夏、大理、吐蕃和南宋,許多遊牧民族要麼變成了蒙古族,要麼變成了漢人。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蒙古草原,留在中原和南方的突厥、蒙古、党項、柔然、契丹、沙陀、回紇,等等遊牧民族都變成了漢族。

1644年,滿清入關,將明朝留下來的5700萬人口殺的剩下為1300萬。清初時,四川幾乎沒有了人煙,只能湖北填四川、江西填湖北、全國填兩省。清朝滅亡,許多滿族人漢化,他們都用漢姓,成為漢族的一部分。所以說,從古到今,漢人都是以漢姓、漢文化、漢字為基礎的群體,古代的中原王朝也不是以漢人立國,也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只不過一個“漢”字,將我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夏天的蟲42018-10-25 05:39:49

其實都差不多,主要是對‘什麼是漢人’的理解。在古代,漢人和部族人的差別,有點像現代的‘城裡人’和‘鄉下窮親戚’的差別,所以才會‘入夷則夷,入夏則夏’。以部族的方式生活就是部族人,以華夏的方式生活就是華夏人,,,漢人本身就是文化的概念。

五胡亂華的時候,氐人在成都以恢復漢朝的名義反晉,匈奴人在趙地以恢復漢朝的名義反晉。他們究竟算是胡人還是漢人?通常認為他們是胡人,因為他們有著深深的部族痕跡。

五代十國的時候,建立北漢和後漢的都是沙陀人(西突厥的分支),後漢經過兩次政變成為宋朝。他們究竟算是胡人還是漢人?通常認為他們是漢人,因為他們身上已經找不到部族的痕跡。

近代百年恥辱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接受近代民族國家觀:把華夏文明的主體人群定義為漢族,把還能找到部族痕跡的人定為少數民族。。。再比如穿青人,在明朝的時候他們是漢人,但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深深的部族痕跡,成了少數民族。

是無數的古代部族(包括南方的百蠻、百越,北方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接受了華夏文明,放棄了部族生活方式,才形成今天的漢族。

古代中國沒有漢族和少數民族,只有華夏正統和四夷,以部族方式生活的都是四夷。亂世的時候,於部族爭‘天下’有利。但是,得‘天下’的部族,通常都會削弱部族的意識,以利於統治和防止分裂、動亂。。。所以,漢人是一個文化的概念,中國歷史上所有出現過名字的部族,放棄了部族生活方式,成為標準國人,這就是漢人。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雨夜說春秋2019-01-19 18:03:36

謝邀。這是一個比較厚重的問題,如果概括言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古代中國是多民族共同演繹的舞臺。從炎黃堯舜年代以來,中國這片土地就活躍著多個民族,棲息繁衍。到後來封邦建國,建立大一統王朝,同樣是多民族的政權。不是漢人創立政權的地方才叫中國,也不是非漢人創立政權的地方就不叫中國。因為中國不是一個民族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2。承襲漢文化的中原王朝是正統。古人言,胡虜無百年之運。說的就是隻有佔據漢地並且承襲漢文化的政權才能在中國立足,本民族文化逐漸漢化。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隋唐皇室血統,還是遼金元,學習中原農耕文化,融入華夏文明,才能立國,否則只能退回老家。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3。漢文化相容幷包,是中國人的血脈。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是皇位第一繼承人,崇拜痴迷漢文化,曾言,願世世代代生中國。後耶律倍被耶律德光碟機趕,失去繼承權,終其一生都是漢文化信徒。金國也是如此,佔據中原漢地,封官建制,民風禮儀皆奉中華傳統。所以,契丹族,女真族等多個非漢人部族,經過漢文化洗禮,也是中國人。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4。中原王朝起於漢人,立於漢文化。漢人是漢文化的來源,並將至將之發揚光大,中原王朝政權也多是漢人立國,但是經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漢文化核心的形成,漢文化成為政權的立國之基,沒有漢文化的支撐,無法成為中原漢地的合法政權,無法取得漢地民心。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大桶礦泉水2018-10-25 03:24:17

我想,應該是漢文化吧。統治者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穩定統治。相比周邊的遊牧民族,漢文化——農耕生產,築城,傳承,還是有優勢的,是代表先進方向的。他們不排斥其他民族的參政,不少還當了重要的官員。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大東北的小豆包2018-10-25 09:30:07

其實漢民族一直都是一個開放的民族,所以我們的漢語有了“相容幷蓄”的成語。也正是這種一直以來對外族人的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才使我們的文明經久不衰,成為世界上既古老又新穎而傳承5000年不曾中斷的唯一文明。

中國歷史上第一長期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是漢朝,作為大一統國家真正奠基者,對漢族以外的民族持十分包容的態度,漢朝不僅允許漢族與其他民族通婚,而且對於西南夷、東越和南越包括後來的征服的朝鮮都與漢人一律平等,對於張騫通西域開拓的商路,也持積極態度,對往來西域人以禮相待,並協助西域各國抵禦匈奴的侵略,即使是對於敵對的匈奴人,漢朝沒有敵視匈奴人,匈奴與漢朝連年戰爭後,對於俘獲和投降的匈奴人,漢朝都是以禮相待,其賞賜和禮遇都非常高。比如在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敗匈奴俘獲匈奴王子金日磾,不僅在漢朝受到信任和重用,甚至漢武帝死前,還將自己的幼子託付,封其為顧命大臣,而南匈奴投漢以後,漢朝更是重開和親政策,並且讓其南遷,完全是禮相待,正是漢朝的開放態度,我們吃到了原產地在不在中原的西瓜、葡萄、胡蘿蔔。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昭君出塞,讓漢朝接納了南匈奴

另外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大唐王朝,則更不用說,唐朝實行的比漢朝更加開放的態度,在長安城內來自西亞、中亞的外國人絡繹不絕,在廣州來自阿拉伯、印度的商船更是往來不斷。日本、朝鮮的遣唐使更是長期在中國生活,所以在長安街頭對於操著各種語言的外國人,我們的成語字典多出了“胡言亂語”的詞彙。唐代無論是西方伊斯蘭教、拜火教、甚至是歐洲的基督教都在中國傳播。在唐王朝的官員構成上,契丹人,突厥人,回紇人,吐蕃人,波斯人,西域人,靺鞨人,高句麗人比比皆是,無論是官至宰相的文官,手握重兵的大將軍、節度使都不乏異族人,據後人統計在唐朝的宰相中有29人是異族人,而大將軍中赫赫有名的高仙芝、安祿山、阿史那社爾、哥舒翰,其中阿史那社爾在太宗死後,還一度要為太宗殉葬,最後雖然沒有自殺,但是病逝後陪葬在了太宗陵寢。而遣唐使中日本人在中國當官甚至至死都留在中國的更多。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為大唐征戰的異族將軍高仙芝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漢族王朝大明朝在仍然保持著對外包容的態度,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是對於驅逐蒙元政權的過程中對願意投誠的蒙古人仍然是禮遇有加,比如朵顏三衛,甚至對於戰爭中俘獲的兩個元順帝的孫子,一個放回蒙古,另外一個安置在琉球,而朱元璋也明令下詔:“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體擢用”明軍中回族將領也很多,比如鄭和,而鄭和下西洋之後,海外的諸國更是仰慕中國,甚至渤泥國的國王麻那惹加那乃帶著妃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親自來明朝朝貢,並且死在中國,最後葬在南京。而明朝對西方文化也持歡迎態度,甚至是明朝後期的文淵閣大學士,出身儒學科舉的徐光啟,在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影響下,居然皈依了天主教。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

徐光啟和西方傳教士利瑪竇

正是這種相容幷蓄的開放態度,讓我們古老的中華文明能夠始終煥發生機,屹立於世界數千年而經久不息,歷史無數告訴我們,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必然捱打,而只有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和技術,揚長避短,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道濟天下8542018-10-25 04:14:15

漢人是各民族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漢文化也是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不是單一的部落,黃帝,炎帝,嗤尤,融合在一起,故稱炎黃子孫,後來東夷,南蠻,西戎北荻,又不斷融合,所以,漢人是個載體,漢文化又是個整體,以後又不斷髮展,將來世界就會全部漢化,漢文化也會全球化。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長風浩蕩2018-10-25 19:12:33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賬目,得算明白,這脈絡,得捋清楚。

國家政權實體,是個具體存在,“立”是個確定的現實動作,“文化”,卻是個抽象存在,這立國,怎麼跟“文化”能扯上關係?“漢人”就更不靠譜,“漢人”這個概念產生不過兩千年,來自於漢朝,而漢朝之後有若干朝代也並沒另行命名個唐人宋人,這“漢人”跟國家機器更是沒啥關係。

確立國家政權實體,其根據、基礎是典章制度,這典章制度的初衷與宗旨是為了實現長治久安,所有的具體實現,都是為了這個唯一的宗旨服務。這個典章制度成型之後,不可避免的要呈現固有的文化特質,但是這文化特質可沒法作為先驗的依據去為“立國”的根基啊。

你解開一道題目,你的思路可能會呈現你本身的思維習慣,但是你的思維習慣不是解開題目的前提條件啊。

這個命題各種槽點。

話說“漢人立國”,是怎麼個說法?一個國家政權實體,是一個具體的政府體系和不確定的“民”組成,那政府體系當中的成員必然來自於那“民”間。那麼怎麼就算“漢人立國”?這是以什麼標準界定是“X人立國”?皇帝是什麼人就算什麼人立國?還是所有的公務員是什麼人就算什麼人立國?還是什麼比例的公務員是什麼人就算什麼人立國?那就挨個印證歷史去吧,這可就有意思了。

這“漢人”還可以從血緣和文化兩種屬性分別捋。話說要論血緣“單一”的話,黃帝炎帝到底是什麼人立國?夏國遺民杞國,是商的諸侯國,是政治體系當中重要一員,那商是什麼人立國?商國遺民宋國,是周的諸侯國,地位還很高的諸侯國,那周又是什麼什麼人立國?武王伐紂,會八百諸侯,那周到底是什麼人立國?

如果從文化屬性論,那大家都過到一塊去了,都一起被其他人稱呼為漢人,那就是漢文化了啊,那還有什麼與“漢文化”相對的什麼文化麼?但是這是立國之後的事情,也不是立國的前提啊。

民族,是一個國家體系秩序下若干族群長期共同生活的結果,不是國家實體的前提。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梵012018-10-25 11:19:28

先秦和兩漢時期即是漢人又是漢文化,可到後來五胡亂華之後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以後中原王朝則變成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時代,隋唐主政的關隴門閥就是胡漢融合時期的產物。直至宋代,中華大地出現以漢人和漢文化為主的宋朝和大遼、女真等少數民族的政權。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荒之城2018-10-25 10:45:30

當然是漢人,血統是基礎,文化是其上的衍生物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Khargha2019-06-18 20:47:15

中國以夷禮則夷之,夷以中國禮則中國之。。。

古代中原王朝是以漢人立國還是以漢文化立國?愛無止境不忘初心2018-10-27 07:25:06

以中華文化立國,也離不漢人,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