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的挽帳怎麼寫?使用者33729198437330002019-09-21 15:08:19

挽帳:做衣服、或走禮、或留存、、、、靈活處理。

挽帳叫祭賬,叫掛禮。

“掛禮”是由過去給喪家送白帳布演變而來的。我記得小時候,也就是五、六十年代,那時誰家死了人,親朋好友去事主家哀悼,都是送塊白布,白布上用墨汁寫上“永垂不朽”、“沉痛哀悼”之類的詞語,稱為“祭帳”或“帳子”。喪事辦完了,喪家就把帳子用染料一染,通常是染成黑色,因為寫過墨汁的白布只能染成黑色,染成其它任何顏色都蓋不住原來上面寫的“永垂不朽”。染成黑色的布再被做成褲子(據說祭帳只能做褲子,做衣服不吉利)。由於有的事主家的親朋好友多,送的祭帳也多,事主家不需要那麼多的黑褲子,很多的祭帳布被用來做抹布或用來包東西或乾脆丟掉。人們覺得這太浪費,聰明的人想了一個辦法,將“永垂不朽”、“沉痛哀悼”寫在白紙上,然後用別針別在祭帳上,這樣,喪事辦完後,事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安排白布的用途。白布可以染成任何顏色,當然也可以染成鮮豔的顏色。這樣原本只能做褲子的祭帳用途就被擴大了,人們不再忌諱“祭帳做衣服不吉利”的說法,把祭帳染成各種好看的顏色,做成漂亮的衣服。

那個時候物資相對比較貧泛,人們經常用白布染成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做衣服,有的人還把舊衣服重新染一下,變成另外一個顏色,又是一件新衣服,這樣既滿足了人們愛美的願望,又節約了資源。我記得六十年代從日本進口化肥,那個化肥的包裝口袋是尼龍布的,非常結實,化肥用過之後,化肥口袋還完好無損,人們覺得扔了可惜,於是就把化肥口袋染過之後用來做衣服。由於染過的尼龍布著色強度差,洗過幾次之後,原來上面印的字就顯現出來了。於是人們就編了一段順口溜,好像是“化肥口袋做衣服,前面是日本,後面是尿素”。

話題扯遠了。回到“掛禮”的演變上來。後來,物資供應逐漸豐富,可供選擇的布料品種也越來越多,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為事主考慮,人們在送“祭帳”時就不再拘禮於白布,而是各色的衣料布。再後來,檔次越來越高,除了各種衣料,“祭帳”的質量又擴大到各種綢緞質量的被單。人們從靈堂上懸掛的“祭帳”多少、質量的高低,可以看出事主家的人緣、地位等。一般老百姓家辦喪事,如果人緣好的,掛的“祭帳”多,但質量一般從低檔到中檔;如果是領導家辦喪事,掛的“祭帳”一般都非常高檔,有極品的杭州絲綢,有高階的毛料等。

再後來,踏花被出現後,“祭帳”的質量又演變成踏花被,檔次也是有高有低。八、九十年代以前,辦喪事的家庭一般都是多子女,給老人辦完喪事後,親朋好友送的“祭帳”由弟兄姊妹一人分,每家分兩、三床踏花被也還能消化。我家現在還有幾床踏花被,就是給老人辦喪事時別人送的,它成了我家的“雞肋”,棄之可惜,用之~~無用。

所以,到後來人們覺得乾脆送現金還來得更實惠,既不浪費,對事主家還更有幫助。過去辦喪事,從靈堂周邊掛滿“祭帳”、踏花被等的質量、檔次,就可以大至判斷出事主家的身份、地位。現在靈堂根本就看不見這些東西了,除了必要的花圈外,就是麻將桌。只從靈堂上花圈的多少,根本看不出這家人的人緣、身份等資訊,那些反映事主家身份、地位的“掛禮”早變成現金,記載在事主家的帳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