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日升昌2017-11-25 10:42:16

水鄉烏鎮近年來名聲鵲起。和姑蘇的周莊,成為文人墨客們和攝影家的最愛!成為江南古鎮行的佼佼者。烏鎮和周莊不同的是,烏鎮比較安靜,商業氣氛廕庇,而周莊的空氣裡總彌散著紅燒肘子的濃郁滋味。大約,是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吧?烏鎮這個小鎮歷史上曾出過64名進士、161名舉人,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土。

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

走在這條古街上,你能夠看到了完好的漢民族的婚嫁習俗、風俗及鄉規民約,無處不滲透著泱泱大國之文風雅韻。整條古街無線繞空,無商鋪擾客。“古街古屋白叟家,沿河槳聲伊呀呀”。走進寓居著烏鎮人的老屋,你仍可看見他們似乎住在文物裡,睡著陳舊的床,掛著百年條幅,吃飯的碗或許也是明清的。但街上百年前的舊商鋪仍然敞門迎客,林家鋪子、匯源當鋪、東柵印花布莊以及財神灣的百年德恆隴藥行……這兒沒有喧鬧,沒有擁擠。

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

烏鎮人枕河而居,以沿河的條石街道劃分為“上岸房子”和“下岸房子”。下岸房子便依河建起了水閣。水閣是烏鎮人家充沛享用陽光、空氣和水的精明設計,它把房子延伸到河裡,有點象文學家沈從文故土鳳凰的吊腳樓,不過鳳凰吊腳樓的“腳”是木製的,瘦長的,立在河濱的坡石之上的。而烏鎮水閣的“腳”是“矮腳”,用長方形的條石砌成,架空在河面上,它的“腳”是立在河水中的,看起來更空靈剔透一點。由於水閣架空在河面之上,為子減輕“矮腳”的承重,確保水閣和寓居人的安全,水閣除屋面上蓋瓦外,其他的牆面都用輕盈的杉木板製成,並刷以桐油防潮,時代久了,木板房泛出了烏黝黝的顏色,好象一個飽經滄桑的白叟。水閣挑出貼水的一面是水閣的精彩部分,烏鎮人對其做足了文章。他們構飾了統窗矮牆,或統窗裙板,更有在裙板外貼上雕刻精美的護欄的,有閣底橋洞的,有陽臺欄杆的。窗格有精摹細琢的,有簡略粗獷的,飾有紗網、蠣殼窗(明瓦窗)和玻璃窗。矮踏門也是竭盡改變,樣式各異。

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

挨近出口處是茅盾故居。門面不大。門楣題有茅盾故居四字,茅盾先生祖輩寓居的老屋,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是一幢四開間兩進深磚木結構的老式高樓,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為清代江南民居。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的,東面的先買稱老屋,西面的後買叫故屋。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誕生至1910年春離鄉赴北京大學肄業,在此生活了十三個春秋。1932年,茅盾在自家的老屋裡創作了《林家鋪子》。1949年今後,茅盾回鄉兩次。茅盾故居在1988年被列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年來,不少地方恢復了不少的景點,有些看了讓人倒胃口。但於茅盾故居,卻另當別論。由於茅盾真的在此寓居過,並且,做為中國故文學的巨匠,茅盾也真的應該拓荒故居。也是在茅盾故居門前,我俄然想到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在傳統意義上的現代文學巨人中,為什麼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都是江南人,並且,據我走過的看,魯迅,茅盾,還有沈從文等,又都是從小巷子裡走出來的。

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

茅盾留下的文化地標有哪些?

烏鎮美食也是雋雅甘芳的。烏鎮是戰國時代吳、越兩國的分界點,也是四鄉輻輳的名鎮,餐飲業一貫興旺。烏鎮又坐落太湖南部,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盛產絲綿,自古富庶。因而鎮內鉅細飯館遍佈,以運營本幫菜的首肉(紅燒肉)、荷葉粉蒸肉著稱的百年老店“九江樓”“三山館”,和以紅燒羊肉、山羊大面出名的“沈記”“錢長榮菜館”,以及應家橋畔的 “三珍齋醬雞店”最為名噪一時。此外,姑嫂餅、三白酒、杭菊等特產,也素富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