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五星好評2020-08-26 21:52:48

有,甘祖昌大軍區後勤部長少將,功成名就後自願回到家鄉當農民。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九品左侍郎2020-08-27 23:52:42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民族英雄的岳飛的一首《滿江紅·寫懷》,道出好男兒應沙場建功,才不枉此生。然而戰功赫赫的岳飛,最後卻落得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

功名,驅使著多少英雄好漢馳騁沙場,拋頭顱,灑熱血。戰國時期的吳起為了成就功名而“殺妻求將”,由此可見功名對人類的誘惑有多大!

當功成名就後,又有多少人能急流勇退,多數人因貪戀權位被君王忌憚而不得善終。這裡就來探討一下商聖范蠡和良相文種這對絕世排檔,兩人相生相惜,同朝為官,功成後不同的選擇,最後也有不同的結局!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范蠡:先秦時期著名謀略家、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司馬遷:“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小時候父母早亡,和兄嫂一起生活,雖出身貧賤,卻博學多才。當時的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因此年輕時的范蠡放蕩不羈,憤世嫉俗,成天裝瘋賣傻。

文種當時是楚國宛陵的地方官,因范蠡的怪誕行為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派部下前去見范蠡。部下回報,說范蠡患有瘋癲病,是一個狂人。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文種不以為然地一笑,說

:“吾聞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內懷獨見之明,外有不智之毀。此因非二三子所知也。”

於是決定親自前去拜訪,不料范蠡避而不見,文種不因碰壁而氣餒,多次拜訪後打動范蠡。二人一見如故,此後交往日益加深。當時已出逃吳國的伍子胥派人請文種去吳國。文種與范蠡商量何去何從,范蠡建議去越國,並表示願意和文種一起去。於是,二人先後離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重用,被任命為大夫。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公元前494年,王允病逝後兩年,勾踐得知吳國加緊練兵,準備伐越,打算先發制人,出兵攻吳。范蠡認為越國實力不足,時機不成熟,勸勾踐暫緩攻吳。然而勾踐執意出兵,兩軍於夫椒大戰。

結果越軍大敗,勾踐率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山,被吳軍重重包圍。這時,勾踐方才悔悟,對范蠡說:“當初不聽你的話,致遭如此失敗。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認為,為了避免亡軍無國的悲慘結局,唯一的辦法是求和圖存,等待時機,另圖興復。勾踐採納了范蠡的策略,派文種到吳國求和。文種透過賄賂伯嚭,吳王夫差答應放過勾踐,但勾踐必須到吳國當人質。

范蠡隨勾踐來到了吳國,忍辱負重給夫差做三年的奴僕生活。從吳國回到越國以後,與文種制定“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滅吳戰略:獻西施於吳王,夫差沉溺酒色;獻熟種於吳,吳國收成銳減,國力衰退;唆吳出兵齊國,削弱其兵力。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公元前482年開始,范蠡擔任上將軍之職,輔佐勾踐開始組織和指揮滅吳之戰。經過六年奮戰,最後終於攻陷姑蘇,逼的夫差自殺,吳國滅亡。此時勾踐乘勝北進,與中原諸侯會盟,越國取代吳國的霸主地位。

當越軍凱旋到達五湖(今太湖)時,范蠡就向勾踐婉言提出辭退的請求,說:“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導幹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指滅吳稱霸)也。今事已濟矣,由請從會稽之罰。”於是攜帶財寶和從人“乘舟跨海以行”,離開越國後范蠡經商有道,最終成為商家鼻祖。

范蠡走後寫信給文種,勸他儘快離開越國。信中說:“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馬曉,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共安樂。於何不去?”

文種見信後,不以為然,沒有離開越國,只是稱病不上朝。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此時有人誣告文種將要“作亂”,勾踐趁機發難,

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於是賜文種一把劍,令其自裁。

文種仰天長嘆:

“大恩不報,大功不還。其謂斯乎?吾悔不隨范蠡之謀,乃為越王所戮。”

一代賢臣,悔恨之餘引劍自刎而死。

文種的死,和很多功臣一樣,看不清時勢,以為自己為君王立下不世功勳,君王會善待自己。再加上迷戀權位,捨不得眼下的功名利祿,最後因功高震主,被君王所忌憚!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磨史作鏡2020-08-26 21:15:16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話雖如此,實現太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做到功成身退何其難也,功成身退,包括功成和身退兩個部分,一個人做到成功已經屬於不易,還要身退就更難了!下面結合幾個歷史人物說一說。

首先是功成難,以諸葛亮為例

諸葛亮算得上中國歷史上一位大牛人了,可是他居然不能算作一個“成功人士”,因為他沒有實現匡扶漢室恢復中原的既定目標,“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臨離開隆中時對弟弟交代:功成身退,我當歸隱。哪知道最後“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然正史中沒有記載他要歸隱的話,但是我感覺演義還是有根據的,因為一是諸葛亮本來就是隱居山林,如果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還不一定出山。二是他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三是他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也能說明他的志趣。

諸葛亮都沒有實現,他可是智聖啊。

第二是功成以後想退的少,以韓信為例

這個就更不用說了,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人們努力就是為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所以為什麼退呢?韓信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為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大漢開國被封為楚王,可算是實現了人生理想。可是後來因為君主猜忌和自己的處置不當,被殺於未央宮,可惜呀。文種,李善長、藍玉等等更是如此。

第三是功成以後退不了的,以劉伯溫為例

朱元璋殺開國功臣有名,也有人想到了功成身退,那就是劉基劉伯溫,感到了兇險,多次上書告老還鄉。但是有點晚了,因為他得罪了李善長鬍惟庸等人,而且朱元璋已經對其有所猜忌。所以雖然歸隱,卻被奪了俸祿。劉伯溫之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劉伯溫病了朱元璋故意派與之有仇怨的胡惟庸去探望,胡惟庸趁機毒死了劉伯溫。另一種就是因為備奪了俸祿後前往南京說明心跡,後來憂鬱成疾,不久病逝。

不管哪種情況,顯然劉伯溫沒有做到功成身退。

也有功成身退的人,比如范蠡和張良

范蠡看出了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勸說文種無效後,自己帶著西施一走了之,成為商人之祖,悠哉樂哉。張良也是,早早就歸隱了,而且不爭功,漢初三傑中,他的爵位最低,甚至還不如一些二流功臣,這就是想明白了。不過歷史上有幾個張良和范蠡啊,最多的還是韓信。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逍2363535442020-08-26 22:02:58

名利總會把人帶入絕境,就如股票能全身而退的又有多少,除非見好就收梁山好漢燕青才是聰明人。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過路瞥一眼2020-08-26 21:47:14

欲壑難平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飛鳥不遺音2020-08-27 08:55:15

因為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慾,人的一生為什麼要奮鬥?當然是想出人頭地,想做人上人。一個普通人一旦透過奮鬥導致功成名就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亨之不盡榮華富貴。這些人都是有真本事,有威信,甚至還可能手握重兵。而他們的老大(開國之君)深知他們的能力及影響力。自己就是推翻別人老大上位的,擔心自己會是下一個被別人推翻的老大。而這些功臣又不會揣摩老大心思。不想交權,只想像被自己推翻的權貴那樣驕奢淫慾。這一點也不奇怪,這是人心,人性。即使現任老大能力強悍,不畏你們,他也會擔心他百年之後,他的後代能否震得住開國元勳?因此,“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就成為了不是真理的真理。

因此,打江山的英雄豪傑們在平定江山後,若遇到一個心胸寬廣的明君,自己又能激流勇退。也許能善終,像張良,石守信等。若所跟隨的老大心胸狹窄,即使想躲也躲不了。因為你若不死,他便不能睡。如李善長,70多歲退休回家的老人,還有辭官的劉伯溫等,朱元璋都沒有放過。所以,自古幾乎所有能人異士在創業時的口號都一定是“苟富貴,勿相忘”。創業成功之後都是“只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真正無私慾一心為老百姓謀的人有多少的?少之又少。

這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功成身退的原因。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汾河二庫2020-08-27 07:09:46

功成身退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不僅瞭解自己,更瞭解自己的領導,也明白社會發展的趨向,他們用智慧避開了各種矛盾鬥爭的鋒芒,最後能功成身退。這不容易,這種人也少。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暖暖的大地254402020-08-26 21:56:19

糊塗人多,明白人少。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湘江評議2020-08-26 21:41:23

因為聰明,懂得知足者常樂的硬道理。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無心空流淚2020-08-28 14:47:56

哈哈,有那麼容易嗎?功成身退那也的有實力退的下來,否則等待他們的不是仇家的滅門,就是富豪的欺壓,有道是有權不用過後自費。本人相信功有多大,仇家就有多少,還有就是誰沒有幾個死對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安平西橋2020-08-26 22:18:33

因為功成的標準不一樣,百姓都以為他功成了,應該退了,但他自己覺得還沒有功成,不能退。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夢幻556371002020-08-27 14:57:31

所有生物最大的本性就是貪!貪食物,貪水源,貪配偶,…… 可以說,不貪,生物個體就不可能生存!所以,貪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貪是生物個體生存之必要!而自私就是實現貪的手段!但是,自然界也進化出了一套機制來制約生物個體無度地貪,以保證生物群體的正常發展!比如,食物鏈會制約生物個體,生物群體內的個體之間的競爭也會制約生物個體。比如,新老猴王的更替。自然環境也會制約生物個體!另外,自然界最大的制約恐怕就是衰老機制!任何生物都將衰老和死亡,這就是最大的退出機制!這保證了新老更替,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若任由生物個體活五百年,那這個生物群體恐怕就玩完了!癌細胞實際上就是貪得無厭的細胞個體!無限分裂繁殖,永不退出!最終毀滅其賴以生存的宿主這個整體!所以,個體從本性上來說總是不願退出的,必須有外部的機制來保證個體的退出!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橫舟待君歸2020-08-27 14:22:56

權力是唯一的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為什麼只有很少人做到功成身退?N減壹2020-08-26 23:51:10

因為功成身退不夠戲劇化,寫不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