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而趙匡胤要後解決契丹,兩個人誰更正確?悅然欣微笑2019-06-06 13:58:41

一、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戰略分析頭條萊垍

在統一的問題上,周世宗柴榮並未完全遵循“先南後北”的戰略,他在攻佔南唐後便揮師北上直取契丹,誓在奪回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這次徵僅42天,柴榮就佔領燕南各州,然而在大軍逼近幽州時,柴榮病倒,大軍班師。作為一個改革的少數民族政權,特別是從石敬塘手裡得到了中原王朝的屏障燕雲十六州後,就變得相當強大。頭條萊垍

後周世宗時期,契丹已經平靜的發展了幾十年,這樣一個處於上升期的政權,消滅它當然是越早越好。柴榮早已嗅到了這樣的戰機,在後周不斷對北漢用兵,還多次在攻佔北漢城池後,順便要捎帶上契丹一起揍,奪回了燕雲多座城池。不得不說周世宗柴榮在這一戰略的決策上是高瞻遠矚的。可惜,柴榮英年早逝,未能實現自己的戰略計劃。條萊垍頭

(宋太祖趙匡胤)萊垍頭條

二、宋太祖趙匡胤“先南後北”戰略分析萊垍頭條

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北有契丹,南有大理、藩鎮割據各部。“先南後北”戰略是在北伐後漢遇挫後製定的,當然收復燕雲十六州也就此擱淺。當時的北漢已搖搖欲墜,完全依靠契丹的支援勉強存活,契丹內部當時也是有矛盾的,國力也有所下降,其實這個時期是北伐的最好時期,但前提是燕雲十六州的收復。頭條萊垍

大宋開國,政權還不穩定,經濟方面也不寬裕,如果死扛契丹,勝則大宋一勞永逸,敗則可能大宋就此滅亡。宋太祖的“先南後北”戰略是符合當時國情的,先消滅南方藩鎮割據各部,等經濟充實了,再進行北伐。在趙匡胤的治理下,北宋出現的盛世“建隆之治”,此時各方面條件都已滿足北伐契丹,可惜的是宋太祖突然間的撒手人寰。所以,此戰略本身是合理的,宋朝後來屢戰屢敗是有多種原因的,戰略本身沒有錯。萊垍頭條

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我們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歷史評價都很高。大宋是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取得了大宋王朝的基業。二位皇帝的統一戰略都沒有大的問題。個人認為,如果柴榮沒有抱病而死,歷史將有另一個面貌。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