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打滾的鹹魚幹2019-07-19 03:03:54

辰,漢語一級字,讀作chén,最早見於甲骨文[1],其本義是蟄蟲在驚蟄時甦醒後蠢蠢欲動的樣子,引申指震動(即《說文解字》所謂的“震也”)。一說本義為蛤蜊制的農具。郭沫若認為星象與農事大有攸關,所以又“辰”指日、月、星的總稱,[2]還可以特指北辰和泛指眾星,又可以特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也引申指日、月的交會點和日子等。

“辰”是“晨”和“振”的本字。辰,甲骨文=(石,石鋤)+(即“丮”,雙手持握),表示手執石鋤,日出而作。有的甲骨文將“石”寫成,將“丮”寫成。金文加“止” (腳),強調下地;有的金文加“又”(手),強調勞作。

篆文(石,石鋤)(止,下地),表示荷鋤下地。當“辰”的“手持石鋤”本義消失後,甲骨文再加雙手另造“振”;表示奮力揮鋤; 加“寸”另造“辱”,表示持鋤下地艱辛勞作;加“日”另造“晨”,表示日出上工的時段。

造字本義:動詞,手持石鋤,日出而作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一老沈一2019-07-19 18:25:46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甲骨文之辰,小篆之辰)

甲骨文中,已有“辰”字,如“一期。佚604、佚383”及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等共十餘片甲骨上均見。

徐中舒先生的解讀很可供參考。

他認為,商代,以蛤蚌一類的殼為鐮,即所謂“蚌鐮”——商代遺址中有出土。製作方法,是於蚌殼背部穿二孔,以繩索縛於姆指,即可掐斷禾穗。 甲骨文“辰”字,正象縛蚌鐮於指之形——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上部,“廠”象蚌鐮,本應為圓弧形,因以刀筆契刻,故為方折角;下部,象以繩縛於手指之形。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蚌鐮取自蛤蚌一類,後來遂由“辰”字新造“蜃”字,以稱蛤蚌一類。 又,古籍中“大辰星”,即天蠍座a星,與前後相鄰二星所連成弧線,與農具之“辰”形狀相像,故古人以“辰”命名之。

許慎《說文》曰:“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他是在“大辰星”及其執行的角度來解釋“辰”的。

“辰”的本義是“蚌鐮”。在甲骨卜辭中,其另外重要含義之一,是“地支”之一。此外,“辰”也有了“震”的轉義。另,“辰”還是方國名。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甲骨文之蓐字)

甲骨文裡,由“辰”新造了“蓐”字,不過,是上“艹”下“辰”,不是掐禾穗而是除草的意思。及至周和秦漢,這個字變成了“蓐”。同時,也有了“辱”字,為會意字,本義為“誤農時”。

這個時候,“辰”則完全是星宿和地支的含義了。另外又新造了“蜃”、“震”、“振”等字。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甲骨文之娠字)

有意思的是,“娠”字,在甲骨卜辭中已然有了,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懷孕而“身動也”。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夢瀾風2019-07-20 20:19:53

漢字的字形演變經歷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行、草幾個階段,隸書是古今字的分水嶺,前為古文字,字形為象形。後為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徵性。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上的古文字,因時代久遠,能識能辯僅千餘字。 金文也叫鐘鼎文,是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的總稱,可以識別的金文字有2400多個。大篆指西周後期至秦朝之間的,更具規範化的古文字,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由大篆省改、簡化而成。 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在簡化小篆的基礎上,又把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是漢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字形多演化為方形文字,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界河。

楷書、草書皆由隸書發展而來,一規範,一隨性。行書介於楷草之間。但楷、行、草不存在字義的異同,主要是字形的演變承現。 因此我們辯習文字字義的演變,是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入手,演其字形,辯其字意,觀其發展脈絡,達到追源究義的初衷。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辰字 ,甲骨文字形為一個揮動雙手的人拿一個尖頭的農具(有說為手握蛤蚌殼做的農具,有解釋為手執石鋤的),所以甲骨文中,辰是農耕的意思。

金文 加了個“止”,強調下地、勞作。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篆字,意為荷鋤下地。還與農耕有關,但到隸書時已無農耕的意思,只有星辰、時辰的意思了。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荼蘼香晚2019-07-19 22:21:27

辰:早期甲骨文字形為河蚌的象形,為河蚌斧足與蜃殼相連的形狀。後期甲骨文字形看,則從蜃殼,從手,古人以蜃殼為鐮,用作割具,造字場景為手持蚌鐮(以勞作),故

本義為河蚌

,為蜃的本字。引申為

手持蚌鐮進行切割謂之辰

。因引申義行而本義隱,故增添部首蟲,新造”蜃“字以承本義。作為字件有:動、作、震之意。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辰星,即房星,即大火星。商人主辰星,實為天蠍座最亮的心宿二,因其與前後兩星連成的弧線,近似蚌鐮蜃殼弧線,又因為商人以大火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確定農事活動,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故用農具蚌鐮命名之。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商人“以火紀年”,就是依據大火星(辰星)在天空的位置來確定四時,比如“七月流火”,每年五月黃昏,“大火”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就是仲夏,而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就是入秋。所以古人把

田候大火謂之辰,房星農正謂之辰

正因為辰星是商人的主星,於是

“辰”又成為星之泛稱,引申為天體總稱謂之辰

。又因為商人以

辰星紀年,確定季節,故引申為天時,凡時皆為辰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豐無涯2019-07-19 17:10:08

辰,象形字

最早的是甲骨文中的“辰”字,所像不明。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中後期的甲骨文有人認為是手持蛤蜊制的農具蚌鐮形,或者是用手挖出藏在地下的軀體蜷曲而有環節襞紋的蠐螬、豆蟲一類的農田害蟲,其上部是象徵地表的短橫,整個字就像蟄蟲在驚蟄時甦醒後蠢蠢欲動的樣子。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到了西周的“金”字文中演變成為了像蜃蛤的樣子,人們認為是“蜃”的本字。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也有一說為像蠐螬捲曲的樣子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然後到了“金文”晚期,“辰”字突出了“手挖”,由此演變為《說文解字》古文中的“辰”字和小篆中整齊化的“辰”字。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最後由小篆字形經過隸書字形。如圖:(沒有找到隸書所以乾隆體代替的哈)。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後楷書寫作“辰”。

請問“辰”字的演變發展如何而來?

在字義上,“辰”字的本義是“蟄蟲在驚蟄時甦醒後蠢蠢欲動的樣子”。當然也有很多引意就不一一說了。

最後就形成了咱們現在所使用的簡體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