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生平及為人如何?文以載道MZS2019-08-25 13:09:36

元稹的生平及為人如何?

元稹(779年__831年)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萊垍頭條

元稹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升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去世,時年五十三歲,追贈尚書僕射。萊垍頭條

筆者認為元稹在為人上分演著兩個不同的角色。萊垍頭條

一,在政治上,他是個“正直的職場男”。元稹因才華橫溢,性格開朗豪爽,直指時弊,秉公執法。受到同黨的忌諱,也遭到朝廷的不滿。因而不斷遭到異己排斥圍剿,在官場上他起起伏伏,流放荊蠻近十年。一生中多次被貶,但也沒能磨去他的銳氣,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遇到機會就不會放過。唐文宗太和三年九月,元稹入朝為尚書左丞。身居要職,有了興利除弊的條件,他又恢復了脾氣,決心整治政府官員,肅清吏治,將郎官中頗遭公眾輿論指責的七人貶出京城。但是運氣不佳,支援他的宰相突然去世。反對派再度當權,結果他又被排擠。但他不後悔,還是努力為民辦事。即使在被調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寶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屬七州築坡塘,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浙東的六年,元稹頗有政績,深得百姓擁戴。所以,在“職場男”這個角色裡,元稹是稱職的。垍頭條萊

二,在生活上,他是個“悶騷的多情郎”。。有很多人認為元稹在生活上是個“渣男”,筆者可不這麼認為。萊垍頭條

元稹雖然有過三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糾葛 ,但都是事出有因的:與崔鶯鶯的感情屬於情竇初開,朦朧有餘。每個少年青春郎在遇到“窈窕淑女”時,都會動情。20歲的元稹也一樣,他在外地工作,遇上小資家中的“窈窕淑女”崔鶯鶯,哪能不動心。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心裡反應,所以與之產生感情也不奇怪!青年男女在任何時代都有互相傾慕的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元稹發現這與自己當初的政治理想抱負越走越遠,於是他果斷結束了這段戀情。離開崔鶯鶯回京考試,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他為了記住那段情感初戀,用他的才華和筆寫成了«崔鶯鶯傳»。使其成為王實甫<<西廂記>>的藍本。元稹這個多情的悶騷郎還騷出個藍本,實不多得。萊垍頭條

元稹的生平及為人如何?

二是與韋叢婚姻,大家都認為是政治聯姻,其實在當初,元稹也是這麼想的。當初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抄捷徑的好機會。而韋夏卿與他不謀而合,很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個大好前程,於是將小女兒許配給他。但是結婚後,元稹就深深的愛上了她。因為韋叢

不僅賢淑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她出身富貴,卻不慕虛榮。而且與其同生死,共患難。這是很多富家千金無法做到的。在其不得志,過著清貧的生活時也不離不棄,始終相守,這是何等的情操。因而,元稹放棄了當初作政治跳板的想法,他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女人。這段感情是他的真感情。然而,好景不長,唐憲宗元和四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我們從元稹寫給亡妻的«離詩»五首和«遣悲懷»三首中都能體會到他對妻子的那份真摯的愛。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他是“渣男”,他只不過是個多情的種子罷了。

三是至於和才女薛濤的感情糾葛,也就是元稹這個悶騷多情郎的情感寄託而已。但他卻為此付出代價。元稹作為一個到外地作官的官員,瞭解當地並與當地名流打成一片,也是為官之道。所以他了解到了當地的文藝大咖薛濤並與之交往很正常。元稹接觸薛濤是想與之切磋技藝。但見面後,到是薛濤被元稹俊朗的外表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深深。頭條萊垍

由於才女薛濤的主動熱情,投懷送抱。元稹好像中了邪似的。也許,個人在外作官的孤獨。需要一個知音和情感上的陪護。這個才女主動送上門來,我不來個假戲真做還真對不起薛濤。萊垍頭條

在薛濤的支援下,元稹的秉性難移,他又參劾了為富不仁的東川節度使嚴礪,由此又得罪權貴,被調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山永隔。萊垍頭條

此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看來,悶騷郎也躲不過“紅顏禍水”這一關。萊垍頭條

元稹的生平及為人如何?

元稹的生平及為人如何?桃花島主之邪說2019-08-24 23:11:47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漢族,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代表作品: 《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 垍頭條萊

在世人眼中元稹則多被認為是“《鶯鶯傳》中的始亂終棄負心漢的故事,很像元稹這種小人做出來的事情”的“小人”。宋代以來,提起元稹,我們見到的都是諷刺、挖苦、批評。石介曾在《上郭殿院書》中發難說元稹 “君子鄙之,史臣譏之,萬世之下,為後人賤”。可見,元稹在人們眼中的形象有多差,差得人們都不願意傳唱其作品了。萊垍頭條

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則認為元稹根本不是多情而是多奸詐。他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說:“微之年十五以明經擢第,而其後復舉制科者,乃改正其由明經出身之途徑,正如其棄寒族之雙文,而婚高門之韋氏。於仕於婚,皆不憚改轍,以增高其政治社會之地位者也。抑更推言之,微之之貶江陵,實由忤觸權貴閹宦,及其淪謫既久,忽爾變節,乃競幹諛近幸,致身通顯。則其仕宦,亦與婚姻同一無節操之守。惟窺時趨勢,以取利自肥耳。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