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暢銷書會2018-12-09 20:48:46

古人吃飯都是一天兩頓,做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皇帝也不例外,早膳時間是七點,晚膳時間是下午1點,兩次正餐後會備點零食或粥之類的。為了擁護無上皇權,全國各地的土特產都會彙集到宮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這些都為皇帝吃飯的排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從周朝開始,宮中開始出現“食官”一職,專門指導皇帝的飲食,其實就和現在的營養師一樣。在明朝時期,皇帝吃飯的排場還說得過去,朱元璋因為小時候吃過苦捱過餓,吃肉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吃肉成為每餐必備,無肉不歡,滿桌的菜品最多也就十幾種。繼任的明朝皇帝們口味不同,但也僅是換換花樣,菜式數量上大多保持了這個標準。

但是到了清朝,御膳標準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比如說乾隆時期,每餐連菜帶主食總共48道,這叫“全份兒”。愛吃肉的乾隆每餐必有鴨肉、鹿肉,再就是各地特產果蔬和應季的時令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只是一桌子菜擺在那兒,一半是用來吃的,另一半卻是用來看的。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滿族有“祭神肉”一說,即天天殺兩端豬,切一盤白水煮的肉片,即便不吃也必得端到桌子上,意思是一餐一飯不忘先人創業困難。

乾隆這“全份兒”48道菜看起來夠多了,可是跟慈禧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慈禧每頓飯有100多道菜,風風光光鋪滿一大片桌子,朝廷衰落時期出現這樣的奢靡,不可謂不諷刺,也足以讓人預見晚清的悲劇。

現今不少電視劇有這樣一個劇情套路,就是皇帝到了後宮,今天這個屋裡坐坐,明天那個屋裡歇歇,心情好了就留下吃飯,妃嬪們也總會為皇帝獻上點心。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用膳的規矩框在那裡,皇帝必需遵守飲食禮儀,用餐只能一個人。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飯還有“吃菜不許過三匙”的規矩,無論什麼菜都不能連吃三口,吃過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為皇上愛吃啥屬於宮中大忌國家機密,為了避免有人下毒,皇上的口味不能問,更不能寫。御膳種類繁多,也是為了讓人難以分析出皇帝的飲食偏好。

如此一來,皇帝用膳每盤菜都會剩下許多。太浪費?不要緊,依據宮殿飲食禮儀,皇帝進膳結束後,會將膳桌上的菜餚、餑餑、點心等賜給后妃皇子們,后妃皇子們吃不了再賞賜給太監和宮女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用膳時偶爾還會賞賜大臣們陪吃,這是帝王拉攏君臣的一種方式,只是這樣機會不常有,所以得到恩賜的臣子們,往往會表現得受寵若驚、感激涕零,再三表示會為了回報皇上的重視而赴湯蹈火肝腦塗地。

即便這樣,皇帝每頓還會有不少剩菜剩飯,又是如何被處理呢?按照流程自然是被倒掉運出宮,於是一個宮廷管理的漏洞出現了,一些人開始倒賣御膳,甚至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據野史不完全統計,太監、宮女、民間小販等人均有參與,最火的時候多達萬人,三教九流匯聚其中,可見利潤之龐大。

品相相對完整的菜式一般會進入京城高檔一點的飯館,精明的飯館老闆自然不敢明說這是皇帝吃剩的,但噱頭還是要有的,於是大肆宣傳請到了皇宮裡的御廚,來這裡吃飯就等於享受了到皇帝的待遇,加工熱一下隨便擺擺造型,民間的土豪食客一個個搶著要。有的食客即便知道是剩菜,也往往不會計較,畢竟是宮中出來的好東西。

宮中養的御廚的確有功底,不僅會卯足勁把各種菜式做成精美藝術品,關鍵是還做得好吃。可是說實話,哪會有那麼多御廚會淪落民間,要說有,也是到了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那時御膳房被迫一夜間散夥,御廚們紛紛到社會上謀生,據說北海仿膳、頤和園聽鸝館就是當年的御廚開的。

扯得有些遠了,繼續說剩菜剩飯,對於品相差的剩菜剩飯也不愁賣,倒賣分子將這些賣給路邊的“食攤”,小販用這些再加工,加些米熬成各種各樣的粥,挑到街頭零售,最賤的時候十個”大子兒“一碗,窮人也能買得起,不僅能吃飽,味道竟然還不賴。

還有更簡單粗暴的,將各類亂七八糟的剩菜剩飯混在一口大鍋中,倒上熱水熬著,顧客交一個“大子兒”就用一柄長把鐵勺撈一下,撈出啥算啥,運氣好的時候能碰著半個雞腿啥的,運氣差的可能就撈出個魚骨頭。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看上去讓人噁心的泔水,顧客卻絡繹不絕,樂在撈中。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溥儀做末代皇帝的時期,也算物盡其用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野史也是史2019-04-12 11:42:36

皇帝吃的飯菜叫做御膳,那是由御膳房的專業團隊打造的最高標準的伙食。皇帝吃的飯菜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還要用高大上的餐具和專業的伺候團隊。皇帝的御膳主要是為了欣賞與享受,吃飽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對於皇宮中的御膳,平常人別說有機會品嚐了,就是見都沒見過。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的伙食標準怎麼樣呢?

在清代,皇上吃飯問題,是一件相當大的事情。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六點至八點之間的用膳被稱為早膳,十二點至下午兩點之間的用膳被稱為晚膳,用膳時間都在兩小時以內。除了正餐之外,還有兩頓茶點,可吃一些零食小吃。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通常擺三張大桌。後來因國庫緊張而將菜譜減少,120道菜變為64道菜。咸豐皇帝又減去一些菜,變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將菜減為24道。慈禧獨攬大權後,又恢復的百道大菜的規矩,每頓飯要用銀200兩。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看一下清朝皇帝每天的伙食標準,根據清宮記載:每日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青菜共19斤,各種蘿蔔共60個,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隨膳餑餑240個,鮮牛奶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能吃完嗎?肯定不能。

皇帝都是怎麼用膳的呢?

用膳時間一到,前侍衛喊傳膳,太監將預備好的膳食從御膳房抬來,並按規定佈菜。皇帝在用膳前,待膳太監會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塊試毒銀牌,檢視顏色以檢驗飯菜是否有毒或變質。之後,皇帝若還是不放心,則會叫太監先行品嚐,確認無誤後再吃。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飯有個規矩,就是每菜不過三匙,通俗的講就是每道菜不能連吃三口,否則菜要被立即撤下。為什麼呢?因為皇上喜歡吃的東西不能讓別人知道。用膳期間,皇帝要是眼睛看了哪個菜,太監就會將菜挪到皇上夠的著的地方,用羹匙舀進布碟。皇帝吃過三口,你就會聽到太監大喊一聲:“撤”,菜便被撤走。

皇帝吃不完的飯菜怎麼辦?

皇帝吃飯基本上是一個人獨自享用,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不得與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嬪們,通常在其宮裡用膳。只有在過年時的除夕和初一兩天,皇帝才與皇后、貴妃們一起吃飯。年夜飯一般擺在乾清宮,皇帝高居寶座前面,下面是妃嬪們的陪宴桌。那麼平時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顯然吃不完。這些飯菜怎麼處理呢?主要有以下途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賞賜給妃嬪、皇子及大臣們

皇帝在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一群聽賞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裡一時高興,便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估計主要還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賞賜的飯菜,即使你不餓也得吃把它吃完。

還有就是皇帝吃飯期間或者是吃完飯,忽然想起那位妃嬪什麼的,就會吩咐太監將飯菜打包贈予妃嬪們。不管是作為王公大臣,還是妃嬪皇子,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也算是莫大的榮幸,雖然是名義上皇帝的剩飯剩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大量的剩餘飯菜會被倒賣

其實皇帝的賞賜飯菜只是偶爾的現象,並不是每頓都這樣。因此,每天便會產生大量的剩飯剩菜,這都是頂級的廚師團隊打造的精品,自然不會輕易倒掉。這些剩餘飯菜會被御膳房或者太監、宮女透過特殊的途徑倒賣出宮。

沒有人會擔心這些剩飯菜沒有銷路,要知道這些飯菜可是皇上的御膳,能吃上一口都算是沒有白活。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很是火爆,清朝時已經變成了一個能養活近萬人的成熟的產業鏈。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樣來處理皇帝的剩飯剩菜,就是資源的再利用,遠遠要強於浪費掉。從太監、宮女到宮外小販、酒家,既處理掉了皇帝的剩餘飯菜,有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剩餘飯菜一般會被按品相歸類,品相好的會被餐館收走,經過處理便會當做御膳賣掉。其餘的就被做成大鍋飯,熬成粥,便宜出售。

總之,皇帝用完膳,剩餘的飯菜絕對不會被倒掉,處理它的途徑很多,通常為賞賜和倒賣。我們在驚歎這些飯菜不會浪費的同時,對皇帝用膳菜餚的豐富也是驚詫不已,這也是封建皇權高高在上的一種表現吧!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孤客尊2019-10-30 08:13:07

關於古代皇帝的飲食,由於大多數史料記載比較缺乏,所以我們在這裡只能瞭解一下記載比較詳細的清朝皇帝飲食。

大多數時候,清朝皇帝們每天只吃兩頓正餐,這兩頓正餐分別在上午和下午的時候享用。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正餐的分量極其豐盛,每頓最多有108道菜,每天需要準備很多食材,這些食材包括了10斤豬肉、5只雞,3只鴨,2只羊、10斤豬肘子、10

斤湯肉、60

個胡蘿蔔、19斤時蔬、6斤蔥、青醬3斤、醋2斤、清泉酒4兩還有其他諸多食材。

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兩頓正餐之外,如果他們在其他時間肚子餓的話,還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時間裡給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點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餓。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按照清朝的規矩,清朝皇帝一般不會和其他人一起享用食物,太后、皇后、妃子們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吃東西的,御膳房每天都會把她們的菜品呈到她們的房間裡讓她們自己享用。

根據等級的不同,皇宮中的貴人們菜品數量又有會有所不同,在皇宮中,享用菜品等級最高的有三人,這三人分別就是皇帝、太后、皇后。

按照溥儀自傳中的說法,太后的膳食雖然沒有皇帝那麼多,但也非常豐盛。

在他的說法中,慈禧太后每天所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很多,包括了五十斤豬肘子、一隻羊,一頭豬、兩隻雞,兩隻鴨、兩升細米、一升五紫米、三升江米、三斤粳米麵、一斤麥粉、十五斤白麵、一斤蕎麥麵、兩斤一兩白糖、八兩蜂蜜、二十八個雞蛋、兩斤豆腐、二十個茄子、十五斤蔬菜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還不算完,因為清朝的皇宮中有著試毒的傳統,所以深受慈禧寵愛的李蓮英每天都會藉著試毒的名義在自己房間中提前慈禧一段時間吃到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樣份額的食物(一般試毒的人,只能站著一道菜嘗一點)。

由此,可見慈禧時期的奢華。

剩飯剩菜的去向

因為菜品實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過膳後都會剩下很多剩飯剩菜。

關於這些剩飯剩菜的處理,很多人就感覺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宮裡的人是怎麼處理這些剩飯剩菜的。

根據一些清朝太監的回憶表明,如果是皇帝沒有動過筷子的菜,要是沒有變味道的話,一般御膳房的人會將這些菜重新加熱,放到下次繼續擺到皇帝的桌前。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麼做不是他們為了偷懶,而是他們想從中撈一些油水。

由於每頓飯的份額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們少做一道菜的話,他們就可以剋扣一道菜的食材費。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點食材費,清朝御膳房裡的食材報價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時期一個雞蛋御膳房都能報上幾兩銀子的價格,就更不用說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憑藉著這些食材的差價,御膳房裡的人絕對能把自己錢袋賺得鼓脹。

而如果是被皇帝動過或者放久了的菜,那麼御膳房裡的人就不敢冒著殺頭危險繼續給皇帝食用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會和太監、宮女們

私自分來吃。

有的則會被高價倒賣到皇宮外面的一些酒樓或者小飯館中,賣給這些地方、讓他們

打著皇宮御膳房菜品的名號招攬顧客。

以清朝時期大多數人對皇帝的崇敬,這些剩飯剩菜會有著很大的市場。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薩沙2018-12-10 11:22:5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個問題問的有水平。

以溥儀為例,作為滿清的皇帝,還傳承祖宗的規矩,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上。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他吃飯的時候,菜分為兩種。

一種純屬壯聲勢的,大概有幾十道。

這些才都是平時就準備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燉著,吃的時候就端上來。

溥儀回憶:一般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鍋、粥、湯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幾品。這些菜餚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令下,迅速被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著的,誰願意吃呢?我吃飯的時候,御膳房做的這些菜遠遠地擺在一邊, 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溥儀實際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廚師以及太妃的廚師們,現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個,每天不同花樣:我每餐實際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餚,太后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后或太妃們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階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儀的廚師按照今天來看,就是特一級廚師之霸,是全國最頂尖的廚師。至於食材也是因有盡有,每個月開銷巨大。御膳房所用雞、鴨、豬等肉類物品,主要由內務府支出四萬兩銀購買

所以,溥儀每次吃的其實就是二十多個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吃飯的時候,如果不是陪著太后,只有他一個人可以坐著,其餘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須站著,這是規矩。

皇帝平時久居深宮,鍛鍊不足,加上常年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來說,二十幾道菜只是選幾樣略碰一下。

根據皇族的規,皇上對同一盤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禮。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對於皇上吃剩的東西,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就是賞賜,賞賜給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賞賜的菜絕對不是皇帝自己吃過的,而是沒吃過的。

這不是處於衛生考慮,因為為皇帝的撿菜是太監,用的都是公筷,本來就很衛生。

這是處於皇家的嚴格保密規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麼。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史料這麼寫:站立在皇帝身後的四名太監便是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皇帝用眼睛看哪個菜,侍膳太監便將那個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後用羹匙舀進布碟裡。假如皇帝吃後說了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讚許點頭,傳膳太監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將這個菜朝後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那四個太監中為首的一個就會叫一聲:“撤”其餘太監便將這個菜撤下去,而且此後十天半月就不會再見到這個菜了。宮中把這個規矩稱作“傳膳不勸膳”。

《膳底檔》是專門記錄皇帝進膳情況的內廷資料,事無鉅細,一點不漏均記錄在案,但是皇帝愛吃什麼菜則是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的,皇帝也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麼,或者今天想吃什麼。侍膳的太監及宮內人員更不許隨便談論,這可是宮內的一大忌諱,隨意談論或洩露皇帝用膳情況的人,輕者杖責,重者砍頭。如果沒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內,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飯。

所以一是御廚每天都要換花樣,很少將一個菜燒多次。二是皇帝吃過的菜一般不賞賜給別人。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二就是作為廢料處理。

根據規矩,太監宮女是絕對不能吃皇帝剩飯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東西,只能作為泔水處理,丟掉或者餵豬。

到了溥儀時期,滿清垮臺,宮內一切都亂了。

一些太監在處理泔水時,竟然將溥儀的菜偷出去,賣給獵奇的食客,美其名曰御食。

自然,這是違規的,一旦被發現太監也就完了。

說白了,賣這種菜也轉不了幾個錢,可見太監視財如命的態度。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大國布衣2019-03-20 17:26:33

菜餚,解決百姓的口腹溫飽,有錢人家會在菜餚上進行色、香、味的講究,而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皇帝吃的“飯”,除了色、香、味外,主要講的是排場。皇宮裡彙集了全國各地的特產美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只能是能吃的,都被蒐羅到宮中為皇帝吃飯提供強大的排場。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皇帝最講排場

從周朝開始,皇宮就有“食官”這個職業,專門研究和指導皇帝的飲食,其類似現在的營養師。明朝時,皇帝吃飯的排場不大,唯一奢侈的就是朱元璋,因他小時候受過太多的苦,吃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於是在他當了皇帝后,要每餐必須有肉,一桌菜餚最豐富也不過十幾種。之後的皇帝們看個人口味,變換不同花樣,在菜的數量上基本保持這個標準。

清朝時期,御膳的標準就一下提高了很多,如乾隆時期,每餐的菜和主食一共是48道,這叫“全份兒”,乾隆愛吃肉,所以每餐也必須有鴨肉、鹿肉和全國各地的時令蔬菜及水果。

只是這一桌的菜其實只有一半用來吃的,另一半是用來看的,因為滿族有“祭神肉”的說法,即天天殺兩端豬,切一盤白水煮肉片,即使不吃也要放在桌上,其意思是一餐一飯不忘先人。

話說乾隆的一餐“全份兒”48道才看似很多,但跟慈禧的御膳相比,著實讓乾隆汗顏。據說慈禧每頓飯必須有一百多道菜,光是看菜的樣式就讓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清朝晚期衰落時出現這樣的奢靡,確實讓人痛心疾首。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飯要按祖宗定製的規矩來

古裝宮廷劇中經常有這樣的劇情,皇帝閒時到後宮,這個娘娘做做、那個嬪妃聊聊,談到開心便留下來吃飯,嬪妃們也會給皇上獻上一些點心。看正史就明白這是不可能,皇帝用膳也是根據祖宗定製的規矩來的,皇帝必須要遵守飲食禮儀且用餐時只能是一個人。

皇帝用膳時“吃菜不許過三匙”,無論多喜歡的菜都不能連吃三口,吃過三口的菜會立即被撤下。因為皇帝的飲食時國家機密,為了預防有人下毒謀害,皇帝的口味不能問也不能寫。御膳房做這麼多花樣的菜,也是為了讓人難以分析出皇帝的口味、飲食偏好。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如此一來,皇帝吃剩的菜就會很多,會浪費。但這完全不用擔心,皇帝的剩菜有很好的消耗渠道:

賞後宮:

根據宮廷御膳禮儀,皇帝用膳結束後,會將桌上的菜餚、主食、點心等賞賜給後宮的嬪妃、皇子們。如果嬪妃和皇子吃不完會再賞賜給太監和宮女。

賞大臣:

皇帝用膳時偶爾會賞賜大臣們一起吃,這是一種帝王權術,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因此得到這種榮譽的大臣們,往往會表現的受寵若驚、感激涕零,一再表示自己會為皇帝肝腦塗地赴湯蹈火。有些皇帝吃的菜,大臣沒吃過的,還會允許打包帶回去與家人一起品嚐,這也是皇恩浩蕩的一種表現,特有面子。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倒賣宮外:

雖然皇帝把剩菜剩飯賞賜嬪妃、皇子、大臣,但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的剩餘。那些這些又如何處理呢?按照宮裡流程,自然是運出宮外,於是一個宮廷管理漏洞就出現了,有人開始倒賣起了御膳,還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據野史記載,御膳的倒賣利潤龐大,參與倒賣的人包括太監、宮女、小販等最多時高達萬人,可見御膳在民間的火爆程度。

運出來的御膳,又分品相三等:

品相好的:

會被倒賣京城高檔的飯館。飯館的老闆自然不會說這是宮裡皇帝吃剩下的,但噱頭還是要有的,於是便宣傳請來了皇宮的御廚,客人覺得來這裡吃飯等於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倍有面子。飯館廚師便把這些御膳隨便加工一下再擺弄下造型,民間這些土豪一個個搶著要。

品相一般的:

品相一般的剩菜也不怕賣不掉,這些剩菜會被賣給路邊的“食攤”,小販再進行加工後又是一道美味,上不了大酒樓的百姓可以到街邊的“食攤”過過嘴癮。這樣的“食攤”類似現在的街邊“大排檔”,古時百姓也會糾集幾個朋友一起在食攤來幾份菜,喝兩盅,因為是皇宮御廚做的菜,味道自然不差。

品相較差的:

而對這些品相破損的菜,處理的方法就簡單粗暴了,小販將那些亂七八糟的剩菜混合在一起丟入大鍋中,倒上熱水熬煮。顧客只要交一個“大子兒”用長柄鐵勺撈一下,撈出啥算啥,運氣好的有半根雞腿、運氣差的可能就是跟魚骨頭。但這看起來有點噁心的大雜燴,也是窮苦人過癮的一個方式,不但吃得起、吃的飽、味道也很不賴。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溥儀下臺後才結束,那些御廚們沒有點真本事哪能進得了皇宮,他們不僅把菜餚做成精品,而且還得好吃。直到後來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御膳房的御廚們被迫散夥,只能自己去謀生活,據說北海仿膳、頤和園聽鸝館都是當年離開紫荊城的御廚開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小約翰2019-04-29 23:17:26

皇帝吃的飯不能叫飯,人家那叫御膳。

與普通人吃飯不同,皇帝吃的飯,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有一定的政治意義。

皇帝吃飯好吃是其次的,營養也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排面兒!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可以吃不飽,可以吃不好,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排面!

天子嘛,九五至尊,天下共主,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面子。

拿清朝來說,清朝初年的時候,皇帝的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足足擺滿三大桌子。後來提倡節儉,康熙時期開始將120道菜改為64道菜。咸豐皇帝時,太平天國英法聯軍輪流鬧事國庫空虛,所以皇帝也不得不厲行節儉。他把64道菜削減到了32道菜。咸豐駕崩之後,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為了表達對先帝精神的繼承,加上自己本身也不是皇帝,就把菜由之前的32道菜改為了24道菜。慈安太后是以後慈禧太后獨攬大權,這個老婆子我們大家都知道,她是個追求享受的人,她把預算的規模,恢復到了每頓飯,108道菜,每頓飯至少要花200兩銀子。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200兩銀子什麼概念?紅樓夢中劉姥姥家,一年的花銷也不過20兩銀子,慈禧一頓飯要頂上劉姥姥家10年的花銷。

那麼御膳種類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光緒皇帝一天的菜譜。:

光緒早膳菜譜包括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燉肉、汆丸子鍋子,豆秧汆銀魚、小蔥炒肉、掛爐鴨子烹肉、豆腐湯,八寶鴨子、什錦雞絲、口蘑爛鴨子和三鮮肥雞、燕窩鴨條、熘鴨腰、荸薺火腿、什錦魚翅,燕窩炒鴨絲、肉片燜玉蘭、肉丁果子醬、榆蘑炒雞片、蓋韭炒肉、炸八件

看起來很好吃對嗎?實際上不是。 我可以坦誠的告訴大家,過去皇帝吃的東西大機率是不會有咱們現在的食物好吃的。

為什麼呢?

第一是用料不行。

雖然皇帝可以調動天下的資源,可是科技水平擺在那兒,古代皇帝的食材比咱們現在是要少很多。

比如海鮮,他們就吃不到,皇帝雖然可以吃到魚,也可以吃到一些蝦,不過相比於咱們現在吃的魚蝦蟹,皇帝吃的質量可就差多了。現在的人們,只要你肯花錢,買過來的蝦蟹都是從海里撈出來以後,24小時不到就送到你的餐桌上了。而古代沒有冷櫃也沒有冰箱,想把蝦蟹從海邊運到北京,等送到的時候魚蝦蟹都臭了,所以你在御膳中很少看到海鮮的影子。

除了海鮮之外,牛肉也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牛是很重要的生產力,所以從法律上講,國家是禁止吃牛肉的,雖然在民間吃牛肉的行為非常普遍,但是,皇帝畢竟是代表國家形象的,所以以身作則,皇帝不吃牛肉。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御膳中也不過就是雞鴨豬羊這麼幾樣肉食加上各位蔬菜,而蔬菜也比現在少很多,因為皇帝只能吃到本季節的北方蔬菜,什麼南方蔬菜,什麼反季蔬菜,它都是不可能吃到的。

另一方面是調味料的落後,

我們現在所吃的食物都是經過現代調味料的精心烹飪的,皇帝不吃辣,因為怕把皇帝吃壞,另外當年的辣椒也跟現在不一樣,北方的辣椒沒有那麼容易獲得。

皇帝所使用的食鹽,質量也比我們現在的精加工鹽要差很多,更不要說味精這種現代才發明的超級調味料了。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皇帝要求吃飯,不能讓皇帝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御膳房的要求是,皇帝吃飯任何時候都要隨時能夠端上來,這要怎麼辦呢?要求御膳房隨時隨地的把那些菜放在鍋上架著烤。

大家想想,一個菜如果在火上烤個5~8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這個菜的味道還能好嗎?更何況,御膳房離皇帝寢宮的距離很遠。在御膳房裡做好的菜,要放到熱水盆裡保溫,遞到皇宮裡。這個過程中什麼美味的菜,它的味道也被揮發的差不多了,等熱乎乎的菜送到皇宮裡,都已經變成溫的,味道能好吃嗎?

大家也不要認為我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關於皇宮御膳好吃不好吃,溥儀的話是最有證明力的。

溥儀說,皇宮裡的飯是

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他在宮裡時,每頓飯擺上來,再撤下去只是一個過程,他根本都不吃?溥儀吃的飯全都是太后和太妃專門請了廚師做的小灶,雖然每頓飯看起來有上百個菜,他吃的只有那些長輩們給他送的二十幾道菜。

那麼皇帝不吃的這些御膳送到哪裡去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一個途徑是賞賜。 皇帝吃飯時,如果身邊有親信大臣或者太監的話,當然你不可能跟皇帝坐在一個桌子上吃,但皇帝心情好了,有可能會把桌子上的某一道菜賜給你。

雖然吃剩飯剩菜在我們今天看來不是一個好的行為,但是在封建社會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行為。這種賞賜剩飯剩菜的行為不僅限於皇帝,連一些家裡的長輩和高官也可以有這樣的行為,比如紅樓夢裡的賈母,就把她的剩菜賜給王熙鳳和王夫人等,小輩還要覺得非常光榮,當著長輩的面吃完。

第二個途徑也是皇帝處理剩菜的最主要途徑,是運出宮去賣掉。

當然,這個過程皇帝肯定是不知道的,主要經手的人是太監。

雖然我說御膳並不好吃,但是,不好吃不代表沒有人想吃。 御膳不好吃,那是對於溥儀而言,對於宮外一些普通百姓,能看見皇帝吃什麼,那也是一種非常滿足獵奇心的行為。

在晚清時期銷售皇帝御膳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鏈。北京當時有多家飯館,主打的就是御膳御菜,其中賣的很多菜,都是皇上御膳中剛剛剩下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菜在皇宮裡,皇帝連一筷子都不會吃,但是到了宮外以後,身價就陡然而生。很多富人趨之若鶩。

而一些賣相不好的菜,有可能被直接做成大雜燴。舊社會,有一種菜叫做“折籮”。就是一種各種剩菜剩飯的混合體,賣給窮人吃。窮人買不起好菜,只能吃這種剩飯剩菜,畢竟有點油水。所以皇帝吃的賣相不好的菜,一般都被做成了折籮。

總之皇帝所吃的東西基本不會被浪費,皇帝大人心懷天下,不會注重自己剩飯剩菜的去向。但是對於宮裡的太監和宮女來說,這可是一項養家餬口的重要產業哦!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故史輕言2018-12-10 16:25:22

當我們想起“剩飯”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倒掉或者餵狗,餵豬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可就不是這樣了,皇帝吃剩下的飯能叫剩飯嗎?誰敢扔?扔皇帝吃過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則會被問罪處死的!再說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則三五十道多則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擺樣湊數的,但每天依然會剩下大量的飯菜,這些飯菜都是名滿天下的御廚做的,通常情況下一般人花錢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其最終結局一般是以下四種情況。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1,賞賜給身邊的人。

通常情況下皇帝會將自己沒有動過的菜賞賜給身邊的大臣,嬪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時候興致高了還會賞賜給宮女,太監,而得到賞賜的人不管餓不餓必須當著皇帝的面站著吃完,不管好不好吃,願不願吃,哪怕他不喜歡吃香菜而皇帝賞賜了他一盤香菜炒肉!都必須稱讚飯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有時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賣給有錢人。

是的,你沒看錯,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觀念來理解,那時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爺灑下的聖水!不僅能治病還能延年益壽,發家致富,這一點不誇張!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間是很有商機的,於是宮裡的御膳房會和宮外一些比較高檔的餐館保持長期合作的友好關係,宮裡人會把菜樣還保持較完整的剩菜打折賣給餐館,餐館則稍微加工一下後打出“御膳”的名義對外銷售,於是那些“急於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錢的老百姓就爭相來體驗,這條產業鏈經過明朝的發展到了清朝已經非常的完整,據統計參與這條產業鏈的人員最多的時候有上萬人,可見“倒賣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3,皇帝沒碰過的菜下次再上。

像類似燉湯一類的菜,這種菜被御膳房的廚子做好後長期用小火煨在鍋裡,什麼時候傳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沒有碰過的則拿回來重新煨到鍋裡,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時間想要吃點什麼東西填填肚子,這時候也可以快速的傳上來,而不會耽誤皇帝餓肚子。否則皇帝餓的發怒了,真的會像餓極的老虎,得誰咬誰!

4,賣給普通百姓。

可能有人問了,這跟第二條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是的,不一樣,一樣的話我還會說兩遍嗎?第二條是針對有錢人的,而這一條是針對包括你我在內沒錢的(開玩笑,各位朋友們肯定都比我有錢,哈哈)。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老北京有一個詞叫“折籮”,

不知道北京的朋友們有沒有聽過,根據《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餚,不問種類,全倒在一塊兒……也叫‘折籮菜’。”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麼當皇帝吃剩下的飯菜經過前面三道篩選後,最後剩下的宮裡人會把這些菜倒在一塊兒,倒成“皇家折籮”,賣給宮外的普通人,當然價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賣半送,如此一來有錢人能品嚐到皇帝的口水,沒錢的人也能嚐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這樣。

所以經過以上四種方式的處理,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有書共讀2019-01-18 18:56:30

民以食為天。

皇帝至高無上,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餚,特別到了清朝奢靡之風達到極點,據說每餐有108種不重樣的飯菜上桌,這麼多菜餚自然吃不完,那麼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皇帝用膳每樣菜最多不過吃三筷,吃剩的膳食倒掉,一是可惜,二為不敬,所以全部倒掉是不可能的。

有書君認為主要有四種處理方式:一是作為恩典,賞賜給嬪妃皇子公主功臣們吃;二是太監謀利,賣給宮外的人;三是重新裝盤,用做下一餐的擺設;四是曬乾做小寵物的糧食。

一、作為恩典,賞賜給嬪妃皇子公主功臣們吃

《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裡便記載了皇上恩典食盒給嬪妃、皇子、公主、功臣們。

《膳底檔》記載皇帝吃飯擺上幾十種飯菜,一旁有試吃太監和夾菜太監侍候,皇上眼睛一瞥某種菜,夾菜的太監便心領神會,把菜盤端近,皇上一般只吃一筷,再合胃口也不超過三筷,為的是不讓人知曉皇上喜好,給別有用心者毒害之機。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用完膳後,如果功臣在側,且皇上心情大好,便會賞賜給功臣,功臣恭恭敬敬謝過皇上,在一側喜不自勝地站著吃完,謝過隆恩。

皇上用完膳後有時也會想起各宮的嬪妃,各府的皇子,公主把吃剩的菜賞賜給他們,用食盒裝著讓太監提過去。如若他們再吃不完就分發給家裡的奴婢們。

這種殊遇可是很高規格的賞賜,既代表著皇上的寵愛,也代表著地位的穩固。

二、太監謀利,賣給宮外的人

皇上用膳後的剩菜往往是由太監轍盤。而太監又是一個過慣了苦日子的群體,自然想從中牟利。

他們和宮外的飯館的老闆勾結,利用出宮辦差的機會,把轍盤時剩下的菜分類裝好,乾溼分開,不同品相的菜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人群。幾個人形成一個輸送鏈,最後賣到的銀兩進行分贓。

三、重新裝盤,用做下一餐的擺設

皇帝用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餐前點心,各種涼碟,正菜配菜,不一而足,有些菜從沒動過筷子,品相又好,那些太監為了從中牟利,便把沒有吃過的點心、涼碟等重新裝盤,用下一餐的輔食,並且放在離皇上比較遠的地方。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樣做既可以上報買食材的花費銀兩,從中中飽私囊,又可以省去做這些菜的花費的功夫。

四、把剩下的飯菜曬乾做小寵物的糧食

宮中嬪妃眾多,各宮都養著不同的小寵物,小鸚鵡、小鴿子、雞、鵝、鷹鷂,小貓、小狗、羊、猴子、蟋蟀、錦鯉……

這些小動物也需要吃東西的,皇上吃剩的食物,在轍盤後,有的太監便把這些食物送到專門飼養宮裡寵物的宮女那兒,把一些食物做成丸子曬乾,成為這些小寵物的食物,然後再分發到各宮的奴婢手中,用來給這些小動物吃,卻說是從宮外買來的小動物的食物,從中又可以撈取一些銀兩。

皇帝吃剩的食物,也有用來養豬的,比如說趙匡胤就在皇宮中養豬,看來他吃剩的飯菜用做泔水了。

皇帝吃剩的飯菜應該都派上用場了,有的變成了皇上恩賜的御膳,有的變成了太監手中的銀兩,有的變成了小動物口中的糧食,可謂是物盡其用!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武漢壹周2018-03-30 23:44:41

皇帝用的、穿的,必定都是最佳的,連吃的都第一流,山珍海味、滿漢全席……皇帝每天上百種菜式,有的甚至動都沒動過的,壹周君老師琢磨剩飯剩菜怎麼辦?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用膳都是獨自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群人旁邊伺候,古代皇帝兩頓正餐。早朝後,下午,中間和晚上是宵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所有菜放在鍋中熱好,用膳時間沒固定時間,御膳房人一直待命,皇帝想吃飯,會對隨身侍奉的太監說傳膳,說一聲傳膳,太監就會傳給御膳房的太監,御膳房就會把膳食一道道擺在皇帝的面前。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每次用膳之前,親自把皇帝的膳食吃一遍,如果有人下毒的話,這樣皇帝就可以躲過去了。後來就出現以銀針驗毒,每道菜都用銀針試一下。不得不說古代皇帝吃飯真麻煩!

大菜之外有果鍾八品,小點心、爐食、鴨子餡包子、米麵點心等小吃,還有油炸的麵食,四品南北小菜一大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兩頓正餐飯菜桌子擺不完,皇帝吃離他近的那些菜,離他遠的那些幾乎都是不動的。所以那些菜皇帝不想吃,就會把膳食賞賜給大臣、嬪妃,接受賞賜的在專門桌子前站著吃完,不餓、不想吃,表現出真好吃的樣子,否則皇是要治罪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剩下的就是將剩飯剩菜以御膳的名義倒賣宮外,謀取暴利。明清時期倒賣皇帝剩飯剩菜更盛行,達到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靠這種方式賺錢的人最多時達一萬人。

皇宮裡吃食在百姓看來是極好的,知道是剩菜剩飯,也不會計較,很多賣相比較好,加加工賣給有錢的食客。倒賣的人就會將剩菜加米熬成粥,粥一碗也能賣十個子,吃得飽味道不錯,普通老百姓也買的起。

說是條灰色產業鏈,也算物盡其用,總比皇帝吃不完都扔了好。畢竟農民種糧食不易啊!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貓眼觀史2019-03-15 10:17:41

以清朝皇帝為例,皇帝吃剩下的飯菜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倒掉,當然只是部分,二是運出宮販賣,三是賞賜給王公大臣或者後宮嬪妃。

清朝皇帝每天只用膳兩餐,分別是早餐和晚餐,早餐會選擇在6點到8點,晚餐是在12點到14點,當然這是正餐,正餐之後還會增設小吃,時間不定,晚上還會有點心,若真是兩餐夜晚豈不是要餓肚子。

其實看清朝皇帝每天的行程,不難發現,他們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下面是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似乎又很長一段時間都花在用膳上,御膳房有120人,宮女太監150人,這些人就是專門負責皇帝用膳的,皇帝每天的選單也是由御膳房擬定,但是由內務府批准後才能製作。

尤其是清朝前期,皇帝的用膳標準簡直驚人,每頓都是滿漢全席,120道菜,三張大桌子,皇帝每天所需要的食材也讓人瞠目結舌,如下圖: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菜品多為滿族菜,另外也有東北風味的特色菜以及蘇杭菜,據說康熙和乾隆比較喜歡吃蘇杭菜,利用這些食材製作出來的菜目繁多,幾乎相聲中的報菜名裡,皇帝都吃過,如下圖便是清朝皇帝菜目的一部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不過後來,清朝皇帝認為如此多的飯菜,根本吃不完,遂減少至64道菜,後咸豐比較節儉,又降至32道菜,慈禧再次減少到24道,很多人都說慈禧鋪張浪費,確實如此,但是在用膳這方面慈禧花銷不如乾隆,她比較注重養生,不過水果的花銷就驚人了,這也是題外話。

那麼面對如此多的飯菜,皇帝們自然是吃不完的,那麼這些飯菜最終去了哪裡?

皇帝用膳時並非全部都吃,而是每個菜只吃一點,清朝歷史有記載,皇帝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當第三次夾同一道菜後,太監便會令人撤走,其中緣由大家也應該能猜個一二,只是為了防止有人下毒,不能讓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些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有時吃的盡興還會命大臣太監一起吃,但也只能站著吃,甚至想起某個嬪妃,將這些好吃的菜讓太監送過去,既然是送,也不會做的太過分,幾乎有地位的嬪妃都會有。

除此之外,皇帝吃不完的菜,根據剩餘的多少或者是菜的品相,有的會直接倒掉,或者被御膳房的宮女太監拿去吃,品相好的就會送出宮外販賣,有人說賣到宮外誰吃?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人幹過這事,民間有打著御膳房名號的飯館,甚至稱廚師也是宮廷御廚,他們就會購買皇帝剩下的飯菜,弄到店內再倒賣給民間百姓吃,其實民間百姓大多好奇皇帝吃的是什麼,有錢人就會去嘗試,這樣也算是體驗到了皇帝的待遇,有人吃過一次就足夠吹噓一輩子。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參考文獻:《膳底檔》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歷史好奇怪2019-10-02 18:18:30

皇帝吃不完是肯定的,因為皇上吃飯跟一般人可不一樣,雖然皇上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但是每一種菜,皇上最多隻能吃三口。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為什麼皇上只能吃三口呢?

因為在歷史上,皇帝作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常常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恐懼,因為誰都寄予皇帝的寶座,誰都想當皇帝。

皇上就害怕有人往飯菜裡下毒,而最可能被一下子就是皇上喜歡吃的飯菜,除此之外也害怕有的太監故意去迎合皇上,專門上皇上喜歡的菜邀寵。

為了規避這些教訓,歷史上的皇帝就會被要求,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吃什麼。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皇上喜歡吃什麼,皇家就有個規定。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每一道菜皇上最多隻能吃三口,如果菜超過三口,旁邊的太監必須立刻把這道菜撤下去,半個月之內不能再上這道菜

所以當皇上也很痛苦啊,什麼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雖然不能多吃,但是種類齊全,樣式多變,而且皇上吃飯,每頓飯至少要花上百兩銀子,一座就是一大桌,要顯示出皇家的氣派。

這個時候皇上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飯要怎麼辦呢?

由於這是皇上吃過的飯,那就有了特殊的意義。

一般來說皇上會首先賞賜給嬪妃或者是兒女,都是皇子和公主們,這些都是皇恩浩蕩,一般來說肯定是緊著自己家人給…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皇上還可能會為了顯示恩寵,把飯菜賞賜給一些自己信賴並且對國家有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就是比較高的大臣和皇上喜歡的大臣。

這些人受到皇上賞飯之後,需要感激涕零的叩拜之後,祖宗八代的感激之情來吃下皇上賞的飯,不論它好吃不好吃,你要是敢不吃完,那就是不給皇帝面子。

皇上不在乎你喜不喜歡吃,但是隻要賞給你吃了,你如果不吃,那就是在削弱皇權啊,那你就會成為皇上的眼中釘,所以一般臣子這個時候都是淚流滿面的吃完。

因為它難吃,而是要表現出來感激涕零的樣子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而且你不能坐那吃,坐著吃是皇上的特權,你想和皇上平起平坐不成?

比如說有一天西漢就有個大臣受到皇上恩寵,賞膳,他怎麼辦呢?

他要跪趴在地上把飯吃完以示恭敬。

除了嬪妃公主皇子和大臣之外,當然就是賞給家中的下人太監宮女們了。

能夠在宮廷中浸淫多年的男人,自然也都是玩權術,玩心理比較通透的人。

懂得如何駕馭手下,如何讓手下感恩,恩威並施是一個重要的措施,皇上平常高高在上,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天威了,偶爾賞賜給底下人一頓飯,這就是讓他們感激涕零的恩。

恩威並施才能夠讓底下人對他忠心耿耿,而不會有異心,省得被人加害,雖然皇帝的警衛能力不錯,誰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蹦出來一個人想殺你,所以身邊人一定要好好對待。

所以偶爾賞賜飯食也是皇帝權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但是到了清朝,對於太監宮女,沒有像明朝那麼大的權勢了,像明朝時期太監是可以操縱國政,賺取很多外快的。

這時候的太監宮女薪水比較低,又沒有什麼能夠撈油水的東西。

很多人竟然會選擇把皇帝賞賜下來的飯食送到民間給富豪倒賣,因為是皇上吃過的飯食,以此來謀取暴利。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件事情肯定屬於太監宮女範圍之內的潛規則,那肯定不會知道的,就算皇上知道了,輕易也不會為難這些人,本來人家薪水就低,能夠自己開源也不錯,他們也是要吃飯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沂藍書院趙月光2019-01-23 10:54:27

皇帝用膳少說也要二三十道菜,多的有百道菜。每道菜只吃二三口,剩下的菜當然不是倒進餵豬的泔水桶。皇帝一般會賜菜給各人,最後剩菜中的剩菜由御膳房的太監和宮女們吃了,甚至倒賣到宮外去。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1,末代皇帝溥儀的御膳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講了一些御膳的事情。

宮中只用膳兩次,早膳相當於午餐,晚膳相當於晚餐。

如果早上或下午皇帝餓了,就吃些點心。

皇帝的每份菜都有一個銀牌,是為了防砒霜的,古代的砒霜不純,雜質可以讓銀牌變黑。御膳在送給皇帝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專門的太監“嘗膳”,嚐嚐有沒有毒,所以皇帝吃的都是太監的剩菜。

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每頓飯有百樣菜,排場很大。

溥儀當皇帝時還是個小孩,所以他父親就讓他節省一點,每餐按例也有三十種菜左右。

溥儀記載了一次御膳房的早膳: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肺

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爐肉燉白菜

羊肉片川小蘿蔔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

羊肉絲燜跑躂絲炸春捲黃韭菜炒肉燻肘花小肚滷煮豆腐

燻乾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烹白內

除了一道鴨條溜海參是山珍海味外,其他都是家常菜。

外界對皇帝的御膳過於想象,其實皇帝也是凡人,山珍海味每餐吃一樣就行了,還只能吃三口。

皇帝吩咐一聲傳膳,十幾個太監依次傳聲下去,一直到御膳房。聲音還沒落下,御膳房的幾十個人已經端著菜來養心殿了。

這些菜早就在半天前準備好了,有些燉菜都是過夜菜一直在爐子上燉著。

這些菜端到皇帝面前,看著過夜菜實在是倒胃口。

不過溥儀是個小皇帝,皇太后和太妃們都寵他,另外做一些時新的御膳給溥儀吃。

這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隻雞鴨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

(軍機大臣、侍衛、高階太監等)連我們六口之家共吃豬肉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二斤。

每日還要添菜,添的比分例還要多得多。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

(每月)添菜連同分例一共是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

皇帝和太后們、妃子們一個月消費的豬肉是3萬多斤,算他們全家都是豬八戒也吃不完啊!

絕大多數都剩下了。

2,皇宮中用膳的規矩

皇帝坐在那裡用膳,當然不用起身來夾菜。都是傳膳太監看皇帝的眼色,皇帝想吃那份菜,傳膳太監就用調羹舀進碟子裡呈給皇上,如果皇上滿意點頭,再舀一次,不能超過三次。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所以再好的東西,皇上也只能吃三口。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內廷的《膳底檔》專門記錄皇帝的進膳,什麼時間,和誰一起吃,什麼菜,都記錄下來。但是不會記錄皇帝愛吃什麼菜,怕有人下毒。

3,皇帝的剩菜處理一:賜菜

皇帝如果覺的那樣菜好吃,或者好看,就賞賜給妃子、王子、大臣們。

上進畢,賞舒妃等位祭神糕一品,包子一品,小餑餑一品,熱鍋一品,攢盒肉一品,菜三品。

4,皇帝的剩菜處理二:御膳房吃掉或賣掉

皇帝賞賜完了之後,御膳房就把剩菜剩飯撤下去。

這些剩菜剩飯,品相好的,御膳房的太監和宮女們就自己享用了。

如果還有剩下的,就有善於鑽營的太監賣到宮外的餐館去,說是御膳。這些餐館再加加熱,賣給那些想得到“真龍天子口水”的富人!

5,另外補充一點:清朝的皇帝是沒有廁所的。

那帝要吃飯菜,還是要拉出來的。有專門的太監端著尿壺和便盆,跟隨這皇帝,隨時隨地伺候皇帝出恭。

這是防止刺客在廁所裡謀殺皇帝,狹窄廁所裡一個皇帝蹲在馬桶上,很容易被刺客幹掉的。

如果皇帝正在用膳時內急怎麼辦?

皇帝就在餐桌不遠處叫太監把便盆端上,直接處理出來!

太監宮女們還不能笑,笑出來就是大不敬!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一下關注並點贊。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棍哥觀史2019-04-15 11:40:52

皇帝作為封建時期的獨裁統治者,富有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註定了他的飲食會和我們一般人不一樣(以下就以清朝來舉例)。

負責機構

皇帝的餐食、夜宵、小吃甜點等有專門的御膳房來負責,內有皇家御廚、各地名廚、雜役、太監共幾百人為他服務。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進餐流程

呈膳單

是指在到飯點之前太監首先要詢問皇帝用膳的時間、地點、菜餚等等,然後把這些事無鉅細地全部記到膳單上,才能保證做對菜、準時做好菜、做完後送對地方。不然要是有一個地方搞錯了的話,“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傳膳

皇帝一旦餓了就可以傳膳,御膳房的人就會把事先準備好的菜餚端上來。

嘗膳

把菜給端上來之後,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試毒!

皇帝至高無上、生殺予奪,是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職業”,雖然歷朝歷代對行刺、下毒妄圖弒君這些“謀大逆”的人處罰極嚴(基本都會株連九族),但是也不乏有鋌而走險的人。因此為了保險起見皇帝在吃飯前都會叫人先吃幾口,證明食物無毒之後才能正式開吃,這個過程就叫“嘗膳”。

而叫誰替皇帝吃則沒有明確規定,純粹皇帝的看心情(有可能是身邊的太監,也有可能是嬪妃) 。

嘗膳後要是皇帝還感覺不放心的話可以繼續用銀製品、象牙筷來測毒。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用膳

經歷過以上一系列繁雜的步驟之後就可以進入主題“用膳”,也就意味著皇帝終於可以開吃了。

菜品

帝王一餐譜,百人數年糧。

這話雖然略顯誇張,但是卻道出了皇帝用餐的奢靡。

據史料記載,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七十多歲的乾隆老爺子一大早就點了炒雞、燉酸菜熱鍋、鹿筋折鴨子熱鍋、燒狍肉、肉絲炒韭菜等數十道菜,還不包括飯後甜點和小吃,足可見其豐盛。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到了帝后生日的萬壽、千秋節以及春節,乾隆皇帝還“發明”了滿漢全席,屆時成百上千道全國各地名菜、宮中御餚全都羅列在宴桌上,供滿漢各族大臣、王公貴族盡情享用,場面之壯觀可以想見。

後來到了慈禧當政的時候,她繼承了乾隆的“優良傳統”並且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勢頭:御廚迫於她的淫威,每天都要為她網羅各地的山珍海味,老佛爺每頓飯所上的菜品幾乎都在百種以上(除去西逃的那一段“苦日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遊的幾乎全被她吃了個遍。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麼多的珍饈美味,平時皇帝一個人是肯定吃不完的(即使加上他偶爾賞賜給妃子、大臣的那幾道菜,剩餘的也是絕大多數),那麼皇帝吃剩的飯菜該怎麼處理呢?

雍正諭旨:凡粥飯及餚饌等類,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用。人不可食者,則哺育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

從雍正的這道旨意中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剩菜剩飯大致有三個去向:

品質稍好,還能吃的就賞給下人吃;

下人也嫌棄或者不能食用的就拿來飼養貓狗等寵物;

最後連它們都不吃的就只能收集起來曬乾,然後用來喂鳥。

皇帝坐擁後宮三千佳麗,還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絲毫不用考慮費用問題,這也難怪人人都想當皇帝了。

棍哥團隊:曉史原創,侵權必究!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驍勇342019-04-11 21:25:47

謝邀!

據野史記載,皇帝的一頓飯必須幾十個或上百個菜種,肯本就吃不了。桌上的那些“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隨皇帝、皇妃全身而退。但剩了以後並不是扔掉,而是經過多方面搞了一個“專利營銷”,並且每次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趕上皇帝心情好時,會授意御膳房的總管把一些“家常菜”端到他自己的房間留著,等交班的一批太監宮女聚在一起吃掉,但他們必須AA制拿出一點兒“錢”放在桌上,以此類推。不過,這些有口福的人都是貼身伺候皇帝和娘娘的,其他人等不在之列。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而有些“天宮大菜”單獨提出來拿到京城的監牢賣給“貪官”及有錢的囚犯,價格高的離譜,並特意告之這是皇帝剩下的,每次都能被搶購一空。甚至有些“來者”不拒的犯人因此免了秋後問斬之刑,因為殺了就斷了總管的財路。民間曾有句諺語形容這來錢道:一年御膳房,三千雪花銀。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還有些一口沒動的更是人間難得的“人參果”。

因為每到飯口,皇宮外都有眾多的“美食家”翹首以盼。當宮門一開,拍賣馬上開始,誰叫的高誰拿走。傳聞清朝乾隆皇帝最愛吃的“烏龍盤玉柱”最高價賣到了現今的一萬人民幣,而那道菜其實就是一根兒大水黃瓜盤了幾根鹿肉條,頂頭放一個櫻桃,盤底是用食材加工的鹿肉丁兒。當然了,真假不得而知,也沒人吃過。

但我“信”!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1993年未,我去承德大佛寺266醫院對面開飯店,盤完店二個月後,到避暑山莊門前的“皇宮飯莊”(二樓,飯店名想不起來了,應該也叫什麼什麼莊)想吃頓皇帝大餐,就先點了這道“烏龍盤玉柱”,78元一盤。結果端上來後我鼻子都氣歪了。一根立著的水黃瓜盤了一圈細火腿腸(1。5一根兒,一個連一個,三根兒為一條烏龍,轉著圈盤上去),黃瓜尖兒上放一個小紅櫻桃,盤底全是杏仁兒。另外一個“鳳凰展趐”,端上來時我差點吐血,半顆白菜鋪壓盤底,中間一小堆肉醬,哭笑不得時慶幸見了點兒肉星,價格嗎!人家說我選的,86元。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那頓飯,兩道菜,一小瓶半斤裝“玉液瓊漿”,皇上吃的米飯,一共花了370元,吃吐了不說,那叫個憋氣又窩火喲。

那時候我在家鄉單位一月工資才112。27元。

最可恨的那米飯,都他姥姥餿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估摸著這家飯莊可能就是延襲皇宮剩菜的處理方法:

把人“摸透了”,只要名,不差錢,才能賣大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就像羅卜開會,一盤皇帝吃的順氣菜,在民間,就叫群英薈萃,花高價都搶不著。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歷來現實2018-12-10 15:52:05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皇帝肯定決定不了它們的去處。

皇帝不光決定不了這個,別看他能決定把哪個封疆大臣腦袋擰下來,他甚至還決定不了自己能多吃幾口。那是因為清代宮廷內部有一條慣例,再好吃的菜品,你皇帝爺也不能吃第三口,通常你吃第一口的時候旁邊伺候的太監們的眼睛就瞪圓了,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隨時等你動第二口的時候大喊一聲“撤!”馬上給你撤下來。不僅給你撤下來,而且保證這道菜在未來的十天半月你皇帝別想跟它再見,保證再也不見。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一條祖訓倒是有可取之處,一是為了避免讓別人猜出皇帝的口味,萬一日後下毒怎麼辦?而是怕做出這道菜的御廚驕傲,等他老了退休了萬一出去胡嘞嘞,說皇帝喜歡吃他做的哪道菜,這種現象也是決計不允許發生的。

清朝皇帝的膳食有著嚴格的追溯機制,他吃的哪盤菜的食材是哪裡進貨,哪個配菜,哪個烹飪,哪個傳菜都記錄在冊,清清楚楚,出了問題知道找誰的麻煩,想跑你也跑不了。

皇帝倒是想改變這種現狀,有些時候就會把吃剩下的肉食、點心賞賜給妃子兒子、王公貴族、寵信大臣,除非當面勒令你吃進肚裡,否則大家一扭臉,還是轉手把它們給了太監,或乾脆扔掉,皇帝身邊的紅人,誰會窮到吃不上冷肉冷餑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不知道啊,還鍥而不捨樂此不疲呢。

當然有時候身邊實在沒人,也會抓幾個太監賞賜給他們,這幫太監倒是有眼力價兒,雖然跪倒山呼萬歲,感謝賞賜。扭過臉兒來多半還是要把它們轉送給級別更低的小太監或宮女。

這也不怪他們,據溥儀的回憶錄裡描述,這皇帝的膳食是“營而不養,淡而無味”,乍一看科學配比、營養全面,味道著實差著點意思。

由於皇帝的膳食太過講究佈局排場,每餐飯總有不下幾十道菜,慈禧更是增加到了一百多道,賞賜也賞不過來,那就只好由太監們處理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有經濟頭腦的太監就會打起這方面的主意。

清代紫禁城的北邊有一溜飯店、雜貨店,很多都是太監們開的,或者入了股,最不濟也是有業務聯絡,專門賣皇宮裡倒騰出來的物件,其中的一大項就是剩飯剩菜。

這些剩飯菜,全須全尾兒的可以再度登上大點的飯館,能吃到的還得是中產階級;賣相不佳的攏到一塊,就是貧民百姓最愛吃的折籮,吃瞪眼兒食,一個銅子兒撈上一大筷子,逮著一大塊肉就算撿了便宜。

還有的小太監把這些吃剩下的餑餑放到醬缸裡發酵,做出的甜麵醬味道相當不錯,算是皇家甜麵醬,除了自己偶爾吃一口,賣到宮外也很受市場追捧。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鄧海春2019-05-04 15:32:42

對於平凡百姓而言,口腹之慾是難以窮盡的。但是大部分人力有不逮,不能盡享天下美食,唯獨帝王能網羅天南地北的珍饈美饌,大飽口福。皇上一餐所呈上的美食多達幾十種,至清末時,甚至多達百餘種。御膳菜品雖多,卻不能盡數品嚐。因而剩飯不在少數,那麼對於這些剩菜,宮中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餐桌之上是感情升溫的最佳場所,與群臣共食能促進感情,賞賜重臣剩飯也是帝王以示恩寵的方式。

周朝時,宴樂群臣的觀念已經極為普遍,在《小雅》中就有周王設宴與賓客共歡的描述,目的無非是以禮樂精神來維護統治。但是在禮崩樂壞後,這樣的宴席不再常有,賞賜飯食變得普遍。唐朝時,劉禹錫就曾在《代謝賜酒食狀》記載帝王賞賜臣子飯食一事。至明朝時,這種行為仍然數見不鮮,“其分御膳,啖公有左右近幸所不能得,而公得之。”在唐順之的 《暘谷吳公傳》也可以發現賞賜剩飯意味著帝王的親近,類似於清朝時賞賜黃馬褂之意。

飯食除了賞賜臣下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賞賜老人。

清朝時,康熙曾舉辦千叟宴,所請者都是六十五歲之上的老人。賞賜給老人御酒,並且分發御膳,甚至遠道而來的老人還有賞銀可拿。當然,這樣大規模的宴席操辦起來難度過大,宴請人數過多。因而在清朝時,僅舉辦了四次,目的是為了在國內推行孝德。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帝王的賞賜多是心血來潮的一時之舉,大部分時間剩飯的去向不勞帝王費心,而是由御膳房處理。

在清朝,雍正曾下旨,帝王所剩的粥飯或是佳餚不能拋棄在溝渠裡,“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由此可見,在此之前剩飯的去向一般預設是丟棄溝渠,否則也不會特意下諭旨給御膳房囑咐剩飯如何處置。畢竟帝王一般不會吃剩飯,但是在這之後剩飯就多由下人食用。如果人無法食用,就給鳥獸食用,這種處置方式比起棄之溝壑更加人性化,也更為節儉。

以上幾種處理方式都相對光明正大一些,其實對於剩飯的處理還有一些隱晦的方式,這些就不為帝王所知了。

比如說剩飯再上桌,至光緒帝時,用膳已經以百計數。帝王一般只吃距離較近的菜,對於較遠的或是不感興趣的菜,帝王不會動筷。可以說此時帝王用膳頗有儀式性的感覺,如此一來也就給了御膳房可趁之機。很多完整的菜會在下頓時熱熱重新上桌,畢竟皇上關注不到。除此之外皇帝剩飯也會被倒賣到宮外飯店,畢竟御膳聲名遠揚,願意花大價錢一嘗的人不在少數,因而,皇帝的剩飯還是很有市場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剩飯再上桌和倒賣都是御膳房暗中搗鬼,皇帝日理萬機對此事關注較少,也就助長了此事。

據說光緒帝一日四個雞蛋花銷多達三四十兩白銀,這其中貓膩顯而易見。御膳房能夠如此大膽也就不難理解了。

皇帝的剩飯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由於帝王身處政治中心。一舉一動都與天下大勢息息相關,所以帝王剩飯也能反映出一些資訊。比如清朝時剩飯數量之多,慈禧之窮奢極欲盡顯,也就能看出清朝之腐朽離已然滅亡不遠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剛日讀史2019-04-09 14:05:28

咱們先看個段子: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有個農民在地裡幹活,幹著幹著肚子餓了,可是他的午餐只有一個硬饃饃。

拿著又冷又硬的饃饃,老農不由得感嘆起來:“我要是當了皇上那該多好啊!現在可以躺在床上睡午覺,醒了想吃東西就喊一聲“

來人,給我拿盤餃子來

!”餃子馬上就有人送來,多享福啊!

乾隆劇照: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老農從來沒去過京城,在他的想象中,皇帝能天天吃餃子。餃子在他心中就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了。

可是皇帝真的是如老農想像的那樣,

天天吃餃子嗎?

皇帝吃飯在歷朝歷代都是件大事,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吃好喝好。

那皇上到底吃什麼呢? 皇帝一般每天兩頓正餐。這兩頓正餐叫 “膳”,

分早膳和晚膳。

早膳: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當然了,皇帝餓了也可以隨時叫吃的喝的,但這些只能叫 “點”。

我們看看乾隆皇一天的生活安排吧:凌晨4點起床,去坤寧宮請安;5點喝一碗冰糖燉燕窩;6點用早膳,讀聖訓;7點茶宴;8點到13點批閱奏摺;13點到15點接見大臣,15點用晚膳;16點繼續批奏摺;17點至20點自由活動; 21點休息。你看,乾隆一天就吃兩頓飯。

由於皇帝的早膳吃得很早,御膳房會很早就準備好飯菜。吃什麼呢?

據清《膳食檔》記載:

光緒早膳菜譜包括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燉肉、汆丸子鍋子,豆秧汆銀魚、小蔥炒肉、掛爐鴨子烹肉、豆腐湯,八寶鴨子、什錦雞絲、口蘑爛鴨子和三鮮肥雞、燕窩鴨條、熘鴨腰、荸薺火腿、什錦魚翅,燕窩炒鴨絲、肉片燜玉蘭、肉丁果子醬、榆蘑炒雞片、蓋韭炒肉、炸八件。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吃完這些,最後以一碗燕窩三鮮湯結束。是不是特別豐盛?

這是早膳,晚膳和早膳的內容也差不多,大同小異。 當然,正膳之外,皇帝可以隨時叫點心來吃。

因為每個皇帝口味不一樣,比如道光愛吃巧克力,乾隆愛喝豆汁,慈禧鍾愛甜食,御膳房會根據他們不同的喜好製作一些點心,讓他們在兩膳之外的時間食用。

點: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每次用膳有這麼多菜,能吃完啊?您別急,皇上吃飯是有規矩的,每道菜不許超過三口。無論什麼菜都一樣。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別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也是怕別人下毒。

絕大部份的菜都是嘗一口就夠了。所以,每天都要剩不少的飯菜。 皇帝吃剩下來的菜怎麼辦呢?

一是賞賜給妃子及大臣們。

根據宮裡的規矩,皇帝用膳後,會將沒吃完的菜餚和點心賞賜給嬪妃、阿哥們。

也有遇到皇帝高興了,賞賜給太監和宮女的時候。另外也會偶爾賞賜給大臣們。得到賞賜的大臣,往往受寵若驚,謝主隆恩。

賞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因為能得到皇上賜膳,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這也是帝王拉攏臣子的一種權術。

第二種辦法,那就是買到宮外去賺錢。

要知道,普通人一輩子也沒機會吃到御廚做的御膳。所以這些皇上沒吃完的剩菜,會分成幾個等級處理給各類飯店。

山珍海味賣給高檔飯店,普通菜餚賣給普通飯店,剩下的那些大雜燴就賣給路邊攤。

這些菜餚雖然是剩下來的,但口味比一般廚師燒的要好得多,不怕沒人吃

。特別是那些路邊攤點,把這些大雜燴一鍋燉,兩枚銅錢一大碗,還是很受窮人的歡迎的。

賞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解放後有人採訪過溥儀:問他當年做皇帝的時候吃的是什麼,溥儀回答說:

“宮裡的飯,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皇帝吃的飯,著重排場、規矩,儀式感特強,但究竟味道如何,

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咱老百姓的家常小菜吧。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紫禁公子2019-04-16 12:36:55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的帝王們,都被民間百姓奉之為是天子,因此都對他們尊敬無比。這一份尊敬,從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別說皇帝一日三餐的飯食,那每頓飯都是奢侈無比。大家應該都知道,皇帝吃飯的時候,排場非常大,他每一頓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餚都要精緻,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畢竟是一個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寵的妃嬪陪他一起用飯,也就才幾個人,這麼一點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東西。如此一來,皇帝每吃一頓飯,都會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飯。那這麼多的剩菜剩飯,他們會怎麼處理呢?難道全部倒了嗎?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在溥儀曾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當中,他就這樣寫到過: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宮中已經不復當年繁華,一切吃穿用度已經被縮減了數倍。但既是如此,我每月還是要消耗掉810斤的豬肉,要用掉240只雞鴨,還有各種各樣數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類繁多的點心。想想看,那時候的溥儀還是小孩子,宮中的用度還被縮減了很多倍,但即使如此,他也要用到這麼多的食物。更別說在以前了,宮中繁榮的時候,那皇帝們的每一餐不知道就要吃掉多少。但也說了,人的胃口畢竟是有限的,皇帝每一餐都吃不完,那當然就會剩下很多。那這些多出來的飯菜,又該怎麼處理?當然不可能全部倒掉,畢竟皇帝吃的東西,怎麼能讓牲畜來食用呢?這不就是貶低了皇帝嗎?因此,皇上的剩菜剩飯通常有兩個途徑處理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途徑1,賞賜給別人。皇帝給別人賞賜飯菜,也是表現一種恩德的方式。畢竟,連皇帝用的東西都能賞給別人,可見是看得起他的。被皇帝賞賜了飯菜的人,通常都要表現出感激的樣子,要當著皇帝的面吃下去,同時還要滿心歡喜,表示出味道好極了的樣子。這樣一來,皇帝才會覺得高興,認為這些人識抬舉。但是皇帝的賞賜也不是天天都有,再者來說,他賞賜給別人,別人也不一定吃得完,所以還是會有剩的。那這後面剩下的飯菜就會由第2種方法處理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途徑2,運到民間售賣。皇帝吃過後的剩菜剩飯,撤下去,宮女小太監們也會偷吃一部分。而後剩下的飯菜,再拿到民間去售賣。而這些剩菜,百姓們還非常喜歡吃,上到富貴人家,下到平民百姓,都願意去爭相購買。百姓們覺得,皇帝是天子,受到了上天庇佑。若吃了他的剩菜剩飯,那還有可能沾一點福氣,能夠祛病消災。因此,皇帝的御膳一被運到民間,立刻就能被哄搶完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所以綜上來看,帝王每一頓的飯菜雖然豐盛,但實際上每一頓也不算浪費。畢竟他們吃不完,後面會有人幫他們吃。只是他們每一頓吃掉的銀子會非常多罷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我是越關2018-12-10 19:22:10

古代皇帝作為封建政權的最高統治者,是九五之尊,所以要從各個方面超越普通百姓。娶老婆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出門遊玩需要數十甚至上萬人隨從。即便是吃飯也有數十甚至上百道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時期,皇帝每天吃兩頓飯。早膳時間在上午7點到9點之間,晚膳在下午1點到3點之間。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載,清朝滅亡後,皇宮中對於膳食已經節省了很多,但每天依然保持著巨大的排場。作為皇帝的溥儀每天消耗22斤肉、5只雞、3只鴨,而隆裕太后每天的消耗更是達到了32斤肉。

另外據記載,隆裕太后的膳食標準傳承於慈禧制定規矩,每一頓飯有上百道菜,需要合併六張桌子才能陳列。而溥儀用膳時也有30多樣菜陳列。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菜上來之後,基本上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其他所有人需要在一旁站立侍奉。當然相當於二三十個人口糧的菜,皇帝根本吃不完。那麼面對這些吃不完的飯菜,皇帝可以把這些吃不完或者不愛吃的菜賞賜給嬪妃、皇子或者大臣。

接受了皇帝賞賜的人即便是不餓或者不想吃,也必須要表現的感激涕零,然後再另設的桌子旁站立吃完,如果這個過程中皇帝高興的話,或許會賞賜一個座位,那麼就可以坐下吃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另外,雖然皇帝的飯菜可以賞賜,但畢竟賞賜出去的是少數,所以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撤下去重新上。在很多時候,皇帝的膳食都是排場,大部分都是擺設,所以很多時候一些皇帝沒有動過筷子且又能儲存的菜會被撤下,等到下次用膳的時候再端上來。其中產生的巨大利潤也被相關人員的貪汙。

最後就是倒賣出宮了。這種情況在清朝時期非常盛行,甚至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些太監從宮中將一些品相比較好的菜品以低價倒賣給酒樓,酒樓得到這些菜品後會大肆宣傳,告訴大家今天有“御膳”出售。而當時的百姓認為能夠吃到皇宮裡的菜品是福氣,所以很多民間的鄉紳富豪也會爭相購買。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另外那些品相不好的菜品也有處理方式。據一些晚清時期的文人記載,宮中太監會將這些品相不好的菜倒賣給小商販,這些商販會將這些品相糟糕的菜全部倒在一和大桶之中,然後倒入醬水。這樣御膳就被埋在了醬水之中,小商小販挑著“大雜燴”沿街叫賣,一文錢撈一勺。儘管是殘羹剩飯,這些人聽說了是御膳也會爭相購買。一些運氣好的說不定能夠撈出一個大丸子,當然那些運氣不好的那就只能撈出一些剩骨爛菜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大東食探2019-10-13 22:47:23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如何處理的?專家:成了太監的肥差

古代的帝王們,都被民間百姓奉之為是天子,因此都對他們尊敬無比。這一份尊敬,從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別說皇帝一日三餐的飯食,那每頓飯都是奢侈無比。大家應該都知道,皇帝吃飯的時候,排場非常大,他每一頓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餚都要精緻,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畢竟是一個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寵的妃嬪陪他一起用飯,也就才幾個人,這麼一點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東西。如此一來,皇帝每吃一頓飯,都會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飯。那這麼多的剩菜剩飯,他們會怎麼處理呢?難道全部倒了嗎?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通常擺三張大桌。後來因國庫緊張而將菜譜減少,120道菜變為64道菜。咸豐皇帝又減去一些菜,變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再將菜減為24道。慈禧獨攬大權後,又恢復的百道大菜的規矩,每頓飯要用銀200兩。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賞賜給妃嬪、皇子及大臣們

皇帝在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一群聽賞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裡一時高興,便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估計主要還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賞賜的飯菜,即使你不餓也得吃把它吃完。

還有就是皇帝吃飯期間或者是吃完飯,忽然想起那位妃嬪什麼的,就會吩咐太監將飯菜打包贈予妃嬪們。不管是作為王公大臣,還是妃嬪皇子,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飯菜,也算是莫大的榮幸,雖然是名義上皇帝的剩飯剩菜。

按照慣例來說,是要倒掉的,畢竟別人吃剩下的東西,與垃圾無異了。但是卻有那麼一些膽子比較肥的太監,悄悄地把皇帝吃剩下的事務帶出宮去,賣給自己相熟的飯館,並說這是御膳房的食物。當時很多有錢人都是趨之若鶩,畢竟能夠吃到跟皇帝一樣的美食,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因此,倒賣皇帝剩飯這個事情各朝各代都有人幹過,從御膳房到太監到御前侍衛,都有油水可撈,可以說活生生地變成了一門子無本的買賣,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掙了不少錢,買地置業,娶妻生子。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當然了,皇帝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有賜食的習慣,但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並且這種賜食是專門製作的,口味材質雖然比普通的食物好得多,但是跟皇帝吃的,差別那還是很大的。許多的大臣都對這樣的賜食機會十分抗拒,只是礙於要掉腦袋的事情,才不得不勉強接受。

最後一張圖 與本題無關,小夥伴們 你知道古代帝王為什麼有的稱寡人 有的稱 朕嗎?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亮仔學史2019-03-16 21:42:17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自然是每天吃著“滿漢全席”,菜品琳琅滿目,一般人估計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其實,皇帝每天的生活也和我們平常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雖然有宮廷特一級廚師輪番伺候著,估計天天吃也就沒什麼滋味了。

以清朝皇帝為例,整個清朝,要說最會吃的皇帝,那還要屬乾隆,乾隆是古代最幸福的帝王,壯年登基,國家繁榮,享受了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據說乾隆爺每天的菜譜就有108道菜,那我們不禁要問,這麼多的菜,他自己肯定吃不完,那剩下的菜都會怎麼處理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1。當泔水倒掉

皇帝的飲食屬於宮廷絕密,一般再合口的菜,皇帝也不會超過3口,因為這是禮儀,皇帝不能給別人留下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印象,還有一點,就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皇帝的喜好,避免別人趁機下毒。皇帝吃完三口之後,伺候的太監就會喊一聲“撤”,然後將這些菜直接倒掉,而且任何人不允許私自藏匿,避免討論,違者會嚴懲不貸。

2。賞賜給嬪妃、大臣

皇帝在用膳時,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用膳,包括皇后(太后除外),這是皇家的規矩,一切要按禮儀行事。而皇帝吃到高興時,也許會突然想起自己的愛妃或心腹之人,就會命人將菜品賞賜給他們,賞賜的食物還必須是皇帝沒有吃過的,因為我們之前說了,不能讓任何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麼。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3。拿到宮外售賣

其實這種做法在宮廷之中是不允許的,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少宮女和太監會把品相還不錯的剩菜偷偷藏起來,賣給宮外的酒樓。當時在宮廷之外,不少打著“宮廷御廚”的旗號,其實他們的廚師並不一定都是宮中出來的大廚,好多是購買了這種剩菜,自己稍微再一加工,加上打著皇帝的旗號,導致許多人趨之若鶩,畢竟是皇帝吃過的東西,誰不想嚐嚐皇帝的御膳呢?

4。宮人偷吃

這種處理方法其實和第三種如出一轍,雖然不被允許,但私底下躲在角落裡偷吃幾口,這種事還是杜絕不了的。畢竟在宮中服役的下人,大部分處在最底層,平時吃的東西很多都難以下嚥,面對美食的誘惑,誰都會垂涎三尺。但是千萬不能被管事的太監抓住,要不然,輕則杖責,重則丟了小命,所以偷吃還是要冒著一定的風險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其實古代,皇帝生活的比較規律,他們受嚴格的家法管制,活的也是相當不自由。

寅時就要起床讀書、問安。

卯時才能用早膳。

辰時就要上朝理政、接見大臣。

一直到午時才能用膳,稍微午休一會。

下午要繼續處理國事,抽點功夫再讀讀史書。

到了晚上稍微吃點點心,然後就準備就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一切都被安排的滿滿的,有祖宗的家法在,大部分的皇帝逃不出這套枷鎖,稍有違反,就會被認為是“叛逆”,被史書大書特書,著名的明武宗朱厚照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史論縱橫2019-11-05 22:04:42

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是天子,皇帝的吃穿用度自然是平常人無法匹及的,那麼古代皇帝吃的都是什麼呢?而這些吃剩下的又將怎麼處理呢?

皇帝吃得有多奢華呢?

皇帝的一日三餐必定是極盡奢華的,不僅要求每一頓的菜品要多,而且樣樣都必須非常精緻。

溥儀曾在自傳《我的前半生》當中寫道:“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宮中已經不復當年繁華,一切吃穿用度已經被縮減了數倍。但即是如此,我每月還是要消耗810斤的豬肉,要用掉240只雞鴨,還有各種數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類繁多的點心”。用度已經被縮減了數倍,數目還是如此令人咋舌,清末明初多少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下,這位曾經的少年皇帝卻如此奢侈,貧富差距還真是懸殊啊!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溥儀還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過皇帝吃飯的事絕對不準別人叫飯,應該叫“膳”,廚房叫“御膳房”。而且古代皇帝並不只是非要到飯點才用膳,而是餓了想吃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傳膳,每一頓有相當大的排場,至少都是幾十名太監穿戴整齊在一旁伺候。

皇帝的每一頓都如此奢華,那吃剩下的又怎麼處理呢?

皇帝在用膳前,都會有專門試吃的太監,說是試吃,實則是為皇帝驗毒,只有驗過的菜才能入皇帝的口,而且皇帝吃菜都要遵守一條準則,也就是“吃菜不許過三匙”,這又是為何呢?因為古代有許多企圖造反的人都會採用下毒的方法,因此皇帝絕對不能將自己的喜好讓外人知道,皇帝的飲食可以稱得上是國家機密,即使是碰到了皇帝自己愛吃的菜,也不能多吃,避免被人分析出皇帝的口味和飲食的偏好,這也說明了一國之主並不是那麼好當的,表面上雖然是無限風光,但背後也要為這無限的榮耀付出巨大的代價。

皇帝既然菜都只會吃兩三口,並且還會有很多菜都不曾嘗過,那麼這些剩下的菜又會怎樣處理呢?

將飯菜賞賜

當時皇帝將飯菜賞賜給別人,相當於是一種表現恩德的方式,受到賞賜的臣子們會將這些飯菜視若珍寶,會感到無上的榮耀,這種賞賜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只有地位非常高的王公大臣或者立了大功的將軍等才能得此殊榮,當然,皇帝身邊的一些紅人太監或者宮女偶爾也能得到這種賞賜,畢竟這些人更加懂得皇帝的脾性,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

運到民間進行售賣

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撤下去之後,偶爾會有一些宮女小太監偷吃掉一點,這也是常有之事。而剩下的飯菜,就會被人拿到民間去售賣,這些剩飯在當時也是非常有人氣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貴人家,都願意爭相去購買這些飯菜。這又是為何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的人們都稱皇帝是真龍天子,總會有一點迷信,認為自己吃了皇帝的剩飯,多多少少都會沾到一點福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和財富,甚至會有人覺得皇帝的口水都不似常人的口水,皇帝的口水被稱為“龍涎”,人們盲目的認為吃了皇帝剩下的飯菜,書生們都能考上狀元,甚至連普通平民百姓也能當大官,真是荒謬至極。

第二個原因則是皇帝吃的東西都是非常昂貴的,很多都是平常人家一輩子都不可能吃到的,就算是皇帝吃剩下的基本也都是山珍海味,雖然有的運氣不佳的人或許只能買到一些魚骨爛菜,但有些運氣爆棚的人也有可能會買到很多物超所值的剩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還有很多品相不好的剩菜,會被賣家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大雜燴,顧客用一個大勺子撈,撈出什麼算什麼,雖然這種食物有點噁心,但對於很多窮苦人家是非常划算的,他們能夠吃得起,能夠吃得飽,而且這些剩飯剩菜的味道也是相當不賴的。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家有那麼多吃不上飯的人,與此同時,皇宮卻還要考慮如何處理如此多的剩飯剩菜,令人唏噓。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張生全精彩歷史2019-02-23 10:02:40

古代皇帝用膳,向來都是大排場,每頓飯怎麼也要有個幾十道菜。在清朝時更為誇張,動不動就有上百道菜。那麼,皇帝肯定吃不完這麼多菜。我們知道,皇帝用過的東西,誰也不敢用。那麼,皇帝吃過的這些剩菜,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用膳)

我們以對宮廷膳食的記載詳細的清朝為例。

清朝皇帝吃飯,一餐三十多個菜,是正常水平。每當有外賓或他國使者來訪時,菜品數量甚至會有上百道之多。一般來說,宮中只安排兩次用膳,一次是早膳,也就是中午飯;第二次是晚膳,相當於我們的晚餐。在其他時間中,如果皇帝餓了,可以單獨下令讓御膳房做菜。

當然,菜品端到皇帝的桌上之前,菜品的安全肯定是要透過檢查的。

像清朝的皇宮內,就有專門的嘗膳太監。任何一道菜,都必須要由他測試無毒之後,才能端給皇帝品嚐。

不過,嘗膳太監也有可能被心懷不軌的人所收買。因此,在嘗膳太監嘗過之後,每道菜還有專門的銀牌,用來測試出像砒霜之類的毒藥。

在菜餚上桌後,皇帝吃飯也是很講究的。

首先,皇帝不需要起身夾菜,會有專門的傳膳太監負責這項工作。

不過這對傳膳太監的要求也比較高,他們一般都只是根據皇帝的眼光來行事。稍有出錯,可能就會觸怒皇帝。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傳膳太監在夾菜,圖取其意)

其次,任何一個菜品,哪怕皇帝再喜歡,也只能讓太監夾三次。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心人在皇帝愛吃的菜裡下毒。

在清廷入關之後,清朝的前面幾位皇帝用餐,實際上是非常節儉的。從皇太極到雍正,全都是痛恨浪費糧食的人。雖然他們的一餐也至少有十多二十個菜,但對於剩菜的處理卻是一直非常得體的。

後來雍正曾專門頒佈過一道諭旨,後世的子孫們也基本都是按照諭旨行事。

這道諭旨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專門制定的剩菜處理方案。

第一種方案,就是將皇帝吃剩的飯菜賞賜給皇子、貴妃、大臣等親信,以此表達皇帝對他們的寵愛。

通常來說,當時的人們都以皇帝賞賜剩菜為榮,賞賜得越多,心裡越高興。

當然,也會遇到皇帝心情不好,誰也不賞賜的情況,於是第二種處理辦法就產生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賞賜給妃子的菜食,圖取其意)

第二種方案,就是太監們把這些剩菜剩飯撤回御膳房,通常是由太監和宮女們來負責吃掉。

當然,由於菜品種類形式多樣,太監和宮女們自然是不可能嫌棄皇帝的剩飯,基本上都能吃完。

第三種方案,就是把剩菜剩飯作為貓犬等寵物的吃食。

有一些貓犬不吃的,就曬乾作為禽鳥類寵物的吃食。由於皇宮人口較多,後宮的妃子們大多數都餵養了寵物,光是每天寵物的開銷,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都是近半年到一年的收入,因此皇帝把規格較高的菜品作為寵物飼料,也能夠展現出節儉的作風。

以上所說,都是被皇帝所認可的正常處理途徑。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特殊的途徑,讓一部分膽大滑頭的太監發了財。

民間傳說,皇帝的口水是真龍體液,吃一口就能升官發財、健康長壽。不少太監利用世人這樣的心理,便在出宮公幹的時候,偷偷把一些容易儲存的膳食給帶了出去。再透過一些渠道,高價賣給有錢人,往往都能獲得暴利。

值得一提的是,像這樣倒賣皇帝的膳食,在清朝已經後期,已經是非常常見的行為了。搶購者人數一直居高不下,膳食也基本上是供不應求。

(參考資料:《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七彩家庭園藝2018-10-01 15:17:08

皇帝

貴尊人間天子,穿的是龍袍,住的地方是金鸞寶殿,行以輦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尋常,

講排場,重花樣,宮廷之中對古代帝王的飲食上都十分用心。御膳房把飯菜準備好之後,要在用膳時刻由侍衛傳菜,並且,每道菜要按規定的佈局進行擺放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怎麼吃飯,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吃法。飯菜的豐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們口味和喜歡的不同而有異。而且

每個皇帝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如

清朝

皇帝,一般每天只吃兩頓飯,即早膳和晚膳。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家自稱孤家,吃飯時也是自己一個人吃,在專設的桌子前單獨進餐,民間稱為“吃獨食兒”。雖然皇帝喜歡吃獨食兒,但吃飯時不會就他一個人,旁邊會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監。

在吃飯前,自然也是怕被人下毒,一般會用銀針等驗毒,但是這樣皇帝仍然不放心,他會找身邊的宦官先試吃,確認沒有毒之後再吃。

因為菜太多,桌子擺得滿滿的,用餐時遠處的菜便夠不著。但不必擔心,皇帝吃飯時,並不用自己夾菜,太監會送到嘴邊。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聽賞的人,如寵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時高興,更多時候是吃不完,就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因為是皇帝賞的,即使不餓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極了”。

宋代皇帝基本上就會分給宮裡的太監宮女吃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標準御膳,每頓飯有120道菜,要擺三張大桌,此外還有主食、點心、果品等。後來,有的皇帝覺得這樣太浪費,菜譜變少,120道減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咸豐皇帝在位時,又減為32道;咸豐死後,垂簾聽政的慈安,又將御膳再減為24道。慈安太后死後,獨攬大權的慈禧太后又擺起了譜,恢復了每頓飯百道大菜的老規矩,一頓飯少說要花200兩銀子。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除了皇帝恩賜外,清朝時期大都數剩下的御膳,都會被太監倒賣出去,品相好的賣到大的飯館去,這些飯館再加工後以御膳的名義高價賣出,那些品相欠佳的,就會賣給宮外賣粥的,御膳加上米熬成粥,味道不錯,價格便宜,老百姓也吃得起,大受歡迎。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煮酒君2019-04-28 23:57:56

古代皇帝作為九五至尊,大權在握,日理萬機,飲食方面自然也是備極奢華,各種山珍海味,供應不絕,少則十幾道,多則上百道。歷朝歷代皇帝們的用膳方式各有不同,飯菜的豐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人而異。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皇帝的用膳並不都像現在一日三餐,清朝的皇帝,一般每天只吃兩頓飯,即早膳和晚膳,但中間會不斷有點心和小吃供應,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御膳房隨時都可以上菜。皇帝吃飯時,並不像電視劇上演的那樣,會有妃子隨侍左右,在真正用膳時往往只有皇帝一人“吃獨食”,但旁邊會站有侍膳的宦官,偶爾還會有寵臣或皇子侍立左右,一同陪吃,遇到皇帝高興或吃不完時,就會把食物賞賜下去,而受到賞賜的人,必須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即使吃不下或者飯菜難吃,也要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這也是古代皇帝拉攏臣子的一種方式。

皇帝吃飯還有“菜不過三口”的規定,即吃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一旦超過,在一旁的太監就會把這道菜撤下去,此後十天半個月,這道菜都不會出現在飯桌上了。“菜不過三口”是法家權術的體現,是為了防止手底下的人知道皇帝的喜好而趁機邀寵,影響朝綱穩定。明朝的正德皇帝就是典型的例子,歷史上記載,正德皇帝喜歡做木工,宦官劉瑾每次都趁正德皇帝做得起勁時拿著奏摺去請批,次數一多,皇帝一煩,就讓劉瑾自己拿主意,劉瑾得了“聖旨”,就名正言順地把持了朝政,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菜不過三口”的另一個作用是為了防止被人下毒,滿桌上百道菜,每道皇帝只吃兩三口,就很難根據皇帝的喜好下毒,而要在每道菜中都下毒,工程量就太大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歷史上不乏皇帝被人投毒而死的事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就 記載:“漢惠帝司馬衷,食餅中毒,庚午,崩於顯陽殿。”

古代的皇帝的餐具通常都是以金銀器為主,即使是陶瓷等其它製品,也是上好的質地,以銀器為主,除了顯示皇家的氣派,還有很多實際功能。為了避免飯菜中被人下毒,皇帝在用膳前往往讓侍膳太監先嚐,稱作“嘗膳”,還有就是用銀器在飯菜中驗毒,如果盛御膳的是銀器外的其它質地的器皿,則在器皿外掛一個小銀牌,當做驗毒工具,末代皇帝溥儀就曾說道:“每個菜碗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在許多人看來,皇帝們的御膳都是極具奢華,滿漢全席式的,其實不然。根據清宮《照常膳底檔》記載,皇帝的御膳每餐一般二十品左右(宮廷中稱一個菜為一品),節儉的道光皇帝每餐只有四到五品,只有到了慈禧太后時,才增加到一百來品,一頓飯至少要花掉200兩銀子,如此多的菜品,單單皇帝一人肯定是吃不完的,皇帝的剩菜剩飯通常都有如下幾種處理方法:

賞賜給大臣、妃嬪或者其他皇親國戚,但接受賞賜的人必須站著把食物吃完,還要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這樣的“賜食”,是皇帝籠絡和獎賞下屬的方式,雖是獎賞,卻並不舒服。《史記》中也有記載,西漢初年,大臣石奮的姐姐是劉邦的小老婆,石奮退休後,有一天受到皇帝賜食,“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上在前”,是要跪趴在地上把飯吃飯,以示恭敬。

第二,賞給宮女和太監吃。

第三,運出宮外加工倒賣,謀取暴利。這在明清時尤為盛行,皇帝吃剩的飯菜,流出民間後,按品相被分為三六九等,品相好的,往往會被送去一些京城的大酒樓,酒樓便打著請到御廚的名號來推銷,許多人雖然明知是剩菜,也樂於花錢品嚐。至於那些品相不好的,通常倒賣給路邊的小販,小販們加上米熬成各種各樣的粥,再挑到街頭售賣,最便宜的時候能賣到“十個大子兒”一碗,即使是窮人也買得起,據說味道還不錯。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後來倒賣皇帝的剩菜剩飯竟然發展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人數最多時達一萬多人,從宮女、太監、酒樓老闆到民間小販都參與其中,可見其中利潤的豐厚,這種現象一直髮展到末代皇帝溥儀上位時期才消失。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歷史密探2018-03-31 22:24:46

古代帝王,無論吃穿用度,都是要優於普通人的。講排場,重花樣,宮廷之中對古代帝王的飲食上都十分用心。御膳房把飯菜準備好之後,要在用膳時刻由侍衛傳菜,並且,每道菜要按規定的佈局進行擺放。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飯前,自然也是怕被人下毒,一般會用銀針等驗毒,但是這樣皇帝仍然不放心,他會找身邊的宦官先試吃,確認沒有毒之後再吃。那麼問題來了,皇帝從來都是不缺吃喝的,各種珍饈也是都吃過的。那麼每天有一百多道菜,他如何吃的過來呢?剩下的菜如何處理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皇帝吃不完,那麼他一般會賞賜下去,寵臣、皇子都會受到皇帝的賞賜。他們都坐在皇帝的桌子旁邊的桌上,受到皇帝賞賜的時候要站著吃,而且要吃完。這畢竟是皇上恩賜的,不餓吃著都香。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時期,皇帝更講究排場,要吃滿漢全席,但是太多的飯菜吃不完怎麼辦?御膳房會把剩菜剩飯賣到酒樓,酒樓也會打出御膳的旗號,但其實賣的就是宮裡的剩菜剩飯。這些飯菜,品相好的,打折後賣給酒樓他們再回一下鍋,馬上就能高價賣出,甚至這都成了一種賺錢的灰色產業鏈。可見,這是多麼嚴重的浪費。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奕天讀歷史2019-05-11 23:07:07

古代宮廷的生活起居,向來都是讓眾多人感興趣的話題。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古代皇帝吃飯,都是十分講究排場的,幾十、上百道菜應該都是慣例。這麼多飯菜,給一個人吃,必然吃不完,那剩下的飯菜怎麼處理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裡就說一下離我們時間最近的清朝,都是怎麼處理的吧。畢竟,有很多清朝末年的當事人,後來寫了很多介紹宮內生活的文字,並且公開出版了。這些文字記錄,可以讓我們比較可靠的還原真相。

宮廷吃飯的規矩

清朝宮廷中,準備吃飯,叫做“傳膳”;吃飯,叫“進膳”、“用膳”;給皇帝做飯的廚房叫做“御膳房”。

清朝宮廷,一天有兩餐主食,一般早膳是在早朝以後,上午10點左右;晚善是下午5點左右,中間間隔7個小時左右。當然,開飯時間並非那麼嚴格,大概時間到了,隨心意可以隨時傳膳。

按照我們每個人的親身體驗,吃兩頓飯保持一天,肯定堅持不下來,所以,中間是隨時都有點心吃的。比如早上起床後,會有早點吃,喝口茶,吃點糕點之類的先墊一墊腸胃。而在午後,也會有午後的下午茶,夜間自然也有夜宵吃。

所以,不要以為清朝宮廷只吃兩頓飯,他們就吃的比我們少,他們吃的不比我們少。主要還是正餐排場太大,太費氣力,能少一次就少一次了。

那清帝一餐要吃多少呢?說出來真的嚇人,七桌飯菜。其中,三桌菜,冬天時,其中一桌菜會換成火鍋;還有點心、米膳、粥品總共三桌;外加一小桌鹹菜。要至少70名以上的太監伺候用膳,而伺候慈禧的據說有500多名,真的夠排場呀。

一年中,不同時間,菜品的數量也是不同的,但一般都在幾十樣到上百樣不一。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隨時可能來一聲:“傳膳。”御膳房要立刻將數十、上百樣飯菜備齊,這絕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的。為了滿足要求,御膳房多數都是提前一天或者半天已經準備好飯菜,一直放在火上熱著。說來,皇帝也挺慘的,很難從御膳房吃到新鮮的飯菜,還不如一個普通的民間大戶人家來的自在爽快。

而裝御膳用的盤子、碗、碟中都有一個小銀牌,說是遇毒會變黑。上飯菜之前,還會有專門的太監“嘗膳”,防止有人下毒。而皇帝吃的時候,一道菜最多吃兩下,就要換下一道菜。如果要吃第三下,旁邊會有監管的太監,直接喊:“撤!”其他太監就會上來把菜給撤走,不給吃。此後,這道菜可能十天半月不會再上皇帝的飯桌了。而皇帝一般也會避免,為了不讓人猜到對飯菜的喜好,防止有人謀害。

皇帝吃個飯真不容易呀,太麻煩了。

這麼多飯菜,一個人是吃不完的,那剩下的飯菜怎麼處理呢?其實不復雜。

宮廷剩飯剩菜的處理方式

第一種處理方式,這種方式也是慣例,就是賞給伺候的太監、宮女們,讓他們吃掉。這個做法似乎還有一個專用詞叫做“吃科食”。包括宮內太后、妃嬪的飲食,也多是如此。因為他們每天所領的配給,本來就包括專門伺候他們的那些太監、宮女的份例。先給主子吃,主子吃完了,剩下的就是他們分吃掉了。這個並不違例,而是慣例。

第二種處理方式,太監、宮女吃過了,還是沒吃完,怎麼辦?其中的一些菜品、點心,就會被一些人給帶出宮去,賣給飯館、酒樓,讓宮廷外的人,也有機會飽一下口福。畢竟在當時很多人看來,能吃到宮廷御膳,嚐嚐鮮,也是非常榮耀的事情。而太監、宮女們,也可以額外增加點收入。

第三種處理方式,真的會倒掉。有一些飯菜很容易變質,特別是在夏天,就會被倒掉。這跟現在的處理方式一樣,當泔水處理掉。

賞賜御膳,這個不算剩飯剩菜

這裡賞賜的飯菜,就不能叫處理剩飯剩菜了,因為並沒有剩下,而是特意預留的。這種處理方式,就是賞賜給宮內的妃嬪、皇子、公主;受寵的太監、宮女;或者大臣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一種賞賜方式就是直接陪吃,被賞賜者跟皇帝一起吃,只不過不能坐,要站著吃。光緒就經常這麼幹,讓陪他讀書的夥伴一起吃飯。而慈禧也經常讓皇后、妃嬪,甚至宮女陪她一起吃。一些入宮的大臣,如果正好遇到了開飯,也很有可能被賞賜一起吃。這應該叫“陪膳”,吃的不是剩菜剩飯。

另外一種就是賞賜帶走。這種賞賜,一般都是被賞賜者不在用膳的現場,所以,讓專人送過去。賞賜的食物,一般都是比較容易儲存的食物,比如糕點、蜜餞之類,或者特別稀奇、珍貴的食物。

食物來之不易,通常情況下,古代宮廷也是不會隨意浪費食物的,基本上都會將剩下的飯菜分給其他人吃掉。

特別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飲食經常都是馬皇后親手操持,每餐數量應該不會太多。再加上朱元璋勤儉節約的秉性,更不會輕易浪費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良人執戟22019-08-10 10:59:16

這個問題在皇室看來是不能上臺面的問題,凡是一日三餐,皇帝淺賞輒止。

碩大歺卓上的幾十、上百各式冷熱菜品在皇帝撤席後怎麼處理呢?

1.賞賜後宮嬪妃,當然是要用精緻的景德鎮描金粉彩白瓷盆、缽、盤、碗,裝入描金髹漆的食盒盛裝入內。

2.賞賜旁邊望眼欲穿的小太監,於是在三呼"謝主龍恩"後端到廚房狼吞虎嚥。

3.以清朝為例,每到冬天,太監們到河裡取大塊寒冰,裝在牛車上運進宮內密室窖藏,以供皇室御用於冷藏珍貴食物供皇上第二次食用。

皇帝的食物,絕對是山珍海味,名廚料理。

試舉一例;76代衍聖公孔令貽的母親與妻子於光緒二十年(應該是慶祝慈禧60大壽那年)見慈禧,獻早膳一桌;選單如下:

海菜二品:八仙鴨子、鍋燒鯉魚;

中碗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蘆大吉翅,壽字鴨羹,黃悶魚骨;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大碗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塊、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三鮮鴨絲、燕窩疆字口蘑肥雞;

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蕉白、芽韮炒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烹鮮蝦、蜜制金腿、炒王瓜醬;

片盤二品:掛爐豬、掛爐鴨;

克食二桌:蒸食四盤、爐食四盤、豬肉四盤、羊肉四盤;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餑餑四品:壽字油糕、盤壽字木樨糕、百壽桃、如意卷;

湯菜一品:燕窩八仙湯。

小吃:雞絲麵。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其實,現在的宴席可能要取消上面的

一些菜品,有些菜品太過平淡。

川菜美食完全可以抗衡宮廷大菜。

以東坡宴為例:

1.推窗望月一一傳統川菜工藝菜。窗框用魚糝雕成,窗紗是竹蓀,月是荷包蛋,鴿蛋。

2.落地金菊:

就是菊花魚,鱖魚切成菊花狀,如果是貴不可言的嘉賓,當然是四川名貴的大眼鱖,肉鮮嫩,刺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涼薄青年丶玖壹2019-08-10 09:28:23

皇帝用膳剩下的飯怎麼處理,簡單做一概括,

一般有三步處理,一,是賞給嬪妃大臣,在古代君權至上,由其在清朝,皇帝就是大爺主子,

其他人都是奴才,如果能吃上皇帝剩下的飯,臣子們視如珍寶,覺得無限光榮,

二是被高階太監宮女們分食,有時候皇上直接讓他們享用,

第三種,皇帝吃剩下的,宮裡的太監們,偷偷運出去賣到宮外的一些飯館,還可以賺部分錢,一點都不會浪費,簡單概括,不周諒解,及補充。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晚亭與落霞同暉2018-12-11 11:15:32

自古皇帝最尊貴,獨享天下唯一人。

說話叫金口一開,即為聖喻,無人不尊;後宮佳麗三千,女人眾多;每天錦衣玉食、美味佳餚。要不然很多人不惜父子、兄弟相殘都要爭這個皇位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的吃飯一一即用膳,就十分的奢侈和考究。比較近的明清,專為皇帝服務的就有御膳房,傳膳太監、嘗膳太監一干人等。

皇帝每餐少則五十多道,一般一百二十道,多則二百多道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用名貴的食材,由廚藝精諶的御廚烹飪的美味佳餚,卻是供皇上一人享用的。皇上是吃不完的。多數情況下,也僅對幾道菜對胃口,多數是不曾動的,何況宮中規定,再好吃的皇帝也不能超過三口。剩餘的就更多啦。

這一餐下來,少說耗銀萬兩,這可是一個七品縣令幾十年的俸祿。可見奢侈之重。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那麼大部分剩下的膳

食去哪兒了呢?

個別情況下,有陪皇上用膳一說,那可是天大的殊榮,未動用過的菜品可賞賜於這些人,有時還有妃嬪、皇子、公主等。但絕大多數為御膳房的太監宮女回收走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些是捨不得丟棄的,而尋到了一個生財之道一一把這些東西從宮中倒騰出去,至清未竟成了萬人規模的產業鏈。品相好的供給中高檔飯店,沾上御字,這些飯店名氣大了很多。一些殘剩的燴在一起,一般由太監暗中支援的街麵湯鍋便宜售賣,名御廚調製出的即便摻雜剩餘也仍是美味,民間百姓哪裡享受得到?最後竟成了北京百姓喜愛的名小吃。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老照片2019-05-30 09:51:36

皇帝吃的飯叫做御膳,在種類、口味等方面要求十分嚴格,而且皇帝一餐食用的花樣十分繁多,但是皇帝一般只食用幾口,剩餘的飯菜就會賞賜給嬪妃或者奴才了,以示恩寵。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以清朝為例,皇帝每天吃兩餐,早餐在早上6點半到7點半,晚餐在下午2點至3點,晚餐之後會有一次酒膳。雖然用餐次數少,但是準備的東西很多。以乾隆皇帝為例,早晚各備葷素菜餚8品,佐餐小菜2品,餑餑、米膳4品,粥、湯各1品,共16品。晚膳為酒膳,小菜4品,玉泉酒1杯。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而為了準備這些飯菜,御膳房每天給皇帝準備的原材料有:盤肉20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19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藍、幹閉雍菜各6個,蔥6斤,玉泉酒4兩,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膳餑餑8盤,每盤30個,御茶房備茶乳等。皇帝用牛乳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大獅2019-11-01 12:54:26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回答這個問題。

皇帝用膳這檔子事兒,那是非常有講究的,每頓飯吃什麼、怎麼搭配,甚至連怎麼吃都是有規矩的,絕不會像咱們老百姓一樣想吃啥吃啥,今兒個白菜貴了改吃蘿蔔,那太有損皇帝的威嚴和尊貴。

你想想,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想吃嘛沒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要嘛有嘛,只要你想得到,就一定辦得到。那個時候,全國各地的好東西都往宮裡彙集。有人可能會說了,做皇帝也太幸福了,能吃盡好東西。這話不假,皇帝絕對是有口福之人,但是也不能胡吃海塞沒了規矩,做皇帝吃飯規矩更大。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古代講究過午不食,皇帝也不例外,所以皇帝一天只吃兩頓正餐,中午之後要是餓了,就只能吃一些小點心喝點粥什麼的充飢。即便是如此,但是每餐也都是很講排場的。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吃肉更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兒,所以當了皇帝之後,雖然一頓飯的規格也就十幾道菜,但每餐必有肉。明朝後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這十幾道菜的規格,只不過會根據自己的口味改改菜式罷了。

但是到了清朝,皇帝的御膳標準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最會享受的乾隆,一頓飯連菜帶飯一共得48道,這叫“全份兒”。只不過這48道有一半是用來看的,原因是滿族有“祭神肉”的習俗,每天得殺兩端豬,做成白水煮肉片,即便是不吃,也得放在桌子上,意思就是一餐一飯也不忘前人創業之艱難。要說這乾隆的48道“全份兒”已經夠排場了吧,但是和慈禧老佛爺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慈禧每頓飯都得100多道菜,想一想就知道場面是何等氣派和奢靡。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說了這麼多,咱們切入正題。皇帝一餐少則十幾道菜多則幾十道菜,這麼多皇帝一個人也吃不完啊。有人可能會說,電視裡演的,皇帝不是可以叫上嬪妃們一起用膳嗎?人多力量大,多叫幾個人不久吃完了嘛。此言差矣,皇帝用餐的規矩大得很,不會隨隨便便讓人作陪,更不會隨隨便便吃嬪妃們做的小點心啥的,萬一被人下了藥那還得了。

所以,古代皇帝用餐都是一個人獨享的。不僅如此,皇帝吃飯還有一個規矩,就是“不過三匙”,再愛吃的東西,也不能下三筷子,倘若一道菜被皇帝下了三次筷子,旁邊伺候著的小太監就得趕緊把這道菜撤下去,為的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以免有人下毒。這也就是為什麼皇帝一餐的規格為什麼那麼多種類,就是為了不讓人揣測出皇帝的喜好。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麼一來,皇帝用膳之後必然會剩下很多飯菜,這些飯菜宮中又是怎麼處理的呢?統統倒掉豈不是太浪費?

實則這些剩菜剩飯並不會浪費。在皇宮之內,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會分給后妃皇子們,如果后妃皇子們吃不完,還會賞賜給宮女太監們。此外,皇帝偶爾還會賞賜大臣們陪皇帝一同用膳,以此來獎勵和拉攏大臣。當然,皇帝不會經常使用這個手段,所以一旦某位大臣有幸陪皇上用膳,那簡直是感恩戴德、受寵若驚。

但是即便如此,皇帝每餐還是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按規矩這些剩菜剩飯就只能被當做垃圾拉出宮外。但是你想想,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就算是口水那也帶著貴氣,有的是人搶著要,如果真的把這些飯菜當垃圾倒掉那就太暴遣天物了,於是一個產業鏈就形成了。

根據野史記載,皇帝吃剩下的這些飯菜會在太監、宮女和民間小販等組成的產業鏈中流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品相好的飯菜會被賣到大酒樓,這些酒樓會將飯菜再加工一下,整理好品相,然後打著請到御廚的幌子進行售賣。這樣的飯菜深受追捧,即便知道是剩菜也不會計較,畢竟能夠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就算一擲千金也是值得的。

品相差的會賣給路邊攤,小販們把剩菜剩飯再加工加工就挑到街頭按份兒零售,價格便宜味道還好,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到皇帝吃過的東西,自然也非常受歡迎。

品相再差一點的也不會浪費,乾脆來個大鍋燴,想吃的人交點錢就可以自己盛上一大勺,至於這一勺能盛出嘛來就看這人的運氣了,運氣好興許有半個丸子,運氣不好可能是一塊雞骨頭,但不管怎麼說,便宜還保準能吃飽。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清末代皇帝溥儀時期。雖說這是皇宮管理上的漏洞,但至少也算是物盡其用了,比真的當作垃圾倒掉強多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魏青衣2019-11-10 20:13:27

封建王朝的皇帝,隨著朝代的不同,各個王朝皇帝食用的菜餚也是不同的,有的皇帝因為勤儉節約,只吩咐御膳房做夠足夠自己吃的菜餚,有的卻是窮奢極侈,飯桌上的食物,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應有盡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要說起來最奢侈的,莫過於慈禧的日常飲食了,慈禧雖然不是皇帝,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勝似皇帝,連同治皇帝,光緒皇帝,連著兩位皇帝都被慈禧掌控在手中,慈禧的權勢不可謂不盛。

同時,慈禧還特別的喜歡窮奢極侈,反所應有,無所不有,連吃飯的時候,都要做夠108道菜,不管吃不吃得完,都是這麼吃的。

一旦到了慈禧的飯點,下人們提前好幾個時辰就開始備食,做好的菜餚會放冷了嗎?自然是不會的,做好的菜餚,會拿小火一直煨著,等到上桌的時候再拿出來,等到菜餚上桌的時候,108道菜餚,鋪滿了十幾張桌子,看起來好不豐盛。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這麼多的菜,慈禧吃得完嗎?別說是慈禧,就算是拉過來一大家子人也是不可能吃完的,這些菜很多都是動都未動的,有的慈禧即使是動過了,也不過是動上個一兩筷子而已,斷然不可能吃完的。

那麼,沒有吃完的菜餚,就直接扔進泔水桶嗎?若是直接扔進了泔水桶,豈不是太過浪費,對此,宮裡的人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小心思。

首先是對於那些能長時間放的菜餚,這些菜餚不會被直接丟掉,而是會被下人們專門收好,待到下次用膳的時候,熱熱再端上桌,反正這些菜老佛爺也不可能吃一口,而且無論是賣相還是味道,都沒有問題,再端上桌,若是沒有被老佛爺發現,自然是可以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對於那些被動過的菜餚,下面的宮女太監也不會浪費,會直接將這些菜餚整齊備好,拿到宮外的酒樓裡面去賣,別看這些菜餚被慈禧動過,也不過是動過一兩筷子而已,不說,外面的人也不知道這是慈禧吃剩下的。

賣出去菜餚得來的銀兩,自然與慈禧也沒有關係,都是落進這些太監宮女口袋裡的。

對於那些品相不好的菜餚,宮女太監們會將這些菜餚混在一塊,賣給宮外的平民,雖然賣不了酒樓裡面那麼多錢,但聊勝於無,賣出去賺來的銀兩自然同樣落進了宮女太監口袋之中。

當然,除了拿出宮去,宮裡的宮女太監在拿出宮前也會將這些菜餚先分食一通,某些菜餚還要被賜給宮裡的某些人,這些剩菜最終也是都浪費不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錢多多讀文史2019-04-30 12:50:31

記得從前看過一個笑話。兩夫妻在地裡幹活,又累又渴,聊起自己的願景:要是咱當上了皇帝,準得放兩壺茶,地這頭一壺,地那頭一壺,幹活到哪兒就在哪兒喝……

當然,咱平頭百姓無法想象皇帝的生活,總之,他吃得準比咱好,比咱多。

但問題來了,這麼多飯菜,皇帝佬兒吃得完嘛,是不是得倒?那多可惜呀。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好在皇帝們也還節約,雖然排場大,飯管夠,菜式多,吃不完倒也沒全浪費。

皇帝們的剩飯剩菜最主要的用途是施恩於妃嬪與大臣:這道菜挺好,給×妃送去,那蹄子好吃,給x將軍。就像《紅樓夢》裡一樣,賈母、王熙鳳這些主子沒用完的菜,賞給底下丫環們。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接到賞飯菜的妃嬪與大臣,如果當時就在皇帝身邊,那得謝恩,還得站著吃完。哎,也不知皇帝是不是用的公筷呀,唉,算了算了,皇帝講衛生,口水應該不難聞,況也沒戳過幾下,吃吧吃吧。

當然,皇帝們不可能精細到光碟,也不得天天餐餐賞人,那這時候,御膳房的宮女太監就可以就點剩飯剩菜吃下。有那頭腦靈光的,還把那品相好的拿出去賣,那品相不好的,也可以燴成粥,謂之御品出賣。哪個時代都有追星族,皇帝穿過的內褲都有市場,何況金口沾過的飯食。

總之,皇帝們剩下的飯菜都有出處,咱們毋需擔心。

還補充一句,題主問的是飯,我卻答的是飯菜,主要是覺著光是飯無法發揮,有菜才好想象——我有強迫症,文不對題會讓我鬱悶。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四十五度說2019-01-22 15:12:38

哈哈,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皇帝的飯菜那可都是絕佳的美味佳餚,不是一般人就能吃到的,剩下的飯菜處理上,自然和普通人的飯菜完全不一樣。

首先,在中國古代,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的,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皇帝有專門的御膳房,所以說皇帝飯菜當然也是非常奢侈,而且皇帝的一頓飯都是幾十道,上百道的美味佳餚,每一道菜都是御膳房精心做出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不過,皇帝也是正常人,他又不是神或者“大胃王”。那麼多菜,皇帝是根本吃不完的。每一次用膳後自然會剩下很多飯菜,也會有很多飯菜是未動口的。更可況,皇帝飯菜都是高階的食材,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到的,所以說剩下的飯菜扔掉是不可能的,那麼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對於皇帝吃剩下的飯菜,皇帝會在用膳結束後,會把膳桌上的美味佳餚賜給皇子和賓妃們;另外在皇帝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賜給大臣們享用。還有很多時候,皇帝吃剩下的飯菜也會被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們給分食。除此之外,古代的太監們會把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偷偷地運出宮賣到宮外的飯店裡,供達官富人們享用。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總之,皇帝的御膳都是好東西,肯定不是一般人就能享用的,對於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大多都是被太監和宮女給解決掉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秦右史2019-02-21 14:54:28

節儉是美德。

皇帝也是具體的人,同時大部分皇帝也並不是刻意奢華浪費,天生是不珍惜民力的暴徒。客觀來說,皇帝的素質是要大於普通人的。

明清時代,御膳房一般負責皇帝在宮廷的飲食,而且根據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標準。

如果僅僅是皇帝一個人用膳,一頓飯其實也就是三五道菜,並非是製作一大桌子,每道菜嘗一口,剩下的都扔了,這僅僅是不瞭解歷史之人的想象。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就拿清代皇帝來說,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比較節儉的。特別是清代初年,皇太極,順治皇帝,康熙皇帝與雍正皇帝,都特別討厭浪費糧食。

為了杜絕宮內的浪費,耿直勤勞的雍正皇帝,在登基後的第二年,還曾經下過一道諭旨:

凡粥飯及餚饌等類,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

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

其實,意思已經很明確,就是杜絕浪費。皇宮內的膳食,不要鋪張。對於吃剩下的,如果宮內僕役可以吃,就留下來別仍。

實在是人吃不了,就給宮廷的寵物貓狗鳥雀來吃,不能隨意就扔到了溝渠之內,浪費糧食。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當然,並不是否認宮廷的鋪張浪費之風。而是說在朝代中早期,皇帝還是比較樸實勤勞的,到了乾隆皇帝開始,宮廷的飲食標準和鋪張浪費風氣就越來越大,皇帝好大喜功,不珍惜民力,而宮廷的費用消耗越來越大,就成為百姓的負擔。

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宮廷內製度層疊,有時候花不了太多錢,但是太監剋扣太多,也加劇了宮廷膳食的成本。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藍風破曉2019-11-01 12:01:22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現今這個社會,無論你地位如何高貴,吃剩的飯菜想讓我等凡夫俗子吃,那是萬萬不能的。縱然你地位高貴,但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大家不缺吃穿,誰會缺那麼幾口飯菜呢?

去飯店吃飯,吃不完的,講究的當事人一般打包回來,不打包的,飯店只能扔到泔水桶裡了。那麼,在古代,皇帝吃剩的飯菜是如何處理?也是直接扔掉嗎?

“皇帝吃剩的飯菜”處理辦法之一:賞賜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每頓伙食那是豐盛至極。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裡寫道,

一天按時吃兩頓飯,每頓二三十道菜,其它時間想吃了,隨時叫御膳房緊鑼密鼓地去做,當然,數量沒有那麼多了。

那兩頓正餐的飯菜,皇帝(主要是清朝皇帝)是吃不完的,那怎麼辦?第一是賞賜,賞賜給誰?宮女、太監,或者吃飯時陪同的官員。對於賞賜,下人們要第一時間表示感謝,好吃也罷,難吃也罷,吃的時候都要表示出“不錯,不錯,味道好極了”的意思,而且要儘量吃完。

賞賜也不是天天都有,這要看皇帝的心情,高興了,那些菜就賞了。不高興,隨御膳房下去怎麼處置。

那御膳房收回來的“皇帝的剩菜剩飯”,該如何進一步處置呢?

“皇帝吃剩的飯菜”處理辦法之二:分吃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的飯菜一旦撤下來後,那是絕對不能第二次再給皇帝端上去的。

看看那山珍美味,御膳房收回去後,首先是大家分兒吃之,畢竟這一桌飯菜,皇帝吃不了幾口,誠然,有些飯菜裡有皇帝的“龍誕”在裡面,但大多數,根本就是新鮮的。

御膳房將這些飯菜分配給御膳房眾人,大家一起大快朵頤。不過,御膳房的人不見的都能吃得了,如果吃不完,要麼是分給附近常合作的太監,要麼把有些飯菜晾乾(主要是肉類、魚類),進行磨細,然後喂鳥雀等。至於下人們一頓狼吞虎嚥後的殘汁剩湯,則直接進了泔水桶。

“皇帝吃剩的飯菜”處理辦法之三:賣錢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喝了一次的茶葉,可以晾乾賣錢。皇帝吃剩的飯菜,其實也是可以賣錢的。

御膳房的人,一般情況下吃的還真不缺,每次都吃皇帝剩的飯菜,有時間也挺沒意思,關鍵是天天吃,也吃膩了,於是就有了新的處理辦法“賣錢”,如何賣呢?

皇帝的剩菜剩飯端下來,御膳房和能出宮的太監們配合,將含有“龍誕”的飯菜運送出宮,進行賣錢盈利。

這飯菜有人要嗎?當然,而且一般買的都是有錢人,窮人他買不起啊!有些有錢人抱的心理不一樣,畢竟皇帝吃剩的飯菜,那是帶有“龍氣”的,吃一吃,說不上運氣會好很多。另外,皇帝的飯菜,有御廚親自操刀,很多有錢人也吃不上那高檔菜品,所以有種獵奇心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總之,在過去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九五之尊,貴不可言,他所吃剩的飯菜,要麼被皇帝直接賞賜了出去,要麼被下人們分吃,要麼被下人們運出去賣錢,至於整盤整盤被倒掉,基本不會發生。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西堤說文史2019-08-07 20:17:59

以清朝為例,皇帝吃剩下的飯,大部分倒掉,小部分賣掉,小部分被低等的太監宮女吃掉。

有人說,皇帝的剩飯會分給大臣吃,比如乾隆帝就喜歡給臣子分食冷豬肉,可那是大型宴會或祭祀活動上的食物,平常皇帝在內廷自己吃剩的不會分的。

清宮的制度,皇帝及太后皇后的飲食,由內務府下屬的御膳房等機構供給,其他妃嬪及宮女太監,則單獨有

自己

的廚子伺候

吃飯

。至於皇帝太后大擺宴席,或者廟壇祭祀的活動,這時候就不用御膳房了,而是用光祿寺的廚子伺候。

內外是有分別的。就像《紅樓夢》裡,賈府有大灶,各個少爺小姐住的地方又有小灶。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朝皇室飲食制度和規模。

據說清朝皇宮的飲食相對於前代,已經節儉了很多了。然而仍然奢侈到令人咂舌。

清朝初期,御膳房定的皇帝菜品是120樣,而且還有個吃一看二的規矩,其實意思就是這120樣只有40樣是現場能吃的,剩下的供皇帝瀏覽,以確定下頓飯吃什麼。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就縮減到了64樣,因為道光是有名的補丁皇帝,滿身龍袍不少補丁。其實他只是裝節儉而已。

到了同治光緒時代,皇帝的菜品已經縮減到了二十四樣。

當然,每一樣菜有很多種做法,所以總體還是有非常多的盤盤碗碗碟碟罐罐。

不過也有例外,像雍正帝信佛,常吃素齋,就少了很多。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太后皇后的菜品相對皇帝要減少一些,比如慈禧太后比較奢侈,她的菜品高達81樣,所以能搞到民間傳說的108道菜的滿漢全席。至於其他妃子,則依照等級遞減,但是妃子都是有自己寢宮的廚子做飯。

據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每天的飲食標準是200兩銀子,另外還有點心銀子20兩,妃子們相對慈禧光緒減半。

當然,有人研究了清宮檔案,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梅蘭芳的好朋友齊如山,曾經購置了幾十本清宮內務府檔案,他曾經說:

皇帝每頓飯,是一百單八樣菜,皇太后亦是此數,皇后則九十六樣,皇貴妃六十四樣,貴妃、妃、嬪、貴人以下各按等級遞減。

無論哪種說法,毫無疑問皇帝太后每頓飯都會留下很多殘羹剩炙。那麼皇帝剩下的飯菜怎麼處置?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一,大部分都倒掉了。

皇宮裡的盤子和碗碟都比民間要大,而且皇帝往往吃跟前的飯菜,所以,剩下的飯菜吃不了只能倒掉,特別是夏天,不倒掉就會餿了。

這些剩飯剩菜,有的都是皇宮裡的太監用大桶裝了,倒到宮外的垃圾堆,有的太監偷懶,就找個小陰溝倒掉了。

比較好的是,那時候沒有垃圾分類,沒那麼麻煩。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二,一小部分賣掉了。

清朝前期,倒掉了就倒掉了,他們也不覺得可惜,最多是皇帝安排御膳房以後少做點,就像前面提到的,皇帝的菜品是逐代遞減的,就是因為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但是,到了道光皇帝這就不行了,道光皇帝平時愛裝節儉,他看到這麼多珍饈玉液被倒掉,太浪費了,於是設立了出售剩菜剩飯的小機構。但是,歷史上記載不是很詳細。

這些皇宮裡的剩菜剩飯,一般都賣給宮外的小商小販,這些小商小販買走以後,再加工一次,然後在大街上賣給老百姓。

齊如山就曾經吃過這種加工過的皇家剩飯。

小商人再加白菜、乾粉、豆腐、豬血等等,合而熬之,擔至街頭出賣。我吃過兩次,亦頗適口,實為窮人之絕好食品,而且極便宜,每碗不過大個錢兩枚。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第三,小部分被太監宮女吃了。

清朝皇宮的制度,皇帝、太后、妃嬪、宮女太監吃飯都是單獨的。像清宮劇裡描述的皇帝跟妃子們一起吃飯的場景很少出現,因為紫禁城太大了,妃嬪們又分別住在自己的寢宮,不可能都跑到一塊去吃飯。

因此,皇帝太后皇后由御膳房伺候,其他妃子則是有自己的廚房,自己做飯吃,甚至皇宮裡還有集市,供皇后買菜買菜買作料開小灶。

連嬪妃都自己做飯吃,那宮女太監就更不用說了,特別是在皇宮裡的低等小宮女太監,伙食極差,所以他們比較愛吃皇帝妃子吃剩下的飯菜,因為那些即便是剩菜剩飯,也比自己做的好吃啊。

對於這種事,內務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予計較,反正倒掉也是倒掉。

那麼太監們怎麼吃這些剩飯的呢?有的是直接吃,有的並不是,因為這種皇家御膳加的作料太多了,又是各種大魚大肉海鮮野味,味道太好了,他們不捨得一次吃完,有人就把剩菜剩飯做成了麵粉。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清宮一個老太監曾經說:

把所有剩下來的各種肉菜等等,再加豬骨,加火熬之,俟熬幹,各種肉質巳爛,骨頭已酥,曬乾磨成面,即是此粉。灰而帶木紅色。

這種粉其實就像火鍋底料一樣,你熬個白菜,燉個冬瓜,放上一點,別提味道多鮮美了。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張峰1497643462019-08-10 09:30:38

古代皇帝吃剩的飯分都分不過來,想分一杯羹湯的人成千上萬大有人在,一般人想吃點皇帝的殘湯剩飯也是難上加難的。

皇帝吃剩下的飯都是怎麼處理的?

皇帝貴為人間天子,身上穿的是龍袍,住的是金鸞寶殿,吃的當然也非同尋常,皇宮裡吃飯禮就更多了,皇帝用餐時,跟皇帝同坐一個桌子吃飯的人有太上皇和皇太后,下來才是皇帝本人和皇后,皇帝寵信的貴妃之內的站在旁邊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用完餐才能就坐吃飯,不受寵的嬪妃連邊都沾不上。

古代如大一個皇宮,光後宮佳麗就有三千人,還有宮女,太監、侍衛、奶孃、廚師、火夫、清潔工等等,少說也得有上萬把人。

皇帝剩的飯菜每頓只有一份,那是極品中的極品,皇宮裡的人,都為能吃上皇帝的剩飯為榮,當然要想吃到皇帝的剩飯,得安等級排隊從上到下有序的直到吃完為止。

還有京城裡的那些達官貴人們,透過拉關係走後門,在皇宮總管那買些皇帝的剩飯為自己撐撐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