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蕭寒ZXQ8020902019-03-06 11:43:13

看到此問,不由想起上月到廣東省化州市南山寺休閒度假一事。就以此次漫遊來回答此問題吧。

因舊病復發,經治療後,起碼能正常飲食了,在夫人的陪同下,正月初七乘坐大巴經過十多小時的顛簸,午夜終於到達南山寺。之後求神拜佛那是虔誠的夫人份內事,我只顧四處遊覽,拍照,即興胡塗幾句不規範的詩句,盡情享受化外風情。

一天凌晨,早早吃過齋飯,獨自沿南山寺後的簡易公路向最高峰一一尖崗頂走去。當時春雨未下,溝渠乾涸,但沿途橘林蔥鬱,鳥語前呼後應,令人心曠神怡,有點“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在路標的指引下,再爬了幾百級簡易階梯,終於見到絕頂處的大王廟。大王廟雖低矮、破舊,但殘缺的石碑,蒼桑的土牆告訴我這裡輝煌的曾經。給人一種“山高廟為峰″的感覺。

此時,晨曦怒放,霞光萬丈。蓬勃的朝氣渲染全身,令我忘記了身心疲憊,精神頓時煥發起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瞻兩水南流九曲,顧萬山北拱層疊”。頓時忘記了身為俗家弟子的身份,彷彿身心分離,化外之感油然而生,悠哉悠哉!

突然,耳邊鐘聲響起。原來負責顧廟的老農已從山下小村裡上崗來了。知道我是從閩南遠道而來的,口若懸河地跟我聊起大王廟的歷史,才知道此廟是從前福建一人在此地為官時修建的。

中年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王維此詩,寫的彷彿就是身處尖崗頂的我,越讀越是回味無窮!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一葉知陽春2019-03-08 23:18:06

謝邀答!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一唱三嘆】?其實它是一個成語,語出:『先秦·荀況《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唱而三嘆也。”』,所謂三嘆,並非實數,乃多的意思!先說說它的本意:一首歌太好聽了,引起共鳴,大家不由得就跟著唱起來了,有餘音繞樑之意!從廣義上來說,也可泛指音樂,詩歌,文章,書畫,等一切符合大眾審美,冿津樂道的事人物,好的東西大家捧!不是嗎?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言歸正傳,說說這兩句詩的出處,作者王維,唐詩大家,尊號詩佛人人皆知自不必細說!先來看看這首詩:

《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從整首詩來看,用現在的話說,看倦了人世,看破了紅塵,心累了!找個清靜的地方休閒休閒,釋放一下身心,自得其樂一下!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瞭解了這些我們再反過來看一下這個【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妙在那裡?就在那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我從多方面淺談一下自己對,不可窮之妙的理解:

〔一〕人生:世事本無常,無窮盡!本著車到山前必有路,隨遇而安的心態,則天地自寬!

〔二〕學習: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本著日識一字,年識三百的好學心態,書讀百遍,溫故知新的勤勉精神,才能厚積而薄發!

〔三〕情戀,愛是虛緲的,有了相思離別,纏綿痴戀才能捕捉其中的微妙!愛是何物,愛在何方,無人知?但你看到了連理枝頭掛紅豆,春風漾水浮鴛鴦,雙雁雙飛雙雙宿,你也許就會辨明愛的方向!

除了這之點,其實還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視角,正是【行到水雲處,坐看雲起時】的精彩所在!此二句絕對有禪理哲思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指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檸檬不再萌2019-05-15 21:40:22

我是塵間擺渡人,為君閒計百年身。

會當一笑恩仇泯,故使青燈伴曉昏。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小西1470046772019-03-05 13:36:50

這就比喻說一個人在中年時喜歡看看頭條,

到了晚年時就離不開頭條了,

有興趣時寫點原創文章詩詞玩玩,

結果沒有閱讀量只能自娛自樂,自我滿足,

有時看看頭條裡有什麼歷史的故事,

有時在看看頭條裡有什麼新的變化,

今天很巧在頭條遇見幾個知友互粉一下,

悟空問答忙的手機充電時也得回答。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素心流年2019-03-05 12:45:40

王維詩中,最喜歡這句,元代詩評家方回稱讚:“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1 出處

《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南山:終南山,今西安,秦嶺山脈的一段,詩人晚年於此置有別墅,半官半隱。

中歲:中年。

勝事:美好快意的事情。

這是王維最著名的作品,“清淡自然,素雅恬靜”。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2 理解: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晚年,喜歡上了信奉佛教,隱居於終南山邊。

王維是唐代詩人中仕途相對最顯達的詩人,晚年任職尚書右丞(副總理),但四十歲以後,王維幾乎已半官半隱,信佛閒居。

或許久在官場,更能寫出閒居的樂趣。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興來“,興致而來,隨意而行,

“每”,常常如此,不拘時節,全憑心情。

“獨”,一個人前往,自得其樂,不是孤獨寂寞,而是興致所致,不是無人相伴,而是等不及朋友前來。

這是“勝事”,一個人獨處的樂趣,悠然自得,遠離世俗。

“空”,只有我知道,遺憾別人不知的樂趣,慶幸只有自己沒有錯過,這是小小的失落,又是小小的沾沾自喜。

這種“求孤”的境界,不同於“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的清高自傲,人格獨立,而是“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不受拘束,率性隨意,自由自在。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一個心境閒適,怡然自樂的隱士,老者,蒼顏白髮,不辭辛苦,溯流而上,不知不覺竟走到水的盡頭,看樣子無路可走了,乾脆坐下來,閒看眼前朵朵白雲徐徐飄往。。。

與其困於逆境,不如坦然面對,這是一種瀟灑,更是一種胸襟!

沒有刻意的追求,也就沒有多大的失落,更能發現與領會平淡的快樂。

不拘泥於悲傷,不在意於得失,反而是反璞歸真後的平靜與純粹,反而是柳岸花明的喜悅與滿足。

“阮藉猖狂,遇窮途而慟哭”,只有真正放得下,才能從此淡泊從容。

近代詩評家俞陛雲評價:“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王維寫隱居,沒有世俗氣,沒有苦澀味,是真正的高雅幽靜,享受詩意,能夠窺見最理想的隱居生活的樣子。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林叟”,林中樵夫,便是有人了,同齡之人,往來有白丁,這是生活尋常之樂,可以想像兩個老者,一個停柴,一個拄拐,相談甚歡的樣子,都忘了回去了。。。這又是水到窮處的意外之喜,令詩人樂而忘歸了!

更可見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釆!

紀曉嵐評價這樣的結尾:“此詩之妙,由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能做到的,王維算是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zjfaaa2019-03-05 13:30:04

王維(公元701年-761年),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因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所以有“詩佛”之稱。《終南別業》是王維留存於世的400餘首詩詞中非常出色的一首: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唐朝在唐三藏從西土取經歸後,由於皇族信奉佛學者日眾,所以全國各地大修廟宇,信徒吸收發展很快,至公元700年前後佛教成為超過本土道教的第一大教,王維受此影響深研佛學頗有心得,其“維”字即來原《維摩結經》。

人到中年後,王維對佛學愛好日深,晚年安家終南山,也許是悟透了人生,也許是更熱愛生命和自然,選擇安居當時修仙聖地恐怕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詩人的最佳選擇。高興時一個人遍遊山野林中,其中的快樂是無法與人分享的。

沿溪水直上群山更加幽深奇險,聽著汩汩水聲真有想去探索水源自何處來的衝動。累了,坐下歇歇,看萬般風景,觀白雲蒼狗。其實寫到這裡詩人的思維早已脫離了環境的約束,在追尋天、地、人方面產生更深層次的幻想,誰造萬物?我有來處但歸往何方?坐看雲起時太妙,雲起雲落都是自然,又何必不盡情享受這天地賜於的絕佳景色,在自然中悟透生與死的輪迴?

最後兩句用悟透和淡然表達人間所有真情厚意就是這樣: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走著看著,偶然遇見了相安而居的鄉親老人,親熱的閒聊著居然忘了回家的時間。這才是人生灑脫的樣子,這才是窮一生難以企及的境界。唱大自然的無窮無盡和美妙,嘆天地人時事無常,嘆滄海桑田白雲蒼狗,嘆生命太短暫窮一生都無法探索萬分之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學而不才2019-03-06 20:51:22

謝邀!

這句話摘自王維的詩詞(終南別業),這句話用來勸解事業受阻、仕途遇到挫折的人,也可用來自勉或者鼓勵他人的效果非常好!稱之為一唱三嘆大概就是這樣吧!

行到水窮處的意思:隨意而行,不知不覺之間,竟走到流水的盡頭,似乎是無路可走了。

坐看雲起時的意思:於是就地坐下來,看看天邊的雲飄起的那種心曠神怡的時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話也常被引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遇到逆境絕境時,要把得失之心放下,也許就會有新的局面產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王曉木2019-03-05 15:31:51

其實最開始知道這首詩,是因為這兩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先從字面上來看,行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也就是說到了絕境,此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時正是希望的開始;因為雲霧聚集是下雨的徵兆,快要下雨了,也就是事情最終還是會有轉機出現。

山窮水盡的絕境,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然後遇到各種的障礙:比如身體的障礙,環境的障礙,人際關係的障礙,遇到這種時刻不要灰心,只要不忘初心,就能找到新的希望。

這句話非常形象深刻。不論是從古到今,都能鼓勵人們遇到挫折時,不要氣餒,要繼續審時度勢,不斷努力抗爭的勵志格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國學解讀人生2019-03-09 19:31:42

大家好!我是愛好國學的思維君,我認為詩句意蘊和詩人所處的環境和心境息息相關,詩人王維中年就嚮往佛道生活,直到晚年才生活在南山邊陲,之所以意蘊無窮,就是因為這兩句人人皆能讀之朗朗上口的古詩,生活禪意妙趣橫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總的大意可理解為,詩人在山間信步閒走,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溪水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但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於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風起雲湧、雲捲雲舒。一切是那樣的自然,山間流水、白雲,無不引發作者無盡的興致,足見其悠閒自在。心自在,沒有絲毫被束縛之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人在這世界庸庸擾擾地為自已前途理想而奮鬥,無論生活或仕途不知不覺地已步入到山窮水盡之際,這時不妨“坐看雲起時”,在體味最悠閒、最自在境界的同時,又能領略到妙境無窮的活潑!雲,有形無跡,飄忽不定,變化無窮,綿綿不絕,因而給人以無心、自在和閒散的印象,正如陶潛有詩云“雲無心以出岫”。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佛家說:“當下放心即菩提”,當你放下心時,剎那間,你的心胸就豁然開闊,一切無礙光明,變得靈巧盈妙了。“坐看雲起時”,蘊藏著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簡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夠去掉執著,像雲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詩人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再看這流水、白雲,已是無所分別,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當我們生活工作累了時,何不暫作休息,抬頭仰望天上的白雲,感受一下它那悠閒自在。這時一切煩惱憂愁化為烏有,神清氣爽,心空身自在!您覺得呢?歡迎大家關注關注@國學解讀人生 ,一起分享生活智慧哲學。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幸福的黃手帕2019-03-06 13:25:4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是行也是隨意而行,走到哪兒算哪兒,走到水的盡頭,索性就坐下來看雲起雲滅雲捲雲舒。這一份極度閒逸,隨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情躍然紙上,令人如身臨其境。

王維才高八斗,官高至宰相,寫此詩時已隱居終南山,可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正因如此,才放得下官場的名利退隱,而退隱後才能心境如此恬淡。

作為紅塵中人,不學王維隱退,面對困難還要迎難而上,在艱難險阻中鬱悶時不妨想想這首詩的意境,倒是一個舒緩的好辦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夢想照亮天空2019-03-05 16:14:36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王維《終南別業》一詩的第三聯,全詩如下: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然而,由於政局的變化反覆,加之他早年的坎坷經歷,此時的王維已看透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把宋之問原來位於終南山下的輞川別業買下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就住在這裡,過起了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而其中最為經典也最為後世傳誦的名句,就是第三聯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不知不覺間,竟來到流水的盡頭,“坐看雲起時”,是說,既然已到了水的源頭,無路可走,索性就地坐下來,看看風景,那山頭上的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給人以何等悠閒舒適的感覺。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此聯中暗含了一個典故,那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在開頭這麼寫的:“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桃花源記》的主人公,正是沿著山間溪水一路上溯,走到了水窮之處,才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詩人閒來無事緣溪而行,內心之中,是否也隱隱含了一點尋找世外桃源的心境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但是,詩人行到了水窮處,卻沒發現什麼桃花源,這個時候,心中怕是有一點小小的失望。他四處眺望,無所發現,只有那天上的雲捲來舒去,看上去分外安適。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聚散無常,給人以沒心沒肺的印象,因此陶淵明有詩曰“雲無心以出岫”。詩人索性坐下來,看著那片片白雲升騰而起,不覺消磨了大半晌的時光。桃花源雖然沒有找到,但是這樣的美景享受,這樣的悠閒享受,這樣的時光享受,又何異於身處桃花源呢?這是第三層意思。

從藝術上看,這兩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我們試想: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要麼是泉眼,要麼是潭水,要麼掩于山體之中。當然也有另一個可能,那就是雨雪之水彙集而成的澗水。無論什麼情況,都是一幅美景,有山,有水,有云,有怪石,有綠樹,雖然作者並沒有著墨於此,卻透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在我們腦海裡自然而然地勾畫出了這樣的畫卷。

再引申開來,山嶺上雲朵湧起,雲是什麼呢?雲乃雨之源,雲可以變成雨,雨又可以生成雲,水到了盡頭,流水卻一直不斷,雲散了開去,又會捲了回來,世事滄桑,不過如是。這種生命的哲理,詩人顯然是體會到了。

故而,此聯有一唱三嘆之妙,確是的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詩詞例話2019-03-05 16:40:44

山西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我曾在一篇問答中總結過,而王維祖籍就是今天的山西。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他的名和字都來源於佛教的一本書《維摩詰經》,所以他以維為名,以摩詰為字。像李白和杜甫一樣,人們對他的稱謂是“詩佛”。也就是因為他通曉佛理的原由。對於王維,蘇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唐代:王維

想要更好的去理解一首詩詞的含義,更準確的抓住作者內心的活動的話必須要看它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王維晚年時期的作品。當時他的官職是尚書右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副總理了。可以說他的位置和權力還是很重的。然而政局反覆,變化無常。他早已經預料到仕途的艱險,總想著找到一種方法去擺脫這一煩擾的塵世。於是,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四十歲後就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生活。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喜歡。道:這裡指的是佛教。陲:邊緣,旁邊,邊境;勝事:美好的事。值:遇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在我中年的時候就有點喜歡上佛教的心思,晚年時才把家安在了終南山的腳下。興趣來時就自己獨自去遊玩,快樂的事我自己欣賞自己陶醉。有時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找源流,有時坐著觀看雲霧上升時的千變萬化。偶爾能在樹林間遇見幾個鄉村的父老,和他談笑聊天總能忘記回家。

開篇兩句就明確指出,詩人中年後就厭世嫉俗了,在禮佛的過程中才能夠找到一份寧靜。第二聯透漏出作者的閒情雅緻,寫出了詩人的勃勃興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話最為人所熟知,也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出了作者此時心情悠閒到了極致。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真是應了那一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透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閒適也就明白地揭示出來了。這二句深為後代詩家所讚賞。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我等凡人只知字面意思,恐怕難識其內中深意。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不管是經營自己的學問、事業還是愛情等等,一路順境,到頭來竟發現是一條無路可走的絕境。當事者難免出現悲天憫人的哀傷和失落。而換個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往旁邊的路走或者是回頭尋找,也行會有其他的處所等著你。即使無路可走,仰望天空,也可以使自己能夠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一番深遠寬廣的人生境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冰雪情緣1592019-03-07 09:28:13

詩人在孤獨的情況下玩得很愜意,淡然,任何世事都融化在了山水之中,在山,水,雲,叟中來去自如,不亦樂乎。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伯格書房2020-08-16 17:20:5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據說王維的這句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天人合一和反者道之動。可見其一唱三嘆不可窮其妙之說一點都不為過。唐代詩人王維生於蒲州(現山西運城永濟)其詩禪意盎然,其畫開創了中國水墨畫之先河,其藝術人文方面的深刻造詣遠非蘇軾所稱讚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麼簡單。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何王維《終南別業》被譽為“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吳念玹2019-03-05 14:40:24

好比明朝陳繼儒《小窗幽記》“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坐看天邊雲捲雲舒”。它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