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薩沙2019-06-27 09:11:4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這個問題怕是隻有薩胖才能回答了。

很多人不知道,從清代以來,北京就有粥廠。

所謂粥廠,類似於今天美國的慈善食堂。

在冬季的幾個月,為了防止貧民餓死,政府出面搞了粥廠。

貧民去粥廠,會領到一個牌子,憑藉牌子可以領到一份粥。

這種粥不是那種很稀薄的稀飯,還有不少米的。正常來說,吃了這樣一份粥,最低程度能夠保證今天不會餓死。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到了民國時期,隨著八旗鐵桿莊稼的取消,這裡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旗人瞬間成為赤貧的人。

他們以前白吃白喝慣了,沒有生存能力,粥廠就變成救命的地方。

到了1928年,民國首都定為南京以後,北平失去了首都的特殊撥款,一瞬間淪落為二三流的城市。

當時北京的市民相當窮。

根據調查,沒有救濟就過不了冬天的家庭,佔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勉強維持一家吃飯,不能有任何其他開銷的家庭,佔全市人口的一半。

當時認為北平的窮人已經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城市,必須擴大救助面。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於是,粥廠就更多了。

清代粥廠全部是國家的,私人不能隨便搞

到了民國時期,粥廠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是國家的。

1931年,北平粥廠共29處,其中官辦的4處,民辦的14處,其他的都是官民合辦。

官辦的不說了,其中民辦和官民合辦的,主要分為宗教組織 和 士紳。

其中宗教組織最多,包括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士紳也不是我們想象的地主,主要是商人組成的商會。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可見,民間慈善力量已經超過官方。

1928年貧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 17。 66%,1934 年這一比例下降到 9。 90%。

這說明粥廠有著很大的作用,讓一些家庭得以擺脫貧困。

另外,保證人們至少有口飯吃,也避免了男盜女娼的現象。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這裡面的出名人物,第一是 五臺山普濟佛教會籌辦開設 4 個粥廠,其創辦人是楊萬春。他的母親楊陸成真女士,個人捐資舉辦該會第一粥廠。

每日領粥賴以存活者不下兩千餘人。

至 1931 年,開辦三年來,粥廠用款已達 1萬銀元鉅款。楊陸成真女士能夠如此慷慨,實在讓人欽佩。

民國北平有誰救濟過窮人開過粥場,得有個厚德之人吧,誰知道?

北平市政府因此 呈轉內政部,請以褒獎,內政部核准後報請國民政府頒發匾額,以昭激勵。

薩沙個人覺得,這種慈善機構應該再搞一些。

很多案件的兇手,就是進城後找不到工作又沒飯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