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射禮”指的是射箭嗎?歷史研習社2017-09-18 15:48:43

先秦社會是一個宗族禮法社會,中國很多禮儀都濫觴於這一時期,射禮也不例外。我們知道先秦時期有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講的是貴族青年需要修習的六種技藝。其中的“射”,自然指的就是射箭了。先秦時代去古未遠,尚武之風濃烈,而先秦時期的貴族是當時戰爭的主力,射箭自然是必備的技能。而射禮,是對這一活動的禮儀化、規範化,所以射禮跟射箭還是有關係的。

古代的“射禮”指的是射箭嗎?

然而,一個行動既然稱之為“禮”,就一定會附加更加深層次的意義。所以“射禮”既然能成為一種“禮”,就不僅僅侷限於射箭本身。射禮背後的文化意義,也在隨著時代的演進而變化。

(一)有宗教性質的射禮

射禮起源不詳,可能出現的時間甚早。但擺脫宗教成分的射禮,要到西周時期了。故西周之前的射禮,都是帶有宗教性質的。根據殷墟甲骨文的記載,商代的王室和貴族常常聚集起來舉行射禮。射禮往往在水澤原野處進行,水畔建有與習射有關的建築,並連天累日的舉行射箭比賽,射的物件不是固定的箭靶,更不是什麼“壺”,而是奔跑跳躍的虎豹熊羆。比賽結束之後,以是否射獲獵物、是否沒有不中的箭矢為標準來頒獎受功。

在比賽結束之後,還要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用這樣的形式,“射禮”就把修武備的軍事性質和慎終追遠的宗教性質結合了起來。

(二)西周以後的射禮

商人重鬼,周人重文。殷周鼎革之後,很多具有宗教性質的禮儀都褪去了神秘色彩,射禮也不例外。西周早期的射禮,雖然還是存留了射箭比賽的內容,但已經和商代以獵物為“射”的物件有了不同,設定了專門的箭靶,以射中箭靶的次數決定冠軍的歸屬。

記錄射中次數的方式,後來逐漸發展成以籌來統計。冠軍的獎品,從傳世金文柞伯簋銘文來看,既有純金做的扳指,也有用來鑄造紀念禮器的青銅。比賽之後,會舉行酒會,有獻酒與罰酒兩個環節。而商代射禮的一部分——祭祖儀式,則被取消。

古代的“射禮”指的是射箭嗎?

到了西周中期以後,周人尚文的氣質在射禮中進一步凸顯。射禮變得更加繁瑣,比賽的性質有所消退,禮的性質愈加濃厚。“射”分為三輪,即古書中講的三番射。這三輪射箭中,各種叩拜、作揖都被規定的很細,射禮變成了非常程式化的禮儀。其中,第三輪射箭還必須在鐘鼓奏出的音樂聲中進行,不按音樂節拍射出的箭則不能算入比賽結果。

與商朝射禮只在高層進行不同,西周創設了“鄉射”制度,將射禮推廣到基層。升降揖讓等等禮節浸潤下的射禮,還兼具了教化民眾的作用。射禮中蘊含的仁愛思想,被後世的經學家很好的闡發了。《谷粱傳集解》中說:“射以不爭為仁,揖讓為義。”這和當今體育比賽的口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倒有幾分神似。《射義》上說“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周代射禮所體現的禮制精神,和克己盡心的儒家精神也多有淵源聯絡。

戰國秦漢以降,射禮漸漸失去了它的影響力,由它演變而來的、與它性質類似但娛樂性更強的投壺取代了它的地位。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漢民族尚武精神的式微。

參考文獻:

宋鎮豪:《從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禮》,《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1期。

《禮記正義。卷六十二》射義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