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多次用到同一個字是什麼手法?李小美2019-08-21 18:02:09

反覆。 同字詩,也稱復字詩,就是在詩中重複使用相同的一個字,差不多每句都有,甚至每句不只一個字,但讀起來不覺羅嗦,反而有一種新鮮感,像無名氏的《春詩》: 春水春池滿,春詩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二十個字裡有八個春字,整個一幅新春圖。 楊柳織春愁,鎖愁眉,倚畫樓,紅愁綠慘花枝瘦。 舊愁未休,新愁再投,幾番愁殺黃昏後。 掛愁鉤,將愁問月,愁將楚雲收。 ——明楊慎黃鶯兒和張月塢每句用愁字 這裡把抽象的愁字寫的具體化了,正好和王昌齡的《閨愁》“閨中少婦不知愁”對讀。 有一位無名氏寫的《花月詩》,更耐人尋味。 有花無月恨蒼蒼,有月無花恨轉長。 花似美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尋花前,攜酒花前帶月嘗。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將花月作尋常。 這是文人雅士對月與花的體驗。花似美人,月明如水,花叢漫步,飲酒賞月,何等悠閒,何等瀟灑。如與元代明本和尚的《松月詩》對讀,則會有一種更深層的理解,因為這是一首僧人對月與松寄託了佛教禪理的詩。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無窮。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龍。 月照長空松掛衲,松回禪定月當空。 老僧笑指松頭月,松月何妨一處供。 最後舉一首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沈周所寫的一首《田字詩》,不但寫出了有了田地之後的憂愁,更有趣的是用田字的形體結構來表現自己的感受。田字在不同位置構成不同的字,田為足則富,田為頭則累,在心頭則思,在心中則慮,田多則為疊。文字結構與思想感受二者結合的如此完美,令人歎為觀止。這早已超過了“同字詩”的範疇。 昔日田為富字足,今日田為累字頭。 拖下腳時成甲首,申出頭來不自由。 田按心頭常思想,田在心中慮不休。 當初只望田為福,誰料田多疊疊愁。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