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兒桃2019-04-25 20:01:27

說起就長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里程碑,長城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說起長城,必須說起一首詩: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氣勢磅礴,不失英雄本色。每一位遊玩長城的遊客被“

不到長城非好漢”

激勵著

拍照留念

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

長城作為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

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

那麼各代長城駐守多少人呢?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呢?

長城需要駐守多少人,是難以統計的,但是對於烽火臺的人數,是有著要求的。

長城體系中設定有大量烽燧(烽火臺)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

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

烽火臺有稱為

烽燧

,是情報傳遞最為重要的系統,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因為烽火臺是古老為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

我們都知道遇到敵情,烽火臺透過放煙的方式傳遞資訊。有沒有想過晚上發生敵情怎麼辦,必須說說一說古代邊防另一種報警方式,就是夜間舉火叫“

燧“

白天燃煙,夜間舉火,是因為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看見,煙霧相對明顯;

夜間煙霧不顯,火光在夜晚更加顯眼。

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

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還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可迅速傳達千里之外。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第一個問題:各朝代在長城駐守多少人?

首先長城是廣義的概念,並不是關隘,長城主要駐紮士兵在交通要道。所以說長城駐守多少人是無法統計的。

第二個問題:一個烽火臺上會有多少人?

據《唐六典》卷五:“凡烽堠所置,大率相去30裡。若有山崗隔絕,須逐便安置,得相望見,不必只限30裡,其逼邊境者築城以置之。每烽置帥一人,副一人。其放烽有一炬、兩炬、三炬、四炬者,隨賊多少而為差焉。”

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烽火臺會兩人,通俗點講就是一正一副。