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司馬遷的《史記》?初心初山2019-01-28 17:40:38

我是初心初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司馬遷(前145-前86),自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其先祖為周之史官,父司馬談在武帝時任太史令。,他十歲後隨父至長安學習經史。二十歲後,遊蹤幾乎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蹟,採集傳說。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繼父任太史令,博覽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 ,與唐都等共訂《太初曆》,對曆法進行改革。後因為李陵辯解,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奮著述,經過十二年,終於撰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時稱《太史公書》。三國後通稱為《史記》。

《史記》,全書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總括三千餘年的史事。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計526500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等等。

對於《史記》,不僅是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歷史上,劉向等人都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

司馬遷集先秦史學之大成,建立起以紀傳為主,兼具書,表形式的史學體例。《本紀》以帝王世系紀年,敘歷史大事,《世家》分述重要歷史人物事蹟,《列傳》不僅記“立功名於天下者”,也記社會各階層人物等等。《表》記錄宗室,名臣的“廢立分削”,與《本紀》《世家互補》,《書》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以補紀傳之闕,可以看作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的專史。

《史記》,既是史學的名著,又是文學的名著。《史記》的記傳體例為成功的朔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基本保證。首先,《史記》的記傳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歷史的縱橫面。其次,《史記》又首創人物合傳與類傳。再次,《史記》還採用了“互見法”避免行文的累贅。《史記》對於所敘之人,所敘之事,很注重情節,細節乃至人物語言的精心裁剪和巧妙安排,因而文章中心突出法度井然,一些情節還富於戲劇性衝突,使得史學家的實錄精神與文學家的藝術想象,史學的科學性與文學的藝術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史記》的語言風格寓多樣於統一,時而激壯頓挫,時而深婉曲折。尤其是某些篇章,因情志所在,或恨或愛,皆極

盡描寫之能事。可以說,《史記》無論在體例上,還是文學藝術性上都給後世以廣泛的影響。

《史記》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特別是對那些品行善良,遭遇不幸的人們,作者更以飽含深情之筆,直接抒發對他們的同情。《史記》在文體,體裁,寫作手法等各方面都給後世作者以巨大的啟發,對散文,小說,戲劇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司馬遷的《史記》,還必須謹記司馬遷寫史兩個方面最可貴之處:一,深刻記載了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寧有種乎?”的光輝思想,在《史記》中列寫了《陳涉世家》。與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等五侯地位相等相同。其因十分明確,陳涉,吳廣起義,號稱張楚王,陳涉犧牲後,吳廣繼任假王。而《漢書》卻把陳涉抹掉。從此不難看出,司馬遷的政治傾向,他向下層,他向百姓,他寫史的人民性和客觀性。二,司馬遷受漢武帝宮刑,卻能不計個人仇怨,客觀評價漢武帝,肯定漢武帝的功績和貢獻,並不貶低他,說明司馬遷人格高尚。他受侮辱,打擊,仍然把《史記》完成,說明了他忠於國家民族,職業操守,真乃文史中之完人,使他成為史學界,文學界學習的光輝典型,二十四史,只有《史記》享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光榮。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朋友們喜歡。

如何評價司馬遷的《史記》?

如何評價司馬遷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