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喜”字中原本有一張笑臉,為啥不見了?翯翯翾2019-05-09 19:25:45

從造字演變來說,甲骨文的喜字上半部是“壴”的造字是根據遠古如古蜀國時在慶祝喜事時用的架子鼓表示喜慶,下半部像是一個人開懷的笑嘴著,快樂的敲擊著鼓的樣子(動作形態),故喜是指快樂,開心。從甲骨文中的“喜”字的書寫方法,更能直觀的體會到歡慶的場面,後來由動作演變成了嘴角不上揚的張開的〇型嘴,最後演變成帶著稜角的四方形口,突出了有規矩的封建禮教式的笑容,笑不露齒,微微的笑,嘴角上揚的反弓弧線嚴重的下降,幾乎看不出的淺笑,返就形成了喜字的笑臉消失。

所以看中國文字的演變,也是看中國歷史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