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史趣2019-09-09 20:00:43

盤點我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代的太監,就會發現很多太監大都來自於一個地區。這就是京畿之地的直隸地區,即今天的京津、河北一帶。

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明末宦官魏忠賢是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王承恩是邢臺市邢臺縣人;清代的安德海是直隸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人氏,李蓮英是順天府大城縣人(今河北廊坊大城縣),張蘭德(“小德張”)是天津靜海縣人。

時間在往前推,其他朝代宦官中也不凡河北人氏的身影。如秦代的趙高也是河北人氏。《史記·蒙恬列傳》載: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原是趙國王室遠支族屬。據考證,他的出生地也在河北一帶。

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不僅如此,有人粗略做過一個統計:在我古代最有名的十大太監中,來自河北的幾乎佔有了一半左右。河北由此成為大家公認的“太監之鄉”。

河北自古是“燕趙之地”,多悲歌之士,為何多出太監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一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河北地處京畿之地。關於太監的出處,有這麼一個現象,京畿之地多出太監或宦官。東漢宦官籍貫主要為首都洛陽周邊的司隸、豫州、徐州和南陽等地;唐代的宦官出自關中、隴西附近;北宋的宦官則在開封附近。如東漢的宦官兼車騎將軍是洛陽人,唐代的成忠是弘農人(雖然唐代有“閩為中官區藪”的說法,但經後人統計,唐代宦官的分佈還是北方多於南方,京城附近多於其他地區),北宋的童貫則是京城開封人。從這個邏輯出發,就不難理解京畿之地的河北多太監了。古代社會交通並不發達,外地人到京城謀職業,誰最有便利,毫無疑問是京畿之地的居民。同時,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飲食上,周邊居民進京投入到宮廷服務勞役並無障礙。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歷代統治者招募宦臣都會選擇首都之外的鄰近地區。

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二是歷來京畿之地是發展的重點,而附近的地區則是一個詭異的貧困帶。加之,京城附近地區人口稠密,產業相對單一,而且是時常受到戰亂侵擾,天災人禍更容易發生。大量的貧困家的孩子為了謀求生路,只好入宮大太監。這也是太監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

三是明清時期,或多或少都會形成太監專權的現象。很多太監,不說權力有多大,但一定是有權力的,有權力就需要鞏固,而鞏固權力就培養自己的勢力。如同官場的人脈結交一樣,太監也需要有自己的職場圈子。在這個圈子裡,同鄉關係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而在宮外,謀求生路的孩童,往往也要勢利依附,才有機會入宮當太監。如清代大太監李蓮英之所以能進宮就是因為同鄉太監沈蘭玉的介紹,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入宮當太監輾轉所託之人,也多是同鄉。

為何歷史上的皇宮宦官太監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值得一說的是,明清時期河北多太監並非沒有異議。太監在歷史上是特殊群體,除了個別留諸史冊的之外,大多數人默默無聞,其姓名、籍貫更是無法查證。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太監有數萬之多,他們大多數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痕跡。河北的人士放在這個大樣本中去考量,會不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這也是需要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